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專屬於戶外寫作課的獨特之處

2018/07/2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頂著38度的大太陽上寫作課,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經驗? 讓我告訴你。
你一定會想:「奇怪,寫作課不在25度的冷氣教室裡上,竟然要拉到38度的戶外上?這不是在寫作,是三軍儀隊在做耐熱訓練吧。」
洪震宇老師設計的「嘉義布袋風土餐桌寫作團」就是帶大家在太陽下,邊旅行邊感受,最後把它化為文字表達出來。
但嘉義夏天的陽光是以毒辣聞名。在這種環境下,無論是授課或是學習的人,都必需充滿熱情和意志力,否則在戶外曬一整天後,毫不留情的紫外線肯定會讓皮膚會開始發紅、刺痛;在狂流汗的情況之下,還可能會讓人昏迷中暑。
但有趣的是,每個人都不怕熱,不喊累,在38度的高溫下去蚵田,拿工具用力的剖蚵仔,參訪生態級的養殖魚塭,體驗什麼是-20度的冷凍庫房,以及走在鹽田濕滑的泥土上曬鹽。經過這些活動之後,老師才開始進行課程,引導大家把剛剛的感受表達出來。
 
這種戶外寫作課和教室內的模式截然不同,於是,我整理出戶外的寫作課獨有的特點,分享如下:

‧ 小組內共同經驗的相互呼應

在教室內上課,是用同一本書的內容來充當彼此的共同經驗。但文字效果有限,大家對書裡的內容也無法完全掌握。若要針對某位人物或主題去深度討論時,總會出現一道牆把彼此擋住,增加往下延伸的困難,要耗費大量時間才能做出結論。
然而,共同參與過的活動,討論起來有最有共鳴的。當聽到組員描繪「夕陽倒映在鹽田,就像一顆鹹蛋黃泡在水裡」的那個畫面時,自己腦中的記憶相簿也隨之翻到屬於夕陽的那一頁,當下的各種感動又如泉水般湧出。
 
有這種「建立在共同經驗」下的感受為基底,只要花短時間做交流,彼此就能聚焦,順利找出可以往下延伸討論的觀點。

‧ 小組間不同觀點的互相激盪

針對同一種體驗,聆聽別組的觀點,是擴充自己見地的開始。以洲南鹽場的總幹事蔡烏鴉為例,經過組內的討論,我們在他身上看到的是從過去一位鹽田的守護者,到現在成為鹽田的耕耘者,是以時間為主軸。
可是在其它組的眼中,此時此刻的他卻有著不同身份:是鹽田導覽員,是鹽的探尋者,更是鹽的藝術家。
 
原來,還可以用這樣的角度去觀察一個人。也讓我知道,即使在同一個場所下,一個人不會是一陳不變的,各種不同身份的靈魂,會在他的體內不斷轉換。

‧ 對人物做有層次的觀察。

這是戶外寫作課的精髓,因為要和目標對象做長時間的相處才能辦到。我們可以把自己當成一台攝影機,紀錄下對方的動作、情緒和動作背後的理由。
例如這次的觀察對象蔡烏鴉,表面上的身份是洲南鹽場的總幹事,但如果做深度的觀察,會發現他有著不同的角色:在導覽鹽田時是帶著熱情的主人,在解說鹽種類時是充滿自信的專家,分享理念時則是眼神發亮的企業家。
為什麼能找出這樣的差別呢?因為我們已經把鏡頭倍率做有意識的放大,鎖定住令我們好奇的動作,再配合提問把「為什麼會有這個動作或情緒」的原因探尋出來,因此整理出這樣不同層次的角色。
 
坐在回程的高鐵上,整理這兩天發生的事,我覺得這次風土餐桌寫作團非常值得,除了讓我經歷另一種模式的寫作課外,更讓我進到許多生產者的生活中,看到他們追逐理想,用盡全力的奮戰精神,所以與其說是寫作課,我更覺得是一種精神上的充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林凱彥
林凱彥
我是一位國中老師,過去一直以為只要當一個知識的生產者,但發現除了教學外,班級的管理和溝通輔導也要與時並進。於是針對不足,我開始學習,溝通,寫作,說故事和易經, 我相信:「大人若健康,孩子的成長就會健全」 希望透過文字和演說帶來正向力量,在紛亂的社會中做到安定人心的力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