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生中會收到很多他人的回饋,例如:考試後的檢討、工作的績效、網路上的文章等。
回饋中,我們心理多少都會受到影響。
不過我們有必要,去區分哪一些是建設性的評論,與酸民留言。因為我們的專注力有限,我們必須忽視酸民留言。我曾經寫過「忽視」是人生最有價值的學問,忽視對我們而言,可以清潔出一個得以呼吸的淨土。

至於是否為建設性的評論,最簡單的區分方法就是「是否具體到能夠執行」。
假設對方批評你說文章編排太散亂,應該透過標題分點重新編排,這樣就屬於「具體」且「可執行」。
如果對方只是說字太多不想看,這樣就屬於「抽象」也「不能執行」。
為什麼要忽視酸民的留言?酸民說的話有時候也是對的,不是嗎?
問題在於,創意或點子可以有很多,但是「能否執行」才是重點。
我們大可以說電動車根本不是什麼新技術,馬斯克有什麼了不起(酸民的留言)。然而,只有馬斯克才能把電動車賣到這樣可觀的規模(點子具體且可以執行)。
酸民的留言,也許有創意。但是我們不需要沒有屁用的「點子」,我們要有可執行的「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