為何我們老覺得一代不如一代(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近20年人口出生數幾乎是腰斬,但大學錄取數幾乎是翻倍。這大家都知道,所以可以證明什麼一代不如一代?當然可以,而且非常強烈。
上週講到很慘,那到底有多慘?
這周來開始細分,先大致抓一下近30年左右,各大學的畢業生數量。有些學校資料不齊,為了避免麻煩,筆者統一抓那幾年的平均數,或是稍微估計概述。如果有哪位朋友想進一步做研究,這概念請自取,不會有抄襲被撤銷學位的疑慮。
然後,因為敘述怕不清楚,這邊先講,我是用學生估畢業生數量,所以90年代畢業,換算出生人數平均值可以估40萬,出生數變少是80年代的事情,到了西元2000年,也就是現在2022左右要畢業的大學生,出生數約28-30萬,之後急速下降,到了2008已經突破20萬,去年15萬的樣子。
所以筆者才會估計,以前40萬現在30萬的數字。主要是要解釋人口變少、大學錄取名額卻變多,到底會發生何事。不是寫論文,沒講求精確性,覺得沒做完整圖表就是唬爛,可以請上一頁離開,謝謝。

現在想考上好大學比20年前容易太多了

以台灣大學公布的統計資料來看,近30年都在每年畢業3000多人左右,清華大學變動較大,有增加一些新學系,30年前後相比,人數從700到現在1400左右(不算竹師)(編按:新竹師院在2016年併入清華大學),交大從800到1200,成大1700到2500,政大平均值在2000,連師大算進去平均也在1500。
也就是我們把這些當成頂大,那麼30年前後總人數大約是9000~12000,為了避免計算麻煩,就拿這兩個當標準。然後換算一下40萬跟20萬出生數,要考上頂大會在金字塔的哪邊?
先把金字塔人口比例換算成人口數如下。
夭壽,這到底多誇張,就假設每個人只要腦袋好都會去讀大學,並且「數十年來都照規矩排志願」,現在當然是沒有,但便於理解就先這樣。因為經驗上,考到頂大極少轉其他學校,中字輩跟國立大學都不多了,私校跟科大近年還比較需要讓同學苦思。
我們就先把頂大作張表格,依照筆者年代的排序做一個大致的分界線跟累積比例。
簡單說,假設每個人都要念大學,那麼頂大原本佔據總人口數最前端,現在已經到了第二層。把同樣的數字,抓中央、中山、中正、中興(取平均),以及後來成立的國立大學(就只算110年比例),就只找幾個代表的就好,做出表格如下:

以前的私立名校比現在的國立大學還難考!?

其實這樣算已經不準了,每年新增加一些學校,台科大等排名又比部分國立大學好,私校有些前段像是輔大跟東吳還比某些國立強,所以這邊要細算下去會起痟,有興趣做的同學可以加油。
故因為筆者懶惰,這邊就抓一個叫做中字輩跟其他國立大學加科大(如宜大、嘉大、屏大,以及各傳統科大),後面就取傳統私立大學,僅用輔仁、東吳、東海、淡江、逢甲、文化(其實是太多不想去一個個找),算一個大概的人數。並假設大家都照著排序選學校,但其實到這程度已經不能這樣比了。
以下數字多半是用教育部統計資料,然後大概減去已經有的數字去概算,反正不是寫論文,請各位朋友見諒,再提一次,這沒有抄襲問題,想做這研究的請自取。
請恕筆者用相當冒犯的方法,把上面三項個別算一個區間,比照上圖可以做新圖如下:
這……看完後還沒明白發生何事者,筆者也不知道該說什麼,讓我們把上面的圖簡化成傳統名校(歷史較久,或新辦中名聲好),然後將技職體系(扣除科大),算一個簡圖(數字太麻煩,筆者算到後面就不想精算,抓個比例就好),上面的標線會變成下圖:
?!?!?!
為何差這麼多?
第一,傳統名校數量擴增不大,近20年平均幅度都在2成內,對比人口降低速度,大概可以填志願到15%。
第二,其他非傳統私校或是國立大學,如各縣市新設,或升格後的私大,近20年逐年擴增,新設不少學系,吃掉非常多名額,錄取人數變多加上少子化,佔比例不只翻倍。不要覺得筆者在唬爛你,109年大學畢業生有12萬,出生約30萬,就是40%。
第三,技職體系中,扣掉科大的職校也很多,依照教育部資料,到了100年後升高中高職等幾乎是100%,代表正常人不會沒念高中職就出去找工作,而每個縣市都有幾間傳統有名的職校,依照筆者待過的地方,換算人口比例大概就是學生中,屬於中後段都會去。

國立後段與傳統私校的學生素質下降最多

各位應該對一代不如一代,為何在個人看法上成立,但卻整體來說不對,有初步的認識了。
這邊順便可以談談,每當談論教改,為何頂大阻力最大?看表也知道,保持既有的升學模式,台大一定都收到穩穩前3000名學生,就算現在沒那麼重視台大兩字,依人口比例算,怎樣都是前2.2%,也就是常態分佈下的真正聰明人。
但過去所謂的頂大群、四大等等,各位有沒發現,依現在五、六、七、八年級去區分,大概只有七年級前段,算人口比例可以說,頂大可以收到前2.2%,到了八年級這批,往後九年級更嚴重,已經下降到4%。如果把這十年,人們對於大學看法轉變,例如南部學生可能覺得讀中山比較近也不要去交大,北部可以念中正但想想去台科大這類算進去,學生素質從穩穩的前2%,下降到差不多5%都有機會,冷門科系甚至10%都可以一拚。
這也表示筆者畫的金字塔標線是不準確,已經偏向光譜漸層偏移。
總之,頂大不在意,是因為再怎樣,學生素質也不會差太多,依據不同學院狀況更熱烈。但到了傳統名校,如六年級生只有20來間大學可選,國立還沒有各縣名大學、升格科大的工專,此時國立私立界線就是照著排,私立大學前段如淡江、輔仁、東海,都還可以收到相當前段的學生。
高教擴張,國立大學滿地開花後,學費考量算進去,私校招收學生標準更是年年下降。對國立大學後段與私校來說,現階段學生素質不是問題,收不到學生才是死活問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4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秩序談了很久,我們接下來要談失序,失序是一個社會解體的象徵,國家的崩潰、文明的消亡皆來自於此。在此不討論因為外敵軍事侵略,強迫性的解散整個國家、社會秩序的例子,只談一個社會內在的失序。表面的徵兆,初始就是法律的權威被蔑視,人們也不再照著傳統社會習慣做事,人心毫無共同體的信念,走向徹底的利己
今年的學測遇到一些頗大的爭議,所以這邊我就把一些主要的爭議:數A、數B、數甲、數乙、選考這些問題跟大家講一下,讓一般的民眾也有點概念,尤其小孩不是當年度考大學的人很多都不知道......
其實筆者大學時,學長也是這樣說我們,老師也是這樣講我們,仿佛我們就是最差的一代。然後20年過去,換我們說新來的更差,所以到底哪裡差?
基於法律產生的正義,都必須在秩序產生後才會出現,處在社會中的人會依照這個秩序,判定何種行為是正義的,哪些行為是不義的,不義即是失序的體現。法律通常建築在社會習慣與個人信念上,一個能夠被遵守的法律,必然是社會對此已經習慣,否則無法遵行的法律,只會不停喪失權威,也就是失序。
這集要談一點跟軍事本身可能比較無關的:台灣人的軍事常識的程度大概在哪裡?有政治圈的朋友在問,如果想做這類的節目,要如何表達,ㄧ般人比較容易懂?軍事是個非常大的題目,很多人對軍事的理解,可能就當過兵。除此之外,如果不是念軍校、沒有當過軍官,其實根本碰不到一點有關戰術的東西......
若在1914後,波士尼亞的穩定成為事實,塞爾維亞對波士尼亞的要求就欠缺正當性,得不到背後俄國的公開,且奧地利皇權提高後分裂危機下降,俄國不敢冒進。沒有這些支持,塞爾維亞很有可能在各國的壓迫中,吞下奧國提出的最後通牒。 歷史沒有如果,但可以提供我們無限的想像。
秩序談了很久,我們接下來要談失序,失序是一個社會解體的象徵,國家的崩潰、文明的消亡皆來自於此。在此不討論因為外敵軍事侵略,強迫性的解散整個國家、社會秩序的例子,只談一個社會內在的失序。表面的徵兆,初始就是法律的權威被蔑視,人們也不再照著傳統社會習慣做事,人心毫無共同體的信念,走向徹底的利己
今年的學測遇到一些頗大的爭議,所以這邊我就把一些主要的爭議:數A、數B、數甲、數乙、選考這些問題跟大家講一下,讓一般的民眾也有點概念,尤其小孩不是當年度考大學的人很多都不知道......
其實筆者大學時,學長也是這樣說我們,老師也是這樣講我們,仿佛我們就是最差的一代。然後20年過去,換我們說新來的更差,所以到底哪裡差?
基於法律產生的正義,都必須在秩序產生後才會出現,處在社會中的人會依照這個秩序,判定何種行為是正義的,哪些行為是不義的,不義即是失序的體現。法律通常建築在社會習慣與個人信念上,一個能夠被遵守的法律,必然是社會對此已經習慣,否則無法遵行的法律,只會不停喪失權威,也就是失序。
這集要談一點跟軍事本身可能比較無關的:台灣人的軍事常識的程度大概在哪裡?有政治圈的朋友在問,如果想做這類的節目,要如何表達,ㄧ般人比較容易懂?軍事是個非常大的題目,很多人對軍事的理解,可能就當過兵。除此之外,如果不是念軍校、沒有當過軍官,其實根本碰不到一點有關戰術的東西......
若在1914後,波士尼亞的穩定成為事實,塞爾維亞對波士尼亞的要求就欠缺正當性,得不到背後俄國的公開,且奧地利皇權提高後分裂危機下降,俄國不敢冒進。沒有這些支持,塞爾維亞很有可能在各國的壓迫中,吞下奧國提出的最後通牒。 歷史沒有如果,但可以提供我們無限的想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是否有注意到近幾十年整體大環境的變化呢?是否有留心過人口變遷的議題呢? 這十幾、二十年來,台灣早已步入了高齡社會。 身邊的長輩、長者人數變多了,而生育率逐年下滑,幼稚園、大學因少子化而面臨的倒閉潮;不只是人口上的轉變,不知不覺中也連帶地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高三升學陸續放榜, 班級裡"準大學生"愈來愈多, 學生上課收聽率愈來愈差、學習狀態愈來愈鬆散。 上課時老師一人自導自演、自說自話、自問自答的情景愈來愈常見。 孩子們現實地認為所學與所考上科系"無關" + 畢業學分數已足夠 + 已經有大學可念了,就紛紛棄課程而去。 『那我何必還要
Thumbnail
2015就說要退場,都不是新聞了~~ 私校相繼停招…5年後恐40校退場 教師離職後只能「自己看著辦」 前天(4/17)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117學年度降至最低點,新生數剩15.7萬人,屆時超過8成學生可進公立學校,私校可能招不到人。
Thumbnail
學生時代最後的青春 有關大學的社團,可以說是所有的學校體系進化到最終階段,與高中社團有很明顯的不同,少了課業的限制,還有時間上面的限制,更重要的是成績已經不是最重要的狀況了,你考一百分跟考60分,其實都馬差不多,只要能通關一切都好說,與高中的社團比較來看,大學的體育運動項目的社團,就比高中少了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Thumbnail
最近大學繁星放榜,又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時刻。最近滑手機,看到一個名詞「第一代大學生」,覺得很有意思。其定義有: 第一代大學生,即父母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的大學生。或,第一代大學生是家庭中第一個上大學的人(通常適用於大家庭中的第一個人上大學) . 研究這議題主要是來自美國,其含意是:如果家族中還
Thumbnail
2023年8月23日朋友傳來一則新聞:「避免高教人才斷層 中研院9月起調升博士生獎助學金」。那時我不假思索地說:「斷層是活該」。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是否有注意到近幾十年整體大環境的變化呢?是否有留心過人口變遷的議題呢? 這十幾、二十年來,台灣早已步入了高齡社會。 身邊的長輩、長者人數變多了,而生育率逐年下滑,幼稚園、大學因少子化而面臨的倒閉潮;不只是人口上的轉變,不知不覺中也連帶地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高三升學陸續放榜, 班級裡"準大學生"愈來愈多, 學生上課收聽率愈來愈差、學習狀態愈來愈鬆散。 上課時老師一人自導自演、自說自話、自問自答的情景愈來愈常見。 孩子們現實地認為所學與所考上科系"無關" + 畢業學分數已足夠 + 已經有大學可念了,就紛紛棄課程而去。 『那我何必還要
Thumbnail
2015就說要退場,都不是新聞了~~ 私校相繼停招…5年後恐40校退場 教師離職後只能「自己看著辦」 前天(4/17)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117學年度降至最低點,新生數剩15.7萬人,屆時超過8成學生可進公立學校,私校可能招不到人。
Thumbnail
學生時代最後的青春 有關大學的社團,可以說是所有的學校體系進化到最終階段,與高中社團有很明顯的不同,少了課業的限制,還有時間上面的限制,更重要的是成績已經不是最重要的狀況了,你考一百分跟考60分,其實都馬差不多,只要能通關一切都好說,與高中的社團比較來看,大學的體育運動項目的社團,就比高中少了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Thumbnail
最近大學繁星放榜,又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時刻。最近滑手機,看到一個名詞「第一代大學生」,覺得很有意思。其定義有: 第一代大學生,即父母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的大學生。或,第一代大學生是家庭中第一個上大學的人(通常適用於大家庭中的第一個人上大學) . 研究這議題主要是來自美國,其含意是:如果家族中還
Thumbnail
2023年8月23日朋友傳來一則新聞:「避免高教人才斷層 中研院9月起調升博士生獎助學金」。那時我不假思索地說:「斷層是活該」。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