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去一次美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1988年,去看了Eddie Murphy演的「來去美國」(Coming to America);這是一部描寫非洲有錢國家王子到美國紐約皇后區尋找真愛的電影。昨天晚上在Netflix上看到(在上面叫做「美國之旅」),於是又看了一遍。

其實這部剛好三十年前的電影,我十幾二十年前也在電視上看過,但沒有太專心去看;反正劇情簡單直線,只差開頭不久處有些養眼鏡頭被噴霧或剪掉而已。
說實在話,我一直覺得Eddie Murphy是個自戀狂。他自導自演的電影多半把自己描寫成英雄人物、靠賣弄嘴皮成就各種偉大事蹟;其實到這裡為止也沒什麼,很多能自導自演的人都這樣(例如成龍)。
不過「來去美國」應該可以算是集Eddie Murphy自戀情結大成的一部電影。演的是有錢非洲國家出身(其實看不出來該國為什麼會有錢),有主見(自己找老婆)、有學問(「因為我們養羊比較閒所以有很多時間讀尼采」)的王子,帶著配角Arsenio Hall兩個人演一大堆角色(我相信如果可以的話,Eddie Murphy會自己演女主角)。
📷
其中噁心的頂點,是女主角對Eddie Murphy說,「你在你的國家一定很受女性歡迎」、「你有一種不凡的氣質,幾乎可以說是王者氣象」(…it’s almost regal)。
早在1988年,我就已經差點被這段可能是Eddie Murphy自己寫的台詞噁到吐出來。
不過撇開自戀不談,「來去美國」還是一部有趣的娛樂電影啦。特別是因為電影上映的兩年之後,我也去了紐約,而且就住在劇中他們去「找皇后」的Queens區。
劇中女主角爸爸開的漢堡店,就在我從前住的地方附近:紐約皇后大道上靠近Grand Av.地鐵站附近「海港城」中餐廳的隔壁,甚至在一開始的鏡頭中還可以看到海港城的招牌。
時至今日,還可以在電影裡看到三十年前的皇后區街景,好懷念啊啊。
📷劇中的漢堡店就在圖右的工地;左邊橘藍兩色的就是海港城的招牌。
更新:我原本把那家真正的漢堡店記成正牌麥當勞,但發現Google Maps有歷史回溯功能。回溯到2007年看,原來那家店其實是Wendy’s,是我記錯了;而且海港城後來也改建過。
📷
有趣的是,其中有一幕出來跑龍套的搶匪,竟然是當時還不太紅、但現在已經榮任神盾局(當時應該已經成立了吧)局長的Samuel Jackson
 
此外,配角Arsenio Hall後來也擁有了自己的談話秀節目,在1990年代初期還頗受歡迎。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還另外一部電影,同樣也是讓我「預習」了紐約生活:1987年上映、周潤發和鍾楚紅主演的「秋天的童話」;不過這部電影因為太浪漫,所以街景和生活環境反而都有點失真,反而就不如「來去美國」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84會員
258內容數
生涯橫跨科技、出版、行銷顧問業;曾創立過多家數位媒體,並擔任雜誌總編輯與社長。專注商管、網路、科技、語言、軍事等領域;曾任教大學中文系,並擔任電動車系統公司行銷長。目前為企業與新創公司媒體策略、產品行銷、語言應用顧問,提供品牌再造與中英文文案教學等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瑞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篇內容不太紮實的感想文,寫的是從事編輯多年的一點體會、以及我至今仍喜愛這份工作的理由。因為不是很正經的文章,所以用了我最討厭的「農場體」來訂題目。 就往下看吧。
有幾件事情,是從事專業翻譯工作,尤其是產業技術譯者的基本功。功夫越深,就能做越難(通常代表報酬越高)的案子。你,練就了多少?
簡報有很多流派,有字越多越好的,也有字越少越好的。不過通常我幫客戶看簡報時,在文字上只有一個很簡單的原則。
有人做了個給Chrome瀏覽器用的外掛工具,叫做「為什麼你們就是不能加個空格呢?」,理由是:「自動在網頁中所有的中文字和半形的英文、數字、符號之間插入空白。(攤手)沒辦法,處女座都有強迫症。」 真的是這樣嗎?
一位朋友轉了他自己寫的文章讓我拜讀、並且問我的意見,於是我們二人進行了一段線上問答。對於這類跟技術有點相關的評論文章,我有自己慣用的一個架構,也藉這個機會提出來給大家參考。
前一陣子,我快速記下了一些關於「有料的知識性對話對於寫作題材的貢獻」的想法。
這是篇內容不太紮實的感想文,寫的是從事編輯多年的一點體會、以及我至今仍喜愛這份工作的理由。因為不是很正經的文章,所以用了我最討厭的「農場體」來訂題目。 就往下看吧。
有幾件事情,是從事專業翻譯工作,尤其是產業技術譯者的基本功。功夫越深,就能做越難(通常代表報酬越高)的案子。你,練就了多少?
簡報有很多流派,有字越多越好的,也有字越少越好的。不過通常我幫客戶看簡報時,在文字上只有一個很簡單的原則。
有人做了個給Chrome瀏覽器用的外掛工具,叫做「為什麼你們就是不能加個空格呢?」,理由是:「自動在網頁中所有的中文字和半形的英文、數字、符號之間插入空白。(攤手)沒辦法,處女座都有強迫症。」 真的是這樣嗎?
一位朋友轉了他自己寫的文章讓我拜讀、並且問我的意見,於是我們二人進行了一段線上問答。對於這類跟技術有點相關的評論文章,我有自己慣用的一個架構,也藉這個機會提出來給大家參考。
前一陣子,我快速記下了一些關於「有料的知識性對話對於寫作題材的貢獻」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美國,和我想像的有點相同又有點不同, 我不是很喜歡美國文化,但是因為有重要的朋友、喜愛的人在這裡, 於是對這趟旅程仍然充滿期待!
Thumbnail
《American Beauty美國心玫瑰情》是山姆曼德斯執導,於1999年發行的美國劇情電影,由凱文史貝西、安妮特班寧等人主演,故事描述美國中產階級父母與子女分別會有的慾望與焦慮,及這些焦慮中的虛偽、慾望中的諷刺,以及美國核心家庭看似完美的郊區生活其中的真相。
Thumbnail
第一次踏上美國國土,為期便長達兩周,基本上周間10天都待在華府,中間的周末快閃紐約2天,有充裕的時間在華府漫遊,悠閒晃過各大著名紀念碑、博物館及政府機關展覽館。本篇以紀念碑、紀念堂為主軸,跟大家開箱去華府必踩的幾個景點,也充當自己的旅遊紀錄。
Thumbnail
紐約住久了的驚奇之一就是可能會沒有預期的偶遇大明星。我的觀察是會選擇在紐約定居的好萊塢明星大都很處之淡然的溶入人群中。所以有機會到紐約玩的朋友,如果稍微注意一下,也許他們就會像是其中一位老紐約,輕輕的從你身邊走過~ 《電梯驚奇》 職業舞者的生涯中曾經當過中文家教。有一次我去家教一位學生中文。
Thumbnail
同樣的,在我看影評之前,自己先評一下,免受影響。 今天下午去影院捧場之前自己心裡的小劇場:這部電影看完之後我的感想應該是:也只有美國這樣的自由民主的國家才能容許這種唱衰自己的電影製作、放映、出口。心中馬上想起高中時期讀的國文選文:清薛福成的「觀巴黎油畫記」中的一段:「余聞法人好勝,何以自繪
Thumbnail
「美國夢,是來自於 19 世紀一種相信只要努力奮鬥,便能在美國獲致更好生活的信仰。大蘋果紐約,尤其是美國夢的象徵。」 「只要你肯努力,人人都有機會」到現在,來自全球各地的移民只要相信搭船來到紐約,一看到港口的自由女神像時,就覺得自己的夢想,彷彿就要在這裡開始實現了。從小,美國文化一直影響與陪伴在我
Thumbnail
去年底的愛書,書名讓我想起了「從前有個好萊塢」和昆丁塔倫提諾,身為大眾傳播的孩子真的非常推薦! 之前聽podcast訪問了牽猴子的王師,他非常推薦的一本書,果然一看看到了心坎裡!好懂易讀,有許多共鳴,不僅獲得了知識更讓自己回想起自己迷上電影的小時候。
Thumbnail
香港得奬電影《金都》,是一部取景於香港太子站「金都商場」的故事。據說英文片名為《My Prince Edward》,是因為香港「太子」地區,英文名稱為「Prince Edward」。其由來為英國王子愛德華八世,只愛美人不愛江山,為了與心愛的女人結婚而放棄王位、拋棄榮耀,而《金都》的片名就是以此延
Thumbnail
1953年的電影《小逃亡者》當中,七歲男孩喬伊逃亡的目的地,正是紐約布魯克林區的旅遊勝地康尼島,經典地標摩天輪以及一整排的遊戲攤販,最壯觀的是假期湧入沙灘上的滿滿人群,喬伊在此被迫長大,學著撿拾玻璃瓶換錢來養活自己,他的成長也延續到《再見機器人》當中,《再見機器人》帶領觀眾來到1980年代的康尼島,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花錢看香港電影,但是梁朝偉跟劉德華在我心中就是華人界的勞勃狄尼諾,和艾爾帕西諾,到老都這麼美型,(話說後者83歲時都還有29歲女子為他生下孩子~~歪樓)。當初選擇這片,還強迫兩位25歲妹仔同學一起看,是因為美術指導好厲害,眼鏡跟西裝,紙醉金迷的上流社會,張羅到極致。讓我們平凡人心生嚮往,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美國,和我想像的有點相同又有點不同, 我不是很喜歡美國文化,但是因為有重要的朋友、喜愛的人在這裡, 於是對這趟旅程仍然充滿期待!
Thumbnail
《American Beauty美國心玫瑰情》是山姆曼德斯執導,於1999年發行的美國劇情電影,由凱文史貝西、安妮特班寧等人主演,故事描述美國中產階級父母與子女分別會有的慾望與焦慮,及這些焦慮中的虛偽、慾望中的諷刺,以及美國核心家庭看似完美的郊區生活其中的真相。
Thumbnail
第一次踏上美國國土,為期便長達兩周,基本上周間10天都待在華府,中間的周末快閃紐約2天,有充裕的時間在華府漫遊,悠閒晃過各大著名紀念碑、博物館及政府機關展覽館。本篇以紀念碑、紀念堂為主軸,跟大家開箱去華府必踩的幾個景點,也充當自己的旅遊紀錄。
Thumbnail
紐約住久了的驚奇之一就是可能會沒有預期的偶遇大明星。我的觀察是會選擇在紐約定居的好萊塢明星大都很處之淡然的溶入人群中。所以有機會到紐約玩的朋友,如果稍微注意一下,也許他們就會像是其中一位老紐約,輕輕的從你身邊走過~ 《電梯驚奇》 職業舞者的生涯中曾經當過中文家教。有一次我去家教一位學生中文。
Thumbnail
同樣的,在我看影評之前,自己先評一下,免受影響。 今天下午去影院捧場之前自己心裡的小劇場:這部電影看完之後我的感想應該是:也只有美國這樣的自由民主的國家才能容許這種唱衰自己的電影製作、放映、出口。心中馬上想起高中時期讀的國文選文:清薛福成的「觀巴黎油畫記」中的一段:「余聞法人好勝,何以自繪
Thumbnail
「美國夢,是來自於 19 世紀一種相信只要努力奮鬥,便能在美國獲致更好生活的信仰。大蘋果紐約,尤其是美國夢的象徵。」 「只要你肯努力,人人都有機會」到現在,來自全球各地的移民只要相信搭船來到紐約,一看到港口的自由女神像時,就覺得自己的夢想,彷彿就要在這裡開始實現了。從小,美國文化一直影響與陪伴在我
Thumbnail
去年底的愛書,書名讓我想起了「從前有個好萊塢」和昆丁塔倫提諾,身為大眾傳播的孩子真的非常推薦! 之前聽podcast訪問了牽猴子的王師,他非常推薦的一本書,果然一看看到了心坎裡!好懂易讀,有許多共鳴,不僅獲得了知識更讓自己回想起自己迷上電影的小時候。
Thumbnail
香港得奬電影《金都》,是一部取景於香港太子站「金都商場」的故事。據說英文片名為《My Prince Edward》,是因為香港「太子」地區,英文名稱為「Prince Edward」。其由來為英國王子愛德華八世,只愛美人不愛江山,為了與心愛的女人結婚而放棄王位、拋棄榮耀,而《金都》的片名就是以此延
Thumbnail
1953年的電影《小逃亡者》當中,七歲男孩喬伊逃亡的目的地,正是紐約布魯克林區的旅遊勝地康尼島,經典地標摩天輪以及一整排的遊戲攤販,最壯觀的是假期湧入沙灘上的滿滿人群,喬伊在此被迫長大,學著撿拾玻璃瓶換錢來養活自己,他的成長也延續到《再見機器人》當中,《再見機器人》帶領觀眾來到1980年代的康尼島,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花錢看香港電影,但是梁朝偉跟劉德華在我心中就是華人界的勞勃狄尼諾,和艾爾帕西諾,到老都這麼美型,(話說後者83歲時都還有29歲女子為他生下孩子~~歪樓)。當初選擇這片,還強迫兩位25歲妹仔同學一起看,是因為美術指導好厲害,眼鏡跟西裝,紙醉金迷的上流社會,張羅到極致。讓我們平凡人心生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