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一直說要開的新系列,現在終於等到檔期了。在這個系列中,我會來探討台灣國軍的當前困境,以及如何改造國軍來因應當前台灣的國防需求。 先來講結論。在這個系列中,我會反覆闡述說明或證明以下的各項主張: 我的第一個主張是沒有必要籌建新軍,而是就現有國軍來進行結構改造,將過去由單一出身將官團主導的狀況,改由隸屬參謀本部,出身多元的軍官團來做為國軍最高的主導者。 我的第二個主張是持續精減人力,將缺員、武器妥善率不佳的地面單位再次整併,三個軍團整合為二或更少。可保持現行四個月義務役,就算要恢復一年期兵役,這些兵源一律只配發原屬後備的步兵師,海空軍及野戰陸軍要走向純志願役的人力編制。 第三個主張,是強化與美日的軍事整合,更專精於某些「角色分配」,強化特定高科技武器的發展與建軍方向。因為相對主要敵手,台灣必然為小,只能採取像招潮蟹一樣的特殊演化策略。 第四個主張,是思想教育的部分,放棄一切主義路線,單純走利益共生的論述,強調給養均來自台灣人民,任何個人意識形態都無法對抗這種契約責任,並予以嚴懲。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延伸的主張,我也不是一篇就談一種主張。這些主張的理由,將會在之後的系列文中有更完整的論述。你當然可以反對這些主張,但如果想讓你的觀點比我更夠力,那你就必須找出比我更好的理由才行。 不同之處 那我要怎麼談呢?又會和其他人談有什麼不同? 在台灣談國防的第一種人,是軍武宅。他們熱愛軍事武器,或是戰術戰法,有些人則主要投入生存遊戲等活動。他們會對國軍與國防提出很多高見,但我和他們有一個關鍵的不同:我對於軍事本身沒有熱愛。 軍事活動對我來說,就是一種手段,是用來達成特定目的之工具,在價值地位上沒有特別崇高,也不是多偉大的「精神實體」(神),是為了人來服務的。所以國防或軍事是比較利益,如果不比其他工具更有效,就應該調度資源到別的地方去。「先軍政治」一定是錯的。 在台灣談國防的第二種人,是大多數的義務役退伍軍人,這些人在服役期受苦受難,或是浪費人生,因此也對國軍有頗多負面看法。他們或許能傳達出基層單位運作的實情,只可惜往往見樹不見林,因為職級關係,看不到國軍在總體層次的架構,因此若要談改革,也多半只有治標不治本的主張,或是脫離真實運作狀況,難以說服專業者。 在台灣談國防的第三種人,就是軍職出身者,與從屬於國防體系的文職。這些人因為保密因素,多半是退伍之後才會發言,但這也讓他們的發言落後於國軍的現狀,又或因為所屬單位的差異,以及軍種、兵科本位主義的影響,同樣也有見樹不見林的困境。 當然,他們看到的樹,比第二種人是多了一點,可是和國軍這有二十萬棵樹的森林相比,那種幾千棵的,還是退下吧。此外,這些人除了軍事,各種領域的知識也經常不足,難以提出有說服力的政策性意見,通常還是基於個人的偏好。 第四種呢?這第四種人,是有意見,卻不會或不能講話。他們是現職的軍士官與常任的文職,老練,也還願意持續為國軍付出。但他們因為職務在身,不能隨意開口,正是有苦難言。 而我呢,就是要幫這第四種人講話,所以我講的,將不只代表我的個人意見,而是從當前國軍基幹角度出發,針對十年,甚至二十年長期發展規劃的看法。 這些觀點不能簡單歸之於某流或某派,我會盡量將這類的資訊建構成總體、去個人利益、去派系、去軍種兵科出身背景的說法,是由「國軍做為國民的一種工具,是為了實現國民的共同目標」這樣的立場出發,所提出的批判與建議。 簡單來說,我把許多現職或與國防相關的熱心工作者的意見,整合成這個系列,所以別有所本,也有我個人調整,系統化之後的部分。這些批判與建議的具體內容,包括了人力問題、國軍體制、軍事武器、部署安排,與國際戰略等各主題。 而在一切開始之前,我要糾正一個錯誤的觀念,這個觀念很多人都有,那就是: 「國軍沒救了。」 救個屁 我不認為國軍沒救,因為根本沒有救不救的問題。國軍是用以滿足國防目的工具,目前看來還勉強堪用。為什麼? 因為如果不堪用,早就打起來了。 一個勉強堪用的工具,離「好用」確實是有段距離,而要從堪用到好用,需要的是「改良」。完全不能用,已經徹底失靈了,才需要砍掉重練。 國軍在情報、飛彈部隊、空軍、海軍艦艇等各方面,目前看來都還運作得OK,飛機有在飛,船能開出去又回來。雄三還可以誤射呢,還真的貓中漁船。雖然是個悲劇,但也證明那東西真的能用,而且是整組都能用,就是管理體系可以再精進。 而要改善管理體系是最容易的,只是之前大家都採方便法門,沒認真弄。真要進入總動員,一兩個月就能進入狀況。但如果是武器未夠水準,那你準備個兩年都還是不行。 陸軍和海陸就有這種問題。除了用來秀的部隊之外,大多數的部隊都不在「狀況內」,這和裝備及人力結構有關。和可以依賴現代武器系統的海空軍相比,陸軍需要以大量的技術、經驗和指管訓練來維持戰力。當然武器的妥善率也是個問題,但根本沒辦法調動的部隊,就不用管妥善率的問題了。 沒辦法調動?什麼意思呢? 最近有個敦克爾克大撤退的電影,各位可以去看看。他們是把所有重裝備都丟了,然後大家組織起來逃跑,這就沒有裝備妥善率的問題了吧? 那如果現有陸軍(三大軍團)和海陸的三個旅,要扔下所有裝備來移動呢?以步行移動敦克爾克當時的100公里呢?如何做到? 很難。大概就幾個用來秀的部隊可以動得了,其他各部隊可能連人在哪邊都搞不清楚,別說是在沙灘排好隊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目前負責管事的軍將官團很清楚,真要打仗,這些陸軍和海陸派不上用場,只要維持一些可以處理小規模空降部隊的必要戰力就好了。因為共軍不太可能登陸(理由我在許多地方提過,之後看狀況補充說明),所以地面部隊擺個pose就好,國軍更不太會有主動去登陸海灘的需求,所以海陸也只要會看大門就好。 因為目的性、需求面不高,這些部隊的指揮管制訓練就沒有抓得非常緊,「能看」即可,別出太大的包就好。相對來說,空軍和飛彈部隊如果太誇張,掉下來會出人命的,那就不只是好看,更要「看好」。情報單位和老美連動,容不得你擺爛,海軍也是整合在戰區之下,所以各方面來講也都還算OK,就潛艇不夠,所以一直拿這當梗。 那陸軍應不應該改善?當然需要,但絕對不是用「救」這個字。一個龐大的體系因為資源不足而運作困難,那當然就該縮編。可是陸軍為什麼縮不掉呢? 因為陸軍的軍將官編缺太多,「縮了」就擋人官路。雖然之前裁軍裁得很兇,但還是有一大堆內部編制其實是師的旅。但幸也不幸的地方是,因為陸軍官校招不到人,軍官團未來將會自然縮編,而步兵單位也就非縮不可。 若讓編制減少,武器集中,妥善率自然上升,就算你保養得再爛,也還是會實質上升。一個單位的熟練士官與上兵也會增加,真正能打的部隊也會變多。你現在把人分散在一堆滿是缺額的實兵單位,甚至分到根本沒人的舊後備現步兵旅,當然就會走不到敦克爾克。 但如果你一個連有十個上士和士官長,上兵有五十個呢?排長四個都滿呢?一定走得到吧。現在你只有一個排長一個士官長,然後班長全都下士,而且才五個,加上一堆四個月的兵,那當然走不到。 這個解決方案並非我的嘴砲,而是主導軍令的軍官團已默默在做了。有些陸軍和海陸單位(就是我前面說能秀的那些單位)是編得滿的,那些單位自然成為裝備人員集中過後的精華。而最後的一年義務役往往會編去這些精華之外的缺員單位,當然就會亂成一團,讓人覺得「國軍沒救了」。這就是我說的見樹不見林。 這種單位的指揮官呢?也是有人只看到缺員、缺裝備的部分,看不到那些滿編的部分,就在那嫌東嫌西。那就整組裁掉呀!併給別人,不就OK了? 「重徵義務役,塞滿這些部隊呀!」 找那麼多人來幹嘛?你是要打誰?要跑的戰術是什麼?你一個步兵旅(非機步旅)展開有多大的正面?你要這麼大的正面幹嘛? 這位指揮官,我看你的面相,就是一臉想要高階軍官編缺嘛!想用大量的基層去撐出軍官缺嘛!哪裡是要從事戰鬥任務呢? 日本用一個軍團的編制守整個台灣那麼大的地方,雖然有點吃力,但台灣弄那麼多陸軍旅是要幹嘛?還要硬塞到滿員?玉碎作戰? 不要騙人了。不是說你要騙百姓,百姓本來就不懂,而是軍官團裡頭明明就有人講過這個理念,知道這理念,結果退伍出來就裝不懂。 有一塊錢,就做一塊錢的事,有三塊,就做三塊錢的事。現代戰爭裡,義務役那種短期訓練造成技能不佳的兵,根本沒啥直接幫助,只能當成輔助人力,那就專心發展應有及現有的志願役部分。 工具就是要好用,除了好用、有用之外,沒有其他的標準。 好用 那什麼是好用?有用? 這又要繞回本系列的內容安排。從人力選用、體制設計、武器取得,以及戰術與戰略,都牽涉到「用」的概念。我們會一直圍繞著成本效益打轉,也會適時提醒「目的性」,也就是這種工具的目標。 那國軍這種工具的服務目的是什麼? 目的性可以分很多層,也可以分主軸和邊陲的。我這樣講好了,國軍最基本的目的是避免戰爭發生,進階一點,就是讓中共施壓時,台灣政府可以反施壓,再來就是真實發生大規模武裝衝突時,可以取勝。 但國軍也可能有其他的存在目的,像是「擴大就業」。現在十幾萬的志願役就至少讓青年失業者少了十萬以上吧。而且國軍現有的人力不少來自社會底層,又會有「社會福利」的意義,讓他們在服役期間,連同家人可以過著相對穩定的生活。 當然,國軍存在所帶動的軍工產業與相關食衣住行等軍需品的消費,就不用講了。反正預算那麼多,丟下去就必然會產生連帶經濟效果。 但這些都是次要的。國軍的根本功能,還是在於「擋」「盾」「坦」「擺pose嚇嚇人」。你覺得靠不住,那還真是你覺得,現實上就是擋住了。沒打起來就是擋住了。 那要不要「加厚」?厚到讓中共開始怕?有資源的話,當然可以,但要怎麼配置資源呢?讓軍校有更多錢和更好教育環境?改善國軍士兵福利和收入吸引更多人長期服務?更加強化空軍、飛彈和海軍?資電作戰也來一點?還是把陸軍重組?思想教育需要重抓嗎?感覺軍官團一堆人想投共,不夠愛國? 人在握有權益的時候,和沒有權益的時候,想法當然有差。現在白痴白痴,跟著老軍人一起吶喊「不可以砍年金!」的年輕軍官們,我相信他們只要一提前退伍,絕大多數馬上清醒,跟著一起罵老賊。為什麼? 因為我認識不少軍官,就是在洪案之後的這段社會風向轉變期間退伍轉職,全部沒有月退俸。他們退伍前後發言落差之大,已成為人性理論的最好參考資料。 所以,國軍如果說真要有什麼思想上的病,那就是「演」,演很大,演很像。要演也可以,那就演對方向,演到老共不敢打,演到百姓不敢砍,那就贏了。 真的是這樣嗎?真的該這樣嗎? 回歸現實,好好來點會的吧。 好神功,不練嗎?紙本《渣誌》第二期上市惹 封面圖片:莒光園地影片截圖 編輯:宅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