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縮圖是摘用自編輯小姐Yul的繪圖日誌
這是早上歇息起來就在整理的新篇
[]1回顧小朋我 Salve! Istituto
開頭是從FB的動態回顧所產生的回復,筆記的功能之一就是時間保存,這些文字過了7年其實絲毫不變,卻留下大學時期某些最真實的隻字片語。
標題:輕聲細語X小心輕放
我喜歡信件,還有喜歡用紙當載體的任何物件。
我喜歡寫作,對於文具都有莫名其妙的情感。
我喜歡閱讀,通常都是看到哪邊就隨手擺著。
偶爾會保持嚴重的理性,因為我知道這可以讓我思考地更深更久。
看課外書,參加聚會與活動常常是件很快樂的事情!
但有時候,讀本書對我來說不只是放鬆心情,或是消遣,
而是一種分析的過程,問作者為什麼會想這樣寫?
問段落為什麼要這樣分配?
問用字遣詞為什麼要如此特別?
為什麼整篇文章都沒有重複的冗詞贅字?
我會這樣不斷地探究下去,也不管時間到底有沒有限制。
我不需要限制我自己:「喔! 今天就看1小時的書好了。」
興致一來,整晚都是我的閱讀時間。
國小老師曾說我的日記,意識流式的,沒啥內容。
(三年後再看就可以解釋: 是"沒有建立主題"的瑣碎意識,
所以老師當然看不懂)
(我在一個算是跳Tone的環境下長大,價值觀多少被無形地影響,被攀折成不同的形狀)
暫時也只能這樣認知囉,所以我必須多看點書,多認識不同的作家。
再透過思考的過程比較印象的差異,讓我了解書中想法與我原本認知的,有什麼差異。在哲學上,這可能有一點認識論的味道,我並不是很清楚。
高中的性向測驗指出我是研究型的,
我只能肯定我自己有乾澀的邏輯荒漠,
勢必得想辦法栽植點作物,或是奇花異草。
(蓋簽署章)
Calendar #tag2011(20y)
Remaster 2018/09.
[]2這部分的內容還有很多括弧,
希望不會造成閱讀上的困擾哈。
2018/09.
有關心裡認定這件事情,在概念上可說是相當獨特的章戳
與直感反應。有時並不是說來就來,時間到稍加驅趕就走的那種運作機制,這樣結識某些事物與專業領域的故事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人們的心情甚至(不同層級的)經濟決策。
部分憑藉的是人們各自深刻經歷所構成的「腦紋」、與各類(濃淡溫度色調)回憶的集合,將原本平凡無奇的物件或事實案例,還有四面八方的旋律與畫面(無論是平面或立體),賦予價值與意義,復依循當時所身處的環境而新生。
本來就要到(無論是外部區域、或內隱關聯的)各個角落參訪不同領域的意見與想法,體會與瞭解其真實意蘊的同時,將其整理出自己喜愛的樣貌。我覺得這對於寫作者或是廣義的藝術創作者們(像是繪圖與電影、音樂與舞蹈、料理與勞作)來說,多數是能在不意識的自然而然間所完成的事情。(蓋上復古的蠟封印章x鈴蘭花)
看似不假思索,熟練迅速精確的動作背後,部分則有著琳瑯滿目的思考軌跡。因為按耐住性子仔細解釋和(用相對白話的方式)口語轉譯的時間成本很高(且容易產生各類的意識缺口),又會排擠到嘗試新鮮事的機會,所以除非是特別感興趣的主題(或先透過閱讀與討論擁有豐富的語彙量),不然在日常生活這是很難得的對談與互動,更遑論平日上班時在辦公室的規律與緊繃感。
以上是來自「想太多先生」的發言哈哈哈(策略性假說)
這樣伸展文字整理的概念是每週都會遇到的,我喜歡用各式各樣的專題欄位來呈現自己的想法。
[]3 本週閱讀(長大後就真的會考量時間了XD)120mins
《托爾斯泰短篇小說選》 故鄉出版 from荒野夢二書店
又想到大學時一直無法順利看完的《戰爭與和平》,大概還不到時候吧。倒是《安娜‧卡列尼娜》跟《復活》聽林立青先生在聊閱讀筆記提到數遍,去年到現場找他簽書時還能簡短談到這幾部作品覺得很不可思議!
一直把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看作提姆‧波頓(Tim Burton)的人生學校(掩面
其中由Oliver James先生所著的《找回好情緒的日常練習》,這個系列主要是案例故事集的總和,相對小說就比較平鋪直述些,但我的目標是來找些與主題相關的用字遣詞像是:
洞察力:具備理解某些事物的能力,透過檢視過去,明白自己用獨特的眼光與品味思考、感受及行動。
尊重自身的價值:能適時地照自己認同的理念過日子,並能展現出與工作職涯的相呼應的態度。
活潑有趣的生活觀:擁有充滿活力及快樂的生活。
幾米的新繪本!new
剛才在小鎮的書店粉專看到老師新作預購的消息就秒回復!等等開店還要打個電話去問:描述山脈的地方報還有沒有得拿?就走過去繳書錢哈哈哈
今日的迷你探險就算是告一段落的A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