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含有「社會觀察」共 43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yu
2025/05/27
從新聞閱讀到自我認識:我在這個社會的追尋與困惑
「衝突讓我們在錯誤中修正,讓我們開始思考不曾想過的事。」 「相對客觀」就是在衝突中誕生的。 道德雖然難以量化,但我們可以靠對話與反思,不斷逼近更好的版本。
#
烏托邦
#
衝突
#
齋藤環
2
留言
在書房寫。
2025/05/26
我們都沒錯,只是剛好不一樣
「每個人都在上班」這句話,曾讓我懷疑自己是不是錯了。但錯的從來不是我們,而是那些只允許單一人生模版的時代幻覺。
#
方格新手
#
思考日常
#
成長筆記
喜歡
留言
黃同慶的沙龍
2025/05/24
【行走中的思索】殘障車位上的誠信試煉
一場晨跑,看見殘障車位上的豪車,引發對制度與誠信的深層反思。面對生活中那些「不會被查」的灰色空間,我們是選擇便宜行事,還是選擇守住原則?這篇文章談的不是車位,而是人格的座標。
#
行走中的思索
#
誠信價值
#
殘障車位濫用
2
留言
陳思宇的沙龍
2025/05/23
偏見
在我們的社會裡,偏見無所不在。有時候也許不是出於惡意,而是在缺乏完全理解或真實經驗之前,對人、事、物有先入為主、主觀或負面的看法。
#
偏見
#
社會
#
社會觀察
喜歡
留言
澎湖島語者 Islanders' Gaze
2025/05/16
島語者 No.003「阿媽阿公不一樣」講座紀錄
島語者 Islanders' Gaze No.003 【阿媽阿公不一樣-澎湖田野中的性別觀察】 講座日期:2025/04/25(五) 地點:澎湖.植隱冊室 紀錄:洪莉棋 講者介紹 洪莉棋,澎湖內垵人,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於2020年返鄉澎湖後變浸泡在田野場域中。現為「汝賀文化工作室」及「去
#
講座
#
IslandersGaze
#
公民
喜歡
留言
金牛的破繭之路
2025/05/15
出社會才懂,這世界不是只有兩種人!顧好自己專心修練最重要!
開頭: 哈囉!跟你說真的,出社會之後,我才發現,這個世界不像我們以前想的那麼簡單,不是只有對跟錯、好跟壞。每個人腦袋裡裝的東西都不一樣,想法當然也很多元啦!像我們金牛座,有時候很固執對不對?但後來發現,聽聽別人的意見,多學一點,想法就會比較開闊。大家站的角度不一樣,看事情的方式當然也不同,所以
#
個人成長
#
修練
#
努力
1
留言
Swipe Right
2025/05/15
你享受網路交友嗎?--我是不是成了自己討厭的那種人
你用交友軟體,一邊滑,一邊想:「網路上都是怪人和騙子」 慢慢地你發現,你好像開始變得不像自己。你討厭別人浪費你的時間,但往往聊沒兩句你是已讀不回的那位。 你以為自己真誠而接地氣,但你學會在不同人之間設定不同的角色、場景,改變說話語氣。 你說自己最討厭玩弄別人感情的人,結果你對誰都不那麼認真。
含 AI 應用內容
#
愛情
#
網路交友
#
交友軟體
喜歡
留言
INTJ/ISTJ来回横跳
2025/05/14
《理性的混沌,我們的選擇》
在今時今日這個時代,幾乎人人都自詡理性。 大至國家政客說自己在做符合國家利益的選擇,企業說他們在最大化股東價值;小至群眾在看到某某網紅藝人的八卦出軌的群情憤慨,七情上臉的訴說他們只是根據事實判斷。 但當所有人都打著「理性」旗號前行時,你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世界卻越來越像一場失控的賽局? 我們
#
思辨
#
政治經濟
#
供應鏈
喜歡
留言
遺祀計劃
2025/05/14
【觀察者系列】到底是誰把「煽動輿論」的權力交給了媒體?是觀眾?還是電視台?
本文探討臺灣媒體生態的亂象,從鐘明軒事件、媽媽嘴命案到近期「臺版柬埔寨」事件,批判媒體為了追求點擊率而犧牲查證、斷章取義、煽動情緒,造成社會對立和對當事人的二次傷害。作者呼籲媒體應負起責任,建立更嚴謹的審核機制,並倡導讀者培養媒體識讀能力,避免輕易被媒體操縱情緒。
含 AI 應用內容
#
社會議題
#
新聞倫理
#
新聞素養
4
6
蜂聲
2025/05/15
1
現在媒體有太多被滲透的情況,加上台灣對於新聞報導高度的自由,而更顯氾‘‘爛’’。所以媒體識讀教育刻不容緩,不然人民總是不自覺被媒體遷著鼻子走。
1
夏德
發文者
2025/05/15
1
蜂聲 當創意私房事件發生時,有些KOL發表了不當的言論,這讓我覺得事態相當嚴重。畢竟他們擁有不少追隨者,這樣的錯誤觀念很容易影響他人的看法。因此,我也開始關注這個現象在媒體上的擴散。
1
歐西斯浮想宇宙- 情緒的彼端與邏輯的剪影
2025/05/13
《世界筆記01》台灣的國際化意識,真的到位了嗎?
臺灣國際化程度落後之反思: 從國際新聞關注度、歷史法律理解、語言能力、與外國人互動及對外籍勞工的認知等面向, 探討臺灣在國際舞臺上存在的不足,並呼籲提升語言能力、加強國際理解及重視多元文化尊重。
含 AI 應用內容
#
語言
#
國際化
#
文化
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