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青壯後的健康課題:不只活得久,更要活得好

2018/08/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年輕時主辦一個讀書會(或許稱為「成長團體」更適合),當時大家都才二、三十歲,認真工作之餘,碰面總會互問:「哪裡有什麼好玩的?」彼此交換休閒娛樂的訊息。
但是時光飛逝,將近三十年過去大伙還是常碰面,但是大家交換的訊息已經變成:「哪裡有好醫生?」
養生這件事,不必別人提醒,時候到了,會逼得你面對。不過五十來歲時,雖然或早或晚已知道健康的重要,人人也可以說得一口好健康,但是真正身體力行健康生活的人卻不多。畢竟還沒有真正退休,孩子也還沒有成家立業,再加上要照顧年事已大的長輩,往往還是處在工作與家庭兩頭燒的狀況,沒有時間與精神落實這些早已知道的健康常識。
我相信很多人都像我一樣,知道健康的重要,也知道健康的常識,但是因為身體好像還沒有出什麼問題,就依照舊有的生活習慣過日子。我自己是到前些年被太太逼著去做全身健康檢查,發現血壓、血糖與血脂都已超過標準值,才開始真正的養生行動。不過因為還是太忙又太懶,所以採取的算是「懶人」養生法。
其實我的生活簡單,平日也沒有什麼有害健康的壞習慣。雖然睡眠時間不長,也沒有任何主動的運動,但是喜歡走路,日常步行數量也還夠,所以發現自己會有三高的確也嚇了一跳。仔細一想,大概是我喜歡吃甜食是主要因素。
 
雖然不會主動去買含糖飲料或甜點零嘴,但是只要出門跟朋友在一起,我是百無禁忌,什麼飲料都喝。而且雖然自己不會去買甜點,但是這些年因為演講多,到中南部時往往邀請的單位很有人情味,常會附上當地土產;麻煩的是,這些土產大都是甜的,更慘的是,往往在高鐵上就被我吃掉一大半,然後剩下的常常放不到第二天就完全進到我的肚子裡了。
的確,台灣的甜點與飲料真的太好吃了,種類又多;再加上在忙碌或精神疲憊之下,意志力被消磨殆盡時,很難克制甜點的誘惑。
因此,難怪乎高血糖是台灣慢性病最嚴重的危險因子,遠比抽菸、喝酒、吃檳榔或者空氣汙染、肥胖……都來得危險。所以,這幾年的健康生活第一步就是有意識地「看見」糖的攝取。不是禁絕,而是減量或分次享用好吃的甜點,不要一次吃太多造成瞬間的高血糖。
第二個健康行動就是肌力的訓練。因為走過青壯,若不刻意鍛鍊肌肉,每一年肌肉會照著一定的比率流失,即便身體看起來沒有變化,但實質上可能變成「瘦瘦的胖子」,也就是肌肉少了脂肪卻增加。而且身體的肌肉量可以增加基礎代謝率,防止體重增加,同時可以防止骨骼疏鬆。甚至有研究顯示,肌肉也會分泌賀爾蒙可以預防失智,而且兼具抗老效果。
 
肌肉量的增加好處這麼多,但對我這從不上健身房又捨不得花時間運動的人該怎麼辦?我的做法是深蹲與做伏地挺身,基本上這兩種練肌力最有效的運動花的時間非常少,可以在忙碌工作的空檔隨時做,甚至可以在上洗手間的前後花二分鐘做,一天就可以做上好幾回;誇張一點的也能夠在一邊刷牙洗臉的時候一邊做,一天又可以多幾回合。
近年的研究發現,不必特別撥長時間運動,只要利用零碎的時間分段做,效果也是一模一樣的。
對了,除了肌力運動外,記得吃增加肌肉的食物也是重要的。研究發現,將一天需要的蛋白質平均分配到三餐中,幫助增肌的效果會更好。因此我的養生行動第三項就是早餐吃水煮蛋,中餐吃點肉,傍晚吃堅果當點心。
重視自己的健康在這個醫療科技這麼進步的時代,已經不是自己私人的事情了。因為年輕時不在乎,等到年紀大了病痛纏身,不只是自己痛苦,而是醫療科技會讓我們「死不掉」,更不堪的是漫無止盡的「延長死亡時間」——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造成家庭與整個社會的負擔。因此,養生不是要讓自己活得久,而是讓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好。所以走過青壯之後,不管有時間沒時間,開始力行健康行動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所有圖片來源:Unsplash
編輯:熊編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曾擔任童軍團長,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並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 著有《電影裡的生命教育》、《與荒野同行》、《我在黃昏的日落前趕路》,以及童書繪本《陪鍬形蟲回家》、《幫青蛙找新家》等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享受沈浸的閱讀體驗
徜徉在不受干擾的簡約介面,瀏覽數百萬篇原創內容。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