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人力資源(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各位可以了解嗎?在某種程度之下的製造業、商業需要的是穩定的輸出,不是超強的創造與爆發力。沒有義務教育的國家,這種工作靠的是大量無訓練人力去篩選,在台灣已經脫離這種狀況很久下,會去找這類工作的,大多是高職以下,或者說是那些「你應該沒聽過」的高職,說白話點就是成績爛到有剩的那種學生。


傳承不是什麼階級複製啦,就現代來說就是,熟練技工能不能把技術傳給新人。

操作機台的確不需要難度,放進去然後按鈕等收貨,接著處理一下包裝,似乎不難對吧?

對,如果是筆者前幾篇提到的,有些民生輕工業的機台確實這樣,並不是超複雜的機器,連同抓生產條件大概就2年可以到很熟練。所以,接班期也是要兩年啊,極端點來說這行業走到今年,全體叔叔阿姨都要退休了,請問要找誰來接兩年?

各位聽過一些老闆求人別退休的故事,未來可能會越來越常見,畢竟這種工作的薪資真的不高,要員工找小孩來做,員工也不願意。如果不是家族企業,小孩覺得要接班的情況,這種工廠大概就是做到收掉,反正沒人要做。

傳統產業逐漸消失,政府是否應該出手挽救?

一家收掉,兩家收掉,整個產業最後因為規模化生產的問題,客戶覺得現在需求量100,國內只有20的產能。那很可能是乾脆全部進口,以規模降低成本,畢竟以往這些產品進口反而貴,但若國內的量就是無法補足,進口到一個程度後反而成本低,那結果就是等著產業倒掉。

當然,會有人質疑,那上下游的客戶不會一開始就找外國進口?會,如果價差有夠大。

問題就在於,不是每個產業都這樣,有些產業是漸變的,客戶每年只會感到差幾%,進口反而有其他額外成本,加上人之間多少有情感,價錢不要差太離譜,通常求穩定跟容易找到負責人的前提上,不大會驟然轉為進口。(前些年有一種例外,一些買辦會仲介中國的原物料跟加工品,來替代本地的)

當然,台灣不少產業在過去20~30年,技術層次不高的被騙去中國,導致整碗被端走例子太多,讓國內一些低階工作消失,也是一大主因就是。不過現在要重新打造這些行業,花的錢可能更高,與其政府去做,還不如自然而然地透過市場機制去調整。

raw-image

要扶植舊傳統產業回來,筆者也不是覺得不可行,不過應該是單純的貸款,以及評估像是中國、東南亞等國家的吸引力不足,而台灣內需市場夠,可以撐起那個成本下。那麼,提供啟動的資金,便於國內那些能力有A的人,覺得這種創業法有路走,那筆者就會支持這種做法。

沒了傳產,低階勞工將失去職訓機會

台灣的經濟奇蹟年代,很大一部份是來自於資金取得容易,以及土地成本相對低廉上。現在北部顯然成本提高下,區域重心移轉就不再是不可行,產業聚落雖說形成不易,但也並非完全行不通,只是要由政府來做得要戒慎恐懼。

總之呢,失去現有的產業,對低階工作來說就是欠缺一個職業訓練場所,以後想做都沒人可以教。我們會覺得這好像沒什麼,是台灣經濟整體提升後的副作用,看每個產業都是億來億去,忘記這些幾百萬起家的工廠也是歷史的一部分。

低階工作有些也有技術性質,像筆者之前提過的電鍍,或是傳統的金屬加工廠,是有不少細節要依靠經驗,抓那個感覺去做,機器數據可以參考,但很難完全取代人力。也就是技術經驗多到一個程度後,這些作業員、產線組長,他的產值是超過原本的職位價值,但由於本身能力,就是之前講的多工能力不足,導致他可以把這份工作做到很好,只是爬不上去。

而這些產業沒有新人,或是足夠能力的新人進去,技術跟經驗很難累積,更別說是教導傳承下去。現在許多產業的缺工,其實指的是這種技術斷層,一整個世代的時間都沒新人,導致經理級以上的技術夠熟練,但現在入行的新人完全接不上。

成本上來說,很難這樣做的理由就又回到前幾篇,你要經理、廠長經驗的人下去帶新人,他只會覺得煩躁,這應該是組長該做的事情。但由於過去十年都沒新人,現在實際上是廠長兼組長,三不五時都要下去盯線,很可能快超出(多工)能力上限,要他去教育新人?不甘不願的比較多。

raw-image

教育與文化的世代差異,讓「缺工」問題惡性循環

新人得不到好的訓練,加上世代落差,很多文化接不上,彼此之間會更加仇視,前輩覺得新人不受教,新人認為長官只會擺老,這現象在前幾段說的有斷層的產業是更加嚴重。這種對立會加深技術傳承的困難,造成產業內的各種文化摩擦,徒增更多的成本,進一步讓老闆們覺得「缺工」。

表面上來看,缺工很像是錢給太少,事實上也是。只是我們去解構分析就會發現,深層的原因更多出在教育跟文化習慣上,這些無法數據化的部分,讓整體對於「聘用新人」這件事情有更多疑慮。

疑慮造成隔閡更大,隔閡使得入行的人更少,新進員工總數越來越少,自然人力庫總量少。

這時候,一家中型工廠想找個組長級的人物,就會發現同行業之間在穩定下找不到,新人當然不能用,妥協的結果就是要經理去兼業務、廠長顧產線、組長下去作業,然後大量找外勞。要徵個作業員,薪資條件又不夠好,偶而來個願意做的,學歷跟能力之差,不足以堪負要求,但人家又非常誠懇願意做怎麼辦?只好找人去帶他,然後跟他溝通,起薪稍微可以談一下。

然後這些工廠如果遇到一個夠忘恩負義,或是人家所謂潛伏揭發黑暗的社運分子,上報紙一次後,同行全部都會更加收斂保守,原本還可以透過磨練脫離現狀,那些能力在平均C的中後段,現在連機會都沒。

以前跟現在差最多的,是每年薪水成長的比例

這種工廠喊缺工,跟類似的中小企業喊缺工會一樣嗎?不一樣。有些中小企業是貿易型、業務型,要的是肯到處跑的業務,以及行政能力強的內勤。缺的是不一樣的工,但情況也是很類似,畢竟一個熟練的內勤行政,薪水給三萬多,加班跟年終獎金可以平均到五萬以上,這算是以往能力平均B的人,相當不錯的工作。

新人鐵定接不上這些工作,而熟練內勤之所以可以做到,是做了十年以上。這就產生另一個很大的問題,現在的起薪都很低,代表過去就很高嗎?並不是,起薪一直都很低,現在年紀略大的人薪水不差,是因為做的夠久,他一個人的業務能力可以抵得上新人兩個,所以月薪算一下就知道,給他一個人4萬遠比找兩個2.5萬,還常出錯的要好。

而通常中小企業狀況還不差的,是靠年終或獎金去拉高收入,熟手也不大會非常在意月薪。話雖如此,倒楣的就是越後面的新人。


編輯個人心得:

  • 國內許多農產品也都是規模產能跟成本問題,變成幾乎都靠進口,或是產業產業建立起來。
  • 以網路媒體工作來說(以下和方格子無關),個人經驗的判斷是寧可提高工資續聘熟練的工讀兼職(不論是粉專貼文或後台上稿等工作),也不想找沒有經驗值的新人。熟手拿比較多的錢當然是有道理的。但只看得到成本的老闆就不可能這樣想……
  • 承上,廠長兼組長之類的很少是單項能力做不來,而是要一直分心於各種業務,心情當然容易煩躁,也容易降低工作品質。簡單說就是「系統資源不足」。
  • 講一點個人經驗,粉專編輯兼LINE社群兼內容文編改稿上稿找圖找資料聯絡稿源,絕大多數情況每一個都不是高強度工作,但全都要做加上時間限制和工作分配零碎化,心就很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5.4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fqpWw2rNg [我對新聞缺工問題的看法]我在想台灣缺工問題,換一個角度想,缺工,大家總體總體薪水還有勞動條件才會起來,老闆才會被逼著去思考怎樣讓公司做市場價值更高的東西,而不是讓公司繼續把發展中國家汙染土地或是環境的低產值低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fqpWw2rNg [我對新聞缺工問題的看法]我在想台灣缺工問題,換一個角度想,缺工,大家總體總體薪水還有勞動條件才會起來,老闆才會被逼著去思考怎樣讓公司做市場價值更高的東西,而不是讓公司繼續把發展中國家汙染土地或是環境的低產值低
Thumbnail
這是一整個世代的新故事。 招不到人、留不住人、搶不贏人、找不對人更成為跨產業集體痛點。 人口結構高速老化、生育率世界倒數是問題根源,短期難解。 人才技能加速 Reskill & Upskill 是台灣企業迫切需要補修的學分。 〈人才難求,世界第一〉5原因 〈如何把人才找回來、留下來〉? 對今年的大學
Thumbnail
這是一整個世代的新故事。 招不到人、留不住人、搶不贏人、找不對人更成為跨產業集體痛點。 人口結構高速老化、生育率世界倒數是問題根源,短期難解。 人才技能加速 Reskill & Upskill 是台灣企業迫切需要補修的學分。 〈人才難求,世界第一〉5原因 〈如何把人才找回來、留下來〉? 對今年的大學
Thumbnail
這跟生態很像,我們總說一個物種的滅亡,牽涉的是很多物種。產業也是一樣,一種產業消亡,極少是只影響這產業直接的上下游,就跟食物鏈、生態系相同,可能連動到我們不知道的項目,直到問題浮出水面為止。 筆者的意思,並非是說每一個產業都要保留,只是產業的形成有其脈絡,生態形成至今,現實即是合理。
Thumbnail
這跟生態很像,我們總說一個物種的滅亡,牽涉的是很多物種。產業也是一樣,一種產業消亡,極少是只影響這產業直接的上下游,就跟食物鏈、生態系相同,可能連動到我們不知道的項目,直到問題浮出水面為止。 筆者的意思,並非是說每一個產業都要保留,只是產業的形成有其脈絡,生態形成至今,現實即是合理。
Thumbnail
組長他們在經濟好的年代,薪資每年都調整,獎金也不少。跟這10多年入行時的新人相比,收入上升速度並不一樣,當然不是同一個量級。但基本需求卻沒有改變,所以問題就越來越大。
Thumbnail
組長他們在經濟好的年代,薪資每年都調整,獎金也不少。跟這10多年入行時的新人相比,收入上升速度並不一樣,當然不是同一個量級。但基本需求卻沒有改變,所以問題就越來越大。
Thumbnail
有些民生輕工業的機台確實這樣,並不是超複雜的機器,連同抓生產條件大概就2年可以到很熟練。所以,接班期也是要兩年啊,極端點來說這行業走到今年,全體叔叔阿姨都要退休了,請問要找誰來接兩年?
Thumbnail
有些民生輕工業的機台確實這樣,並不是超複雜的機器,連同抓生產條件大概就2年可以到很熟練。所以,接班期也是要兩年啊,極端點來說這行業走到今年,全體叔叔阿姨都要退休了,請問要找誰來接兩年?
Thumbnail
打電動的時候,把遊戲裡面一個賣吃的老闆,拉去做生產線的業務也的確可以,但現實社會中有幾個人是這樣轉職的?所謂的低階人力轉移簡單,高階技術很難移轉,是整體上成立但不能真的用這概念去規劃政策。
Thumbnail
打電動的時候,把遊戲裡面一個賣吃的老闆,拉去做生產線的業務也的確可以,但現實社會中有幾個人是這樣轉職的?所謂的低階人力轉移簡單,高階技術很難移轉,是整體上成立但不能真的用這概念去規劃政策。
Thumbnail
簡單說,以往平均能力C,單項有B的人,會很甘願在一間工廠熬上去,現在社會整體的轉變,讓這些人變得不願意這樣。因為教育提升後,他的視野提高,認為自己應該要從事的行業,是平均能力B的那種。
Thumbnail
簡單說,以往平均能力C,單項有B的人,會很甘願在一間工廠熬上去,現在社會整體的轉變,讓這些人變得不願意這樣。因為教育提升後,他的視野提高,認為自己應該要從事的行業,是平均能力B的那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