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帶孩子去台茂的網狀攀高溜滑梯。這次他進步很多,已經敢自己往上爬到最上層,雖然最後還是希望媽媽陪他一起完成,但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很大的突破。
不過,回到家後,他還是出現了情緒爆發。我和太太推測,或許是在溜滑梯過程中受了挫折,他把憤怒壓抑到回家才釋放。
這讓我想到過去幾年,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常常會自己情緒失控,大罵孩子,因為心裡覺得:「陪你玩了這麼久,帶你出去玩了,你應該開心,為什麼還鬧?是不是太得寸進尺?」但昨天我們夫妻有了一個新的共識:
不能再用大人的邏輯去期待孩子的反應。
在我們看來,「有出去玩了」就是一種額外的好處,所以孩子應該心懷感激、不要再有情緒。 但對孩子來說,這些事情是切得很清楚的:他可以同時覺得「出去玩很開心」與「剛剛受挫很憤怒」。這兩件事在他們心裡並不互相抵消。
所以,我們要提醒自己:不要把「孩子應該要懂」當成理所當然的期待。
否則,我們就容易生氣、懊惱,最後把氣氛弄僵。
相反的,如果能換個角度,用新的認知平靜面對,我們也會過得更輕鬆,孩子也能在安全的環境裡慢慢學會處理情緒。
或許,這也是為人父母在陪伴過程中,一點一滴的成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