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性

含有「建設性」共 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若希望理解對手對彼此行動的反應,你必須評估潛在模式與可能結果。」—— Anatol Rapoport,《Fights, Games, and Debates》
Thumbnail
愛的能力等於建設性人格;擁有了建設性人格,便擁有了愛的能力的基礎,所以,愛情想要得到幸福,學習如何成為建設性人格,是最有效的途徑。
Thumbnail
 這種層次與深度不斷提升的狀態,需要人之理性的客觀思考及實踐嘗試方能逐漸走向完善。 這份完善能夠圓滿人之理性,使人之理性不再只是局限後設知識界的認知,而能走向形成當前知識源頭的根源之所在。
Thumbnail
佛洛姆所謂的建設性人格所具有的愛的能力,其實是一種八階層完成後,責任、瞭解、照顧、尊重都已成熟圓滿的人格狀態。 這便是我們所認為的「人之愛」的內容。
Thumbnail
  我們需要去區分開「批判思考」與「批評」、「指出問題」與「指責」。作為一個變動世界中可以變動的人,我們應該要能夠意識到「個別的行動成效不理想」並不等於「行為者就是一個不好的人」。那些不足之處被指出來之後,才有更好的機會被清除。只要我們還能夠修正,就不會淪為一座衰亡的城。
我們一生中會收到很多他人的回饋,例如:考試後的檢討、工作的績效、網路上的文章等。 回饋中,我們心理多少都會受到影響。 不過我們有必要,去區分哪一些是建設性的評論,與酸民留言。因為我們的專注力有限,我們必須忽視酸民留言。我曾經寫過「忽視」是人生最有價值的學問,忽視對我們而言,可以清潔出一個得以呼吸
Thumbnail
1. 找到立即可以執行的最小化行動,是我們把溝通導向行動的起點。 2. 有了起點之後,我們要把方案拆解成接下來可持續行動的階梯,在各個節點不斷反饋,及時調整。 3. 溝通過程中,如果不能馬上想出行動方案,還有兩招可以用:「來,我們抓抓落實」,當個行動派;或者邀請對方,「請您再給我提點需求」。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