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行為

含有「改變行為」共 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為什麼我不想當YouTuber?原因只有一個字:臉! 我之前說過,我想當 YouTuber 這件事卡了整整三年,原因很簡單:我不想露臉。 因為露臉之後要注意的事實在太多了: 表情、態度、語氣、內容,還有那張會不停出現在全世界面前的「臉」 這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個高難度挑戰。 頻道變成我最強的自我
Thumbnail
Alfreda-avatar-img
2025/06/10
♥ 我覺得寫文也是一種自我觀察,尤其一陣子回頭看的時候
哈妮|命運剪接室-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11
Alfreda 其實非常多的東西都可以用來自我覺察,但我覺得影像是最直接的,因為全部都會暴露給你看!文字也非常能透露一個人很多的東西,所以寫文章若沒有覺察的話,ㄧ不小心就會暴露自己很多秘密😝😝😝😝😝
你不是不想改,只是還在穿過這些難熬的時刻—— 是不是也常覺得「我明明有在改,為什麼還是原地打轉?」其實你不是沒變,而是卡在三個「還不夠」:知道,卻還不夠懂;會做,卻還不夠熟;相信,卻還不夠信自己。每個改變都要穿過這些隧道,慢一點沒關係,只要你還願意往前,就不是白費。
Thumbnail
你不是懶惰、不是沒用,你只是跟一個叫「慣性」的隊友合作太久了。 他總在你累、煩、害怕時跳出來說:「來啦,先吃根薯條。」 這種反應不是壞,而是熟悉。問題不是有慣性,而是你從沒想過—— 你可以不甩鍋、不責怪,而是開始升級這位老隊友。 你是隊長,不是被動的乘客。
Thumbnail
付費限定
"自言自語是梳理自我,幫助思考的過程" 自言自語,常見於任何人身上,有的人於腦中自我對話,有的人會說出口,沒什麼大不了的。
Thumbnail
非賢君子-avatar-img
2024/01/26
我以前也會自言自語,尤其在處理事情時,我就會呢喃:「嗯,等等先處理這邊的事情,弄好後,再來處理這邊吧!」或是到外面辦事情或是買東西時,我也會自言自語:「這東西的價格會不會太貴啊?看起你真好吃,讓我回去好好料理你,如何?」不過,這也就會發生不小心把內心話說出來的情況,例如,「這隻寵物貓的毛也太多了吧⋯⋯這主人要整理毛髮很辛苦唷!」然後,不小心得罪了人家。因此,在我從事服務業後,學會了控制自言自語。盡可能在人多的時候,保持安靜。🤫
希雅Sya-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26
非賢君子 拍)別造成他人困擾就好😉Don't mind.
一、桑代克的學習三定律為習慣的基礎 桑代克以「迷籠中的貓」實驗,提出「連結學習理論」,並且提出影響刺激與反應關係建立的法則有三:練習律、準備律和效果律,稱為「學習三定律」。 練習率:刺激與反應的連結,隨著練習次數而定。 準備率:有需求被滿足的經驗後,再出現相同的情況則會出現一樣的反應。
Thumbnail
習慣可以在幾秒內完成,會持續影響你幾分鐘、甚至幾小時後的行為。 這句話讓我想起電影「蝴蝶效應」,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Thumbnail
我們曾幾何時會照著老師、長輩的建議行動?「不准談戀愛!」「未成年不要吸菸!」 我們都不想照做了。更何況只是沒有人情味的海報、沒有人情味的建議。當然了,他也不會照做的「意圖」。
Thumbnail
小熊-avatar-img
2022/08/15
我很久沒有閱讀到你的文章了 最近還好嗎 對了你能傳那個糖尿病不臥床的那個墊子純文字記事本給我嗎 可在臉抒發文字訊息給我後,我給你電郵你再寄給我
嗨,小熊好久不見~ 好挖好挖!我直接傳給你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