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長照心理師-家庭失功能的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失功能的家庭裡,每個人都受傷了

居家長照的個案,大家想當然爾會以為是年長者,但要告訴大家其實如果具有身障手冊,也是居家長照專業服務的個案喔,小魯就接到了好幾個自閉症患者的個案,而居家長照心理師要主動走入家庭中,真的可以更深入地看到家庭環境對一個案主功能的影響。

我曾服務家庭功能良好,家長對孩子很用心,也積極去為孩子拉入資源,並主動去學習關於自閉症的知識所教養的自閉症孩子,他們外表潔淨,且在鑑定上,他們的能力是會進步的,去到這樣的家裡服務,家長是專業人員的助力,當專業人員建議可以如何協助孩子後,家長會在家裡實際執行,且能發現孩子的進步與專業人員分享。

反之,家庭失功能的居家專業服務,專業人員(心理師)介入,其實很難看到成效。在家庭失功能的孩子,往往可以看到他們身體似乎沒洗乾淨,可能會出現對你吼叫的行為,無法聽從你的指令,而家長往往只會兩手一攤說她有講啊,但就沒辦法,接著把孩子丟給專業人員。當專業人員進行評估並給予建議時,他們會開始互推責任,到最後沒有人去執行這些建議。更讓人挫折的是家庭失功能往往就是一個危險包裹,進入案家打開後,發現原來案主只是代罪羔羊,這個家庭病了,而這個病還代代相傳,就如同Murray Bowen所說的代間傳遞。失功能的家庭環境像是會養出壞菌的培養皿,裡面的每一個人對自己和家人都顯得無能為力。

當接了家庭失功能的個案,心理師其實是很耗費心力的,專業人員就像掉入了一個無底黑洞,一個人很努力施力的想爬出來,卻像是揹著一個承重的背包,裡面乘載著不屬於我們該負責的重量,很容易專業耗竭。專業人員對個案而言只是過客,但要在一起禍福與共的卻是家人,所以當專業人員離開,這些重量還是由家庭得承擔著。

自閉症患者最擅長的是模仿能力,他們可能又共病如智力障礙、過動等等,這樣的孩子會隨著環境而被塑造成不同的樣子,所以當環境給予不同的刺激,他們為了因應環境就會成為不同的人。失功能家庭的孩子就像一顆海綿,默默的被家庭餵養成五顏六色,不斷膨脹,內在卻又像顆隨時會破的氣球只能沙啞的嘶吼,關在那個沒人看見空間角落,一面遮住臉一面又毆打著身體已經變形的自己。

這篇文章的標題我取名為家庭失功能的傷,我想說的是,當家庭失去了他的功能如教養孩子、給予三餐溫飽、保護照顧等等,在這家庭裡的孩子會受傷,當家庭裡有了一位病人,整個家庭都會受到影響,還有用心服務這個家庭的專業人員也會受傷,因為當真正用心投入其中,卻無法鬆動什麼的時候,對助人工作者而言會感受到無奈、無力等等,這又何嘗不是在損耗著助人者的熱情和心力呢!!!


睡一覺休息一下吧!!!

睡一覺休息一下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魯心理師的沙龍
35會員
118內容數
2024/08/24
以前的我真的很努力,還記得很久以前跟研究所同學聊,他對於我居然以家庭為主的生活感到驚訝,還記得還有同學說過我就像鴨子看似悠然自得的在水面上但底下的腳卻是使勁地踢,在學業或職涯上我真的是很努力的人,或許也因為過度努力,在某一段時間的我承受了許多壓力心裡生病了,那時候的自己真的很渴望擁有能被他人肯定的亮
2024/08/24
以前的我真的很努力,還記得很久以前跟研究所同學聊,他對於我居然以家庭為主的生活感到驚訝,還記得還有同學說過我就像鴨子看似悠然自得的在水面上但底下的腳卻是使勁地踢,在學業或職涯上我真的是很努力的人,或許也因為過度努力,在某一段時間的我承受了許多壓力心裡生病了,那時候的自己真的很渴望擁有能被他人肯定的亮
2024/01/05
今天早上又跟魯蛋拔河,跟魯蛋重複了數十次說:「吃餅餅」才可以再吃米餅,魯蛋奮力哭泣嗚嗚叫,卻怎麼樣也不願開口說出這三個字。在魯蛋一歲半時輩們紛紛說怎麼他還不會叫媽媽,魯蛋最早會叫的是爸爸,但很多時候覺得他會發音卻不開口,連他叫最喜歡的車車,就像是在講腹語,嘴巴不懂卻有聲音,當時帶去給醫院的小兒科醫生
2024/01/05
今天早上又跟魯蛋拔河,跟魯蛋重複了數十次說:「吃餅餅」才可以再吃米餅,魯蛋奮力哭泣嗚嗚叫,卻怎麼樣也不願開口說出這三個字。在魯蛋一歲半時輩們紛紛說怎麼他還不會叫媽媽,魯蛋最早會叫的是爸爸,但很多時候覺得他會發音卻不開口,連他叫最喜歡的車車,就像是在講腹語,嘴巴不懂卻有聲音,當時帶去給醫院的小兒科醫生
2023/12/31
每到要到新的一年時,就會開始思考起今年的自己。 今年我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寫作的時間變少了,在社群網絡上發的也多是美食短文,較少深入的探索內心的文章,回想起今年的狀態,多處在忙、累、病的狀態裡。 這一年魯蛋兩歲,從我和臨托阿姨及公公婆婆輪流換崗一起帶,幸運抽中了公托,然後開始面對不斷更新病毒碼的日子
2023/12/31
每到要到新的一年時,就會開始思考起今年的自己。 今年我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寫作的時間變少了,在社群網絡上發的也多是美食短文,較少深入的探索內心的文章,回想起今年的狀態,多處在忙、累、病的狀態裡。 這一年魯蛋兩歲,從我和臨托阿姨及公公婆婆輪流換崗一起帶,幸運抽中了公托,然後開始面對不斷更新病毒碼的日子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如果你/妳是剛好家裡有小孩的人、或是正在備孕、自己或是家人懷孕中的,雖然是個人經驗;但想要先深深的強烈建議,真的不要覺得小孩天份很好就揠苗助長或是放任他/她隨便生長。
Thumbnail
如果你/妳是剛好家裡有小孩的人、或是正在備孕、自己或是家人懷孕中的,雖然是個人經驗;但想要先深深的強烈建議,真的不要覺得小孩天份很好就揠苗助長或是放任他/她隨便生長。
Thumbnail
原生家庭的陰影,會跟隨我們一輩子。很多時候,無論是打是罵,任何的一種暴力,甚至是忽略,還是遺棄,都會對一個孩子產生莫大的陰影! 一名網紅兒科醫師被爆對兩個孩子各打50下巴掌外,還出腳踹孩子胸口,孩子求助生母後,由生母通報家暴。這名兒科醫師就職的診所長官也發聲了,表示「錯了就是錯了」,該名醫師已被暫停
Thumbnail
原生家庭的陰影,會跟隨我們一輩子。很多時候,無論是打是罵,任何的一種暴力,甚至是忽略,還是遺棄,都會對一個孩子產生莫大的陰影! 一名網紅兒科醫師被爆對兩個孩子各打50下巴掌外,還出腳踹孩子胸口,孩子求助生母後,由生母通報家暴。這名兒科醫師就職的診所長官也發聲了,表示「錯了就是錯了」,該名醫師已被暫停
Thumbnail
生活在扭曲的「常態」中,經常隱約覺得自己和家庭成員的關係有種說不上來的違和感。當觀察朋友或親戚家族間的互動時,更能感受到「他人的家庭常態」和「我的家庭常態」之間的落差。以下是5個自戀型人格家庭的特徵:
Thumbnail
生活在扭曲的「常態」中,經常隱約覺得自己和家庭成員的關係有種說不上來的違和感。當觀察朋友或親戚家族間的互動時,更能感受到「他人的家庭常態」和「我的家庭常態」之間的落差。以下是5個自戀型人格家庭的特徵:
Thumbnail
當母親說:「不要去畢業旅行吧!會帶給老師同學很多麻煩!」父親說 : 「妳最好不要談戀愛也不要結婚! 因為身障者很少被人接受…」尤其是身障者女性,社會對這群人更是不抱任何期待。
Thumbnail
當母親說:「不要去畢業旅行吧!會帶給老師同學很多麻煩!」父親說 : 「妳最好不要談戀愛也不要結婚! 因為身障者很少被人接受…」尤其是身障者女性,社會對這群人更是不抱任何期待。
Thumbnail
─有感前言 小時候我是寄養在親戚家,成長環境屬於問題極為嚴重的壓抑型傳統家庭,從小被灌輸「囡仔人有耳無喙」,導致長大很多心裡真正的想法無法正確表達,甚至不敢對長輩、上司表達自己的意見。由於從小父母離異,爸媽對我來說就只是個尊稱,還記得小時候,最愛爸媽過節時來看我,因為我就有好吃的糖和新衣服穿。
Thumbnail
─有感前言 小時候我是寄養在親戚家,成長環境屬於問題極為嚴重的壓抑型傳統家庭,從小被灌輸「囡仔人有耳無喙」,導致長大很多心裡真正的想法無法正確表達,甚至不敢對長輩、上司表達自己的意見。由於從小父母離異,爸媽對我來說就只是個尊稱,還記得小時候,最愛爸媽過節時來看我,因為我就有好吃的糖和新衣服穿。
Thumbnail
在多年照顧患者的經驗中,體會到家屬所面臨的難題是: 1、 缺乏支持系統。有情緒時找不到紓解的出口,壓抑情緒導致成為病號。 2、 知識不足導致面對問題時没有察覺能力、處理能力、應對能力。 3、 精障者經過醫療協助後,呈現了多種狀況,需要多元性資源的注入
Thumbnail
在多年照顧患者的經驗中,體會到家屬所面臨的難題是: 1、 缺乏支持系統。有情緒時找不到紓解的出口,壓抑情緒導致成為病號。 2、 知識不足導致面對問題時没有察覺能力、處理能力、應對能力。 3、 精障者經過醫療協助後,呈現了多種狀況,需要多元性資源的注入
Thumbnail
家庭裡任何一個人出現問題,其實是家中每個人都為這個系統「貢獻了」一點東西,才共同造成這個結果,沒有一個人那麼厲害,憑一己之力就造成家裡最終的問題;家庭開始轉好,也是每一個成員開始願意用「對方真正需要的方式幫忙對方」,系統疏通,家庭的病就自然痊癒了。
Thumbnail
家庭裡任何一個人出現問題,其實是家中每個人都為這個系統「貢獻了」一點東西,才共同造成這個結果,沒有一個人那麼厲害,憑一己之力就造成家裡最終的問題;家庭開始轉好,也是每一個成員開始願意用「對方真正需要的方式幫忙對方」,系統疏通,家庭的病就自然痊癒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