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之道-avatar-img

心理之道

52 位追蹤者

心理之道

52 位追蹤者
張塔莎,行銷公關大白,中年轉業的心理諮商小白,興好閱讀、音樂與寫作,願以翻譯與寫作引介心理學與諮商相關文章,貢獻小白的一己之力。另一個常出沒的地點:《公關人生相談室》https://vocus.cc/user/@lifeasprprofessional
avatar-img
心理之道的沙龍
49會員
28內容數
關於人生的各種思考與想像,在21世紀的現實裡,想像著22世紀更為成熟的人類與更永續的世界。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在NLP高階執行師課程的「信念光譜探索」練習中,我嘗試跟夥伴一起,檢核了自己長久的信念——「我必須要夠努力,才能變得厲害」。「我必須要夠努力,才能變得厲害」看似很正常,也的確是從小到大驅策自己的信念。
Thumbnail
在NLP高階課程的學習有點像是將心理學的基礎知識,用最前淺顯易懂的語言,並用可以實際跟來談者互動的技術展演出來,有點像是把心理學理論的內容當作是原料,用感官與當下的互動作為料理的過程,創造出一道獨一無二的只屬於執行師與來談者的料理。
Thumbnail
雖然對於NLP的概念,之前有陸續在庭韶老師的其他課堂上聽過,但實際加入NLP專業執行師訓練的課程,理解完整的理論發展、概念與應用,仍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無論是對於人性的多元觀點、與自己同在與安頓身心的方式,操作上都不困難,但重要的反而是心態的調整,以及如何讓自己在有覺察的前提下,達到身、心、腦合作
Thumbnail
新年的一開始,新聞上多是台灣各地知名的宮廟抽出的國運籤,每一支籤都好像在揭示著國家一年的運勢,或是乘載著信眾的期待。也因為是新的一年,也讓人有著可以擺脫一些不愉快,而能在接下來的日子有不同的盼望。
Thumbnail
關於心理諮商,有許多人比喻像是跟樹洞傾吐,像是定期做心靈的保養或是重訓。在成為來談者或心理師之前,每個人或許都先是個人,先有了自己,有了與他人的關係,也才有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結。
Thumbnail
每個失物都曾經有主 總被預設只是短暫遺失 每個有主物都等待被領回 直到沒人出現 直到時間經過夠久 當失物成為無主物 失物不再等待招領 失物也不再屬於任何人
Thumbnail
關於心理諮商,網路上已經有許多文章在說明為什麼人需要諮商?諮商有什麼好處?諮商跟聊天為什麼不一樣?怎麼選擇心理師跟諮商所?但若真的進到諮商關係當中,有許多人或許對於自己跟諮商會有更多問題,包括,為什麼需要心理師這樣的角色幫忙自己梳理問題?這些事情身邊的人不能做嗎?心理師為什麼幫得上我? 在職場
Thumbnail
時空的交會,在歷史長河中只有一瞬, 在那一瞬,我們的語言和思想得以共鳴, 好比天線對到基地台,也只有在那刻,我們讀出彼此的訊號 當時空再度移動,人生的境遇也彼此分離, 那些遺落在時間軌道的片段, 沒有人刻意拾起,也沒有人刻意遺忘, 就是不見了。
Thumbnail
在輔導與諮商的領域中,非自願個案通常是指自覺不需要專業協助,卻被強制安排接收輔導與諮商的當事人。此種關係,因非基於當事人主動求助,也通常帶有體制與權力的控制,常見的案例像是性侵與家暴事件的加害人、被伴侶或是家人勸來或送來的成人或孩子。
Thumbnail
小時候學英文時,學到西方文化中,碰到有人送禮時,不像華人會小心翼翼地收下,之後再打開來。在西方文化中,收禮人不但會當場打開禮物,用當下的驚喜反應作為送禮人的即時回饋,也有人會說“You shouldn’t have” (你太客氣了/讓你破費了)作為口頭回饋。你的話是別人引頸期盼還是寧可不收的禮物呢?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