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佼與創意私房之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黃子佼與創意私房天理不容之惡無需多說,身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我認為未成年受害者所受到的心理創傷與長期影響,是大眾更應該了解的面向。


案件中的未成年受害者,經歷了極端的性剝削與羞辱,這種經歷不僅是對身體的侵犯,更對其心理造成了深遠且難以癒合的創傷。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些孩子可能面臨嚴重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認同崩解、長期情緒困擾,以及因社會輿論而加劇的二次傷害。



一、心理創傷的機制與影響


1.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被迫拍攝性影像、遭受脅迫與羞辱的經歷,屬於心理學中的「重大創傷事件」(traumatic event)。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PTSD 的症狀包括侵入性記憶、迴避行為、負面情緒與認知改變、過度警覺。


侵入性記憶:受害者可能反覆回想被拍攝時的場景,伴隨強烈的恐懼與無力感,甚至在夢中重現(創傷性夢魘)。


迴避行為:她們可能極力避免任何與創傷相關的觸發點,例如拒絕上學(因學校可能是拍攝背景)、害怕攝影機,或對陌生人產生極度不信任。


負面情緒與認知改變:受害者可能感到羞恥、自責(即使自己無錯)、失去對未來的希望,甚至認為自己「不乾淨」或「不值得被愛」。


過度警覺: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對周圍環境過分解讀,例如害怕被人注視或竊聽。


對於 10 歲到 17 歲的孩子,這種創傷尤為嚴重,因為他們正處於自我認同與人格形成的關鍵階段,創傷可能永久改變其心理發展軌跡。


2. 解離症狀(Dissociation):在極端壓力下,受害者可能發展出解離機制,試圖將意識與痛苦分離,以保護自己。例如,她們可能感覺「靈魂出竅」,對拍攝過程的記憶變得模糊或片段化。然而,這種防禦機制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解離性障礙,使她們難以整合自我身份,甚至影響日常功能。



二、壓力反應與生理影響


1. 急性壓力反應:在拍攝或脅迫過程中,受害者的交感神經系統會被激活,進入「戰鬥或逃跑」(fight-or-flight)模式,心跳加速、腎上腺素飆升。然而,無法反抗或逃脫的無力感,會讓壓力轉為「凍結」(freeze)或「順從」(fawn)狀態,這種壓抑的反應可能導致長期的情緒麻木或內在衝突。


2. 慢性壓力與神經系統損傷:長期暴露於恐懼與羞辱中,會使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過度分泌,損害大腦的海馬體(負責記憶與學習)和杏仁核(負責情緒調節)。研究顯示,這種慢性壓力可能導致記憶力與專注力下降,進而影響學業表現與社交能力,以及情緒調節失能,使人變得容易暴怒、不時哭泣,或對人事物的情感冷漠。



三、潛在的精神疾病風險


1. 憂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受害者可能因自尊崩塌與社會孤立,陷入長期憂鬱。症狀包括失去興趣、自我價值感低下,甚至出現自殺意念。根據統計,童年創傷受害者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 2 至 3 倍。


2. 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s):對未來被認出或影像再次流傳的恐懼,可能引發廣泛性焦慮症或社交焦慮症。她們可能害怕與人互動,甚至拒絕離開家門。


3. 飲食障礙與自殘行為:為了重新掌控自己的身體,部分受害者可能發展出厭食症或暴食症;另一些人則可能透過自殘(如割腕)來宣洩內心的痛苦與罪惡感。


4. 物質濫用風險:隨著年齡增長,受害者可能轉向酒精或藥物,試圖麻痺創傷帶來的痛苦,這進一步加劇身心健康惡化。



四、社會輿論的二次傷害與長期風險


1. 污名化與羞恥感:在傳統社會中,性相關話題常伴隨污名,尤其是對女性受害者。當案件曝光後,受害者可能面臨旁人異樣的眼光或流言,例如「她怎麼會被拍到」「一定是她自己不小心」。這種指責受害者(victim-blaming)的文化,會加深她們的自我厭惡與孤立感。


2. 身份暴露的恐懼:「創意私房」的影像附帶個人資訊(如姓名、學校),一旦流傳,受害者可能永遠無法擺脫「受害者標籤」。即使成年後,她們在求職、婚姻或社交中,都可能因過去曝光而被歧視或排斥。


3. 人際關係障礙:對信任的崩解,可能讓受害者難以建立親密關係。她們可能懷疑他人的動機,害怕再次被背叛,甚至在家庭內也感到疏離。長期來看,這可能導致孤獨與社會退縮。


4. 媒體與輿論的放大效應:在黃子佼案件曝光後,媒體的報導與網路討論難免涉及受害者細節。即便匿名處理,過度渲染的描述仍可能讓受害者感到被「再次曝光」,加劇心理壓力。同時,部分無知網友的冷嘲熱諷或輕浮言論(如「不就是看A片嗎?」),無異於在傷口上撒鹽。



五、未來的挑戰與復原之路


這些受害者的心理創傷不會隨著時間自然消退,反而可能在特定觸發點(如看到攝影機、聽到類似案件)下復發,未來將持續面臨許多挑戰包括。


1. 教育與職業發展受阻:因焦慮與記憶問題,她們可能難以完成學業或穩定工作。


2. 親密關係與生育壓力:創傷可能影響她們對性與身體的認知,導致婚姻或生育障礙。


3. 代際創傷風險:若未妥善療癒,她們的情緒問題可能影響下一代,形成跨代的心理負擔。


復原需要長期專業介入,例如認知行為療法(CBT)幫助重建認知,EMDR(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療法)處理創傷記憶,以及家庭支持重建安全感。然而,社會資源的不足與污名化,往往讓受害者難以主動求助。



六、我自己這麼想


黃子佼的罪行不容寬恕,他試圖復出的舉動更是對受害者的無情嘲弄。最近他被拍到與家人出遊,甚至引發復出傳言,這是對正義的公然挑釁。他毀了無數個孩子的未來,憑什麼站在螢光幕前?社會若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於給所有加害者開了後門。


「創意私房」的存在,更是對人性底線的挑戰,也是對法律與道德的羞辱。我們需要更嚴厲的法律、更有效的網路監管,以及對加害者的零容忍態度。家長必須教育孩子自我保護,建立信任的溝通管道,讓他們在面對威脅時敢於求助。社會各界也應正視這場危機,停止對這種罪行的漠視或淡化。


發生這樣的醜聞,是對我們良知的警鐘,提醒著我們黑暗無處不在,而沉默等於縱容,我們的孩子,只能靠自己守護。如果不徹底剷除這樣的犯罪網絡,不讓加害者付出應有的代價,那麼下一個受害者,很有可能就是自己身邊最親愛的人。這樣的社會傷痕,誰來癒合?這樣的正義,又在何處?


案件中的未成年受害者,承受的不僅是當下的痛苦,更是終生的心理枷鎖。她們的創傷從個人層面擴散至家庭與社會,成為一道難以抹去的裂痕。黃子佼這樣的加害者,以輕微的代價換取孩子的毀滅,實屬人渣,而社會若無法正視這些創傷,提供實質支持與保護,便是在無形中縱容罪行延續。這些孩子的心靈已千瘡百孔,我們有責任為孩子們撐起一片天空,而不是讓她們只能在靜默與孤獨中沉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務正業的攝影師
3會員
8內容數
一個鍵盤攝影師兼嘴砲導演,女兒出生後變成了秧秧她爸,兒子出生之後還是秧秧她爸。 什麼都拍,什麼都不奇怪,期許以攝影之名拓展生命的維度,更希望能藉由溫暖的影像,填補人們內心的空缺。 文字與影像都是我人生傳記的載體,所以一樣,什麼都寫,什麼都不奇怪。 目前經營同名 Youtube 頻道「不務正業的攝影師」。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累積好幾年下來的自費諮商經驗,也遇過太多性侵、家暴、親密關係暴力、外遇等受創的個案,這幾年更是遇見不少發展性創傷、C-PTSD的個案,有感於創傷的普遍性,以及諸多個案都受苦於過往的傷害,我起心動念,想寫寫治療札記......
Thumbnail
累積好幾年下來的自費諮商經驗,也遇過太多性侵、家暴、親密關係暴力、外遇等受創的個案,這幾年更是遇見不少發展性創傷、C-PTSD的個案,有感於創傷的普遍性,以及諸多個案都受苦於過往的傷害,我起心動念,想寫寫治療札記......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黃子佼的事件引起了許多討論,曾經受創的童年是個存在的事實,而未處理的創傷可能對心理造成永久性影響。這種現象在許多家庭和社會事件中出現,未處理的創傷更可能代代相傳。
Thumbnail
黃子佼的事件引起了許多討論,曾經受創的童年是個存在的事實,而未處理的創傷可能對心理造成永久性影響。這種現象在許多家庭和社會事件中出現,未處理的創傷更可能代代相傳。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性侵害案件相關人員可能成為的第二受害人的情況,以及對其產生的情緒和心理衝擊。除了性侵害當事受害人外,也需要關注處遇相關人員的壓力與需求,以期提供更有效的支持與協助。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性侵害案件相關人員可能成為的第二受害人的情況,以及對其產生的情緒和心理衝擊。除了性侵害當事受害人外,也需要關注處遇相關人員的壓力與需求,以期提供更有效的支持與協助。
Thumbnail
【我跟你的痛】 今天實人老師們開會,討論關於班上有位孩子比較不理會人的問題,許多夥伴都有遭遇類似的問題,因為並非單一事件,我初步推測可能是一個較大的影響因素,例如:基因、成長環境。   亮師分享到,這個孩子的原生家庭是很大的影響因素,冷漠的夫妻關係、在三角關係中當傳話筒的孩子、沒有共識的親子關
Thumbnail
【我跟你的痛】 今天實人老師們開會,討論關於班上有位孩子比較不理會人的問題,許多夥伴都有遭遇類似的問題,因為並非單一事件,我初步推測可能是一個較大的影響因素,例如:基因、成長環境。   亮師分享到,這個孩子的原生家庭是很大的影響因素,冷漠的夫妻關係、在三角關係中當傳話筒的孩子、沒有共識的親子關
Thumbnail
2022年盛夏,無意間看到公視討論校園性侵案件,當時聽著受害者顫抖又勇敢的說著過去的我,淚流滿面哭的不能自己。是的,我也是受害者。同樣都是迫於權勢屈服,不同的是,我是發生於應該是充滿安全感的家中。 2年過去,現在的我可以坦然的說出這一切。當中經歷許多折磨、痛苦與掙扎。謝謝心理師潔的專業及努力,讓我
Thumbnail
2022年盛夏,無意間看到公視討論校園性侵案件,當時聽著受害者顫抖又勇敢的說著過去的我,淚流滿面哭的不能自己。是的,我也是受害者。同樣都是迫於權勢屈服,不同的是,我是發生於應該是充滿安全感的家中。 2年過去,現在的我可以坦然的說出這一切。當中經歷許多折磨、痛苦與掙扎。謝謝心理師潔的專業及努力,讓我
Thumbnail
最近又發生了兇殘的虐童事件。為什麼大部分的人會對虐童事件有這麼大的情緒波動?我想因為或多或少,我們都代入了自己童年裡不愉快的經驗。所以聽到這種事件或是看到相關畫面,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個小孩,會不由自主地把曾經受過的委屈從埋好的地方又挖出來過一遍。 我相信虐童事件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只是大多
Thumbnail
最近又發生了兇殘的虐童事件。為什麼大部分的人會對虐童事件有這麼大的情緒波動?我想因為或多或少,我們都代入了自己童年裡不愉快的經驗。所以聽到這種事件或是看到相關畫面,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個小孩,會不由自主地把曾經受過的委屈從埋好的地方又挖出來過一遍。 我相信虐童事件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只是大多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罪惡感:告訴你你傷害了他人什麼 #羞愧感:告訴你該做到的沒有做、沒盡責任,害到別人 #挫敗感:告訴你又沒做好,一直出錯,很笨
Thumbnail
#罪惡感:告訴你你傷害了他人什麼 #羞愧感:告訴你該做到的沒有做、沒盡責任,害到別人 #挫敗感:告訴你又沒做好,一直出錯,很笨
Thumbnail
情緒上的黑洞自從孩提時代就已開始,隨著時日的增加,當我們成年,就容易處於絕望的境地,覺得我們自己沒有權利和力量去創造自我存在的真正意義,無法感覺到自我的價值,且不被認可。 接著,我們便轉而把創造的能量朝向錯誤的方向,藉由錯誤的方法企圖彌補這份痛苦- 我們對自我完整的情緒需求和渴望。
Thumbnail
情緒上的黑洞自從孩提時代就已開始,隨著時日的增加,當我們成年,就容易處於絕望的境地,覺得我們自己沒有權利和力量去創造自我存在的真正意義,無法感覺到自我的價值,且不被認可。 接著,我們便轉而把創造的能量朝向錯誤的方向,藉由錯誤的方法企圖彌補這份痛苦- 我們對自我完整的情緒需求和渴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