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II:我們所經驗的那些言語暴力」活動側記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專線工作者 軒昂

6月22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二堂課——「我們經驗的那些語言暴力」,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留意那些未曾被善待的經驗、那些未被善待有什麼感受?那些未被善待讓我們如何看待自己。

 

老師先邀請成員在卡片上寫下:回顧那些在扮演照顧者的過程裡,曾經刺傷自己的「言語暴力」的句子,作為暖身。跟隨著老師的指導語,接著,將一張A4白紙,撕成圓型,就在那個狀似雲朵般的圓型,再次寫下那些暴力言語的句子,並劃掉其中的一個句子,然後翻到背面,就著那些劃掉的句子,為受傷的自己改寫成一個新的句子。接著將撕下的圓,再拼回去成為一個新的圓。此時我已經淚流滿面。那是一種極為複雜的心情,像是回顧了當時情境的疼痛,有事實的反例佐證、有同理心的語言現身、有你想像不到的新觀點的出現,像是解釋了事件發生的原因,也彷彿帶著你洞悉著人際接觸過程中的代價。

是那些帶著有自己所盼望的句子,那些比較不那麼暴力的句子,讓心頭放下了執著的重量。

在活動前後,老師皆邀請成員挑選了圖卡,讓我們在過程中與分組的夥伴分享自己在過程中的體會。特別是老師準備了許多字卡,我挑了一句:「感受到痛,是因為真實地活著。」我盯著這張卡片許久,像是這些痛的本身,帶來的一種生命的意義。工作坊的最後,許多夥伴的話夾子彷彿被打開了,直到活動預定時間,多了半小時的交流。我想,我們走過一堂自己陪伴自己的課。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相聚在這裡,我們做到了。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5月18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一堂課——「我與我之外」,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並進而覺察自己所擁有的身分。
這是一篇關於照顧者的文章,重點有關精神疾病照顧者的挑戰和需求。作者廖福源分享了他對照顧者議題的看法以及推動去汙名的想法。文章中提到了照顧者的困境,以及如何在社會中創造理解和支持的環境。
這篇文章主要關注精神疾病的社會汙名化對病患與照顧者的影響。描述了對精神疾病的負面態度,帶給病患及照顧者的內在和外在壓力,以及現行的福利政策與相關組織的改善方向。呼籲改變社會對精神疾病的觀念和態度,提供更多支持和理解。
3月2日午後,台北細雨,一場名為《陪伴,讓痛苦變得可以承受》的分享活動,我一邊擔心著雨天可能影響參與人數,一邊看著參與者一個個走進社區家庭資源中心,坐滿了座位。我認出講者文國士並招呼他入座,意識到,揭露自己的生命故事作為公開分享,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這一刻起,這活動就成為了一次去汙名的行動。
人的恐懼很多是來自於對事情的無知,如果我們可以辨識事物的全貌,消弭未知,其實恐懼感也會隨之消失。這個原理讓我想起不只是當事人談感情的議題,當社會大眾還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懷抱著恐懼,一心只想遠遠避開患者,但是如果可以試著理解這個疾病,可能會發現很多恐懼都是來自於未知或是刻板印象。
這是我來專線實習的第三個月,因為工作夥伴的邀請,我一起參與了專線週六的分享會「復元路上的兩人三腳~以奇異果一人一故事劇場為例」。之前有聽專線的夥伴提起過「一人一故事」劇場,但是自己本身並沒有接觸過,於是帶著一半好奇一半學習的精神,期待著今天的分享會。 颱風們也想共襄盛舉,前腳剛走
5月18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一堂課——「我與我之外」,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並進而覺察自己所擁有的身分。
這是一篇關於照顧者的文章,重點有關精神疾病照顧者的挑戰和需求。作者廖福源分享了他對照顧者議題的看法以及推動去汙名的想法。文章中提到了照顧者的困境,以及如何在社會中創造理解和支持的環境。
這篇文章主要關注精神疾病的社會汙名化對病患與照顧者的影響。描述了對精神疾病的負面態度,帶給病患及照顧者的內在和外在壓力,以及現行的福利政策與相關組織的改善方向。呼籲改變社會對精神疾病的觀念和態度,提供更多支持和理解。
3月2日午後,台北細雨,一場名為《陪伴,讓痛苦變得可以承受》的分享活動,我一邊擔心著雨天可能影響參與人數,一邊看著參與者一個個走進社區家庭資源中心,坐滿了座位。我認出講者文國士並招呼他入座,意識到,揭露自己的生命故事作為公開分享,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這一刻起,這活動就成為了一次去汙名的行動。
人的恐懼很多是來自於對事情的無知,如果我們可以辨識事物的全貌,消弭未知,其實恐懼感也會隨之消失。這個原理讓我想起不只是當事人談感情的議題,當社會大眾還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懷抱著恐懼,一心只想遠遠避開患者,但是如果可以試著理解這個疾病,可能會發現很多恐懼都是來自於未知或是刻板印象。
這是我來專線實習的第三個月,因為工作夥伴的邀請,我一起參與了專線週六的分享會「復元路上的兩人三腳~以奇異果一人一故事劇場為例」。之前有聽專線的夥伴提起過「一人一故事」劇場,但是自己本身並沒有接觸過,於是帶著一半好奇一半學習的精神,期待著今天的分享會。 颱風們也想共襄盛舉,前腳剛走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Thumbnail
生氣的時候,別忙著分析評判他人了!想想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或是對方的感受和需要。避免用罪惡感控制別人...
新手爸媽難免在照顧小孩這塊,容易忙得焦頭爛額,那是先生第一次幫我洗奶瓶,正想大聲誇獎他時,卻發現洗好的奶瓶裡都是洗碗精! 本來的好心情立馬轉為怒火「你奶瓶是怎麼洗的?都是洗碗精!!!」沒想到說完先生的臉更臭,我們就這樣靜默了。 原本的一番好意怎麼會變成這樣呢?後來上了「非暴力溝通」的課程
Thumbnail
「對他人的批評,其實間接表達了我們尚未滿足的需要。」-馬歇爾.盧森堡。昨日的我聰明,所以我想改變世界。今日的我有智慧,所以我正在改變自己。從認識自己開始,學習與他人對話吧😊
Thumbnail
【伴侶關係必備好書】 多年來,我看過並實行許多書中的內容,尤其在人際關係與心理療癒方面的書籍,因著自己的欠缺,我很努力地從書中找尋答案並學習。 在伴侶關係中,甚至是任何關係中,只要是你重視並想要長久持續走下去,我私心認為只要努力實踐這兩本書的內容,就能讓關係少去大多數的猜疑痛苦爭執,可以
Thumbnail
真實案例改編 美麗和明宇是一對相愛的新婚夫妻,他們經常因為一些小事而吵架。有一天,明宇下班回到家,發現美麗正在客廳看電視,沒有準備晚餐。他很生氣,就對她說: 「你怎麼這麼懶惰,每天回家就知道看電視追劇,連晚飯都沒有做!你根本不愛妳的老公!」 美麗聽了,感覺被指責很不爽,防衛之心讓她不假思索就回嘴說:
Thumbnail
在街頭抗議群眾的扭曲臉龐,張張令人惶惶不安;它絕不僅是傳達新聞畫面而已,每張臉、每一聲吶喊,每一個手勢下,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也許衝突的雙方有機會化干戈為玉帛,再重新連結。如今世界充滿著「我們VS他們」二元化思維模式,有時侯觀念是我們自己在自身立場上緩慢養成的,本書闡述的非暴力溝通,想要用愛的語言,
Thumbnail
非暴力溝通的目標是讓人們能夠建立一種彼此坦誠而且相互同理的關係。本書作者盧森堡博士提及,不論他身處何種衝突,他不會偏袒任何一方,也不會把焦點放在各方的說法,因為這時候不管是什麼說法都會造成衝突,這時候的重點是讓雙方得以彼此連結。
Thumbnail
非暴力溝通是一套通過觀察而不評價來獲取事實,真誠而具體地表達感覺和需求,提出有效且具同理心請求的溝通方式。實踐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讓我們誠實表達自我並同理聆聽他人,揮別情緒勒索語言及無效溝通的方式,不再是雙方之間的「對決」,真正達到「對話」理解的目的,進而充分滿足雙方的需求,達到雙贏的局面。
Thumbnail
 前言 不要說非暴力溝通了,我們平時可能連基本的溝通都不會,這些無意間的言語,悄悄形成了暴力溝通,你以為這沒什麼,實際上一點一點這在破壞你們的關係,等到你發現關係有裂縫時,可能就像三峽大壩就要崩塌了。 溝通絕對不是既定的公式,首先要學會表達自己和傾聽他人很重要。
Thumbnail
我們經常不懂善待別人和自己。面對社會問題,我們更束手無策。非暴力溝通可能是一個方法。四個原則,就是無論別人說甚麼,怎樣表達自己,都要聆聽他們觀察到甚麼、有何感受、有何需要及有何請求。這在實踐上是難的,所以作者也舉出不少生活上的例子,例如在別人發怒時,不要說「可是......」,同理他的感受較好。 非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Thumbnail
生氣的時候,別忙著分析評判他人了!想想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或是對方的感受和需要。避免用罪惡感控制別人...
新手爸媽難免在照顧小孩這塊,容易忙得焦頭爛額,那是先生第一次幫我洗奶瓶,正想大聲誇獎他時,卻發現洗好的奶瓶裡都是洗碗精! 本來的好心情立馬轉為怒火「你奶瓶是怎麼洗的?都是洗碗精!!!」沒想到說完先生的臉更臭,我們就這樣靜默了。 原本的一番好意怎麼會變成這樣呢?後來上了「非暴力溝通」的課程
Thumbnail
「對他人的批評,其實間接表達了我們尚未滿足的需要。」-馬歇爾.盧森堡。昨日的我聰明,所以我想改變世界。今日的我有智慧,所以我正在改變自己。從認識自己開始,學習與他人對話吧😊
Thumbnail
【伴侶關係必備好書】 多年來,我看過並實行許多書中的內容,尤其在人際關係與心理療癒方面的書籍,因著自己的欠缺,我很努力地從書中找尋答案並學習。 在伴侶關係中,甚至是任何關係中,只要是你重視並想要長久持續走下去,我私心認為只要努力實踐這兩本書的內容,就能讓關係少去大多數的猜疑痛苦爭執,可以
Thumbnail
真實案例改編 美麗和明宇是一對相愛的新婚夫妻,他們經常因為一些小事而吵架。有一天,明宇下班回到家,發現美麗正在客廳看電視,沒有準備晚餐。他很生氣,就對她說: 「你怎麼這麼懶惰,每天回家就知道看電視追劇,連晚飯都沒有做!你根本不愛妳的老公!」 美麗聽了,感覺被指責很不爽,防衛之心讓她不假思索就回嘴說:
Thumbnail
在街頭抗議群眾的扭曲臉龐,張張令人惶惶不安;它絕不僅是傳達新聞畫面而已,每張臉、每一聲吶喊,每一個手勢下,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也許衝突的雙方有機會化干戈為玉帛,再重新連結。如今世界充滿著「我們VS他們」二元化思維模式,有時侯觀念是我們自己在自身立場上緩慢養成的,本書闡述的非暴力溝通,想要用愛的語言,
Thumbnail
非暴力溝通的目標是讓人們能夠建立一種彼此坦誠而且相互同理的關係。本書作者盧森堡博士提及,不論他身處何種衝突,他不會偏袒任何一方,也不會把焦點放在各方的說法,因為這時候不管是什麼說法都會造成衝突,這時候的重點是讓雙方得以彼此連結。
Thumbnail
非暴力溝通是一套通過觀察而不評價來獲取事實,真誠而具體地表達感覺和需求,提出有效且具同理心請求的溝通方式。實踐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讓我們誠實表達自我並同理聆聽他人,揮別情緒勒索語言及無效溝通的方式,不再是雙方之間的「對決」,真正達到「對話」理解的目的,進而充分滿足雙方的需求,達到雙贏的局面。
Thumbnail
 前言 不要說非暴力溝通了,我們平時可能連基本的溝通都不會,這些無意間的言語,悄悄形成了暴力溝通,你以為這沒什麼,實際上一點一點這在破壞你們的關係,等到你發現關係有裂縫時,可能就像三峽大壩就要崩塌了。 溝通絕對不是既定的公式,首先要學會表達自己和傾聽他人很重要。
Thumbnail
我們經常不懂善待別人和自己。面對社會問題,我們更束手無策。非暴力溝通可能是一個方法。四個原則,就是無論別人說甚麼,怎樣表達自己,都要聆聽他們觀察到甚麼、有何感受、有何需要及有何請求。這在實踐上是難的,所以作者也舉出不少生活上的例子,例如在別人發怒時,不要說「可是......」,同理他的感受較好。 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