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知道的運動倫理學(三):從愛國心到國族主義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在文章發出的同時,里約奧運也正好展開。這種以國家為分隊方式的比賽,總是會激起民眾的愛國心。多數百姓認為這樣的情境是正面的,可以透過奧運來強化社群凝聚力,但也有批評者擔心這種凝聚力會被誤用。

 

他們認為,運動發展至今,除了商業化之外,另一個危機就是被國族主義所侵蝕。其實運動被國族主義侵蝕還比商業化要來得早,納粹早在八十年前就搞得很「成功」了。

 

當運動的狂熱與國族主義的情緒結合,運動本身的面貌會消融,並且工具化,而被用來滿足一些運動之外的政治目的。多數被動員的運動愛好者或狂熱者可能根本沒意識到自己正被操縱,甚至連自己投入的資源,也被運用在某些人的政治目的之上。

 

講得很學術,你就聽不懂囉?講白一點,就是你們這些白痴球迷,還真以為運動歸運動,政治歸政治嗎?當「中華隊」、「台灣隊」、「中華台北」這些詞浮現的時候,你就被利用了。

 

但也有人認為,運動本來就是其他社會活動的附屬事物,是最邊際的存在,本來就很容易成為其他人類活動的輔助工具,這當然也包括了「政治」。

 

因為運動的軟硬體成本相當昂貴(場館與教學),沒有政治的支持,運動只會是貴族的娛樂,無法擁有普及的運動人口。所以他們認為運動當然會從屬於政治,但仍然應該避免成為少數政客操弄的工具。

 

raw-image

1936柏林奧運,希特勒進入會場。 德國聯邦檔案館 Bild 183-G00372 CC-BY-SA 3.0

 

看起來似乎有點意見上的出入,但其實運動界對此的共識部份還蠻大的,基本上就是:

1.政客總是壞壞的想利用運動,應該避免。
2.愛國心很正常,但被引往國族主義,就壞壞。

既然有「壞壞」,那就是個我們應該來仔細看待的倫理問題了。

 

 

愛國心

 

愛國心(patriotism)原意指對於所屬社群的「向心力」,後來常用以指對於國家的效忠,因此被譯為愛國心,但請大家記得其原意是對於社群的向心力。

 

因此,在運動中「愛國心」不單用來指對於國家代表隊的支持,也包括了對於喜愛球隊的支持,這包括了任何等級(少棒或系隊,職業與業餘)的團隊,因此這個信念也接近我們中文口語的「忠心」(忠誠,loyaltyfidelity)。

 

透過這種角度的說明,你應該就能理解「愛國心」的內在機制其實和支持特定職業球隊,甚至是某個樂團的歌迷群體,或屬某個偶像後援會等等的「想像共同體」(?)類似。

 

當然,在運動中,這種向心力可以區分為兩個層面。第一是成員對團隊的向心力,其次是運動迷對團隊的向心力。

 

 

運動員的忠誠

 

運動者對於團隊的向心力,是運動最重要的動力因之一。就算是非團隊運動(如短跑),如果只有自己一人在操作,那持續下去的力量鐵定很薄弱。我們需要一個團隊來印證自身運動的價值,並且透過彼此的溝通、激勵來提升表現,追求卓越。

 

而有團隊運動經驗的人更清楚,如果少了愛「隊」心,這團隊的戰力要整合出默契或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就非常困難。許多職業球隊就算砸錢砸出漂亮的球員名單,但若每個人都熱衷於刷高自己的數據,當然也就不容易在聯盟或賽會中有好的團隊成績。

 

所以成員對於團隊的向心力是運動的基本動能,也是追求高階成就的必要條件。隨著時間發展,多數團隊運動的規則設計都傾向讓具「利他精神」者越來越有競爭力,以免該運動崩解回個人技藝的展演,其他人只是站著看。這樣的制度發展進程是以利誘的方式肯定團隊合作,又會讓運動員更佳推崇愛「隊」心。

 

但這種發展也不是全無缺點。在職業層級,球員收入變化主要來自個人成績表現,如果太強調為團隊犧牲的價值,那可能就會和他從事運動的另一種基本動能(愛錢)產生矛盾。

 

有些NBA球員被稱為「角色球員」(Role Player),他都是在幫明星球員擋人、卡位、補防等等,可因此數據很難看,除非有識貨伯樂或優良經紀人,否則這類球員的市場估值往往偏低。但少了他們,所謂的「基石球員」(Foundation Player;意指主力球員)也無法有好的表現,或是無法拉起球隊戰績。

 

此外,就算不是職業層級,從國家到各級學校代表隊,也可能過度徵用專業運動員,以短期的「利他需求」破壞了球員對於自我人生的長遠規劃。像過去台灣不斷徵召陳金鋒等重要球員,也把他們的人生磨耗到幾近失去自我面目。

 

raw-image

愛國心、忠誠感的鼓吹,往往都會強調利他的精神與行為。(舊版國立編譯館小學課文)

 

球迷的狂戀

 

另一種「愛國心」指運動迷對單一團隊的支持信念。這種信念,無疑是運動發展成商業活動的重要推力。如果缺少這種向心力,職業球隊將因為沒有門票收入而無法存在,業餘或學校球隊也會因缺乏資金而解散。

 

這種向心力多半來自於歸屬感,像是國家代表隊(你是國民)、地區或屬地主義職業隊(你住在這城市)、學校代表隊(你讀過這學校),但有時單純只是文化層面上的某種偏好(像台灣人在世界杯足球賽時的支持對象)。

 

如果是基於喜歡某個運動員而支持某隊,那隨著他轉隊,可能就會換支持另一隊。這時當然就沒什麼愛「隊」心可言,這屬於其他偏好。不過如果明星球員老去、退休,你卻還是支持同一隊,這就已發展出愛「隊」心了。

 

這時你的歸屬感就是建立在「熟悉」的知識性上。因為明星球員A,你認識B、C、D等球員,隨著A退休或轉隊,你仍關心B、C、D,甚至繼續關注下一世代,和A活躍時代無關的E、F、G。

 

這球隊成員有如你的家人,此時的向心力會轉變成類似第一種的向心力,你會想像自己是球隊的一分子。

 

職業運動界也有像巴賽隆那足球俱樂部(巴薩)式的「全民持股」或「會員都是球員」的形式,真的把兩種向心力結合為一。當然,如何「啟動」球迷對團隊的向心力,一直是運動行銷的主軸,方法也很多元,於此就不深論了。

 

此外,這套概念也被運用到運動之外,日本AKB偶像集團的成員吸收與畢業制度,就與職業隊很相似,這也讓他們不會因為最紅的成員離開而直接掛掉,原有的歌迷可能選擇其他已很熟悉的成員繼續支持。

 

當然,這種球迷對於單一團隊的愛國心不是全無缺點。這種向內熱情可能同步產生向外的攻擊性,會貶低與歧視其他球隊及球迷,進而產生衝突,甚至是暴力行為。

 

其次,這種熱情可能轉變成為宗教式的崇拜,以運動團隊為唯一信仰,甚或有「信仰是否虔誠」的內在檢查,造成觀看或支持運動時的困擾。很多運動之所以一直無法有效拓展,就是這種炫耀忠誠和資歷的老球迷太多。

 


某些學者們因此建議,應該在教育層級強調「愛好運動」而非「愛好特定團隊」,不過這種說法有點脫離實情。因為愛好運動,多數人很難不偏好特定團隊。

 

raw-image

歪下去就可能變足球流氓之類的。1990年德國Lokomotive Leipzig的球迷在賽前就去找Dynamo Schwerin 的球迷開幹。德國聯邦檔案館 Bild 183-1990-0414-009 

 

國族主義

 

在運動中將「愛國心」推到極限,就是對於國家代表隊的支持,而對於國家代表隊的支持,很容易產生「國族主義」(就是「民族主義」,在運動中往往以國家為參賽單元,故多稱國族主義)的問題。

 

台灣的棒球運動過去就有嚴重的國族主義傾向,只將棒球視為宣揚、提升國家民族地位的主要工具,棒球代表隊如果能獲勝,不但對於民心有極大的撫慰,也有類似於戰爭獲勝的文化意義。

 

 

當然,有病的不只是台灣。國族主義在亞洲棒球圈中非常盛行,韓國與台灣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裡,都將棒球代表隊(或其他能勝出的運動代表隊)視為軍隊的化身,全心在海外征戰,替祖國爭取榮耀。

 

日本雖然更重視國內棒球賽會發展,但近年也同樣投入較多資源在國家代表隊上,並連獲前兩屆世界棒球經典賽(WBC)的冠軍。如果沒有國族主義驅力,他們也無法一再組成明星隊來與賽。

 

國族主義信念的確曾讓棒球獲得許多發展資源。在台灣,於「紅葉神話」(有關紅葉棒球涉及的「造假」等倫理爭議,可參考現有網路資源)之後,當時在國際上混得很不好的大有為政府,突然察覺棒球在凝聚民心士氣上的效用,於是大舉投入資源在發展棒球上,形成之後長達三十年的三級棒球鼎盛期。

 

但這種將棒球當成工具的作法,一方面雖讓棒球大為發展,另一方面也產生極大的負作用。除了使棒球運動成為弱勢族群逐利的手段之外,參與棒球活動的樂趣也慢慢消褪,成為一種只為了奪冠的專業技能,是專業運動員在打,一般百姓只觀看,並不參與。

 

這就是網路鄉民所言:「台灣的國球不是棒球,是贏球。」真正的國球,應該是最多人投入參與的,不只是看看。而且台灣人還只想看贏球。

 

raw-image

有點長進好嗎。2014少年棒球錦標賽,翻攝自 中華民國外交部 @youtube

 

國族主義棒球因為有明確運動目標(國際賽會獲獎),且把此目標置於一切價值之上,因此可能採取許多不道德的手段來爭取勝利。台灣從紅葉以來的三級棒球盛世,若要深究其成功要素,除了專精化以外,也蘊藏許多外人無法認同的爭議(謊報年齡、不當的教育訓練內容、比賽作假、違規參賽等等)。

 

國族主義棒球的問題上不止於對內,亦有對外的成份。這種信念可能引發一系列的排外活動,甚至淪為單純的種族歧視。台灣的國家代表隊出賽時,台灣觀眾也常在看台上以圖片或標語,透過種族歧視的符號羞辱對手。這已侵害到對方的基本人格全,並非言論自由,當然有違運動倫理,只是多數國家不想和你計較而已。

 

前文已提及,韓國國家代表隊於WBC(棒球經典賽)的對日比賽中,兩度獲勝時都在投手丘上插旗,這雖在多數韓人眼中相當「自然」,但除了韓國之外,多數參賽國都視之為「世界奇觀」。國族主義運動在各方面都是不妥切的,但是否有解決方案呢?

 

有學者認為透過職業運動的發展,一切向錢看,可以讓運動逐漸脫去國族主義的特色。像台灣的國族主義棒球熱潮,就在職棒興起後衰退。但這是因為過去國家代表隊屬於業餘的奧會模式,精英球員集中往職業球隊,國家代表隊接收到的關愛目光自然會減少。

 

但奧會開放職業球員參與後,雙方的資源匯流,職業球員也會參與奧運或國家代表隊,這就讓國族情緒得以延續。奧會或其他國家代表隊之間的競技(世足、WBC),都是定期、持續的進行,也會固定喚醒國族的幽靈,讓否定其他族群的觀點獲得一時的「道德豁免權」。

 

raw-image

2013 WBC,東京巨蛋外的台灣球迷。 Tranpan23 @Flickr CC BY 2.0

 

所以對抗國族主義,一來不能期待奧會或相關運動協會,奧運精神雖然說是要促成世界和平,但奧會本身也常反過來吸收國族主義的情緒來壯大自己。二來也不能期待職業球隊,因為他們發現國族主義能夠撈錢時,絕對不會放過。你只要想想中華職棒聯盟和棒協的二十年戰爭,就懂了。

 

那我們還能怎麼辦呢?

 

只能反求諸己。各位可以隨時注意自己是否國族主義幽靈上身,讓國族信仰超越運動原有的美學與倫理價值。

 

講太學術了,聽不懂?

 

就是當「中華隊」、「中華健兒」表現很賤、很沒品的時候,你若覺得「那也是代表國家啊,大家一定要硬挺啊!」那就是國族主義上身了。

 

運動欣賞應該是稱許卓越的表現,而非鼓動族群之間的對抗情緒,甚至以族群對立為基調,反過來扭曲運動原本的道德和美學標準。

 

我們或許無法改變運動商業巨獸想玩弄國族主義以獲得利益的現實,但我們至少可以不斷督促自己回歸熱愛運動的原初想法。你一定是曾在運動中發現某些良善美好的東西,才會喜歡上它。請努力記得這個部份,再來談「愛」。

 

 

延伸閱讀:

沒人知道的運動倫理學(一):運動家精神與遊戲家精神

沒人知道的運動倫理學(二):公平競爭

 

 


 

 

封面圖片:蒙特婁奧林匹克體育場五環標誌Shawn Carpenter@Flickr  CC BY-SA 2.0

 

《渣誌》:一人雜誌社

raw-image

1.4K會員
234內容數
<p>各位鄉親父老大家好,我是人渣文本,我要做一個超小型媒體,你可以視它為具有網路版與紙本的一人雜誌社,所有文字內容都由我產出。新年度我推出50-60篇左右的網路版文章,以及2期紙本雜誌書。網路版渣誌將以「系列文」探究倫理學、宗教,運動與政治議題,而紙本渣誌則以一期一主題的方式整理個人的相關想法,你可以將之視為「議題專書」。因此渣誌不是新聞評論媒體,而是以深入論述為主的知識性媒體。</p>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學了SEO,才知道為什麼我的文章沒人看...透過觀看直播講座,學習到與 SEO 有關的新觀念,包括關鍵字研究的重要性、培養資優文章以提高排名、以及確保關鍵字的搜尋量。這篇文章分享三個新發現,一個啟發行動,以及對於如何運用方格子平臺的策略不同。並推薦了一位知識衛星的《SEO排名攻略學》線上課。
Thumbnail
avatar
逗點
2024-05-27
沒有人能了解別人的感受,直到親身經歷一個人如果沒有經歷過類似或相同的處境與困境,請不要說 我懂了 我理解。  沒有人能了解別人的感受,直到親身經歷。
Thumbnail
avatar
噶瑪香香
2023-11-17
#所長murmur EP14|上台面對人講話好可怕?講師、主持人沒讓你知道的,站上舞台說話自我學習這件事。所長新一期的表達課程已經在新莊、中正、大安社大開課了, 而這一期有很多學伴希望未來面對人說話可以更自信、更自在, 不在是一上台就腦袋一片空白、手腳發抖、完全不知道該講什麼。   上台,我們將它分為短暫性上台、常態性上台, 而常態性上台通常也是專業人士,例如:講師、主持人、表演者、歌手...
Thumbnail
avatar
所長|表達、主持、自媒體
2023-10-11
你所不知道的孟加拉-沒有了三輪車大多數的孟加拉人將寸步難行在孟加拉,沒受教育代表的就是沒錢沒身分沒地位,要想養活自己那就得憑藉勞力,三輪車司機,打掃清潔煮飯,或是每天蹲在旁路旁等在工作機會的人都是因為小時候家裡沒錢給受教育,於是注定了一代接著一代的貧困下去,我們常聽到:沒文化真可怕,但我真想說,在印度孟加拉這裡,沒文化還代表著生存的機會被剝奪.. 三輪車移
Thumbnail
avatar
孟拉囍酷
2023-08-28
沒人知道的事-薑母鴨的由來你知道為什麼薑母鴨叫做薑母鴨嗎? 你一定不知道,或者,你知道的是錯的。 這個真相,讓兩千三百萬人都驚呆了。
Thumbnail
avatar
用戶名(18)
2023-01-21
沒想到很多人既然不知道手機有長鏡頭,而要拍人看起來美美的,你會很需要它....那天拍攝公司實習生畢業的紀念照,其實是拍攝實習生獨照,白底半身左右。於是我拿出以前拍雜誌彩妝的精神,來拍攝這次的工作。 可能他們有感受到我的用心,也或許是出於善意。他們頻頻的稱讚拍的好美⋯說真的心裡相當開心,畢竟我是全力以赴。 拍攝過程中,有三位在技大人實習的妹妹,想用手機一起來記錄自己,於是她們就
Thumbnail
avatar
駱和煦
2023-01-17
輕小說「路人的我在你房間裡做的事班裡沒人知道」第一卷推出由角川Sneaker文庫推出的校園戀愛輕小說「路人的我在你房間裡做的事班裡沒人知道」曾獲得第6屆KAKUYOMU小說競賽戀愛喜劇類特別獎,由山本健執筆創作、朝日奈日陰繪製插畫,於2022年4月正式集結第一卷,本書又譯為「沒有同學知道不起眼的我在你房間裡做的事」。小說主要講述了沒有什麼存在感的遠山佑希
Thumbnail
avatar
Ferdinand Tsai
2022-06-11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沒有人知道那我們還存在嗎?每次看完電影都話癆的我,看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想了好久,沈默好久,不知道該說什麼,該想什麼。
avatar
大福
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