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乎知之~《莊子.齊物論》之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要去調和一件事情對立觀點的兩端,其實就等同於把不同價值觀看作大自然中有所差異的四季。既然對於自然四季能夠從「不是」中看到「是」、從「不好」中看到「好」,然後順應接納並且習慣,那必然也可以用一樣的態度去接納、體諒萬事萬物。
《齊物論》先從情緒的來源切入,然後透過情緒的處理引出了莫若以明。現在進入了第三篇,除了加強闡述「莫若以明」的客觀,帶出了《齊物論》的主旨,也呼應了《逍遙遊》中所透露的人生觀。
首先,從一則小故事開始…


有一個聖人在他年輕求學時問了他的老師一個問題。
他問:「老師你知道世界上的事物的共同之處嗎?」
老師說:「吾惡乎知之~」
「吾惡乎知之」意思是「我哪裡知道呀」(「惡」的讀音為「屋」)
翻譯成淺白的閩南話就是「啊哉~」
呃…是這個問題真的沒答案嗎?還是把老師問倒了?乾脆避開那些老師不懂的問題好了,那換個方式問:「那……老師你知道自己不知道些什麼嗎?」
老師說:「啊哉~」
一般人到這個時候應該快崩潰了,但聖人之所以為聖人,就是他比別人心理素質來得強大。老師一定是在告訴我什麼真理,一定是的!於是年輕的聖人用著最後的理智又問:「難道世界萬物都無法了解?」
老師說:「啊哉~」
大概是覺得學生快要昏倒了,老師就試著開始解釋了…
「我們常常以為自己知道什麼道理,但那是真的知道嗎?有時候是逞強、有時候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反過來,有些人說他自己不知道某某道理,是真的不懂嗎?也許他內化於心中、表現於行為,只是自己渾然不知?」
「很多人很喜歡青椒,青椒是美食?但蠟筆小新不同意呀!小鳥喜歡吃蟲,但是叫一個公主吃蟲不如叫她親青蛙還比較容易,大鳥如老鷹喜歡吃小動物的生肉,但是叫一個壯漢生吃小動物不如給他一盤生牛肉?生吃小動物根本是噁心,但楊過的雕兄大概不同意。」
「人類的美女來了,魚看都不想看就往水底下游,鳥看了都嚇到飛走,邊逃還邊嘟囔著:『妳醜到我了!』美女情何以堪?遠得要命的王國的費歐娜公主愛史瑞克,但火龍覺得史瑞克的驢子更帥!」
「還有,除了我的課,你有上網去看過哈佛大學的正義講堂嗎?其所揭露的,例如列車失控問題,社會上的仁義是非標準的確是因人而異,到底要怎麼分辨什麼是對的?」
說到這,學生慶幸自己撐下來了,果然老師沒有在裝瘋賣傻!於是繼續探討下去:「那智慧極高、修為極高的人、甚至神人也沒有辦法分辨嗎?」
老師沒有回答他這個問題,而是給了另一個思考:「神人嗎?神人可神了哩~處於大火的山林中卻不感覺熱、置身於冰凍的江河中也不感覺到冷,面對巨雷、海嘯這些可怕的大自然力量也都不畏懼,就像是悠閒乘著雲、安穩端坐在日月之上。這樣的人,連關於生死的巨變都能坦然面對了,還會去計較是非好壞嗎?」
端坐在日月之上,根本就是「莫若以明」,以這樣的態度,思考著力的應該是在不同的方向,不會花費精力跟時間去爭辯是非對錯。


若真能客觀處事,莫若以明,便知爭辯是非好壞,就像是個無解的無底洞。
兩個人爭辯,其中一個人在言語上爭贏了,就真的代表他是對的、另一個人是錯的?抑或只是贏的人善於辯論?或者兩個人其實都錯?還是兩個人都對、只是各有前提?若是兩人無法保持客觀,那我們找路人甲來評評理好了。但是,萬一路人甲是支持其中一方的,那不也是不客觀?甚至路人甲有第三種看法,那就更複雜了。
人對於四季的變化其實是坦然接受且能欣賞並利用各季節間不同之處。位於道樞的位置,要去調和一件事情對立觀點的兩端,其實就等同於把不同價值觀看作大自然中有所差異的四季。既然對於自然四季能夠從「不是」中看到「是」、從「不好」中看到「好」,然後順應接納並且習慣,那必然也可以用一樣的態度去接納、體諒萬事萬物。


影子的影子叫做罔兩,有一天罔兩問影子:「你一下子走、一下子坐,變來變去的沒有一個原則,害我也要跟著動來動去,你是怎麼一回事?」
影子回答:「是我自己打算這樣做的嗎?我也是人家的影子呀,而,我的主人是故意迎著光線產生我、然後要我跟著他晃來晃去的嗎?也許他也是不得已的呀!」
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有光明就有黑暗,影子也就產生。萬事萬物都是依附於自然,沒有是非對錯、各有其存在價值。像是前面提到的美食、美色,若是只覺得人類認為的好才是好,已經有失偏頗,更何況同是人類而自認為自己是對的,如此硬要去做出是非貴賤的分別、分辨,就像是「莊周夢蝶」一樣。
莊子做夢夢到自己是蝴蝶,醒來後質疑是到底莊子夢到自己變成蝴蝶,還是蝴蝶夢到自己變成莊子?硬要去分辨出是前者還是後者,莊子稱為「物化」。
 
這樣的態度會把生命也以物體的好壞、生滅來看待,那麼此生的消滅就等同於一切成就、落魄的結束,但此生結束就真的是結束嗎?道家與佛家是認同輪迴之說的,因此此生的結束只是一個階段的完成,這一階段的結束只是帶來這一階段外在物質的消滅,不該忽略了該去安養能長存、傳承於每一階段的心性。
每一段人生的結束就像一季職業運動員的生涯,只是該季的比賽比完,雖然冠軍產生了、下一季成績重新計算,但應該要注重的是本身能力的培養,與整個職業生涯的經營才是。
但我們也不必把目標設定得太高,要自己像聖人一樣,甚至想像自己變成聖人的畫面。其實聖人也只是腳踏實地從一點訣做起:對萬物不存分別心,世間的是非紛亂都能從心上卸下,在日月的高度卻能以服務的態度接近人群,進而參透古往今來,領略到,我們只要接納萬物、不斷持之以恆,慢慢就能拋開是非的執著、時空的枷鎖,停止對外物的追逐,而將生命投入在內在精神心靈的修養。
齊物論,原來就是接納萬物,然後才有客觀的心境來修養自己。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而功成名就,並非就是從此遠離失敗,因為未來還要花費更多的努力去維持基業長久。這些例子說明著眼前的景象不代表一切,人生就像是一場大夢,我們在這大夢裡又做起了夢,有些人從小夢醒來了知道原來自己剛剛在做夢,就自得地以為眾人皆醉我獨醒,卻不知道自己身處在一場更大的夢裡,而有誰能真正覺醒,知道人生只是一場大夢?而,莊子與我們在這裡講述這些道理,其實說不定也是在一個自以為是的小夢裡。
那麼到底什麼是真理?
啊哉~
《齊物論》是莊子各篇中,個人認為最關鍵的一篇。
偏偏最關鍵的一篇最長、最難懂,原文的編排也需要反覆閱讀理解,才能比較順暢地串起。

雖然難解,但因為讀過莊子、實踐過一點莊子,於心中有一些收穫,基於好東西想要分享給更多人的想法,也基於幫助自己消化反芻,斗膽嘗試本著不比人家聰明的腦袋、不比人家豐富的人生經驗來整理這篇超難啃的莊子,希望多年後回顧,能發現自己比撰文的當下更進步了!
avatar-img
6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I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透過「成見」濾鏡,以為眼前的景象就是世界的原貌,這件事本身可能就是一個誤會,誤會帶來的就是認知的差異與是非的產生, 自然會有負面情緒為產物。把成見先放一邊、先控制自己的主觀判斷、多多聆聽、觀察,才能避免被情緒操控,才能冷靜看見出路。
對於不同的人事物,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與情緒反應,能否讓情緒過了就過了、不留下痕跡?擁有控制權的還是自己的心。
也許人都該將自己的本份做好、做滿,認真最大化自己的用處,靜靜扎根,先修煉自己的心,然後才有餘力跟強韌的自我來談發光發熱、抑或是照亮別人。
透過「成見」濾鏡,以為眼前的景象就是世界的原貌,這件事本身可能就是一個誤會,誤會帶來的就是認知的差異與是非的產生, 自然會有負面情緒為產物。把成見先放一邊、先控制自己的主觀判斷、多多聆聽、觀察,才能避免被情緒操控,才能冷靜看見出路。
對於不同的人事物,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與情緒反應,能否讓情緒過了就過了、不留下痕跡?擁有控制權的還是自己的心。
也許人都該將自己的本份做好、做滿,認真最大化自己的用處,靜靜扎根,先修煉自己的心,然後才有餘力跟強韌的自我來談發光發熱、抑或是照亮別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有人問禪師如何開悟?禪師卻似雞同鴨講的回問:你有聽見流水潺潺的聲音嗎?你真的有聽見嗎? 世界自然有可看見的部分,卻也有看不見的部分。朗朗乾坤,世界從來就無意隱藏自己,重點是你有沒有“真正”看見與聽見?有沒有看見與聽見的“意願”?——那與自我(ego)無關的「不可見」的部分,或許就是自性(self)。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有人問禪師如何開悟?禪師卻似雞同鴨講的回問:你有聽見流水潺潺的聲音嗎?你真的有聽見嗎? 世界自然有可看見的部分,卻也有看不見的部分。朗朗乾坤,世界從來就無意隱藏自己,重點是你有沒有“真正”看見與聽見?有沒有看見與聽見的“意願”?——那與自我(ego)無關的「不可見」的部分,或許就是自性(self)。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