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害者

含有「加害者」共 12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網路上的正義之士常讓人質疑其動機,是真正義還是想藉此墊高自己?
正義魔人、鄉民正義,已經成了製造社會混亂的一股力量,其本質與手法,就是將紅衛兵那套換湯不換藥移植過來。
這次麥當勞主管利用排班職權對16、17歲少女性侵的事件,大致的過程可以看到下面的時間軸,從少女受到侵害到向警方、麥當勞方尋求協助,最後遲遲等不到道歉而選擇輕生。在麥當勞事件後,建中學生在網上po出揪團吃麥當勞的照片,引發第二波炎上。
Thumbnail
一位長輩在聊天時大力抱怨房子太貴,社會失序、政府放任不管,讓房價不斷上漲,他努力打拚一輩子所存的錢,只是要在「蛋白區」買間新房竟然連頭期款都很吃力。 於是悶在肚子裡的怨氣有如止不住的水流奔放而出,富人炒作、政府無能,他腳踏實地,為什麼要被欺負? 滿滿的受害者心態能量爆發,周遭散落一地的負能量。
Thumbnail
這圖也太好笑了 明明是很嚴肅的話題
為甚麼受害者總是都以自殺證明自己,如同古代婦女一般遇到委屈一言不合去自殺。或許用經濟學的觀點可以發現到一些蛛絲馬跡,從價格與價值、展望理論和社會資本來看受害者的行為動機。
Thumbnail
菲利帕・佩裡(Philippa Perry)的《真想讓我愛的人讀讀這本書》提供一套方法,協助讀者改寫舊有思維模式與行為模式,解決心理問題,並提升人際關係。本書探討建立健康關係、化解衝突、應對重大變化和獲得滿足感等四大主題,並以真實案例與實用技巧,幫助讀者提升心理成熟度與韌性。
Thumbnail
彼此舒適的存在感.🥰
付費限定
  早上看新聞滑到中國演員趙露思的千字文,該篇對於被凌辱到極致的心路歷程簡直寫得太好完全無從幫她補充。   誠如之前的文章(參考:國中生割喉事件看破窗理論)提到的,霸凌都是結構的存在。當一個小社會有一個惡霸,像哆啦A夢的胖虎,一直欺負人,這個小社會的角色只有挨揍的大雄,幫閒小夫,以及無數個
Thumbnail
這是我看完感觸最深,幾近失語的一句:「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頭猛獸,但我的那頭沒能殺死我。」 全片我多次深呼吸,因有相同感觸數度淚流不止。 看完後,我問另一半看時是否有想起我,他說當然,但哭個屁。 是啊,沒做錯事哭個屁,但是我和詩織常常就是那樣崩潰、無法承受的哭。 希望詩織能成功達到目標,回到自己的家。
Thumbnail
5/5黑箱日記
想到麥當勞性侵案,看到脆跟新聞留言都在檢討女生為什麼會自殺,原因是遇到詐騙集團,我心想會讓人決定結束生命的原因很多,但是性侵過後就是一輩子的陰影,會把往後很多不愉快的挫折不斷地放大,到後面變成否定自己,亞洲社會要到尊重兩性平等,其實還有一段很漫長的路。
最近看到勞動部的謝宜容因為霸凌下屬而受到大眾輿論壓力,如果以大眾視角來說,會覺得謝宜容罪該萬死,但我很好奇,為甚麼謝宜容知道會這樣但依舊這麼做?經濟學可以給我們一個解答,我們可以從資源競爭、權力不對稱和制度設計來探討。
Thumbnail
第一部分:課程電影心得<無聲> l 誰是造就性侵悲劇的最大加害者? 無聲有別於一般惡人終結的電影,全片仔細思考後,我發現沒有一個角色是天 性「壞的」,呈現出更多的是權力體制下的陳陳相因、弱勢團體被社會遺落的 悲劇。大軍老師的飾演者劉冠廷所言也印證了上述想法:「這部片不是要討論 對錯,而是希望大家看
當犯罪奪走親人的生命,留給被害家屬的除了無盡的哀痛,還有對司法是否能伸張正義的期盼。然而,在台灣現行的司法制度中,被害家屬的眼淚卻經常成為無法抹去的痛。特別是在近年實質廢死的推動下,這份痛楚更顯得無力與憤慨。 司法偏見下的二次傷害 被害者家屬普遍認為,現行司法常因偏見或程序不完備而導致不公平的判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