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

含有「秩序」共 5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接受混亂是一種能力。 或許你會說:「這世界已經充滿混亂不堪的人,他們毫無秩序。我們不需要更多的混亂。」事實上,大部分混亂不堪的人——要不是尚未找到秩序,就是他一直在謹守著你無法理解的秩序。若你從未理解過事物的另一面——那不是一種接受。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犯罪並非僅是應被消除的問題,而是以「可控存在」的形式被允許存在,成為政府治理與權力運作的一部分。國家透過管理與懲治罪行強化統治的合法性,同時無形地擴大了對個體的控制範圍。 傅柯的權力分析 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是 20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法
當思緒有秩序、較為清晰時,心情(情緒狀態)通常也比較平靜安定,這背後涉及幾個大腦與心理機制。 一、從大腦運作來看:思緒混亂會讓壓力系統啟動 當我們的思緒很亂,例如: 擔心多件事(「我等一下要做什麼?還有那封沒回的信…啊我是不是搞砸了?」) 腦中不斷閃出未完成的任務 想法之間互相矛盾(例如「
Thumbnail
平靜之下,藏著瘋狂的種子:老子與《一如既往》的對話 最近在讀《一如既往》第八章,標題是〈平靜會播下瘋狂的種子〉。讀到一半,腦中忽然浮現老子在《道德經》裡說的那句話:「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兩者的想法,竟意外地有種時空交會的感覺。 老子認為,福與禍是互相依存的,沒有絕對的好或壞,今天看起來
■註解 "Incel" 是 "involuntary celibate"(非自願單身者)的縮寫。 這個詞最初是由一位名叫 Alana 的女性在 1993 年創建的一個線上社群,目的是讓那些因為各種原因而無法找到浪漫或性伴侶的人們可以互相交流和支持。 討論incel 之前 真的推薦讀 《生存的12
Thumbnail
最近看《混沌少年時》好像很多人有看,但實在沒時間看每一集,對我比較有興趣的是,故事的為什麼,我對演技拍攝手法並不關注,我比較關心的是整個故事的心靈層面的意義,看完有網友的分享故事大綱,真的起雞皮疙瘩,跟我最近閱讀的《生存的12條法則》講的那種 內容有高度重疊,所以一開頭的影片我卻聯想到 喬登彼得森的
Thumbnail
自主練習是​檢驗學習成果的教學形式:特別要求學員的自控力、意志力與恆毅力。它意味著實際投入學習活動,不僅止於認知層次而已。當學員投入自主練習,能真實地從實踐中挖掘問題,並反思課堂的所聞與所思,那是大腦與眼手的融會,那是身體與心靈的合一。透過實際練習,從無感到有感,混亂到秩序,無法到有法,有為到無為!
Thumbnail
硬筆書法教學理論與實務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calligraphyeducation
老子與孔子的哲學思想比較:老子主張無為而治,順應自然;孔子強調仁愛、禮義,注重社會秩序。本文探討兩者思想的異同,並分析其對後世中國文化的影響。
Thumbnail
彼得-avatar-img
2025/04/02
漢高祖劉邦登基後,採用叔孫通的建議,恢復禮法,設三公和九卿,任用蕭何為丞相,採取與民休息、清靜無為的黃老治術政策,鼓勵生產,輕徭薄賦。文帝、景帝也是採行「無為而治」,締造了大一統帝國時代以來,第一次被傳統歷史學家讚譽的時期,史稱「文景之治」。   景帝駕崩後,其子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武帝在位共五十四年(西元前141年—西元前87年),是清朝康熙皇帝以前以及漢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也就是歷史上在位第三長的皇帝。承上啟下,開創了漢武盛世,並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銳意進取,使得西漢的政治、經濟及軍事大展新風貌,開創前所未見的波瀾盛世。   可惜漢武帝好大喜功,在其政治生涯中留下了一大汙點。文化上,廢除過去以「黃老學說、無為而治」的治國思想,積極治國;並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家思想成為幾千年來的「主流思想」。
Ean連苡安-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02
彼得 新知識要收藏起來😌👍
中國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肖,有的人屬豬,有的人屬狗,這意義何在?
創文者雪源-avatar-img
2024/11/19
原來還有這樣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