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古時間] 談Sharewar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現在Shareware這個字應該已經變成死語了吧。

講解一下:從前還沒有網路商店的時代,個人軟體開發者如果自己沒有通路、也沒有大公司幫忙賣,就會以「歡迎拷貝散佈,覺得不錯的話再付款」、或是「付款後解鎖某些功能」來賣錢。
這種賣法的軟體就叫做Shareware(共享軟體)。有些完全不鎖,純靠用戶佛心貢獻,也有些是免費可用,但進階功能需要付費解鎖。由於「不付錢也可以用」算是遊戲規則的一部分,所以只要是知道門路的用戶,每個人電腦上都會有一大堆這個,而且用得還算心安理得。
但因為大多數Shareware的定價都在US$1–10之間,所以至少以美國人的收入水準而言,這個價格區間是完全不會痛的(甚至比去早餐店給的小費還少);而且那個時代的盒裝商業軟體因為包裝設計、通路費用、退貨處理等實體成本很高,所以價格多在US$100–300之間。
所以,Shareware的存在,不僅解決了開發者的通路和營收問題,也成了窮酸用戶們的救贖。
也因為這樣,出現了像是「Kagi」之類專為開發者處理下載和金流事宜、再從中抽取費用的公司;只要把軟體丟給他們,開發者就可以等著收錢(如果賣得出去的話)。
也曾經有些Shareware因為頗受好評、而且開發者確實賺到錢,所以被大公司收購,成為商業軟體。
關於Shareware和商業軟體的模式差異,請參閱這篇:
之後線上app store的崛起、軟體和銷售架構的改變(例如in-app purchare軟體內購)、以及小額行動支付的普及化,都讓個人開發者自己有地方讓產品上架,也造成了Kagi這類中間服務商、甚至是盒裝軟體的沒落。
而軟體銷售方面的小額行動支付,說起來還得「感謝」當年Steve Jobs的堅持。在Jean-Louis Gassée的〈單純就是美:iPhone罕為人知的成功理由〉這篇文章中就提到:
……早在iTunes音樂商店剛誕生的時候,Jobs就已經說服過各大音樂公司打破長年以來的「專輯」形式,願意以「單曲」方式個別銷售;同一時候,他也說服了信用卡公司同意接受以0.99美元為單位的「超小額」付款方式。
而隨著各家作業系統廠商都開始自己賣軟體、抽30%的利潤,曾經盛極一時的Kagi也在2016年正式落幕,成為時代的遺跡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84會員
258內容數
生涯橫跨科技、出版、行銷顧問業;曾創立過多家數位媒體,並擔任雜誌總編輯與社長。專注商管、網路、科技、語言、軍事等領域;曾任教大學中文系,並擔任電動車系統公司行銷長。目前為企業與新創公司媒體策略、產品行銷、語言應用顧問,提供品牌再造與中英文文案教學等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瑞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於這件事情,我有點感慨、卻又無感。無感的是,這件事情就像「股市攻上萬點」一樣,最大的價值是「發生過了」,但沒有太大的意義;有感的是,Apple的成長歷史跟我的超過半輩子有著密切關係。
依稀記得從前講過,但忘了,所以就當做重講一次:在各大主要作業系統中,內建的通訊錄管理都做得非常爛、而且是很不受重視的一塊(特別要點名的,是原本應該可以做得不錯、但是卻做得不好的macOS)。
這個設計不算差,顏色配得不錯、辨識度也高;但我第一眼以為是在廣告「法國觀光」(因為那個圖形很像法國國土的形狀),後來才知道是曾競逐丁守中競選視覺識別、但未獲採用的設計。
有兩篇看來沒什麼關係、又有點關係的文章:一篇是賣教材的,另外一篇則是「為什麼標語賣不動東西」。
看到「代々木公園」這個名字,就想起「々」這個在台灣日常生活中已經消失一段時間的符號。我想大多數台灣人,即使是很年輕的、或是完全沒學過日文的人,都知道這個符號就是「重複上個字」的意思。
前一陣子我寫了〈線上支付體系的大戰略思考〉這篇文章,談線上支付體系的「信用擴張失控」問題;而國外的金融時報和紐約時報最近則刊出了兩篇討論相同主題的文章,與我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於這件事情,我有點感慨、卻又無感。無感的是,這件事情就像「股市攻上萬點」一樣,最大的價值是「發生過了」,但沒有太大的意義;有感的是,Apple的成長歷史跟我的超過半輩子有著密切關係。
依稀記得從前講過,但忘了,所以就當做重講一次:在各大主要作業系統中,內建的通訊錄管理都做得非常爛、而且是很不受重視的一塊(特別要點名的,是原本應該可以做得不錯、但是卻做得不好的macOS)。
這個設計不算差,顏色配得不錯、辨識度也高;但我第一眼以為是在廣告「法國觀光」(因為那個圖形很像法國國土的形狀),後來才知道是曾競逐丁守中競選視覺識別、但未獲採用的設計。
有兩篇看來沒什麼關係、又有點關係的文章:一篇是賣教材的,另外一篇則是「為什麼標語賣不動東西」。
看到「代々木公園」這個名字,就想起「々」這個在台灣日常生活中已經消失一段時間的符號。我想大多數台灣人,即使是很年輕的、或是完全沒學過日文的人,都知道這個符號就是「重複上個字」的意思。
前一陣子我寫了〈線上支付體系的大戰略思考〉這篇文章,談線上支付體系的「信用擴張失控」問題;而國外的金融時報和紐約時報最近則刊出了兩篇討論相同主題的文章,與我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的確,無論是圖書館、巴哈姆特、或付費使用的Netflix,都一定還是有想看但看不到的內容。但一個再清楚不過的事實讓我不會想去看那些盜版:想看的正版內容就已經多到永遠看不完了,沒有理由去做那些事。在遊戲上更明顯,看看Steam遊戲庫裡那些買了之後沒全破就放著的遊戲,有什麼道理非要去玩盜版遊戲呢?
就如標題所示,在每個人都有手機上網的時代;誰會想再擁有一台mp3呢? 在接近後半生的時代中,物質慾望降低了許多,很多3C東西因眼睛的過度使用下略減了一半。 現在看看你的手機網路費是不是都天價1xxx元,綁約都不只一年呢? 想起手機剛出世時,我的手機費頂多200元; 每每都覺得每期繳的699,
Thumbnail
什麼是手遊代儲? 隨著手機遊戲的快速發展,手遊代儲服務成為了許多玩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遊代儲是指玩家通過第三方平台為其遊戲帳戶充值遊戲幣或購買遊戲內物品,而不是直接在遊戲內進行購買。這種方式通常能提供更優惠的價格和更多的支付選項,因此深受玩家歡迎。然而,如何選擇一個可靠、安全且價格合理的代儲平台
Thumbnail
什麼是代儲值? 隨著手遊市場的快速發展,遊戲內購買(in-app purchases)成為了玩家提升遊戲體驗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對於某些玩家而言,直接在遊戲中充值可能會遇到支付方式限制或費用過高等問題。這時,代儲值服務應運而生。代儲值是指通過第三方平台,幫助玩家完成遊戲內的充值過程,使玩家能夠以
Thumbnail
相較於接案公司,說到自有軟體產品的企業,普遍大家會自動套上粉紅濾鏡,覺得產品公司就是比較好,不像接案毛利低、又常常有時程壓力。 在網路上也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文章告訴你接案公司的各種地獄故事,覺得如果有選擇的話,可以做產品就不要接案,就連以前的我也都有一顆產品夢。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當我們談論到定價策略時,我們常常被一種錯覺所迷惑,以為它僅僅關於數字的遊戲。但是,在下寬和的《無痛買單》中,我們認識到定價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複雜和多樣化,而且是企業可以用來作為刺激銷售的工具,甚至於會影響到企業的獲利模式。以下介紹幾種下寬和稱之為「促銷導向」型的定價方式。 首先,「免費增值」策略,
  商品販售的基本結構是消費者花錢購買商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資本主義的進化,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從實體物擴展到了服務或體驗。但從某一個時期開始,尤其在新興科技,我們注意到,一些地方開始提供起了免費的服務。   但另一方面,人們也知道這裡存在蹊蹺。「免費的最貴」,他們肯定會用其他方法讓我們付錢。
Thumbnail
現在人們已經漸漸習慣軟體「訂閱制」,特別是SaaS(軟體及服務)等雲端平台興起,這些平台大多採用訂閱服務,如我自己常用的Notion、Canva、ChatGPT等等服務。訂閱制一股不可忽視的新商機,萬物皆可訂閱制,就讓這本《訂閱經濟》告訴我們這股新浪潮吧。
Thumbnail
PC時代 造就1995~2000年網路的高潮,當時的選擇比較少所以估值是比較誇張的 iPhone 造就習慣改變的手機時代,產業都是輪流高潮的2008~2018 黃金10年的過程就讓80%的散戶被市場恐懼吞噬明明知道是習慣科技的產業,但一樣量化經驗不足想在過程當股神就是要付出代價 AI的時
Thumbnail
在⟨開源軟體與著作權的光譜⟩一文中,已初步釐清開源軟體實際上仍受智慧財產法保護。至於保護的程度與強弱,則需要從授權條款分析。然而,授權條款多半以英文撰寫,與國內的智財法未必相容。因此,這篇文章的內容會偏向法律分析,嘗試將開源領域的概念與台灣智財法概念進行耦合,並作為授權條款分析的基礎。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的確,無論是圖書館、巴哈姆特、或付費使用的Netflix,都一定還是有想看但看不到的內容。但一個再清楚不過的事實讓我不會想去看那些盜版:想看的正版內容就已經多到永遠看不完了,沒有理由去做那些事。在遊戲上更明顯,看看Steam遊戲庫裡那些買了之後沒全破就放著的遊戲,有什麼道理非要去玩盜版遊戲呢?
就如標題所示,在每個人都有手機上網的時代;誰會想再擁有一台mp3呢? 在接近後半生的時代中,物質慾望降低了許多,很多3C東西因眼睛的過度使用下略減了一半。 現在看看你的手機網路費是不是都天價1xxx元,綁約都不只一年呢? 想起手機剛出世時,我的手機費頂多200元; 每每都覺得每期繳的699,
Thumbnail
什麼是手遊代儲? 隨著手機遊戲的快速發展,手遊代儲服務成為了許多玩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遊代儲是指玩家通過第三方平台為其遊戲帳戶充值遊戲幣或購買遊戲內物品,而不是直接在遊戲內進行購買。這種方式通常能提供更優惠的價格和更多的支付選項,因此深受玩家歡迎。然而,如何選擇一個可靠、安全且價格合理的代儲平台
Thumbnail
什麼是代儲值? 隨著手遊市場的快速發展,遊戲內購買(in-app purchases)成為了玩家提升遊戲體驗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對於某些玩家而言,直接在遊戲中充值可能會遇到支付方式限制或費用過高等問題。這時,代儲值服務應運而生。代儲值是指通過第三方平台,幫助玩家完成遊戲內的充值過程,使玩家能夠以
Thumbnail
相較於接案公司,說到自有軟體產品的企業,普遍大家會自動套上粉紅濾鏡,覺得產品公司就是比較好,不像接案毛利低、又常常有時程壓力。 在網路上也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文章告訴你接案公司的各種地獄故事,覺得如果有選擇的話,可以做產品就不要接案,就連以前的我也都有一顆產品夢。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當我們談論到定價策略時,我們常常被一種錯覺所迷惑,以為它僅僅關於數字的遊戲。但是,在下寬和的《無痛買單》中,我們認識到定價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複雜和多樣化,而且是企業可以用來作為刺激銷售的工具,甚至於會影響到企業的獲利模式。以下介紹幾種下寬和稱之為「促銷導向」型的定價方式。 首先,「免費增值」策略,
  商品販售的基本結構是消費者花錢購買商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資本主義的進化,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從實體物擴展到了服務或體驗。但從某一個時期開始,尤其在新興科技,我們注意到,一些地方開始提供起了免費的服務。   但另一方面,人們也知道這裡存在蹊蹺。「免費的最貴」,他們肯定會用其他方法讓我們付錢。
Thumbnail
現在人們已經漸漸習慣軟體「訂閱制」,特別是SaaS(軟體及服務)等雲端平台興起,這些平台大多採用訂閱服務,如我自己常用的Notion、Canva、ChatGPT等等服務。訂閱制一股不可忽視的新商機,萬物皆可訂閱制,就讓這本《訂閱經濟》告訴我們這股新浪潮吧。
Thumbnail
PC時代 造就1995~2000年網路的高潮,當時的選擇比較少所以估值是比較誇張的 iPhone 造就習慣改變的手機時代,產業都是輪流高潮的2008~2018 黃金10年的過程就讓80%的散戶被市場恐懼吞噬明明知道是習慣科技的產業,但一樣量化經驗不足想在過程當股神就是要付出代價 AI的時
Thumbnail
在⟨開源軟體與著作權的光譜⟩一文中,已初步釐清開源軟體實際上仍受智慧財產法保護。至於保護的程度與強弱,則需要從授權條款分析。然而,授權條款多半以英文撰寫,與國內的智財法未必相容。因此,這篇文章的內容會偏向法律分析,嘗試將開源領域的概念與台灣智財法概念進行耦合,並作為授權條款分析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