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時會因著外在各種的聲音、資訊的侵襲、媒體的渲染而懷疑起自己內在對孩子的愛會不會是一種箝制。為了不成為別人口中壓迫孩子的家長,所以在與孩子的相處裡一退再退,認為自己給了孩子絕對自由,因此覺得心安,卻沒發現因為失控而變成了放任。
因為害怕變成以愛為名,所以連帶害怕起去愛。其實愛的本身無礙,問題來自於隱藏在愛的大旗之後的各種欲望,隨著愛的大旗揮舞而揚起的風暴。
我們應該努力的是在愛裡關切,卻保留選擇與拒絕的權力,以及被拒絕的能力,而不是因為害怕控制而連愛的能力一起放棄。
在控制與放任中間,以尊重為平衡,和孩子共同學習尊重自我的自由,也尊重他人的自由。
如此,我們也許就能不再害怕去愛,也就不會在愛裡恐懼。
愛,控制與放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簡心怡的沙龍
0會員
5內容數
簡心怡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8/09/06
Forget與Forgive,遺忘與原諒。For get,遺忘是為了得到,For give,原諒是為了給予。
原諒要給予什麼呢?給予被原諒的人放下愧疚不安慌恐的平靜,給予自己放下“如果當時如何,就不會
2018/09/06
Forget與Forgive,遺忘與原諒。For get,遺忘是為了得到,For give,原諒是為了給予。
原諒要給予什麼呢?給予被原諒的人放下愧疚不安慌恐的平靜,給予自己放下“如果當時如何,就不會
2018/08/21
往後,是個頗耐人尋味的詞。
往後,你要好好的照顧自己。這兒的「往後」,說的是之後、以後。
順著我們來的路,往後走兩個街口,有一家便利商店。這裡的「往後」,說的是向後走。
時間中的「往後」是由此時向前,
2018/08/21
往後,是個頗耐人尋味的詞。
往後,你要好好的照顧自己。這兒的「往後」,說的是之後、以後。
順著我們來的路,往後走兩個街口,有一家便利商店。這裡的「往後」,說的是向後走。
時間中的「往後」是由此時向前,
2018/08/15
世界,指的是萬物存在的時間與空間。
世,廿為二十,卅為三十,將三十加上一個延長的尾巴,便為一世,所以原意是指三十年為一世。而古時說男子三十而立,所以世也有父子傳承,代代相繼的意思。
界,田+介,介的字
2018/08/15
世界,指的是萬物存在的時間與空間。
世,廿為二十,卅為三十,將三十加上一個延長的尾巴,便為一世,所以原意是指三十年為一世。而古時說男子三十而立,所以世也有父子傳承,代代相繼的意思。
界,田+介,介的字
你可能也想看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管教你的兒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裡喜樂。”(聖經-箴言29:17)沒有被正確管教過的孩子,任性,自私,蠻橫,一刻也不能令父母得安寧。我也在周圍親眼見過不少這樣的家庭和孩子。父母逃避管教孩子,不把孩子們在家裡帶到神的面前,單單寄希望於教會主日和孩子們的團契,以至於孩子往往被愚昧迷住心

“管教你的兒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裡喜樂。”(聖經-箴言29:17)沒有被正確管教過的孩子,任性,自私,蠻橫,一刻也不能令父母得安寧。我也在周圍親眼見過不少這樣的家庭和孩子。父母逃避管教孩子,不把孩子們在家裡帶到神的面前,單單寄希望於教會主日和孩子們的團契,以至於孩子往往被愚昧迷住心

不管孩子多少歲,父母總是會為孩子遇到的困難感到憂心。
然而,孩子不一定會將自己遇到的困難跟父母分享,可能是覺得自己應付得來,可能是不想讓父母憂心,可能是覺得反正父母不可能幫自己解決問題,多說無謂。
想一想,你所面對的煩惱也的確不會跟父母說啊,所以面對自己的孩子時,又怎能強求孩子事事告訴你?
正因為孩

不管孩子多少歲,父母總是會為孩子遇到的困難感到憂心。
然而,孩子不一定會將自己遇到的困難跟父母分享,可能是覺得自己應付得來,可能是不想讓父母憂心,可能是覺得反正父母不可能幫自己解決問題,多說無謂。
想一想,你所面對的煩惱也的確不會跟父母說啊,所以面對自己的孩子時,又怎能強求孩子事事告訴你?
正因為孩

在一個視屏裡,開頭一句話,「擔心就是最大的詛咒」,指的是擔心孩子反而阻礙孩子的發展。過去也常聽朋友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這都是老生常談的了。
說來真的是自己多慮,回想自己初入社會的情景,找工作、旅遊、學習等,一路走來就算有父母陪伴,甚至經由父母許多照應,過程中無一不是自己要面對的,甚至是交友、

在一個視屏裡,開頭一句話,「擔心就是最大的詛咒」,指的是擔心孩子反而阻礙孩子的發展。過去也常聽朋友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這都是老生常談的了。
說來真的是自己多慮,回想自己初入社會的情景,找工作、旅遊、學習等,一路走來就算有父母陪伴,甚至經由父母許多照應,過程中無一不是自己要面對的,甚至是交友、

“孩子是否知道你愛他?還是你只是在數落和要求他?"父母親對孩子的期許背後,是因為愛孩子,但孩子是否能明白父母的愛?
很多時候,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天線不在同一個頻道,最後就成了兩條平行線,各說各話。身為父母的我們,認為自己有更多的人生經驗,希望孩子能少走一些彎路,但孩子卻不這麼想。

“孩子是否知道你愛他?還是你只是在數落和要求他?"父母親對孩子的期許背後,是因為愛孩子,但孩子是否能明白父母的愛?
很多時候,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天線不在同一個頻道,最後就成了兩條平行線,各說各話。身為父母的我們,認為自己有更多的人生經驗,希望孩子能少走一些彎路,但孩子卻不這麼想。
華人的家庭時常對於越界或是破壞秩序和規則反應非常猛烈,兩方都非常硬弄得兩敗俱傷。如果父母就沒學過溝通妥協,甚至也不覺得需要對孩子這麼做,自然面對家中的衝突時就拉開了距離,也難以真的落實關係和保護的功能。
華人的家庭時常對於越界或是破壞秩序和規則反應非常猛烈,兩方都非常硬弄得兩敗俱傷。如果父母就沒學過溝通妥協,甚至也不覺得需要對孩子這麼做,自然面對家中的衝突時就拉開了距離,也難以真的落實關係和保護的功能。

「2.5歲的孩子在沙發上跳,我溫和地抱他下來,但他還是一直哭鬧,我試著陪孩子渡過情緒,但孩子堅持要爬到沙發上繼續跳…後來我老公來了,罵了小孩幾句,孩子就乖乖地不敢再吵,先生說『妳這愛的教育沒用啦,小孩就是要打要罵才會聽話!』,我也開始懷疑了,難得真的不能打罵小孩嗎?」
「愛的教育」似乎被多數父母誤解

「2.5歲的孩子在沙發上跳,我溫和地抱他下來,但他還是一直哭鬧,我試著陪孩子渡過情緒,但孩子堅持要爬到沙發上繼續跳…後來我老公來了,罵了小孩幾句,孩子就乖乖地不敢再吵,先生說『妳這愛的教育沒用啦,小孩就是要打要罵才會聽話!』,我也開始懷疑了,難得真的不能打罵小孩嗎?」
「愛的教育」似乎被多數父母誤解

📷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在「想要」跟「需要」的感覺上時常是模糊不清,明明知道這個爸媽有說過不可以,但就是偏偏要,而且有時看到孩子的堅持,爸媽覺得偶爾讓一次就好,下不為例,並明確的告知孩子這是最後一次了,但下次再碰到,卻也忘了「上次的最後一次」,孩子不曉得從哪裡來的堅強信念,只要他們想要,就會努力

📷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在「想要」跟「需要」的感覺上時常是模糊不清,明明知道這個爸媽有說過不可以,但就是偏偏要,而且有時看到孩子的堅持,爸媽覺得偶爾讓一次就好,下不為例,並明確的告知孩子這是最後一次了,但下次再碰到,卻也忘了「上次的最後一次」,孩子不曉得從哪裡來的堅強信念,只要他們想要,就會努力

在學校工作時常會需要進行家長諮詢,一段時間觀察發現家長對孩子的管教通常在嚴厲與放任兩極之間遊走,不是過度管教、打罵孩子,就是放任式管教讓孩子騎到自己頭上,進而苦惱著孩子講不聽,做家長的該怎麼辦?今天我們要談的是後者,提供家長們一些方向。

在學校工作時常會需要進行家長諮詢,一段時間觀察發現家長對孩子的管教通常在嚴厲與放任兩極之間遊走,不是過度管教、打罵孩子,就是放任式管教讓孩子騎到自己頭上,進而苦惱著孩子講不聽,做家長的該怎麼辦?今天我們要談的是後者,提供家長們一些方向。
孩子的存在為家庭帶來歡笑與感動,卻也時刻隱藏著一觸即發的不悅。當孩子持續犯錯,考驗的是家長的耐心與包容,若願意放下姿態理解孩子的心,便開啟了親子之間最深刻的信任關係。
孩子的存在為家庭帶來歡笑與感動,卻也時刻隱藏著一觸即發的不悅。當孩子持續犯錯,考驗的是家長的耐心與包容,若願意放下姿態理解孩子的心,便開啟了親子之間最深刻的信任關係。

教養子女是我們這輩子最艱難的課題之一。日常生活的壓力讓許多父母深感罪惡、反覆煎熬,心想如果有多一點的時間、少一點的疲倦,或甚至只要知道該從何處下手,就能夠做得更好一點。人類的天生構造其實無法處理現代生活壓在我們身上的重擔,也因此讓我們難以傾聽與生俱來的父母本能。

教養子女是我們這輩子最艱難的課題之一。日常生活的壓力讓許多父母深感罪惡、反覆煎熬,心想如果有多一點的時間、少一點的疲倦,或甚至只要知道該從何處下手,就能夠做得更好一點。人類的天生構造其實無法處理現代生活壓在我們身上的重擔,也因此讓我們難以傾聽與生俱來的父母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