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傾型的人/E人」他們渴求關係、擅於同理與認同他人,在乎社交性、現實感、客觀性,有放諸四海都成立的觀點。
這是因為他們「能量流向」是「往外」,所以有更大動機、驅力與外界連結,更有意願、熱情與他人交流、分享;往往更容易獲得好人緣、討人喜歡。
然而,我們試想看看...
如果當「外傾型的優勢狀態」發生在相反的「內傾型的人身上」:
內傾型的人會不會因為情境所需,所以「開始學習」成為E人?
答案是:會的。
MBTI除了「天生」,還有「後天的養成」。
尤其對於自我認同、自我認識不足的人,會更渴望自己能被喜歡、需要群體的接納。也會希望人際、工作氛圍順暢,而漸漸移動到「E」的位置。
/
後記|《☁️雲端心理師談MBTI☁️》
會不會你也是在E與I之間擺盪的人?
有沒有可能,很多時候你其實比較喜歡自己獨處,喜歡自己一人時的安靜,讓你覺得最為心安。
這並不代表你不喜歡與他人互動,而是你希望能將更多時間、心力獻給自己。
然而,在面臨外在豐富、競爭的世界,或者社會所給予你的角色定位時,使你必須不停切換狀態、將自己提起勁來,變得是「E人」來面對外在、使情境更為順暢?
無論哪一種,我想接續和你說,這些都是正在發展中的我們,也是持續進化、變得進步的我們。只是過程仍然有我們需要意識到的,也是下一篇,我想和你談的《「超級E人」有什麼危險?》
祝 平安與好眠💛
/A healing space💡
#雲端心理師 #談MBTI系列 #☁️ #mbti #16型人格分析 #mbtitypes #mbtipersonality #mbtimemes #榮格 #榮格心理學 #類型理論 #人格類型 #心理類型 #以傷療傷 #為療傷而聊傷 #心裡的傷在說話 #蔡叡昀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想與你說的話 #心理諮商 #諮商
手繪✍🏻 @ruey_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