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
含有「現代化」共 2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bookarchery的沙龍
2025/04/09
在經濟大蕭條前,美國20年代,其實,窮奢極欲
眾所皆知的美國經濟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發生主要期間是1929-1933年。從1929年股市崩毀後,1930-1931引起區域性銀行業恐慌,緊接著是1931-1933的財務危機,涵蓋從國家到全球的範疇。一直到二戰間的1939年,這長達十年,史無前例的經濟大蕭條才得以復
#
經濟大蕭條
#
美國
#
金融
23
33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5 天前
4
最近在看《二戰》這本書,提到美國在二戰期間的民生消費量,居然出現年年成長的現象,換句話說,全世界其他國家都在勒緊褲帶、採配給制的時候,美國人反而因為戰爭的緣故,物質生活越過越好。如果二戰一直打下去的話,全世界恐怕只剩下美國(或許再加上蘇聯、以及美國支持的英國)可以繼續維持文明的生活 就是因為這樣的底氣,所以美國敢在這個時候打全球的關稅貿易戰,因為美國一直都是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沒什麼好怕的
4
bookarchery
發文者
5 天前
2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同意John所說的,美國本土其實物產及礦產都很豐富,但其對於食物跟能源的浪費真的會讓面臨糧食危機的國家瞠目結舌😱
2
小芝女看天下
2024/12/18
【國際文化新聞】倫敦的眼淚:兩大傳統市場即將吹熄燈號
英國首都倫敦兩座逾千年的市場─史密斯菲爾德肉市(Smithfield meat market)與比林斯蓋特魚市(Billingsgate fish market)─預計於2028年永久歇業,曾經耀眼的文化符號,眼看即將消退成記憶一角的落日餘暉。
#
倫敦
#
傳統市場
#
轉型
39
4
遊走世界的高娜
2024/12/18
2
從前住過倫敦東區 Billingsgate Market 附近,要關門太可惜了!
2
小芝女看天下
發文者
2024/12/18
喜歡
遊走世界的高娜 哇!!感覺好酷,希望為來得及親眼看看~~
喜歡
始力拼達人的沙龍
2024/12/01
現代化自備判斷邪教的標準,活在當下,受益無窮
在台灣,其實可以很明顯的從「義工」一詞逐漸淡出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志工」的更加廣泛普及化。 用這個文化脈絡,就可以看出是否為邪教,怎麼說?
#
邪教
#
SOP
#
現代化
4
留言
前圖紙的沙龍
2024/10/06
格子裡的假期
我們獲得了無數便利工具,然而,在這些工具下,我們卻被重新給定了更多移動與對生計的憂慮。許多人一天需要花費數十分鐘到數小時通勤,之後八小時(或更長的時間裡)守在自己的草叢,等待命令。一部分的獵手根據大數據的分析尋覓可能的獵物,並設下陷阱。這個時代的高低差是水泥做的,我們在那之間攀爬、狩獵與採集。
#
前圖紙
#
工作
#
旅行
8
留言
劉燕婷的沙龍
2024/09/10
「債務陷阱」或「中國式現代化」? 一帶一路在非洲的時代之辯
9月5日,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兩種敘事的博弈也積極上演。
#
香港01
#
中非
#
非洲
30
留言
無知之後 After Ignorance
2024/08/31
影評|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
暑假結束了。對你來說是歡樂的終結,還是希望的開始呢?每年八月三十一都會想到這部電影。《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是挪威導演尤沃金提爾「奧斯陸三部曲」的第二部,但三部電影的劇情沒有相關,所以也可以視作獨立的作品。《奧》是一部「致鬱系」的作品。在我看來它很像北歐的《人間失格》,映照出現代人的虛無與絕望。
4/5
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
#
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
#
尤沃金提爾
#
奧斯陸三部曲
19
留言
Chi̍t-hāng-hit-hāng(這項彼項)
2024/08/09
關於《Cha̍p Hāng Koán Kiàn》
《Cha̍p Hāng Koán Kiàn》(《十項管見》)是蔡培火在1925年出版,用全白話字寫的社會評論。 有不少人知道《Cha̍p Hāng Koán Kiàn》是去年底投票成為台文館鎮館之寶。
#
Cha̍pHāngKoánKiàn
#
十項管見
#
蔡培火
2
留言
限時公開
影論寫作
2024/06/17
民主,必要之惡?│不丹沒有槍 The Monk and the Gun (2023)
看慣好萊塢電影的觀眾,肯定會覺得本片平淡緩慢,多組人物最終交會還得必然圓滿收尾的傳統敘事顯得了無新意,事實是,所謂的「高潮迭起」某程度必須違背「預期心理」,尤其觀看好萊塢以外的電影,這群不同的創作者基於各自的文化、傳統、觀點呈現出的本就是另一種世界觀,反倒我們應該自覺是以怎樣的期待做出評斷...
#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入圍
#
不丹
#
政治
7
留言
紙間慢步者
2024/04/27
記憶的調動與調節—從「瑪德蓮時刻PART III」感知現代日常經驗
展覽創造出一種效果,讓我們暫時與熟悉的日常有了些間隙。在此我們打開感知能力,重新觀察、比對著周遭的一切,對生活中的組成及運作,似乎開始多了份覺察。藝術家們在此提供了一種稍事停留、重組認知與思考的空間,讓我們身在現代化所帶來的便利與安穩的生活之際,還能更主動的去感知和體驗關於生命中可能存在的一切。
#
日常經驗
#
現代化
#
感知
4
留言
豐原社會科學高等專門學校
2024/03/23
台灣社會力分析第三講:宗教
在過去的民俗學或社會學研究中都將宗教當作是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精神層次的表現,進而歸納出屬於那個民族的基本特質。台灣社會也如同世界上其他多數社會一樣,是一個宗教信仰豐盛的社會,同時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常為這些宗教信仰所影響。
#
宗教
#
宮廟
#
佛教
5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