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
含有「教育文化」共 16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創新者的困境
2025/05/17
手機不是問題,信任才是關鍵
從國中開始,我逐漸擁有更多自主權,也在一次次選擇與對話中體會到「信任」的力量。爸媽從不用限制控制我,而是用理解與陪伴支持我的決定。升學、休學、買電腦,甚至犯錯時,他們給的是空間,不是責備。手機從來不是問題,真正關鍵是:孩子要學會負責,就得先被給予選擇與承擔後果的機會。信任,是責任感的起點。
#
教育
#
教育文化
#
學校教育
喜歡
留言
創新者的困境
2025/05/16
教育的失能,不能用「沒收手機」來掩蓋
在面對學生使用手機的問題時,教育部選擇以「集中保管」作為對策,卻忽略了學生沉迷背後更深層的心理與制度性困境。真正該反思的不是手機,而是我們是否曾給學生一個值得專注與成長的學習環境。教育的失能,不該用沒收手機來粉飾太平。
#
教育文化
#
教育
#
學生人權
3
1
創新者的困境
2025/05/13
這些校規,不配被稱為教育
你以為校規是為了紀律,其實它們只是用來控制。我曾就讀一所以「管理」為名的高壓學校,經歷了連外套該不該穿、書包怎麼背都被規定的日子。這不是教育,是壓迫。在這篇文章裡,我回顧那段扼殺思考與尊嚴的經歷,並探討:當教育失去對人的信任,它還剩下什麼?如果你也曾在體制中感到窒息,這篇寫給你。
#
教育
#
學生人權
#
自我成長
2
1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2025/04/15
🎥🎞️📝《留學生》短片揭露外籍學生困境|在學生與勞工間掙扎、被忽視的留學夢
來自馬來西亞的留學生導演黃勇嵻創作了短片《留學生》,描繪了來自越南的留學生如何被迫在「學生」與「勞工」的身分間掙扎求存。
3/5
留學生
#
產學合作
#
代辦
#
越南
8
2
發條橘子
2025/05/22
1
滿喜歡結局的那一顆長鏡頭
1
鋼哥
發文者
2025/05/23
喜歡
發條橘子 我也是~我感覺導演似乎想呈現阮氏青春最終選擇離開這個剝削她的工廠。
喜歡
旅行上癮∞漫遊全球
2024/12/20
[峇里島] Nusa Penida 珀尼達島 參觀在地小學:暖心的體驗
Nusa Penida的教育之旅讓我深入瞭解當地人文魅力,這篇文章描述了我參觀一所小學的經歷,孩子們的純真笑容和老師的熱情讓我印象深刻。這所學校雖然設施簡單,但卻充滿了活力與希望,強調了教育在當地社會的重要性。透過與孩子們的互動,我感受到這片土地上對教育的珍惜與期待。
#
峇里島旅遊
#
珀尼達島
#
峇里島自由行
1
留言
PinkPei的沙龍
2024/11/19
教學相長
關於最近教學上面的一點想法感觸,想試著用文字記錄下來,也幫自己做好整重現整理。 這週每天趕場,一天都是跑好幾個地方,回家都是整個放空,開始回想發生的種種,自己有沒有沒有處理好的部分。這週在每個課程活動中,都有許多不同的狀況,有時候會忍不住跟他們說一些,可能已經跟木雕課程沒有直接關係的事情,
#
教學
#
課程
#
女性木雕
2
留言
夜半の故事備忘錄的沙龍
2024/07/03
劇評|《畢業》什麼時候畢業都無妨,因為你總有一天會變得耀眼
韓劇《畢業》是一部非常細膩的作品,編劇筆力深厚又沒有說教意味,還帶有一絲對於「人文」學科(還是說社會?)的嚮往。是阿,也許,熱愛某些領域的我們還不知道一直做下去的原因,但我們都能有屬於自己精神勝利的一片天空——那片天空,與任何人、任何職業、任何地位等現實產物都毫無關聯。只是,你在那裡,僅此而已。
#
畢業
#
韓劇劇評
#
戲劇評論
9
留言
J讀書的書單的沙龍
2023/10/20
《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書評
作者:丹尼爾·威靈漢 譯者:謝儀霏 出版社:久石文化 - 大腦喜歡這樣學!你必須要知道! 1.思考的秘密 人的大腦並非善於思考,而是會避免思考!因為思考很費力且需要專注。所以人類只要能不思考就不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仰賴「記憶」。 即便我們不善思
#
學習
#
教育
#
書評
5
留言
教育邊緣人阿頓的沙龍
2023/10/14
代課5小時核發336元
國小請代課老師代理導師,若整一日會以日薪計,若不足一日,則計算鐘點費和導師費。但因為法規文字敘述限制,所以明文規定代理半日不給導師費,就當做功德,甚至空堂時間留在學校也都不算數。 所以代理低年級導師,7:30至12:50,超過五小時,若只有兩節課,總共672元。若只有一節課? 那就只給336元。這
#
鐘點費
#
做功德
#
代理教師
8
留言
付費限定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23/05/16
漫談保守主義:幸福即日常、快樂即滿足──比較與傷害(4)
台灣現在人覺得生活難過,並不是虛像,正確的說法是每個年代的人,在每個時代都覺得日子難過。因為人是比較的動物,總會想要日子過更好,故真正的情況是,過不了期待中的日子,就會覺得日子難過。
#
保守主義
#
漫談保守主義
#
收入
21
3
tisiphone
2023/05/18
喜歡
"本該給"本來就是會隨著時間轉變而變動的,當一群人中相同價值觀的人數越來越多,多到某個程度後,逐漸討論成形,原本沒有的東西就會變成"該給"的,作者這系列從頭到尾都在講這個,不是嗎?
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