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也能與固氮菌共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台灣大家聽到高粱,大部分的人只會想到高粱酒。不過,高粱 (Sorghum bicolor) 其實是全球重要的糧食、飼料及生質能作物喔。在穀物中,高粱的產量是第五名,前四名是玉米、小麥、稻、及大麥。


過去的觀察發現,有些高粱品系能夠發展出大量的氣生根,並在雨後分泌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黏液 (mucilage)。這個現象類似於墨西哥 Sierra Mixe 的玉米地方品系,而該玉米品系已透過研究證實其黏液中寄居固氮菌 (diazotrophs)。


因此,研究團隊想知道,會分泌黏液的高粱品系,是不是也有固氮菌門客呢?如果是,是否也意味著,高粱也可以透過門客的幫助取得寶貴的氮,從而減少肥料的需求?


研究團隊從 ICRISAT (Internation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Semi-Arid Tropics) 選取 14 個高粱品系,並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和佛羅里達大學的田間進行測試。


他們測量了氣生根的發育(節數、根徑、根數)以及黏液產量。為了了解環境因子所造成的影響,他們也在溫室條件下調控濕度(高濕度 75%、低濕度 30%)以測試其對氣生根發育的影響。


他們分析了黏液的成分,主要關注碳水化合物。另外,他們也透過代謝體分析 (metabolomics) 來研究不同品系高粱根部黏液的代謝物差異。


為了了解黏液中的微生物群落,研究團隊分析黏液中的微生物的16S rRNA 基因。他們也嘗試著分離並鑑定固氮菌,並測試其固氮活性。


為了通盤了解黏液中的固氮菌,研究團隊還進行了生物固氮評估,包括乙炔還原分析 (Acetylene Reduction Assay, ARA)以及¹⁵N 氣體標記法 (¹⁵N2 gas feeding assay)。最後,他們還計算植物各個氮素來源的百分比 (%Ndfa)。


研究團隊發現,不同高粱品系在氣生根的發育上有顯著差異。有些品系(如 IS10757, IS11026, IS15170, IS25089)產生較多氣生根,且根徑較粗。他們也注意到,黏液產量與氣生根的粗細呈正相關。而高濕度環境的確能促進氣生根的發育與黏液分泌。


所以,黏液成分有什麼呢?研究團隊發現,與 Sierra Mixe 玉米的黏液相似,高粱黏液的主要成分也是多醣,另外還有半乳糖 (galactose), 阿拉伯糖 (arabinose), 葡萄糖醛酸 (glucuronic acid), 甘露糖 (mannose)等單醣。但是,與玉米的黏液不同的是,高粱的黏液中岩藻糖 (fucose) 的含量較低。這個發現意味著,高粱的黏液的微生物群落組成可能會跟玉米黏液的微生物不完全相同。


分析高粱黏液中的微生物組成,研究團隊發現主要包括了變形菌門 (Pseudomonadota, 原 Proteobacteria)、厚壁菌門 (Bacillota)、擬桿菌門 (Bacteroidota)。而且,微生物群落的組成與地點(威斯康辛 vs. 佛羅里達)有關。


研究團隊從高粱黏液中分離出 103 株不同的固氮菌。這些菌大部分屬於Agrobacterium (農桿菌屬)、Bacillus (芽孢桿菌屬)、Pseudomonas (假單胞菌屬)以及Klebsiella (克雷伯氏菌屬);而其中有四隻菌的固氮活性相當高,它們是Agrobacterium pusense(農桿菌屬)、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芽孢桿菌屬)、Pseudomonas turukhanskensis(假單胞菌屬)、Microbacterium aerolatum(微桿菌屬)。


透過進行乙炔還原分析 (ARA) 以及¹⁵N2 氣體標記實驗,他們發現的確有些固氮菌可以在黏液環境中進行固氮,且高粱氣生根也能吸收。研究團隊以¹⁵N 稀釋法測定後發現,氣生根發達的高粱品系 (如IS23992) 可透過固氮菌獲得 43% 的氮素;不過,低氣生根品系 (如IS24453) 獲得的氮素就少得多了。


所以,有些高粱品系的確能透過氣生根黏液與固氮菌共生,並獲取氮素。也就是說,如果種植這類的品系,可以用比較少的化肥。


另外,他們發現高濕度有助於氣生根的發育,這意味著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種植這些高粱,應該會需要更少的化肥。


未來可以透過常規育種來發展能固氮的高粱品系,如此一來可以降低化肥的使用量。另外,如甘蔗、小米等近緣作物是否也有類似的特性呢?如果有,當然也可以來培育低化肥需求的品系囉!這就有待未來的研究了。


透過這個研究,我們知道有些高粱品系能夠透過氣生根與固氮菌共生,提高植物的氮素供應,達到減少合成氮肥使用、促進永續農業的目標。希望未來可以在其他作物也有類似的發現!


參考文獻:


Venado, R. E., Wilker, J., Pankievicz, V. C. S., Infante, V., MacIntyre, A., Wolf, E. S. A., Vela, S., Robbins, F., Fernandes-Júnior, P. I., Vermerris, W., & Ané, J.-M. (2025). Mucilage produced by aerial roots hosts diazotrophs that provide nitrogen in Sorghum bicolor. PLOS Biology, 23(3), e3003037.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bio.300303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193會員
617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台灣大家聽到高粱,大部分的人只會想到高粱酒。不過,高粱 其實是全球重要的糧食、飼料及生質能作物喔。 過去的觀察發現,有些高粱品系能夠發展出大量的氣生根,並在雨後分泌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黏液。研究發現,氣生根能分泌黏液的玉米,可以用黏液豢養細菌門客,讓門客幫它固氮。 那麼,高粱能嗎?
Thumbnail
在台灣大家聽到高粱,大部分的人只會想到高粱酒。不過,高粱 其實是全球重要的糧食、飼料及生質能作物喔。 過去的觀察發現,有些高粱品系能夠發展出大量的氣生根,並在雨後分泌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黏液。研究發現,氣生根能分泌黏液的玉米,可以用黏液豢養細菌門客,讓門客幫它固氮。 那麼,高粱能嗎?
Thumbnail
兩年前曾經跟大家介紹過,給植物喝酒精水溶液,植物抗旱的能力就增加了。同一個研究團隊最近再度出擊,有了更有意思的發現。 這次,研究團隊測試了好幾種不同的醇類,發現了新的抗旱飲料。
Thumbnail
兩年前曾經跟大家介紹過,給植物喝酒精水溶液,植物抗旱的能力就增加了。同一個研究團隊最近再度出擊,有了更有意思的發現。 這次,研究團隊測試了好幾種不同的醇類,發現了新的抗旱飲料。
Thumbnail
有些植物在缺氮時,會召喚固氮菌來幫忙。它們一同工作形成根瘤,不只是對自己有利,也讓相同區域的其他植物一同受惠。 過去針對固氮菌的許多研究,都是著眼在植物的產量。最近的研究發現,固氮菌對植物還有其它的影響喔!
Thumbnail
有些植物在缺氮時,會召喚固氮菌來幫忙。它們一同工作形成根瘤,不只是對自己有利,也讓相同區域的其他植物一同受惠。 過去針對固氮菌的許多研究,都是著眼在植物的產量。最近的研究發現,固氮菌對植物還有其它的影響喔!
Thumbnail
生合從事益生菌菌粉的研發製造與生產代工,企業願景是『用益生菌改變生活』,是一家業務純度非常高,集中公司資源致力於益生菌研發製造業務。依據新聞報導,台灣益生菌品牌有50%的生產製造是來自於生合公司。
Thumbnail
生合從事益生菌菌粉的研發製造與生產代工,企業願景是『用益生菌改變生活』,是一家業務純度非常高,集中公司資源致力於益生菌研發製造業務。依據新聞報導,台灣益生菌品牌有50%的生產製造是來自於生合公司。
Thumbnail
台灣氣候潮濕,加上夏季高溫炎熱,您曾經或正在經歷私密的困擾嗎?這種不自在的感受,外表雖然看不見,卻影響著每天的生活與心情。 適合妳的益生菌 「益生菌」是具有生命的微生物體(microorganisms),其中包含了多樣菌種及菌株,常見於優格和發酵過的食材當中。益生菌能夠幫助健康維持、消化道機
Thumbnail
台灣氣候潮濕,加上夏季高溫炎熱,您曾經或正在經歷私密的困擾嗎?這種不自在的感受,外表雖然看不見,卻影響著每天的生活與心情。 適合妳的益生菌 「益生菌」是具有生命的微生物體(microorganisms),其中包含了多樣菌種及菌株,常見於優格和發酵過的食材當中。益生菌能夠幫助健康維持、消化道機
Thumbnail
米酵菌酸是一種在臺灣較少見的粒線體毒素,主要存在於土壤和各種植物中,尤其是玉米和椰子等食品發酵而產生。毒素會抑制人體細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功能,導致各種器官損傷。本文介紹了米酵菌酸中毒的症狀和預防方法。
Thumbnail
米酵菌酸是一種在臺灣較少見的粒線體毒素,主要存在於土壤和各種植物中,尤其是玉米和椰子等食品發酵而產生。毒素會抑制人體細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功能,導致各種器官損傷。本文介紹了米酵菌酸中毒的症狀和預防方法。
Thumbnail
最近一篇發表在《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發現,每天吃由菊粉和低聚果糖組成的益生元,12週後可提升認知能力 [Nat. Commun., 15, 1859 (2024)]。
Thumbnail
最近一篇發表在《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發現,每天吃由菊粉和低聚果糖組成的益生元,12週後可提升認知能力 [Nat. Commun., 15, 1859 (2024)]。
Thumbnail
食物對我們生存的重要性,不單單是營養的來源,它更是自然界的恩賜,是生命的基石。每當我們享用每一口食物時,我們都應該心存感激,感謝大自然的豐富資源和農民的辛勤勞動。這種感恩之情可以擴展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對周圍的一切保持謙卑和感激的態度。
Thumbnail
食物對我們生存的重要性,不單單是營養的來源,它更是自然界的恩賜,是生命的基石。每當我們享用每一口食物時,我們都應該心存感激,感謝大自然的豐富資源和農民的辛勤勞動。這種感恩之情可以擴展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對周圍的一切保持謙卑和感激的態度。
Thumbnail
生命之糖:保護生物度過極端環境 海藻糖(Trehalose)於1932年,由威格斯博士將其從黑麥的麥角菌中首次提取出來,是由2個葡萄糖分子以α,1-1鍵結組合而成的非還原性雙糖,廣泛存在於動植物和微生物等自然界中,擁有富含豐富的鉀離子以及親水性分子結構,能夠吸附水分,自然形成一道保護層...
Thumbnail
生命之糖:保護生物度過極端環境 海藻糖(Trehalose)於1932年,由威格斯博士將其從黑麥的麥角菌中首次提取出來,是由2個葡萄糖分子以α,1-1鍵結組合而成的非還原性雙糖,廣泛存在於動植物和微生物等自然界中,擁有富含豐富的鉀離子以及親水性分子結構,能夠吸附水分,自然形成一道保護層...
Thumbnail
今天來深入探討六大營養素在健康飲食中的關鍵作用。
Thumbnail
今天來深入探討六大營養素在健康飲食中的關鍵作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