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為何我們老覺得一代不如一代(1)

更新於 2024/09/2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篇寫在8月份,出現一堆在講教改失敗跟學生變笨之後,筆者現在感覺好像以後不註明寫作時間,就會被認為諷刺當下現象。
由於筆者懶惰,所以都用教育部現有資料,抓近20年就好,反正這篇只是要闡述一些基本概念。

人類愈來愈笨一代不如一代,這敢有可能?

一代不如一代,這句話可說是老生常談,老生常談之所以是常談,就因為有相當正確的部分。這跟刻板印象一樣,會有刻板印象,多數情況代表這些印象有一定的真實性。
問題不是在一代不如一代,而是「什麼東西」會一代不如一代。
當我們聽到某人在嘆氣「一代不如一代」時,往往在講他自己熟悉的部分,好比說筆者自己當年大學讀書每天到半夜,這些年偶爾回母校,聽到老師、學長跟同學講現在的學生……
「唉,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其實筆者大學時,學長也是這樣說我們,老師也是這樣講我們,仿佛我們就是最差的一代。然後20年過去,換我們說新來的更差,所以到底哪裡差?
這顯然有部分的真實,但也有很多偏見。真實的部分,指學生學力低落,學習意願差,這倒沒話講,偏見則是對年輕人經驗不足的通病,我們看多也明白,換當年自己也很青澀,高明不到哪。
所以講半天,到底哪裡一代不如一代?
這指的是,每一個人針對自己熟悉的行業、科目,對比新進晚輩能力,與當年自己相比較所感受到的巨大落差。但就社會整體而言,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嗎?如果真是這樣,人類社會就不會進步,畢竟越來越笨,人類這物種早滅亡了。

不管什麼年代,人類智力分佈「比例」都不會差太多

好像筆者說了等於沒說?也不是,這邊開始要談一些基本概念,讓各位讀者了解,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覺並不見得是「全然錯誤」,而有一定程度的真實,但理由不見得是我們「想像」的那樣。
先認識問題,再找出問題,而後才是分析、解構,進而尋求模型與解法。
以下筆者儘量都用圖解。
問題究竟是出在哪?本質就是少子化,以及人類智力水準分布是常態分佈。這邊就使用維基百科的圖片,連數字都有可以做個大概探討。
常態分佈,又稱高斯分佈(來源:M. W. Toews@Commons CC BY 2.5
依人口比例做個很粗略的分類,最右邊(前面)的是真正的聰明人,約只有2.2%,其中最右邊的0.1%才是真天才。接著13.6%就是我們所謂的中上到上段程度,往下34.1%的中間,屬於廣泛的中段程度,當然也可以細分為中上、中下等等。真的很難救起來的是左邊13.6%,最左邊2.2%是沒辦法,只能用社會救濟的角度做教育。
好了。
如果我們把人力資源做成金字塔,依照工作難易度,區分為上中下三層,大致上收入也會類似。這不要意外,扣掉很少數特權職業,通常收入會與工作難度成正相關,越複雜的工作需要越高的腦力,能從事的人就少。

有問題的地方,是不知不覺的少子化

那我們把人類智力常態分佈的概念,轉換成人力資源金字塔,會長成怎樣?會很像下圖,依照比例去換算面積,不憑感覺。
咦?怎麼不是一個連貫的金字塔。
是啊,本來就不是滑順型或是斜直線,事情就是如此殘酷,雖然學校考試不能代表絕對能力,但通常以中華民國各種考試來看,假設你在中學時成績就在中段,那麼不大需要懷疑,你就在中間68.2%,這一大群程度,彼此之間沒差太多。
那麼要擠到前面去呢?雖說以成績來看不準,但抓個10%不會有太大問題。以現在一個年級300人來看,就是你要進入全校前30名。筆者那個年代,一個年級有1000人,就要進入前100名。這樣才比較可以確定,你的智力水準應該是在前面2.2%與13.6%間。畢竟,算人數有階層,但人的智力並非絕對由成績來表現,邊線上總是難以確認,也不能排除後來居上型的朋友。
但至少抓10%,應該八九不離十。
接著,以筆者6年級生來看,一年大概有40多萬人,現在大約出生數20萬,不過算大學生的年紀大約是2000年出生,人口約一年30萬。上面的人力金字塔換算面積會變怎樣?做兩張圖放下面對比會如此。
各位有沒發現什麼,絕對數值的下降,金字塔本身的變化是很劇烈的,但由於腦力比例並不會因為時代有差,所以人口變少的問題是如此。

出生人口腰斬,大學錄取比例翻倍是什麼概念?

那麼,這跟一代不如一代有何關聯?
當然有,讓我們把台灣教育做個簡單的回顧,這邊絕對不能用大學錄取率去看,因為錄取率指的是報考人數跟錄取人數比,我們要知道的是每屆大學生在人口中的比例。
筆者考大學聯考時,台灣只有20多間大學(差不多這數字),其他獨立學院不計算,現在大學到了100多間,但這麼多年下來,人稱頂大跟中字輩、私立名校,基本上排名沒太多變化,多了一些新國立大學而已。
依教育部資料,國立大學四年制畢業生人數,做一個表格如下(抓大約近三年的平均值)
很難細分的道理是,在筆者90年代進大學時,成績好的報研究所,覺得不行的就找工作或是延畢去修教育學程,很少同學是為了念碩班而念,跑去念後段大學也在所不惜。但到了100年後,狀況就不大是這樣,好壞都想念研究所的變多,似乎變成義務教育的延伸。
所以這邊,筆者儘量抓一個大概的數字,上表讓大家了解到,近20年人口出生數幾乎是腰斬,但大學錄取數幾乎是翻倍。這大家都知道,所以可以證明什麼一代不如一代?
當然可以,而且非常強烈。
應該很多人已經發現,筆者想講的就只是統計數字變化,進而產生的錯覺。
但似乎不是很多人能明白這到底多慘烈。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7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基於法律產生的正義,都必須在秩序產生後才會出現,處在社會中的人會依照這個秩序,判定何種行為是正義的,哪些行為是不義的,不義即是失序的體現。法律通常建築在社會習慣與個人信念上,一個能夠被遵守的法律,必然是社會對此已經習慣,否則無法遵行的法律,只會不停喪失權威,也就是失序。
這集要談一點跟軍事本身可能比較無關的:台灣人的軍事常識的程度大概在哪裡?有政治圈的朋友在問,如果想做這類的節目,要如何表達,ㄧ般人比較容易懂?軍事是個非常大的題目,很多人對軍事的理解,可能就當過兵。除此之外,如果不是念軍校、沒有當過軍官,其實根本碰不到一點有關戰術的東西......
若在1914後,波士尼亞的穩定成為事實,塞爾維亞對波士尼亞的要求就欠缺正當性,得不到背後俄國的公開,且奧地利皇權提高後分裂危機下降,俄國不敢冒進。沒有這些支持,塞爾維亞很有可能在各國的壓迫中,吞下奧國提出的最後通牒。 歷史沒有如果,但可以提供我們無限的想像。
若我們只是單純的把秩序,用字面上的規則、條理去理解,會失去秩序這兩個字所代表的,很多在其中的間接意義。最重要的,是秩序本身具有活躍、變動、適應的生命力,就被固定、限制在文字中。
本集更新 EP26:戰勢圖與補給線 新番內容: 學生的天性是他的本性、生下來的樣子,跟父母、社會建構、性別都沒什麼關係。 學生的個性,參雜了家庭背景、成長環境的養成。 老師幫學生調整個性、教導他,是一種增益效果。 學生的天性有一個基礎的分數,大部分的老師的功力就是每年幫他加3-5%。
繼續講塞拉耶佛事件的前因後果,讓讀者心裡有個底,當然這是筆者的說法,您可以覺得歷史的真相不是這樣,這都沒關係。只不過,在歷史大事發生時,真相往往沒想像中的那麼重要。
基於法律產生的正義,都必須在秩序產生後才會出現,處在社會中的人會依照這個秩序,判定何種行為是正義的,哪些行為是不義的,不義即是失序的體現。法律通常建築在社會習慣與個人信念上,一個能夠被遵守的法律,必然是社會對此已經習慣,否則無法遵行的法律,只會不停喪失權威,也就是失序。
這集要談一點跟軍事本身可能比較無關的:台灣人的軍事常識的程度大概在哪裡?有政治圈的朋友在問,如果想做這類的節目,要如何表達,ㄧ般人比較容易懂?軍事是個非常大的題目,很多人對軍事的理解,可能就當過兵。除此之外,如果不是念軍校、沒有當過軍官,其實根本碰不到一點有關戰術的東西......
若在1914後,波士尼亞的穩定成為事實,塞爾維亞對波士尼亞的要求就欠缺正當性,得不到背後俄國的公開,且奧地利皇權提高後分裂危機下降,俄國不敢冒進。沒有這些支持,塞爾維亞很有可能在各國的壓迫中,吞下奧國提出的最後通牒。 歷史沒有如果,但可以提供我們無限的想像。
若我們只是單純的把秩序,用字面上的規則、條理去理解,會失去秩序這兩個字所代表的,很多在其中的間接意義。最重要的,是秩序本身具有活躍、變動、適應的生命力,就被固定、限制在文字中。
本集更新 EP26:戰勢圖與補給線 新番內容: 學生的天性是他的本性、生下來的樣子,跟父母、社會建構、性別都沒什麼關係。 學生的個性,參雜了家庭背景、成長環境的養成。 老師幫學生調整個性、教導他,是一種增益效果。 學生的天性有一個基礎的分數,大部分的老師的功力就是每年幫他加3-5%。
繼續講塞拉耶佛事件的前因後果,讓讀者心裡有個底,當然這是筆者的說法,您可以覺得歷史的真相不是這樣,這都沒關係。只不過,在歷史大事發生時,真相往往沒想像中的那麼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為何人會放不下舊有觀念與信念,是因為人在思考或者是談話的時候,常會淪入三種不同職業的心態:「傳教士」、「檢察官」以及「政客」,以保護我們的信念,就像內心住著一個獨裁者,不容許出現任何質疑的聲音。所以這時候我們需要第四種模式「科學家思考」幫助人們去「重新思考」,打破自身的僵固思維。
《西藏度亡經》說,當人們睡著了,進入作夢的狀態,其實跟死亡是沒有兩樣的。 這個狀態,就叫「中陰身」。 所謂的「中陰身」,是指一個人往生後,到下一世投胎前的期間內,靈識處於一個不在人間,也不在六道的過渡狀態。 「中陰身」有六種,其中「睡夢中陰」和「死亡中陰」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睡夢
有時候, 我們對周遭人事物感到默然 ,是因為若對自身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有情緒反應,這樣會離內在的平靜太遙遠。 在往後的日子會發現追求自己內心的“平靜”遠比“快樂”還重要,這就是修行。 再者,年輕時我們總追求快樂,將其視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因為快樂讓人身心愉悅,都說“人不輕狂枉少年”,不是嗎? 但它
Thumbnail
佛陀認為給別人建議需要具備這些條件 有時候,我會不自覺給別人建議。要等到朋友回覆說:「謝謝你的建議」,我這才意識到,自己又再衝動給別人建議了。即便對方沒有表示不滿,還禮貌地說謝謝,但我內心還是感到懊悔。因為我相信,我們不該給別人建議。 智慧圓滿的佛陀認為,需要具備以下五項條件,才適合給別人建議:
Thumbnail
最近「劉俊謙」這個名字在網路上可說是熱門關鍵字,除了因為之前影集帶起的話題之外,在金馬六十頒獎典禮的推波助瀾之下,他在台灣演出的第一部電影《小曉》也備受矚目。作為來台參與的第一部戲劇(拍攝比影集還要早),《小曉》談論過動兒與家屬的生活壓力,並論及群體適應問題,但電影基調非常日常,不灑狗血,沒有過多特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為何人會放不下舊有觀念與信念,是因為人在思考或者是談話的時候,常會淪入三種不同職業的心態:「傳教士」、「檢察官」以及「政客」,以保護我們的信念,就像內心住著一個獨裁者,不容許出現任何質疑的聲音。所以這時候我們需要第四種模式「科學家思考」幫助人們去「重新思考」,打破自身的僵固思維。
《西藏度亡經》說,當人們睡著了,進入作夢的狀態,其實跟死亡是沒有兩樣的。 這個狀態,就叫「中陰身」。 所謂的「中陰身」,是指一個人往生後,到下一世投胎前的期間內,靈識處於一個不在人間,也不在六道的過渡狀態。 「中陰身」有六種,其中「睡夢中陰」和「死亡中陰」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睡夢
有時候, 我們對周遭人事物感到默然 ,是因為若對自身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有情緒反應,這樣會離內在的平靜太遙遠。 在往後的日子會發現追求自己內心的“平靜”遠比“快樂”還重要,這就是修行。 再者,年輕時我們總追求快樂,將其視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因為快樂讓人身心愉悅,都說“人不輕狂枉少年”,不是嗎? 但它
Thumbnail
佛陀認為給別人建議需要具備這些條件 有時候,我會不自覺給別人建議。要等到朋友回覆說:「謝謝你的建議」,我這才意識到,自己又再衝動給別人建議了。即便對方沒有表示不滿,還禮貌地說謝謝,但我內心還是感到懊悔。因為我相信,我們不該給別人建議。 智慧圓滿的佛陀認為,需要具備以下五項條件,才適合給別人建議:
Thumbnail
最近「劉俊謙」這個名字在網路上可說是熱門關鍵字,除了因為之前影集帶起的話題之外,在金馬六十頒獎典禮的推波助瀾之下,他在台灣演出的第一部電影《小曉》也備受矚目。作為來台參與的第一部戲劇(拍攝比影集還要早),《小曉》談論過動兒與家屬的生活壓力,並論及群體適應問題,但電影基調非常日常,不灑狗血,沒有過多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