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執行

含有「強制執行」共 16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一、前言故事 王先生多年前因經營事業失利,欠下大筆債務,名下已經沒有其他財產。但沒想到突然收到債權人向法院聲請的強制執行,已經投保多年的人壽保單竟然成為執行標的。最後,法院核發命令終止保險契約,保險公司將解約金直接撥付給債權人。 王先生感到不可思議,因為他一直以為「保單是保障,不是財產」,理應受
Thumbnail
中國社保制度的強制執行,對企業和勞工都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了中國企業和勞工在社保繳納前後的薪資狀況,並分析強制社保可能導致的困境。
Thumbnail
Kazama-avatar-img
2025/08/13
只怕繳交的社保被高層分了帶去國外紮根,韭菜們根本就無法據以退休
中國強制執行制度長期面臨「執行難、執行困、執行亂」的困境,背後原因包含官商勾結、地方保護主義與權力尋租。跨區執行與提級執行的制度設計,雖是為突破地方阻力,卻衍生人謀不臧風險。中國曾嘗試制定《民事強制執行法》,卻因「審執分離」爭議而終止審議。本集比較臺灣與中國的制度差異,探討債權保障與人權保護的平衡。
Thumbnail
當債務人避不見面、隱匿財產,債權人該怎麼辦? 本集許律師將解析兩岸強制執行制度,從臺灣的拘提、管收與刑事處罰,到中國的信用懲戒、限制高消費與「老賴地圖」。法院如何在保護債權與維護人權之間取得平衡,也揭開中國「以拘代執」的法律與人權爭議。法律,是保障債權?還是制度性羞辱?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近日,保險法部分條文修正通過,其中最受關注的是保單解約金的強制執行範圍限制,以及新引進的「介入權」制度。以下將重點整理本次修法的核心內容。
Thumbnail
在台北,最多人遇到的法律糾紛,不是刑事案件,也不是家事爭議,而是民事糾紛。 例如:朋友借錢不還、裝潢沒做好卻不肯退錢、房屋買賣出問題、對方車禍後不賠償、公司違約不履行合約等──這些都屬於民事訴訟的範疇。 但許多當事人在面對這類糾紛時,常常一開始就做錯方向,錯過最佳提告時機,甚至因證據準備不完整導
meruchan-avatar-img
2025/07/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過去人壽保單常被視為避稅與避債的安全港,許多業務員更以「不能執行」作為賣點。隨著最高法院大法庭裁定保單價值可納入強制執行,保單的財產屬性受到再評價。2025年修法確立強制執行的豁免門檻,同時引入國外「介入權」制度,平衡債權保障與保險的社會功能。
Thumbnail
本篇文章透過真實醫療現場的案例,探討醫院要求欠費病人簽立本票的法律效力與風險。文中結合《票據法》第123條與《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18條等規定,深入解析本票裁定的執行特性、債務人異議之訴的救濟機制及雙方舉證責任的分配,提醒讀者:本票本身就是一張效力極強的「執行名義」,一定要謹慎。
Thumbnail
為了省錢,我搭了夜班的火車回南部。車廂燈光昏暗,窗外是看不見邊際的黑。那一路上,我反覆問自己:「到底還能追回多少?」「這樣的努力,真的有用嗎?」 過了一個月,我終於收到法院寄來的公文。 公文上寫著:「可以強制執行對方財產」。 那張薄薄的紙,握在手裡卻有點沉。 我知道,對方或許根本沒有什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