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言論自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是一篇舊文,但前兩天看到中國政府要對於網路進一步管制,幾乎要進入「鎖國」狀態,當面臨外部世界對此的批判時,中國政府振振有詞,說管制是為了防治網路上的有害內容。想起這篇十來年前寫的東西,竟然發現,今天讀來竟毫無違和感!

 

香港立法會議員兼城大法學院副教授梁美芬發表文章敦促港府管制網路。她說:「勿以自由為名放任網上不良信息。」

 

言論自由、表現自由、思想自由、傳播自由就是自由,不以其內容為標準;也就是說政府無權扮演良心捍衛者角色,無權以可能的危險之名限制公民的任何權利,否則就不稱為自由了。 「放任」更是個奇怪的用詞,梁議員,政府既無權放任,也無權不放任任何言論。公民的言論自由超出政府權限範圍。

 

這位梁議員據說是位隱性左派,我不認識她,是不是左派我也沒意見。但華人社會對於自由的認知錯誤跟這些有影響力的人的言論很有關係。

 

自由就是自由,政治學中所指自由,即人民的自由,就是指政府不得干涉的自由,言論自由,包括發表色情、吸毒之類的言論,均無條件受保護。

 

政府所能做的就是在這些言論超出「言論」範疇,比如說成為脅迫、恐嚇、以及(販賣毒品等)犯罪行為的一部分時才能干涉。另外就是在保護言論自由的同時,避免一些非行為能力者,亦即兒童,受到某些確定享有自由的「不適宜」言論所污染,亦即公開傳媒分級制度。即使如此,分級的標準也應該由非政府的民間專家學者界定。

 

政府對於人民的任何言論恰當與否、善良與否,都沒有權力發表意見。這裡所說的人民包括每一個人,每一個我們討厭的不齒的「不良的」人。

 

補充一句,所謂捍衛言論自由,往往在針對我們不喜歡、不認同的言論時才談得上捍衛,才有意義。

 


 

封面圖片來源:Patrik Nygren@flickr CC BY 2.0

編輯:熊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吾爾開希的沙龍
12會員
13內容數
<p>自由,這是一個自古以來就時時讓人興奮、激動、熱血甚至願意為之犧牲生命的主題,也是與另一個同樣讓人難眠的名詞「愛情」一樣,最廣泛地被討論、演繹、激辯,被謳歌、讚頌的文字主題。然而,也就像「愛情」一樣,她今天仍然充滿著旺盛的生命力,即使在經過幾千年的文明發展歷史,人們在這世界上已經越來越能夠擁有她。</p>
吾爾開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7/08/16
<p>我的流亡夥伴們羨慕的,正是台灣接受了我成為完整的台灣社會一份子。而今,我從容、篤定、倍感光榮地接受這個身份,並深懷感激。</p>
Thumbnail
2017/08/16
<p>我的流亡夥伴們羨慕的,正是台灣接受了我成為完整的台灣社會一份子。而今,我從容、篤定、倍感光榮地接受這個身份,並深懷感激。</p>
Thumbnail
2017/07/27
<p>《中時電子報》所發的自稱的「三大」聲明中明確指責立委丟水球,該被法辦。立委沒被法辦,指責「孩子」不公平。說穿了,《旺旺中時》集團不認為該實習生有錯,因此更不認為自己有錯,需要道歉。</p>
Thumbnail
2017/07/27
<p>《中時電子報》所發的自稱的「三大」聲明中明確指責立委丟水球,該被法辦。立委沒被法辦,指責「孩子」不公平。說穿了,《旺旺中時》集團不認為該實習生有錯,因此更不認為自己有錯,需要道歉。</p>
Thumbnail
2017/07/26
<p>《中國時報》頭版以「孩子認錯 大人追殺」為題,並以整版漫畫批判民進黨立委指控該實習生為共諜。事實是事發之後《旺旺中時》集團至今不肯認錯道歉,引發絕大部分立委以及社會嚴厲批判,對該當事人並無「追殺」之事。</p>
Thumbnail
2017/07/26
<p>《中國時報》頭版以「孩子認錯 大人追殺」為題,並以整版漫畫批判民進黨立委指控該實習生為共諜。事實是事發之後《旺旺中時》集團至今不肯認錯道歉,引發絕大部分立委以及社會嚴厲批判,對該當事人並無「追殺」之事。</p>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臺灣言論自由的基本人權, 以及對於毒舌和濫用言論自由的批評。文章中提到了同性婚姻案例,店家拒絕服務同性戀者的爭議情況。同時也提及了社會對於網紅毒舌言論的矛盾看法和文化素養的探討。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臺灣言論自由的基本人權, 以及對於毒舌和濫用言論自由的批評。文章中提到了同性婚姻案例,店家拒絕服務同性戀者的爭議情況。同時也提及了社會對於網紅毒舌言論的矛盾看法和文化素養的探討。
Thumbnail
以前曾經讀到:「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到他人的自由為範圍。」這其實表示真實的自由還是受到社會人我之間的分際,而呈現受限的狀態。 同樣的,「一個人的人權也以不侵犯到他人的人權為範圍」,這在某些程度也表明人權是受限,特別是當他侵犯到他人的人權以後,人權勢必受到限制,甚至取消,不然政府就沒有權力把侵犯人
Thumbnail
以前曾經讀到:「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到他人的自由為範圍。」這其實表示真實的自由還是受到社會人我之間的分際,而呈現受限的狀態。 同樣的,「一個人的人權也以不侵犯到他人的人權為範圍」,這在某些程度也表明人權是受限,特別是當他侵犯到他人的人權以後,人權勢必受到限制,甚至取消,不然政府就沒有權力把侵犯人
Thumbnail
在某個討論串看到有人提到這本書,關於美國憲法增修條文保障言論自由、關於我們憎惡的思想也應享有自由這件事。讓人感到好奇,對於“異見”,我們究竟該抱持甚麼樣的態度、為什麼? 在推薦序的部分,好像大部分人都關注在言論自由的發展,這與我關注的焦點不太一樣,我比較想知道的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保障異見的自由
Thumbnail
在某個討論串看到有人提到這本書,關於美國憲法增修條文保障言論自由、關於我們憎惡的思想也應享有自由這件事。讓人感到好奇,對於“異見”,我們究竟該抱持甚麼樣的態度、為什麼? 在推薦序的部分,好像大部分人都關注在言論自由的發展,這與我關注的焦點不太一樣,我比較想知道的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保障異見的自由
Thumbnail
【生活話題】走過威權時代,仍不斷思辨與討論的言論自由 本所許惠菁律師主持央廣【生活有辦法】, 朱姓台商與法律學者盧映潔等6人分別因各種不同的原因,觸犯「誹謗罪」而被判刑。 6人認為誹謗罪的刑期,違反了比例原則,侵害言論自由,進而聲請釋憲,同時主張應以民事損害賠償取代刑事的刑度。
Thumbnail
【生活話題】走過威權時代,仍不斷思辨與討論的言論自由 本所許惠菁律師主持央廣【生活有辦法】, 朱姓台商與法律學者盧映潔等6人分別因各種不同的原因,觸犯「誹謗罪」而被判刑。 6人認為誹謗罪的刑期,違反了比例原則,侵害言論自由,進而聲請釋憲,同時主張應以民事損害賠償取代刑事的刑度。
Thumbnail
在民主社會,人需要靠言論來伸張自己的權利,然而若你想阻礙別人這樣做,其實也不需要阻止他說話,只要讓他說的話沒有人在意就行了。例如,你可以把聲稱自己受到性騷擾的女性描述成「歇斯底里」,讓別人覺得他的意見大可忽略。這就是我們如何能用自己的言論自由去破壞別人的言論自由。
Thumbnail
在民主社會,人需要靠言論來伸張自己的權利,然而若你想阻礙別人這樣做,其實也不需要阻止他說話,只要讓他說的話沒有人在意就行了。例如,你可以把聲稱自己受到性騷擾的女性描述成「歇斯底里」,讓別人覺得他的意見大可忽略。這就是我們如何能用自己的言論自由去破壞別人的言論自由。
Thumbnail
媒體需服務社會與大眾,報導真相、監督政府作為第四權的制衡力量。
Thumbnail
媒體需服務社會與大眾,報導真相、監督政府作為第四權的制衡力量。
Thumbnail
7月2日,No. 183,#我在成為紐約律師路上(11):美國言論自由的鄙視鏈 
Thumbnail
7月2日,No. 183,#我在成為紐約律師路上(11):美國言論自由的鄙視鏈 
Thumbnail
政治立場並不是這次中天沒能續照的原因,而恰恰就是中天支持者現在最愛喊的「言論自由」,導致中天新聞台被NCC徹照。
Thumbnail
政治立場並不是這次中天沒能續照的原因,而恰恰就是中天支持者現在最愛喊的「言論自由」,導致中天新聞台被NCC徹照。
Thumbnail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不要以為在Line群組罵人就沒事啊。真的鬧上法院,法官還是會判有罪的。
Thumbnail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不要以為在Line群組罵人就沒事啊。真的鬧上法院,法官還是會判有罪的。
Thumbnail
台灣似乎已離報禁、禁歌與禁書的時代遠矣,但近日文化部因函告要求出版社將於台出版之中國書籍「補件」送審,觸動了人民的敏感神經。本文認為國家應扶助多元文化,以符憲法對於國家的期待,而非以內容事前審査之機制干涉,致人民無法近用。否則不只有可能有侵害人民基本自由的疑慮,亦對邁進文化國的路上蒙上一層灰。
Thumbnail
台灣似乎已離報禁、禁歌與禁書的時代遠矣,但近日文化部因函告要求出版社將於台出版之中國書籍「補件」送審,觸動了人民的敏感神經。本文認為國家應扶助多元文化,以符憲法對於國家的期待,而非以內容事前審査之機制干涉,致人民無法近用。否則不只有可能有侵害人民基本自由的疑慮,亦對邁進文化國的路上蒙上一層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