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林同學跑來告狀,說李同學常常動到他的桌子,害他無法專心上課,據觀察,李同學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
林同學說他要換位置,我跟孩子說:如果你可以縮小自己,用同理心去看待每一件事,那我相信以後的你,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董同學光記husband丈夫這個單字,練習了十分鐘,仍然記不起來,很明顯的,主觀意識就是在逃避,我請董同學去洗臉,眼睛閉起來,放慢節奏,讓心情放輕鬆,成功的把孩子關起來的學習之心打開了。
國中階段的孩子雖然單純,但每天在學校生活學習的大小事,想見和不能預期的狀況都不少,所反應出的回饋通常也都不一樣,老師必須耐著性子,理解學生的行為、語言所傳達的意義,找到合適的方法,進一步的去引導,當同學習慣之後,潛移默化且自律的學習能力就能水到渠成。
教學經驗中,學習習慣養成的第一步:「跟得上老師上課的節奏從筆記開始」,如何讓孩子主動打開課本、拿起筆寫字是目前急需要做的事,而這個任務,從今天的數學課開始。
上課了,我跟孩子說:「數學,首要學會閱讀、思考。」
筆談教學法是筆者多年以前所研發的教學模式,實驗至今,對於孩子的能力建構與內化,有很顯著的效果,就從今天開始用在班上孩子的數學課上,啟動!!筆談式教學法。
第一步:每一個同學準備一本數學筆記本。
第二步:每天列出十分鐘之內可已完成的綜合練習題讓學生完成。
第三步:針對不懂的孩子個別指導。
第四步:請孩子持續完成經過編序由淺入深的單元數學題目。
第五步:學生快速掃瞄題目,並提出看不懂的地方,老師統一講解。
第六步:寫的快的孩子當小老師,老師則專心指導程度比較不足的同學。
第七步:強化題目與題型。
第八步:變化題目與題型。
第九步:由每一個同學出二個題目成卷成為平時測驗的題目。
第十步:單元上課由同學認養。
轉換數學的教學模式,筆談教學法的開始。每一節課,我會花大約五至十分鐘的時間講解這個單元的基本概念,再把先前準備的練習卷發下去,孩子順著題目的編序,用自己的方式慢慢理解,或者問老師、和同學討論。而先寫完的同學當小老師,負責改考卷,而老師也就全心來為每一個孩子解課程,在課堂上的氛圍,是先讓孩子不怕數學,接著慢慢熟悉數學的學習方法。
教室是一個學習的場域,輕鬆、快樂的在教室學習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標。要達到這個目標最基本的條件就是有所掌握,無論對環境、課業、上課情境、應對進退與學習成效。改變是為來讓學習更輕鬆,學習更要效率,所以尋找改變的方法,愈簡單,就愈容易達成。
明日聚焦:營造完善、合理的情境與氣氛,建構有效率的學習環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