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與重生》:文化鄉愁裡的傳承精神

2017/08/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消失與重生》這本書,紀錄了許多曾經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存在的行業或器物場域,在時代變遷下它們消失了,後來又經過有心人的努力而重生。

 

最近這些年因為科技與資訊的進展,再加上全球化的大資金與大規模生產影響下,所有東西都愈來愈便宜,功能也愈來愈多。在典範快速轉移之下,許多產品,甚至許多行業都不斷地消失。

 

當然,同時也有許多事物以創新之名不斷出現。在免費又無遠弗屆的網路推波助瀾下,許多搞怪玩創意,希望一夕成名的速食文化也成為社會主流。一切東西朝向短小輕薄式的速成,每個人都慌慌張張地過日子,也忘了如何安心地好好做自己的工作。

 

「職人手作」的時代意義傳承

 

文化就是生活,是一群人住在同一個地方,長期累積出的共同情感與共同價值觀。

 

為什麼文化產業最貼近人的幸福感?因為這些物品不只提供我們在日常生活使用,還可以撫慰我們的心靈,因為裡面有我們與先人共同的記憶。

 

常會覺得歐洲人臉上似乎比許多新興發展社會的人民,有更多的從容與自在。是不是他們生活的空間,與他們小時候、父親輩、祖父輩都還是一樣,日常所使用的東西也都是老品牌,那種的確持續存在並延續的歷史感,讓每個人當下的生活也更篤定更有自信。

 

工藝,陶器

文化產業,傳承的是生活記憶。生活就是文化,文化就是生活。Photo source:pixabay

 

其實我也發現,這些職人手作、有溫度的老字號,或許在過去是被忽略甚至輕視的行業,反而在現代有了無可取代的時代意義。而這些技術,也不只是流汗勉強求得溫飽的老功夫,而是一種活生生的文化傳承。

 

總覺得一個有根的民族會活得比較安心,比較駕定。保留並記憶這些過往的事物,並不只是懷舊、滿足自己的鄉愁,而是一種感恩的心情,更是尊重前人們的努力。

 

懷舊的心

 

作家董橋就曾經寫過:「不會懷舊的社會注定沉悶、墮落,沒有文化鄉愁的心,注定是一口枯井。」董橋說的,大概是指我們不能忘掉整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因為這是一個社會的靈魂與國家的精神吧!

 

也有位朋友說,若是回憶得愈少,表示你的性情愈來愈冷酷了。我想這是因為我們通常會回憶的都是一些美好的時光,而這些時光一定與當時與我們相處的人有關,因此念舊通常也會抱持感恩的心情,感謝曾經陪伴我們成長的人。

 

我相信在每個人的抽屜中總有個百寶盒捨不得扔掉。說是寶,但是在旁人眼中,卻是毫無價值的「垃圾」:比如幾張發黃的車票票根、一些小石頭與彈珠,還有些手製的小玩意、小擺飾等等。每個物品,背後都有個故事,也都有段令人難忘的回憶。

 

自己的收藏具備什麼意義?懷舊的人心裡最明白。Photo source:pixabay

 

據說,古代墨西哥的巫師會把收集值得回憶的事件,當作生活中一件重要的儀式,用來刺激儲存於心靈內在的能量。他們認為,這些能量往往被擱置忽略,被日常的生活給擠壓到意識的邊緣,而無法觸及。但是這些值得回憶的事件,卻能夠使人重新使用那些未用的能量,激發出生命的熱情。

 

很感謝這些讓傳統技藝文化、生活器物與環境建築重生的人,讓大家不會忘記我們是如何走過來的。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

編輯:洪崇德

責任編輯:熊編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