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賢與徐睿知主演的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在前陣子掀起一陣熱潮,這部暗黑的治癒系韓劇,試圖帶大家認識精神病患的內心世界,其中男女主角的感情轉折令人動容,不過最讓我在意的不是愛情元素,而是這部充滿阿德勒心理學(勇氣心理學)的濃厚意味,劇情談及的觀點大多可以用其解析。
雖然這部劇已完結許久,但它帶給我的感動卻遲遲無法消散,於是動筆撰寫這篇文章給靈魂受傷的你,願你看完也可以像劇中人物般,得以獲得掙脫項圈的勇氣,找到最幸福的臉孔。
關於記憶:為了「目的」而選擇的記憶
男主角鋼太從小肩負照顧哥哥的責任,並將這件事奉為人生的目標與意義,在前幾集的劇情中,我如大多數的觀眾一樣對鋼太的遭遇感到不忍,透過鋼太的回憶我們更是發現兄弟倆的媽媽對鋼太的忽視,不禁有這樣的疑問:難道只有尚泰需要被保護和關愛嗎?不過事實並非如此,在一次兄弟倆的對話中可以發現媽媽其實很愛鋼太。
「鋼太:『我們找一天去吃炒碼麵吧!之前常跟媽媽去的那裡,你很愛吃那間店的炒碼麵啊』。」
「尚泰:『才不是,是你喜歡吃,所以媽媽每次去市場就會買給我們吃』。」
在這之後的回憶中,我們才驚覺媽媽很愛也很愧對鋼太,但為何鋼太直到後來才明白?如果以阿德勒的觀點來看,個體會依照自己的「人生目標」擷取不同的記憶,並為這些記憶賦予意義,媽媽曾對鋼太說:「我生你就是要你照顧哥哥與保護哥哥。」再加上鋼太在媽媽過世後一夜成為主要照顧者,長期累積的埋怨與壓抑,使他的記憶更傾向媽媽不愛自己的片段。
我們的記憶是有選擇性的,為了支持自己對目前世界的觀點及人生目標,進而選擇記下有關聯的人事物,並主導記憶的構成,是因為某種「目的」而產生的適應行為。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鋼太的記憶在前幾集都是片段式、不完全的。
關於意義:重點不在經歷,而是如何賦予意義
過去的經驗的確影響未來,甚至影響個體對現在的認知,早期經驗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賦予它意義。整部劇裡,蝴蝶在每位角色心中都有不同的意義,尚泰非常害怕蝴蝶,把牠視為殺害媽媽的兇手,對尚泰來說蝴蝶等同於恐懼,但是院長卻告訴尚泰,其實蝴蝶在希臘文裡象徵治癒,從此尚泰對蝴蝶有不同的詮釋,並在不斷賦予過往新意義時,尚泰啟程治癒之旅,不再恐懼蝴蝶,而是一點一滴的戰勝過去。
「不要忘記克服過去,如果你克服不了,你就只是個靈魂長不大的孩子」-《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相信很多人曾有過「因為過去的A事件,所以導致現在(糟糕、不幸福)的我」,這種單向的結果論思維雖然沒有絕對性的不好,但也絕對不會讓人生變得幸福,因為它會使我們處於極為被動的狀態,讓我們把目光都放在過去,一旦如此便會停在原地、動彈不得。
尚泰無法搭時光機抹滅過去的創傷,你我都是,但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改變現況,改變對過去經驗的詮釋,因為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現在的我應勝過先前的我。從單一思維的結果論轉變為「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並將焦點放在目的,先有這樣的思維,我們才有機會像尚泰一樣勇敢,才有可能讓受傷的靈魂茁壯起來。
關於課題:學習「割捨課題」邁向真正的自由
除了給予過往經驗新的意義,並改變現在的生活型態之外,「課題分離」在劇中也是顯而易見的。
媽媽的意外過世,迫使鋼太成為主要照顧者,他將這個身份視為圭臬,一開始鋼太將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尚泰身上,彷彿自己才是哥哥,尚泰則是弟弟,這樣的角色情境直到文英出現才有了改變的契機,鋼太不再是尚泰的人生主導者而是協助者,幫助尚泰成長而不是替尚泰成長,這很大的原因來自於鋼太想要獲得幸福,並且學會「割捨課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鋼太有鋼太的,你也有你自己的,為自己的課題負責,不是說所有人都應該自掃門前雪,而是當身旁的人遭遇困境時,我們可以成為協助者,而不是執意干涉,把他人的課題扛在肩上,過份地給予自己重擔與壓力。
學會課題分離的鋼太,在旁協助尚泰學習接納與包容,這讓尚泰漸漸獨立,而尚泰最大的成長莫過於在跟鋼太打架之後,主動約弟弟吃飯、給弟弟零用錢,並打從心底接受文英,甚至反過來保護文英跟鋼太,成為一個勇敢又溫暖的哥哥。
痛嗎?我也痛。不好也沒關係,沒關係醫院
「痛嗎?我也痛。想死嗎?我更想死。不好也沒關係,沒關係醫院。」-《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從記憶的選擇性,到如何賦予經驗意義,再到學會割捨課題,這些元素可以成為通往幸福的工具。我們看見三位主角都有極度暗黑的童年,以及不同程度的心理創傷,所幸的是,在彼此及他人的幫助下,他們如願以償坐上露營車,擺脫沉重陰霾,駛往幸福的路上。
最後我想對你說:
過往的經驗不好沒關係,因為你有的是現在;他人的課題很沉重沒關係,因為你只是協助者,那不是你的人生。當然,你也有自己的課題,他人不應過分插手。
希望每位受傷的靈魂都能克服過去,而不是被過去克服,並且能夠透過經驗獲得力量與養分,從啖食噩夢的少年,變成有勇氣尋找幸福的生命主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