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理性投票,也許是個神話

更新於 2020/01/0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大選將屆,最近流行起兩個專有名詞,「民粹主義」與「事實查核」。
先說明一下何謂「民粹主義」(Populism),千萬不要望文生義,大家可以參考下面這篇文章,對於「民粹主義」就會有更深一層的瞭解。
簡單說,民粹主義就是一種政治人物的鼓動策略,沒有所謂的左右路線之分,或者說「民粹主義」只是一種方法論,在於如何獲得選民的支持。
至於「事實查核」呢?也就是候選人提出的口號和政見,基於事實查證的結果。這立意良善,畢竟,選民也許不知候選人(包含支持者)所提的政見,內容與數字是否與事實有所出入,惟偏偏都有所出入。
結合以上兩點,我們看到這篇文章。
依據經濟學假定理性選民的推論結果,選民應該依據對其最有利的政策(符合其偏好)去投票才對,惟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選民與候選人之間存在資訊不對稱,且政策偏好與候選人偏好之間未必劃上等號。
因此,政治偏好光譜中,極端選民不會改變其投票決定與政黨偏好,中間選民也許也不會根據政策偏好,決定其投票行為。原因在於理性投票的機會成本可能根本為零。
機會成本告訴我們,在所有備供選擇的方案中,在被放棄的所有選擇中,價值最高的哪一個就是機會成本。但問題來了,理性選擇下的政策偏好,候選人也許沒有當選機會,於是乎,理性上根本沒有機會成本,因為,選舉不會因為單單這一票而翻盤。
所以,根據理性選擇,你為政策偏好投下的這一票,也許無法改變選舉結果,而若放棄這一票,因機會成本為零,所以不管你依據政策偏好投票與否,你所理性支持的候選人無法當選的話,也都無法產生任何改變。這一票無論投票與否,其實是沒有價值的。
很冷血,不是嗎?所以,有人說,選舉充其量只是在爛芭樂與爛蘋果之間的選擇,因為這兩者根本不是備供選擇的方案之一,所以非理性的投票策略,理性上根本不會有機會成本。
在機會成本為零的前提下,民粹主義就發生了。
如布萊恩‧卡普蘭(Bryan Caplan)在《理性選民的神話》一書中提到的,選民其實清楚知道讓他們感覺良好的政策可能是沒什麼效果的,並非故意要支持含糊不清或愚蠢的信念,只是他們更關心這政策聽起來是否響亮,而不在乎政策的效果。所以,事實查核的結果,根本不會改變選民的投票行為。
其一,根據政治光譜與政黨偏好投票,事實查核與否一點也不重要。
其二,根據理性選擇投票,因為機會成本為零,事實查核與否也不重要。
所以,從候選人的角度看民粹主義,那是一種政治表演,即使他們的政見千瘡百孔,爛到爆、愚蠢與瘋狂,從選民的事實查核角度看來,一點都不重要。
政治人物既然已知其一與其二的答案,選擇Populism,才是理性算計的策略,不是嗎?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是一個以通俗經濟角度寫作的垂直自媒體,以臥底的角度探討社會經濟問題與現象,歡迎訂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看火箭拚觀光,那麼,觀光的收益該由誰來享受?是社區還是業者,還是地方政府?也就是說,火箭發射秀的產權究竟歸屬在誰?
冬天了,想必大家看到紅紅鮮潤草莓,不只視覺上有享受,味覺享受也不錯。 但產季一開始,一小盒的草莓要價100元,並不會引起我的購買慾。
我這幾年很少寫新聞短評,泰半時候,只是在FB分享剎那時候的感受。 經濟部次長王美花指出,這一兩天會洽詢車商,但車商也有思考商業模式,要用什麼樣方式來回饋,業者也曾表示,降稅後不一定回饋在汽車售價上,也可能是提升汽車安全配備。 哪裡看起來怪怪的?
《火星人經濟學》這本書也是我寫的,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事實上,這本書成書於《巷子口經濟學》之後,那時候,根本不知道我和《巷子口經濟學》或一炮而紅,然後,《火星人經濟學》就被很多人遺忘了,而這本書其實寫得比《巷子口經濟學》還輕鬆,取材還更貼近生活。
我承認經濟學是個很沉悶的科學,雖然,我也很努力的的寫了一本《搞笑經濟學》來娛樂大家,但這門科學,真的向來很憂鬱,也很理性。好吧!我也很理性的來分析一下婚姻這件事,到底真的該男主外,女主內嗎?
臺灣汽車產業的未來?有嗎? 我認為臺灣的汽車廠客觀一點說應該不能叫「國產車」,而是「國產組裝車」,因為,關鍵零組件皆非臺灣生產,即使是國產品牌的納智捷,也全都由臺灣生產。
看火箭拚觀光,那麼,觀光的收益該由誰來享受?是社區還是業者,還是地方政府?也就是說,火箭發射秀的產權究竟歸屬在誰?
冬天了,想必大家看到紅紅鮮潤草莓,不只視覺上有享受,味覺享受也不錯。 但產季一開始,一小盒的草莓要價100元,並不會引起我的購買慾。
我這幾年很少寫新聞短評,泰半時候,只是在FB分享剎那時候的感受。 經濟部次長王美花指出,這一兩天會洽詢車商,但車商也有思考商業模式,要用什麼樣方式來回饋,業者也曾表示,降稅後不一定回饋在汽車售價上,也可能是提升汽車安全配備。 哪裡看起來怪怪的?
《火星人經濟學》這本書也是我寫的,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事實上,這本書成書於《巷子口經濟學》之後,那時候,根本不知道我和《巷子口經濟學》或一炮而紅,然後,《火星人經濟學》就被很多人遺忘了,而這本書其實寫得比《巷子口經濟學》還輕鬆,取材還更貼近生活。
我承認經濟學是個很沉悶的科學,雖然,我也很努力的的寫了一本《搞笑經濟學》來娛樂大家,但這門科學,真的向來很憂鬱,也很理性。好吧!我也很理性的來分析一下婚姻這件事,到底真的該男主外,女主內嗎?
臺灣汽車產業的未來?有嗎? 我認為臺灣的汽車廠客觀一點說應該不能叫「國產車」,而是「國產組裝車」,因為,關鍵零組件皆非臺灣生產,即使是國產品牌的納智捷,也全都由臺灣生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前一篇,我們談過了前提為「理性」的賽局理論、在各種賽局當中適用的均衡策略,但是顯然在我上文中提及的「理性條件」與「非理性條件」共同構成一個情境時,賽局理論是不適用的,因為我們只能夠針對理性條件,且大多以量化的模式來計算。
掌握投資跟理財的本質,再透過了解自己希望賦予投資理財的目標,這才是真的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的唯一方式。
Thumbnail
人有理性的一面,就是智力的發揮;也有感性的一面,就是感覺、情緒的一面。而似乎理性是在服務感性的,人的一生確實是以感性為主的。 最近對這個看法有深入的體會,確實是這樣的,想一想我們起心動念所做的事,都是要去滿足我們感性的需求,感性像是一個誘餌,而我們的理性會設法去吃到這個餌。 感性的東西,你說不出為
Thumbnail
這本書是近期讀來,最喜歡的一本。概略來說,作者是一位心理師,談面對病人,以及自己也找上心理師的過程,在這兩者身分轉換之間,病人和自己(也是病人)越來越靠近、釐清、體悟自己。
Thumbnail
雖然觀點、身分、立場、論述、人生故事等等這些資訊,媒體都有能力呈現出來,而且挖掘得可能比我們還多、還完整和專業,但是看一則報導與跟一個活生生的人談話是根本地兩種截然不同的經驗。當人與人面對面認真交談時,你不只是會注意對方所說的內容,你還會不經意發現一些額外的、無關主題的、屬於人性的瑣碎東西。
Thumbnail
這些對話當然不是一次就到位,經常需要來來回回,說一說後過一段時間,孩子才能夠提出整理過後的疑問。從自己身體的性教育開始,到人際關係間的尊重教育,最後延伸到性平教育。這些當然不太可能是幾堂課就能夠在課堂裏面教夠的,但是如果課堂裏面沒有這些機會討論這樣的事,孩子能夠在甚麼訊息來源裡獲得?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前一篇,我們談過了前提為「理性」的賽局理論、在各種賽局當中適用的均衡策略,但是顯然在我上文中提及的「理性條件」與「非理性條件」共同構成一個情境時,賽局理論是不適用的,因為我們只能夠針對理性條件,且大多以量化的模式來計算。
掌握投資跟理財的本質,再透過了解自己希望賦予投資理財的目標,這才是真的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的唯一方式。
Thumbnail
人有理性的一面,就是智力的發揮;也有感性的一面,就是感覺、情緒的一面。而似乎理性是在服務感性的,人的一生確實是以感性為主的。 最近對這個看法有深入的體會,確實是這樣的,想一想我們起心動念所做的事,都是要去滿足我們感性的需求,感性像是一個誘餌,而我們的理性會設法去吃到這個餌。 感性的東西,你說不出為
Thumbnail
這本書是近期讀來,最喜歡的一本。概略來說,作者是一位心理師,談面對病人,以及自己也找上心理師的過程,在這兩者身分轉換之間,病人和自己(也是病人)越來越靠近、釐清、體悟自己。
Thumbnail
雖然觀點、身分、立場、論述、人生故事等等這些資訊,媒體都有能力呈現出來,而且挖掘得可能比我們還多、還完整和專業,但是看一則報導與跟一個活生生的人談話是根本地兩種截然不同的經驗。當人與人面對面認真交談時,你不只是會注意對方所說的內容,你還會不經意發現一些額外的、無關主題的、屬於人性的瑣碎東西。
Thumbnail
這些對話當然不是一次就到位,經常需要來來回回,說一說後過一段時間,孩子才能夠提出整理過後的疑問。從自己身體的性教育開始,到人際關係間的尊重教育,最後延伸到性平教育。這些當然不太可能是幾堂課就能夠在課堂裏面教夠的,但是如果課堂裏面沒有這些機會討論這樣的事,孩子能夠在甚麼訊息來源裡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