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有兩件事是最難做到的:減肥與環保!」下機後,這句話一直縈繞在腦海。
到美國留學一直是筆者從小到大的夢想,嚮往著的是開明的風氣、不同的教育,此外,更期望的是能去看見世界的另一面、跳脫圈子沈浸於另一個社會。隨著時序的推進、自己的成長,來到了高中這個階段,於去年底開始進入了準備申請大學的進程。經過網路上針對各大學的了解、漫長的籌備與規劃後,成功在七月的第一個禮拜再踏上美國國土,展開為期一個月的旅程。
這次的旅程分為三個階段,先是在普羅維登斯(Providence)的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進行兩週的人權課程,再到波士頓(Boston)、最後到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進行大學參訪。原本計畫將個別大學或是不同城市為一篇撰寫成專題,然而在探訪中筆者意識到各個大學間的永續設施其實大同小異,惟可能因地域的不同而有些零星的個別特色,但總體還是幾經相似。故會將這趟循環經濟大學之旅縮減成二到三篇的幅度,將校園裡的循環經濟大致分類介紹,帶領大家一窺美東大學的永續發展。
布蘭戴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 內的 Usen Castle
永續概念初萌芽 消費習慣影響大
筆者觀察認為,循環經濟和永續概念在美國還屬於萌芽的階段。設施和政策制定或許已經不錯,但普羅大眾的環保概念感覺還在萌芽。廢棄物的分類雖然有三大類,但真正落實回收的人少之又少;學校餐廳裡雖然有提供金屬餐具,但為求方便還是有不少人使用一次性餐具:剩食的處理因為地大物博或許不是太大的問題,而「吃多少拿多少」的概念,筆者還是沒有看到太多痕跡。整體而言,筆者覺得各州政府和學校單位對永續發展都有一定努力,但民眾的生活教育可能還需要加強。
政府和企業也相繼加入循環經濟的行列。政府部門透過補助,鼓勵家庭裝設太陽能板、購買油電混合車減少家庭單位的非再生能源消耗。三個城市之中,也常見環保的電動公車和其他的大眾交通工具,但可能因為城市規劃不同、都市到郊區的距離較大,大眾運輸的使用率並不如台灣的高。除此之外,私人企業的貢獻也不遑多讓。雖然同樣有共享單車的設置,但美國在短程的交通比較是以電動滑板車為主,Bird、Lime、Spin…...,相互良性競爭,也為繁忙的都市帶來一些綠色的活力。雖然偶然還是會遭受大眾公德心的考驗,但整體而言對校園與都市裡的交通都相當有幫助。
校園菁英薈萃 綠色發展更勝一籌
筆者這次造訪的三個城市都算是美國開國優先發展的美東城市。高度發展背景加上國際化的特色,讓三座大城市自然都群英並濟。華盛頓特區是美國首府,循環經濟的推展自然易被放大檢視,當地的人文風氣更注重對於政府的監督,憲法、美國式、總統候選人就是特區內居民的茶餘飯後;波士頓身為國際都市,來自各大企業與世界各地觀光客的目光自然少不了,緯度較高的特色也讓氣候變遷格外有感;普羅維敦斯的地理環境特色是近海與腹地狹小,對於垃圾及剩食處理的課題和台灣面臨相近的難題,傳統的礦業與農業也漸漸透過轉型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增強普羅維敦斯的環保關懷。
座落在這些大城市裡的大學自然不能「落漆」啦,私立大學作為美國國內最高的研究機構之一,對於循環經濟的推廣勢必得走在尖端。各個大學透過教授的研擬計畫、行政部門配合努力,加上同學社團一同推廣,讓永續發展成為校園生活的一大部分。透過年度報告及網站假設增加透明度,永續發展的推廣也悄悄成為各個大學相互比較的要點之一。這次短篇的美東大學循環經濟之旅專題,就讓筆者為你一一解釋美東大學如何推廣循環經濟,在彼此之間的良性競爭中幫助地球吧!
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在永續發展上是一大先驅
責任編輯:吳宇翔 核稿編輯:吳宇翔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