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CFO的職責已經從典型的數字焦點和成本分析轉移到增長戰略、銷售策略,甚至是人力資源。這一角色的演變意味著CFO需要管理的內容更廣泛。
要真正使公司持續盈利,每位CFO必備五個商業智能儀表盤。
CFO儀表盤1
*銷售團隊完成銷量和利潤目標的情況
要知道該去哪裏,首先得知道現在的位置。CFO需要看的第一份報告,也是最重要的一份報告,就是對銷售趨勢的快速了解。
這個儀表盤包含以下指標
*前一天結束的合同
*即將到期的合同
*季度銷售目標的進展情況
然後問自己這些問題
*銷售量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
*針對市場、行業和產品線的變化,
*銷售團隊是如何表現的?
*打折促銷效果如何?是否有助於增加銷量?
*折扣對利潤來說是好是壞?
*促銷手段對利潤的推動作用有多大?
這些問題的答案有助於讓CFO更好地與銷售副總合作,對戰略進行更新,實現季度利潤目標。
每天對銷售情況進行回顧看似有點過頭,但事實證明,很多交易的失敗都是由缺乏警惕導致的。短期無利可圖的折扣會迅速演變成長期的利潤流失,進而成為企業發展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
如果公司最近推出了一項新的銷售激勵計劃,那麽監控銷售業績就更加重要了。通過密切關註銷售策略和銷售行為,CFO可以與銷售副總裁共同根據實際情況對計劃進行快速調整,進而更快取得成功。
*成本
CFO需要關註的第二份日報應該是反映生產、營銷和銷售成本的儀表盤。這種密切監測可以幫助CFO避免成本偏離正常軌道,快速捕捉異常波動,同時及時追溯問題的根源。
CFO儀表盤2
這個儀表盤包含以下指標
*總成本與預算的差異
*資源成本的變化
*原材料成本的變化
然後問自己這些問題
*今年的成本有沒有上升?
*當前的成本降低計劃是否有效?
時刻保持警惕,把成本放在首位,這有助於保持創新性思維,以頭腦風暴的方式降低成本。如果公司已經制定了降低成本的計劃,那麽經常對計劃進行檢查就更加重要了。如果沒有這些步驟,許多工作都很難維護。讓專門的高管負責監督,才能讓公司掌握更多細節,保證所有戰略的平穩運行。
CFO儀表盤3
*緊跟營收目標和毛利率的進度
時刻了解公司在利潤目標軌道上的位置,這對於整個季度目標的實現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有一天落後太多,可能永遠也追不上。每天簽到看似有些過分,但這能及時避免偏差的失控。
這個儀表盤包含以下指標
*收入目標的進展情況
*營收目標的任何偏離
*利潤率差異的來源
最後一點很重要 — — 如果能更好地解讀各種數據,就能在下一步的策略中把握機會、規避弱點。利用這些認識,CFO可以及時抓住主要的營收潛力,並把影響利潤的漏洞扼殺在萌芽之中。避免到月底甚至季度末才發現沒有達成收入目標。保持對這些數字的密切關註,把握好“現在”,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打造高績效的產品和服務
CFO需要關註的第二份日報應該是反映生產、營銷和銷售成本的儀表盤。這種密切監測可以幫助CFO避免成本偏離正常軌道,快速捕捉異常波動,同時及時追溯問題的根源。
CFO儀表盤4
這個儀表盤包含以下指標
*每款產品的勝率和銷售數據
*銷量大的產品
然後問自己這些問題
*季節性產品對利潤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哪些產品的勝率高於平均水平?
*對於高於平均勝率的產品,
*可否在不影響銷量的前提下提高價格?
*每款產品對公司利潤的影響如何?
*對於高於平均勝率的產品,有哪些獨特的策略?
*這些策略是否可以用於其他產品?
*哪些產品的勝率低於平均水平?原因是什麽?
*如何提銷量欠佳的產品勝率?
這些報告不僅僅為CFO提供了成功和改進的機會,
同時也在敦促他們多問“為什麽”:
*為什麽這些策略可行?
*為什麽那些策略行不通?
*如果似乎看到某種策略在發揮作用,但沒有對公司利潤產生積極影響,這是為什麽?
CFO儀表盤5
*客戶滿意度
在任何一項宏偉計劃中,顧客滿意度都應該是一個在考慮範圍之內的度量標準,可能是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客戶保持率高意味著企業可以減少營銷支出,同時適當提高產品價格。比較高的客戶忠誠度,甚至意味著企業可以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因此,密切關註客戶流失率對於業務的增長至關重要,杜絕客戶高流失率。
這個儀表盤包含以下指標
*月度、季度和年度的平均流失率
*哪些客戶逐漸減少購買量
*哪些客戶花的錢越來越少
*忠誠度計劃參與率及其變化
密切關註客戶的帳戶信息,特別是高利潤客戶的帳戶。對於那些疑似正在考慮離開的客戶賬戶做標記,然後立即把問題通知到銷售和/或賬戶管理團隊,讓他們主動聯系客戶。如果能挽回一個正在猶豫的客戶,為其所付出的努力都會體現在豐厚的利潤中。
以上五個儀表盤有助於CFO掌控公司每一天的變化,進而做到用數據創造價值。
此外,CFO要時刻清楚公司手頭有多少現金,了解現金儲備的靈活性,這有助於他們在制定戰略決策時同樣靈活。如果CFO清楚知道資金的風險所在,才能更好地制定明智的投資、戰略和創新決策。
原創: CFO融媒體 首席財務官
編譯/【首席財務官】融媒體高級研究員 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