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視角敘事《我們與惡的距離》人性的脆弱與堅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們與惡的距離》不僅僅是一部影視作品,更是一面映照當代社會病灶的鏡子。當導演林君陽運用細膩卻充滿張力的敘事手法,用鏡頭語言呈現出社會議題,讓觀眾在錯綜複雜的情節裡讀出那難以捉摸的「惡」與「善」

🆓影視劇照及海報(引用於TMDB)著作權屬於該片出品方、經銷商或設計人

🆓影視劇照及海報(引用於TMDB)著作權屬於該片出品方、經銷商或設計人

該劇以「多視角敘事」為骨架,在人物間交錯的情感與命運裡,彰顯了現實生活中善惡難辨、真相難尋的命題。

本文將從多角度探討其敘事結構、視覺美學以及隱喻運用,並結合影視分析理論,以期揭開作品深層意涵。


一、多視角敘事與結構布局

林導選擇了多視角敘事的表現方式,既打破了傳統單一敘事的框架,又為觀眾構築了一幅立體的社會全景圖。

愛森斯坦在《電影形式論》中所強調的蒙太奇理論一樣,通過鏡頭剪接和角色視角交互轉換,讓作品得以在敘事節奏與情感張力上形成一種獨特的對位效果(Eisenstein, 1949)。

無論是加害者家屬的無奈掙扎,還是被害者家屬的悲憤控訴,亦或是媒體從業者在道德與職責之間的左右為難,都在不同鏡頭中找到了最合適的敘事空間,構成了一個多層次的敘事結構。

巴贊所提倡的長鏡頭現實主義那般,導演運用長鏡頭與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讓情節在看似平緩的鏡頭中暗流湧動,增加觀眾的代入感與沉浸感(Bazin, 1967)。

這種多視角、交織敘事的方式,既打破了傳統善惡二元論的束縛,也讓角色的心理狀態和情感變化呈現出更多可能性,使得每個人物都顯得既立體又真實。


二、社會議題與影像隱喻

在探討社會議題方面,展現出主創團隊對現代社會複雜矛盾的敏銳觀察,從精神疾病、司法矛盾到媒體道德,每個議題都被賦予了深刻的隱喻色彩。例如:隨機殺人事件的發生不僅僅是一個犯罪現象,更象徵著社會中無形的恐懼與壓抑。

導演通過鏡頭細膩捕捉到受害者家屬的內心崩潰與加害者家庭的沉默,試圖探討在看似理性外衣下掩藏的情感動盪。

在這裡,我們可以聯想到勞拉·穆爾維在性別與恐懼研究中所提出的「凝視理論」:影像不僅是現實的再現,更是一種文化權力的再現方式。

主場景「新聞台」辦公室的冰冷高效的設計,都在無聲地講述著權力與情感之間的微妙關係,導演巧妙地利用視覺符號和隱喻,讓觀眾在欣賞視覺美學的同時,不經意間便被引入對現實問題的深層反思。


三、情感張力與節奏掌控的藝術

劇中的每一場對話鏡頭都將情感的弦線拉得極為緊繃,觀眾似乎能夠聽到那一點一滴情感碰撞所發出的細微聲響,這種節奏上的把握,與導演對電影節奏的理解密不可分。

博德威爾與湯普森在《電影藝術》書中所論,電影節奏不僅影響觀眾對情節的理解,更直接關係到情感的共鳴(Bordwell & Thompson, 2004)。

透過精心設計的鏡頭語言,導演在法庭辯論的激烈對抗與家庭成員間那壓抑而即將爆發的情緒中,營造出一種讓人心跳加速的緊迫感,這種從緩到急、由靜轉動的敘事節奏,既讓觀眾有喘息之機,又在不經意間將情感推向高潮,形成了一種「慢火細燉」的敘事風格,讓每個瞬間都充滿了不可預知的戲劇性。


四、演員導向與細膩表演的呈現

作為一部聚焦人性與社會問題的劇集,演員的表現自然成為了整體敘事不可或缺的一環。

以賈靜雯的表演為例,她那從悲傷到崩潰、從無助到掙扎的情感轉變,不僅打破了以往公眾對她既定印象,更使觀眾真切地感受到那份來自靈魂深處的痛楚與掙扎,這是「演員導向」的成功之處:既給予了足夠的空間,又在細節中處處設計驚喜,讓每一個角色都變得栩栩如生。

演員們不僅僅是故事的講述者,更成為了情感與理念的傳遞者,這種以人為本、以情感為核心的拍攝理念,正契合了當代影視作品中對於真實與共鳴的追求,也為作品注入了無限的生命力。


五、場景設計與隱喻符號的運用

在視覺層面上,場景設計巧妙地運用了色彩與光影,將不同場景之間的情感對比呈現得淋漓盡致,色調的運用、昏暗的光線以及鏡頭中不經意流露的細節,都成為了刻畫人物內心世界的重要手段。

導演在鏡頭中營造出一種現實的冷峻感,同時也讓觀眾在這些看似平凡的場景中,讀出了深邃的象徵意義。

穆爾維在其相關理論中所闡述的,電影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成為隱藏的符號,傳遞出作者對現實的深層批判與反思(Muhr, 2000)。

六、結語:

《我們與惡的距離》以其獨到的多視角敘事、緊湊的情感節奏以及極具隱喻意味的視覺設計,成功地打破了傳統的敘事模式,為觀眾呈現了一幅既殘酷又充滿溫情的現代社會畫卷。

導演林君陽在探討善與惡、人性與社會之間那看似微妙卻又充滿張力的邊界時,不僅運用了蒙太奇技巧和長鏡頭現實主義,更融入了現代影視美學中對場景、情感與隱喻的全新理解。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與挑戰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在與自己的「惡」進行著無聲的對話,正如影片中那層層剝離的敘事結構所暗示的,善與惡從來都不是絕對的,而是一個充滿變數、需要不斷探討與反思的命題。

看似嚴肅沉重的劇情中,其實隱藏著一絲難得的希望與人性光芒,這不僅是對現實的批判,更是對未來的呼喚,我們也可以用一種詩意且略帶幽默的語調提醒自己:當鏡頭在黑暗中尋找光亮時,每個人的心中也都藏有一絲不屈的堅韌與溫暖

🎭在這既充滿矛盾又充滿可能的世界裡,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導演,
正用屬於自己的方式,書寫著獨一無二的人生劇本!

六、參考文獻

  1. Bazin, A. (1967). What is Cinema? – 探討了長鏡頭與現實主義的理論基礎。
  2. Eisenstein, S. (1949). Film Form: Essays in Film Theory – 闡述了蒙太奇剪輯與敘事結構的重要性。
  3. Bordwell, D., & Thompson, K. (2004). Film Art: An Introduction – 詳盡解析了電影語言、節奏與視覺美學。
  4. 穆爾維, 勞拉. (2000). 《影像與凝視:現代電影中的隱喻解讀》– 探討影像中的符號與隱喻。(若需進一步查證,可參見相關中文影視理論著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聰聰 is 廣電所の研究生
3會員
77內容數
Elizabeth KT Wang 世新大學 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研究生
2025/04/30
電影《夏日最後的祕密》改編自暢銷小說,以溫柔克制的視角呈現青春愛情與友情的細膩糾葛,觸動觀眾內心深處的青春記憶。劇情不追求戲劇化衝突,而是透過攝影視角,緩緩鋪陳主角們的情感,讓觀眾重新回味青春歲月的美好與遺憾。施柏宇的精湛演技也成為本片一大亮點。
Thumbnail
2025/04/30
電影《夏日最後的祕密》改編自暢銷小說,以溫柔克制的視角呈現青春愛情與友情的細膩糾葛,觸動觀眾內心深處的青春記憶。劇情不追求戲劇化衝突,而是透過攝影視角,緩緩鋪陳主角們的情感,讓觀眾重新回味青春歲月的美好與遺憾。施柏宇的精湛演技也成為本片一大亮點。
Thumbnail
2025/03/30
導演徐漢強:「如果你現在不知道以後該長成什麼樣子,不知道到底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如果你正處在這個階段的話,《鬼才之道》可能是目前最適合你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3/30
導演徐漢強:「如果你現在不知道以後該長成什麼樣子,不知道到底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如果你正處在這個階段的話,《鬼才之道》可能是目前最適合你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3/01
《器子》是一部風格獨特的犯罪電影,它並非依靠劇情反轉或燒腦情節取勝,而是以創新的敘事方式和視覺風格吸引觀眾。電影採用篇章式敘事,碎片化地拼湊真相,並運用蒙太奇的「鏡」與「場」來呈現角色心理和情感轉折,營造出獨特的氛圍和觀影體驗。
Thumbnail
2025/03/01
《器子》是一部風格獨特的犯罪電影,它並非依靠劇情反轉或燒腦情節取勝,而是以創新的敘事方式和視覺風格吸引觀眾。電影採用篇章式敘事,碎片化地拼湊真相,並運用蒙太奇的「鏡」與「場」來呈現角色心理和情感轉折,營造出獨特的氛圍和觀影體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們與惡的距離》不僅僅是一部影視作品,更是一面映照當代社會病灶的鏡子。當導演林君陽運用細膩卻充滿張力的敘事手法,用鏡頭語言呈現出社會議題,讓觀眾在錯綜複雜的情節裡讀出那難以捉摸的「惡」與「善」。
Thumbnail
《我們與惡的距離》不僅僅是一部影視作品,更是一面映照當代社會病灶的鏡子。當導演林君陽運用細膩卻充滿張力的敘事手法,用鏡頭語言呈現出社會議題,讓觀眾在錯綜複雜的情節裡讀出那難以捉摸的「惡」與「善」。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一部充滿笑聲的「驚悚電影」,引導觀眾反思性別角色和善惡的定義,增長見識和智慧。
Thumbnail
一部充滿笑聲的「驚悚電影」,引導觀眾反思性別角色和善惡的定義,增長見識和智慧。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所融合的量子力學與新時代思想引起廣泛討論,本文的作為此《不夠善良的我們》影評系列的導論,透過了解量子力學和新時代思想的交集,為後幾篇分析劇中角色的限制性信念作為,以期挖掘角色行為背後的深層心理。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所融合的量子力學與新時代思想引起廣泛討論,本文的作為此《不夠善良的我們》影評系列的導論,透過了解量子力學和新時代思想的交集,為後幾篇分析劇中角色的限制性信念作為,以期挖掘角色行為背後的深層心理。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深刻探討了人性、情感、面對生活及態度的主題。主要角色簡慶芬不斷與自己做對比,進而對比自己與他人的生活。文章描述了她對社會期望、親友關係和自身價值的掙扎。全文透過劇中角色的掙扎,探索了人心的癥結,以及選擇的最終結果。故事反映了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所面對的內心掙扎和選擇。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深刻探討了人性、情感、面對生活及態度的主題。主要角色簡慶芬不斷與自己做對比,進而對比自己與他人的生活。文章描述了她對社會期望、親友關係和自身價值的掙扎。全文透過劇中角色的掙扎,探索了人心的癥結,以及選擇的最終結果。故事反映了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所面對的內心掙扎和選擇。
Thumbnail
如同這部劇的重點台詞-「你的意識決定了你存在的宇宙」,你的觀點也決定了你對這部作品和人物的看法
Thumbnail
如同這部劇的重點台詞-「你的意識決定了你存在的宇宙」,你的觀點也決定了你對這部作品和人物的看法
Thumbnail
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除了兩位女主角之間的情感糾葛,劇情還涉及哲學思辯,融入了「量子糾纏」和「薛丁格的貓」等概念。如果對這兩個物理觀念不太清楚,可能會對林依晨所演的簡慶芬的台詞有點一知半解。
Thumbnail
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除了兩位女主角之間的情感糾葛,劇情還涉及哲學思辯,融入了「量子糾纏」和「薛丁格的貓」等概念。如果對這兩個物理觀念不太清楚,可能會對林依晨所演的簡慶芬的台詞有點一知半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