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摘要6:第一章之培養習慣的四步驟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一、桑代克的學習三定律為習慣的基礎

桑代克以「迷籠中的貓」實驗,提出「連結學習理論」,並且提出影響刺激與反應關係建立的法則有三:練習律、準備律和效果律,稱為「學習三定律」。

  • 練習率:刺激與反應的連結,隨著練習次數而定。
  • 準備率:有需求被滿足的經驗後,再出現相同的情況則會出現一樣的反應。
  • 效果率:反應後獲得獎賞,則使刺激反應的連結增強。

桑代克描述學系過程:帶來可喜的行為往往會被重複,而帶來可厭後果的行為比較不可能被重複。這方面的研究作為培養習慣提供了完美出發點。

二、習慣能創造更多的自由

簡單來說,習慣就是重複次數多到足以自動化的行為。

人類行為背後的回饋迴路——嘗試,失敗,學習,做不同的嘗試。隨著嘗試的次數增加,無用的行為漸漸減少,有用的行為則被強化,最終習慣形成。只要遇上相同的狀況,大腦就會開始將解決的程序自動化。

沒有掌握習慣的人,往往也是擁有最少的自由。大腦在一天能決策的次數是有限的,因此簡化生活的基本事物是很多成功人士會使用的方式。當建立習慣,在某種程度來說,就是搞定生活中的基本事務,我們的大腦就擁有更多空間去做更多想要的事情。

三、習慣形成四步驟:提示,渴望,回應,獎賞

  1. 提示:環境中的暗示
  2. 渴望:動機,也就是行動背後的理由。每一份渴望都連結著改變內在狀態的欲望。
  3. 回應:回應是自己確實進行的行為或者想法。這取決於自身能力以及與之行為連結的阻力多大。簡單來說,習慣只在自己能力範圍下發生。
  4. 獎賞:獎賞是習慣的終極目標。

四、行為改變四法則

  1. 提示:讓提示顯而易見——我要怎麼讓提示顯而易見
  2. 渴望:讓習慣有吸引力——我要怎麼讓習慣有吸引力
  3. 回應:讓行動輕而易舉——我要怎麼讓行動輕而易舉
  4. 獎賞:讓獎賞令人滿足——我要怎麼讓獎賞令人滿足

建立好習慣或者破除壞習慣的關鍵:了解基本法則,再依照自身需求去調整,但不可與人性常理相悖

五、小結:理論支持實踐,實踐驗證理論

目前這幾篇摘要從序言到第一章,都是屬於理論性質的論述,闡明有關習慣的原理原則,當了解這些之後,才能有效的討論到方法論的部分。後面幾篇會一一討論到行為改變四法則中的方法論。

理論的重要性在於我們能有全盤的了解,我喜歡《原子習慣》不是直接講方法,而是先討論原理原則,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使我們無法綜觀全局,如果要培養一輩子都能實踐的習慣,知其所以然就會變成關鍵,因為有助於我們依照自己的需求或者階段去逐步調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蔡鄢如的沙龍
56會員
26內容數
以111參考試卷為範圍,帶出國寫題知性與情意寫作的審題技巧與心得,歡迎你與我一同交流國寫的大學問!
蔡鄢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22
道歉除了外在行為外, 更深層的奧義是..... 什麼樣的人懂得道歉! 什麼樣的情況需要道歉! 什麼樣道歉才能讓對方感受到誠意! 所以道歉高手鄭文公,完美體現道歉這件事情
Thumbnail
2025/01/22
道歉除了外在行為外, 更深層的奧義是..... 什麼樣的人懂得道歉! 什麼樣的情況需要道歉! 什麼樣道歉才能讓對方感受到誠意! 所以道歉高手鄭文公,完美體現道歉這件事情
Thumbnail
2025/01/03
當陷入悲傷難過時,我們能洞察多少自己情緒, 能覺察自己的心情,才有調整的可能性! 洞簫客由樂轉悲的原因是品讀〈赤壁賦〉的第一步, 今天來說說洞簫客的悲傷三部曲! 蘇子與洞簫客在秋夜泛舟赤壁, 明月高掛,美景當前 又是飲酒又是誦詩, 蘇子歌興大發,洞簫客以簫聲為和, 上一秒兩人的快樂
2025/01/03
當陷入悲傷難過時,我們能洞察多少自己情緒, 能覺察自己的心情,才有調整的可能性! 洞簫客由樂轉悲的原因是品讀〈赤壁賦〉的第一步, 今天來說說洞簫客的悲傷三部曲! 蘇子與洞簫客在秋夜泛舟赤壁, 明月高掛,美景當前 又是飲酒又是誦詩, 蘇子歌興大發,洞簫客以簫聲為和, 上一秒兩人的快樂
2024/09/14
燭之武退秦師是共同選文十五篇, 其實是很有趣的一篇,廢話不多說,開始吧! 照著課文脈絡,先來談——佚之狐。 想當初自己高中唸到這個名字的時候, 都會想說莫非佚之狐的哥哥是兩隻狐嗎? 那還有三隻狐、四隻狐的存在嗎? 那弟弟要怎麼叫,負一狐? 總而言之, 覺得佚之狐的媽媽還真的滿有才的!
Thumbnail
2024/09/14
燭之武退秦師是共同選文十五篇, 其實是很有趣的一篇,廢話不多說,開始吧! 照著課文脈絡,先來談——佚之狐。 想當初自己高中唸到這個名字的時候, 都會想說莫非佚之狐的哥哥是兩隻狐嗎? 那還有三隻狐、四隻狐的存在嗎? 那弟弟要怎麼叫,負一狐? 總而言之, 覺得佚之狐的媽媽還真的滿有才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一、桑代克的學習三定律為習慣的基礎 桑代克以「迷籠中的貓」實驗,提出「連結學習理論」,並且提出影響刺激與反應關係建立的法則有三:練習律、準備律和效果律,稱為「學習三定律」。 練習率:刺激與反應的連結,隨著練習次數而定。 準備率:有需求被滿足的經驗後,再出現相同的情況則會出現一樣的反應。
Thumbnail
一、桑代克的學習三定律為習慣的基礎 桑代克以「迷籠中的貓」實驗,提出「連結學習理論」,並且提出影響刺激與反應關係建立的法則有三:練習律、準備律和效果律,稱為「學習三定律」。 練習率:刺激與反應的連結,隨著練習次數而定。 準備率:有需求被滿足的經驗後,再出現相同的情況則會出現一樣的反應。
Thumbnail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跟著作者詹姆斯·克利爾的腳步,認識了習慣對我們生活造成的影響,也明白了習慣的養成過程,以及作者以此為根據建立的行為改變法則,其中的法則一|讓提示顯而易見和法則二|讓習慣有吸引力中,都提到了環境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跟著作者詹姆斯·克利爾的腳步,認識了習慣對我們生活造成的影響,也明白了習慣的養成過程,以及作者以此為根據建立的行為改變法則,其中的法則一|讓提示顯而易見和法則二|讓習慣有吸引力中,都提到了環境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習慣有分成『好習慣』『壞習慣』,那你知道這些習慣是如何養成的嗎?......如果我們弄懂它的原理,勢必就可以運用它來成就我們。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習慣有分成『好習慣』『壞習慣』,那你知道這些習慣是如何養成的嗎?......如果我們弄懂它的原理,勢必就可以運用它來成就我們。
Thumbnail
建立習慣的過程可以分成四個步驟:提示、渴望、回應、獎賞。習慣改變的四法則:讓提示顯而易見,讓習慣有吸引力,讓行動輕而易舉,讓獎賞令人滿足。
Thumbnail
建立習慣的過程可以分成四個步驟:提示、渴望、回應、獎賞。習慣改變的四法則:讓提示顯而易見,讓習慣有吸引力,讓行動輕而易舉,讓獎賞令人滿足。
Thumbnail
時間過得太快,2022年第一季就這樣要結束了,回顧過去的三個月自己忙了些什麼,但似乎並沒有什麼是值得一提的,畢竟每天都在時間的浪裡載浮載沉,於是又重新了翻開原子習慣這本書,想在新的一季重新振作,拿回時間的自主權。
Thumbnail
時間過得太快,2022年第一季就這樣要結束了,回顧過去的三個月自己忙了些什麼,但似乎並沒有什麼是值得一提的,畢竟每天都在時間的浪裡載浮載沉,於是又重新了翻開原子習慣這本書,想在新的一季重新振作,拿回時間的自主權。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談到了原子習慣的原理,既然我們知道原子習慣的基礎作法是建立自我認同,但到底要怎麼做呢?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談到了原子習慣的原理,既然我們知道原子習慣的基礎作法是建立自我認同,但到底要怎麼做呢?
Thumbnail
第三章  四個簡單的步驟,讓你建立更好的習慣 所謂習慣,就是重複次數多到足以自動化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始於試誤try and error。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一個新的狀況,大腦就必須做個決定:我該如何回應?不斷探索中,有時候你碰巧遇上解決之道---感覺焦慮,然後你發現出們跑步可以讓心情平靜;一天的工作心力
Thumbnail
第三章  四個簡單的步驟,讓你建立更好的習慣 所謂習慣,就是重複次數多到足以自動化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始於試誤try and error。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一個新的狀況,大腦就必須做個決定:我該如何回應?不斷探索中,有時候你碰巧遇上解決之道---感覺焦慮,然後你發現出們跑步可以讓心情平靜;一天的工作心力
Thumbnail
行為的兩個關鍵因素:身分認同及環境。 在《原子習慣》一書中,先提到了人類行為的背後,其實身分認同和環境佔了決定性因素。他以同心圓的概念形容其核心是「身分認同」,透過中層的「過程」,而達到外層的「結果」。因此由不同的身分認同出發,才是達成不同行為的關鍵。
Thumbnail
行為的兩個關鍵因素:身分認同及環境。 在《原子習慣》一書中,先提到了人類行為的背後,其實身分認同和環境佔了決定性因素。他以同心圓的概念形容其核心是「身分認同」,透過中層的「過程」,而達到外層的「結果」。因此由不同的身分認同出發,才是達成不同行為的關鍵。
Thumbnail
前言:我記得數週前,在聯合報洪蘭教授的專欄上,他可能是談某個跟教育有關的議題,舉了例子、引用了書中的觀念,但卻未直接介紹這本書,引發我的好奇,再加上、最近太常看到這個書名,不管是各大書榜、還是借閱排名,都可以看到這本書的身影,心想,這類“習慣養成、行為改變”的書,就如同所有其他教導大眾成功或富有的書
Thumbnail
前言:我記得數週前,在聯合報洪蘭教授的專欄上,他可能是談某個跟教育有關的議題,舉了例子、引用了書中的觀念,但卻未直接介紹這本書,引發我的好奇,再加上、最近太常看到這個書名,不管是各大書榜、還是借閱排名,都可以看到這本書的身影,心想,這類“習慣養成、行為改變”的書,就如同所有其他教導大眾成功或富有的書
Thumbnail
長久下來生命的品質取決於習慣的品質,不存在一個決定一切的關鍵 >>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轉變 要寫一本好書,你必須先成為那本書 結果是習慣的滯後指標: 你的財富是財務習慣的滯後指標、你的體重是飲食習慣的滯後指標、你的知識是學習習慣的滯後指標>>「重複」什麼,就得到
Thumbnail
長久下來生命的品質取決於習慣的品質,不存在一個決定一切的關鍵 >>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轉變 要寫一本好書,你必須先成為那本書 結果是習慣的滯後指標: 你的財富是財務習慣的滯後指標、你的體重是飲食習慣的滯後指標、你的知識是學習習慣的滯後指標>>「重複」什麼,就得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