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專題|2018 女影台灣競賽|少女心事有誰知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這陣子的臉書上,被 S.H.E 紀念出道的新單曲〈十七〉狂烈洗版。十七年,完全就是一個人蛻變為少男/少女的年數,然而我(以及那些視 S.H.E 為成長印記的朋友們)早已離少女、青春這一類詞久遠矣——儘管心態上不承認,但花在保養比彩妝還多的預算,已默默代為證實。少女或青春是一種五味雜陳的狀態,引領其中某種人走到「長大」面前,順利通行,而另外有些人則或停頓,或跳躍,去了別的地方。
這回入圍女性影展台灣競賽單元的其中四部片,展現了四種截然不同的、剛冒出芽的(少)女力量,各自有各自詮釋少女心事的幽微、苦痛與不可告人之心底事。身為前少女,我在一些角色裡看到自己,譬如《2號球衣》裡的李望,那女孩與女孩之間矛盾的友誼。
《2號球衣》劇照/女性影展提供
李望加入排球隊已四年,雖總是私下勤加練習,但正式比賽始終坐冷板凳,而她的體保生好朋友江禹韶則是隊上的王牌,靠著天份得心應手。一日與校外比賽,江禹韶睡過頭了,眼看比賽即將開始,教練不得不讓李望上場。李望快速換上她專屬的 2 號球衣,期待她上場的第一場球賽,但江來了,李不僅要坐回板凳區,還得把衣服借給沒帶球衣的江穿。李望在球衣黏上一個「1」,讓原本屬於她的 2 號球衣,變成江禹韶的 12 號。
說不出的壓抑,迂迴、婉轉、隱約卻巨大的渴望,充斥在少女心底。明明是這麼為朋友驕傲的,但為什麼當球衣從 2 號變成了 12 號,心底眼鼻卻有一絲絲酸楚和嫉妒?李是舞台上演樹的那種背景工具人,江是少數可以有台詞的發光主角,樹怎麼可以夢想有一天開口說話?
《2號球衣》劇照/女性影展提供
但李望全說了。彆扭是少女最無法說明清楚的情緒,也是少女唯一擁有的武器。一場長鏡頭讓飾演李望的年輕演員李雪爆發驚人的力量:生氣起來胡言亂語的鬼打牆邏輯,滿溢的情緒一開口就不爭氣流下眼淚。她以為全世界就自己最委屈,沒有人在乎她背後的努力——畢竟在少女的心中,自己就是全世界。所以當一向酷酷的江禹韶開口反擊時,李愣住了。那些貌似輕而易舉的連環奪分背後,是江從小一路念體育班、辛苦訓練換來的,李不過是上大學後才開始接觸排球,又怎麼會知道被練球剝奪成長的痛苦?況且江根本不想打了,她是為了李才上場的。她把球衣脫下來甩在地上,也甩開了對李的在乎與親密。
李的盧小,江覺得靠腰。少女間的吵架要嘛大打出手、扯髮踢腿,要嘛就是醬子,明明是最好的朋友,卻無所不用其極傷害對方,講出一些隔天醒來就完全後悔的話,也完全不給明天的彼此留下台階。
《亮亮與噴子》劇照/女性影展提供
也有一種少女的成長過程,連生氣的時候也無處可發洩。在短片《亮亮與噴子》中,李雪再次成功演活了另一種少女面貌:正值青春年華的少女亮亮,為了家計而放棄升學,在色情釣蝦場打工,十八歲這天,她原本規劃要過個值得紀念、轉大人的生日,只是無奈經營酒店的媽媽,又把不負責任的哥哥和前女友生的姪子(噴子)丟給她。十八歲的第一天,亮亮穿著俏麗的短裙,身上卻背著噴子、媽媽包,騎著小綿羊穿梭在卡拉 OK、酒店間,要找哥哥出來面對。
亮亮毫不在乎的表情之下,其實有菩薩心腸。她熟練地幫噴子換尿布,哄噴子入睡,一個不被愛的大孩子愛著一個不被期待的小孩子,這是亮亮能夠給他最大的溫柔。在三十分鐘的短片裡,除了心中 OS,亮亮沒有開口說半句話,但她對生活不公平的怒氣,卻不需要透過話語發洩,少女對抗世界的力量蠻橫又微小,縱使再怎麼不服氣,也只是找到哥哥和現任懷孕女友同居的住所,灑一泡尿在茶几上,然後又心軟,帶著噴子找男友約會去。
《亮亮與噴子》劇照/女性影展提供
我特別喜歡片中導演不著痕跡地埋著菩薩的意象:飾演亮亮的李雪身形微肉,細細的單眼皮也有股菩薩低眉之感;從一開始出現竹南后厝龍鳳宮的巨大媽祖,到亮亮生日和觀世音菩薩同一天,女性的保庇和溫柔的守護,給予這部短片一種輕盈、異樣的輕快;亮亮日復一日刷著阿婆的假牙,清掉拾荒鄰居堵住的排水孔,將那些骯髒的過去的污穢排乾淨,分明是已接近底層又辛苦的生活,但十八歲的亮亮,仍對於未來的日子飽滿期待。
也有些少女,揮別過去是為了迎接未來。好好說再見從來不是輕易的功課,在《133公里》片中,少女在哥哥的堅持下,帶著媽媽巨大的婚紗獨照,和哥哥夜騎回老家,讓早已離婚離家的媽媽在某種層面上,能重新團圓相聚。
《133公里》劇照/女性影展提供
兄妹兩人一台摩托車,一個雨後夜晚,一段回家的長途公路旅行,坐在機車上雖貼近,但心中想些什麼,彼此都不願意多談。彷彿過去的事情一切都會過去,只要把婚紗照偷偷掛回爺爺老家,媽媽就會回來了。妹妹明顯不想跟哥哥走這趟,動不動就撇下一句「隨便你」,奧嘟嘟的臉整夜坐在後座吃東西,扛著巨大的婚紗照,她一路吃營養口糧、偷拿阿秀嫂的粽子、便利商店的水、柑仔店的 10 元紅茶,我不禁羨慕少女的好胃口與絕佳代謝,這些都是隨著年齡一去不復返的時代眼淚。
少女和哥哥發生爭執後,一人賭氣下車,偶然路過柑仔店,不知道幾點還沒睡的柑仔店小妹妹,誤以為婚紗照是自己的媽媽,伸出小手摸著相紙,奶音奶音叫著媽媽。少女僵硬的表情軟化,是想到過去自己也是無辜沒有了媽媽的小孩吧?爸爸過世後不僅沒有回去整理遺物,這趟返鄉之旅也不甘不願。對少女來說,家早就分崩離析了,這場大半夜被哥哥拖來上演的何處是我家,她是一點也不領情。然而,小女孩讓她想起了自己,她在便利商店影印了婚紗照送給小女孩,似乎也是安慰過去的自己,踏平起伏的情緒,再坐上機車後頭,迎一段海風前行。
《小文空仔與那隻羊》劇照/女性影展提供
要走往前方,常常出現岔路,有時選錯了,命運將會全然不同。《小文空仔與那隻羊》說了一個誇張的奇幻寓言故事,「拍片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偶然與巧合並非只出現在電影中,也出現在少女迷糊的陰陽差錯之間:一方是學生拍片的現場,故作成熟世故,有槍有黑道有黑道的女人;一方是真實大人的社會,有欠債買兇,有背叛謀殺,兩方交織在一間地方 local 大旅社,而少女小文傳遞的真假道具槍是關鍵⋯⋯
小文這種迷糊性格,非常有既視感,一股專屬於少女們的熱誠,拚了老命想要做點好事,證明自己,卻總是落東落西,讓身旁的人收拾善後之餘,又不忍多碎嘴責備——是因為看到少女眼汪汪的誠懇,與什麼沒有熱血最多的衝勁,總讓人想到自己尚未被江湖/社會污染的初心吧。後浪純潔地推著前浪,前浪也只好義無反顧地當人肉墊子,接住每個勇猛直前的少女心了。
《133公里》劇照/女性影展提供
四部短片看下來,全是少女的心事,是彆扭說不清楚自己心底的感受,講不明白如何不傷害身邊的人;是單純地想要愛,想要被呵護,想要做個別那麼快長大的小孩,如同彼得潘;是想告別過去,彌補傷痕,卻越來越不可能果決;也是跌跌撞撞地想要做好每一件事,卻老是陰陽差錯迎來不可逆轉的災難。
想起歷經滄桑時光的 S.H.E 在〈十七〉中唱著:「十七歲的我們/在哪邊/在未來攤開之前/期待又怕受傷害/是我/和你和你/說著夢想/說著心願。」願每一個少女都有力量,抖一抖身上換毛似的羽翼,又哭著,又笑著,又荒謬著地,走過了青春年少,從少女變成女人。
《小文空仔與那隻羊》劇照/女性影展提供

《2 號球衣》(On the Waitlist)
巫虹儀|2017|台灣|劇情|彩色|26分鐘|國語
2018.10.07(日)10:50@光點華山2廳
2018.10.13(六)10:20@光點華山2廳
《亮亮與噴子》(Babes' Not Alone)
李宜珊|2017|台灣|劇情片|彩色|30分鐘|國語、台語
2018.10.05(五)19:00@光點華山2廳
2018.10.12(五)15:20@光點華山2廳
《133公里》(133km)
林劭慈|2018|台灣|劇情片|彩色|18分鐘|國語
2018.10.05(五)19:00@光點華山2廳
2018.10.12(五)15:20@光點華山2廳
《小文空仔與那隻羊》(Revenge of the Goat)
董淑緣|2017|台灣|劇情片|彩色|32分鐘|國語、台語
2018.10.09(二)19:00@光點華山2廳
2018.10.12(五)13:20@光點華山2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失控夜狂奔》《邊緣媽咪日記》《叢林日常》)有時看到某些片段情節,容易以自己的角度斷言一個人「無情」,但現實就如同這三部電影教會我們的:家庭的複雜時常超越我們的想像,每個人都在用自己覺得「寬容」、「正確」的方式對家人、對自己好,沒有一件事情是絕對的「錯」。
(2018女影台灣競賽:《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臨時工》) 都說「人是最重要的」,但我們真能對此懂得、接納到什麼地步呢?當所有人不得不在一個帳棚下,一處如藝評人和導演都說「帳棚就是監獄」的這樣一個場域裡,演員和觀眾分享了自己的生命,所能得到的最終啟示會是什麼?
已經看過太多感情失敗的例子,而且人類這個物種快要搞砸了,因此努力找到愛情、組成家庭,是沒有意義的,不僅可能得承受痛苦情傷,看見對方最醜陋的一面,還可能製造出幾個處境堪憂的孩子⋯⋯可是在無數辯證之後,終究忍不住,好想好想再試一次,再嘗一口愛情的滋味,重溫有人一起在家看電影看到睡著的感覺。
【釀電影】走到這裡,在各位的陪伴與注視之下,越來越自在、揮灑,接下來這兩週,將會有一連串震撼彈,包括保證讓大家驚喜的新專題,以及籌備已久的大計畫的宣布。請鎖定【釀電影】粉絲團,我們的大消息即將曝光,馬上回來!
當胸懷世界的日子偏安方寸,當曾經的雲都被還原成了水,當高揚的期許都淋落下來成渾身遺憾,他們是否只能置身天井或床沿,緊抓著他們如今僅有的,形似浮木,名為信仰的東西?他們是否非得採取天問或自問的姿態,暗示自己遭現狀滅頂,坐困愁城的處境?
當時發生的事和過去發生而影響到當時的事,可說是多得不得了,但現在我得描述來到巴黎看見的事。
(《失控夜狂奔》《邊緣媽咪日記》《叢林日常》)有時看到某些片段情節,容易以自己的角度斷言一個人「無情」,但現實就如同這三部電影教會我們的:家庭的複雜時常超越我們的想像,每個人都在用自己覺得「寬容」、「正確」的方式對家人、對自己好,沒有一件事情是絕對的「錯」。
(2018女影台灣競賽:《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臨時工》) 都說「人是最重要的」,但我們真能對此懂得、接納到什麼地步呢?當所有人不得不在一個帳棚下,一處如藝評人和導演都說「帳棚就是監獄」的這樣一個場域裡,演員和觀眾分享了自己的生命,所能得到的最終啟示會是什麼?
已經看過太多感情失敗的例子,而且人類這個物種快要搞砸了,因此努力找到愛情、組成家庭,是沒有意義的,不僅可能得承受痛苦情傷,看見對方最醜陋的一面,還可能製造出幾個處境堪憂的孩子⋯⋯可是在無數辯證之後,終究忍不住,好想好想再試一次,再嘗一口愛情的滋味,重溫有人一起在家看電影看到睡著的感覺。
【釀電影】走到這裡,在各位的陪伴與注視之下,越來越自在、揮灑,接下來這兩週,將會有一連串震撼彈,包括保證讓大家驚喜的新專題,以及籌備已久的大計畫的宣布。請鎖定【釀電影】粉絲團,我們的大消息即將曝光,馬上回來!
當胸懷世界的日子偏安方寸,當曾經的雲都被還原成了水,當高揚的期許都淋落下來成渾身遺憾,他們是否只能置身天井或床沿,緊抓著他們如今僅有的,形似浮木,名為信仰的東西?他們是否非得採取天問或自問的姿態,暗示自己遭現狀滅頂,坐困愁城的處境?
當時發生的事和過去發生而影響到當時的事,可說是多得不得了,但現在我得描述來到巴黎看見的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邊緣老闆,歡迎來到亂來的工作室的《影視亂亂聊》第九集,內容會集中在我們台灣的連續劇、迷你劇跟電影、短片上,今天比較特別,要跟大家聊的是2018的國片票房排行以及老闆個人推薦的2018國片。 那完整的票房排行可以點下方連結看到,這些表格都是老闆一一key上去的,所有的票房來源是來自國家
Thumbnail
今年初夏,我在參與女影台灣競賽獎初審的時候,一再被撼動。其中一類的原因,是驚訝於學生作品的「成熟」,這成熟可能來自技法,來自敘事的操控和演員調校,也可能來自對創作/記錄的思考,和甚至意義的辯證。接著夏天過去,影展將近了,我也冒出和這些作者們聊聊的想法,尤其想讓她們彼此交匯,說說對各自作品的感受。
Thumbnail
(《無法無家》、《被監禁的女人》、《性、手槍,再來點森巴》)不管在華達的劇情片還是影展的紀錄片中,創作者都是在尋求觀看的角度,將單一事件複雜化,使多種角度同時存在,最終想要呈現的不是事件中作為一個點的「真相」,而是指出這個事件本身就是由無限的點所建構的。
Thumbnail
(《鄉愁/餘像》《關於他的故事》《曜》《一如往常》)就面向存在這件事而言,有時我甚至覺得羅蘭.巴特談論的「此曾在」跟班雅明要告別的靈光有幾分相似。「此曾在」指相片中的事物必然曾經存在。作為相機的特性,它帶給觀眾雙重的感受:一方面它證實了真實的存在,但另一方面它又告訴你這個存在已經過去了⋯⋯
Thumbnail
(2018女影台灣競賽《再會馬德里》、《離巢》)當我們用「孩子」的觀點在看待我們的父母時,往往都只能看到他們作為我們的「父母」時,呈上的臉面;反之亦然。而當父母僅能看待我們,作為一個孩子時,就極難理解我們,作為他人之妻、之父、之師、之友……甚至就只是我們「自己」。而反之,也亦然。
Thumbnail
(2018女影台灣競賽:《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臨時工》) 都說「人是最重要的」,但我們真能對此懂得、接納到什麼地步呢?當所有人不得不在一個帳棚下,一處如藝評人和導演都說「帳棚就是監獄」的這樣一個場域裡,演員和觀眾分享了自己的生命,所能得到的最終啟示會是什麼?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邊緣老闆,歡迎來到亂來的工作室的《影視亂亂聊》第九集,內容會集中在我們台灣的連續劇、迷你劇跟電影、短片上,今天比較特別,要跟大家聊的是2018的國片票房排行以及老闆個人推薦的2018國片。 那完整的票房排行可以點下方連結看到,這些表格都是老闆一一key上去的,所有的票房來源是來自國家
Thumbnail
今年初夏,我在參與女影台灣競賽獎初審的時候,一再被撼動。其中一類的原因,是驚訝於學生作品的「成熟」,這成熟可能來自技法,來自敘事的操控和演員調校,也可能來自對創作/記錄的思考,和甚至意義的辯證。接著夏天過去,影展將近了,我也冒出和這些作者們聊聊的想法,尤其想讓她們彼此交匯,說說對各自作品的感受。
Thumbnail
(《無法無家》、《被監禁的女人》、《性、手槍,再來點森巴》)不管在華達的劇情片還是影展的紀錄片中,創作者都是在尋求觀看的角度,將單一事件複雜化,使多種角度同時存在,最終想要呈現的不是事件中作為一個點的「真相」,而是指出這個事件本身就是由無限的點所建構的。
Thumbnail
(《鄉愁/餘像》《關於他的故事》《曜》《一如往常》)就面向存在這件事而言,有時我甚至覺得羅蘭.巴特談論的「此曾在」跟班雅明要告別的靈光有幾分相似。「此曾在」指相片中的事物必然曾經存在。作為相機的特性,它帶給觀眾雙重的感受:一方面它證實了真實的存在,但另一方面它又告訴你這個存在已經過去了⋯⋯
Thumbnail
(2018女影台灣競賽《再會馬德里》、《離巢》)當我們用「孩子」的觀點在看待我們的父母時,往往都只能看到他們作為我們的「父母」時,呈上的臉面;反之亦然。而當父母僅能看待我們,作為一個孩子時,就極難理解我們,作為他人之妻、之父、之師、之友……甚至就只是我們「自己」。而反之,也亦然。
Thumbnail
(2018女影台灣競賽:《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臨時工》) 都說「人是最重要的」,但我們真能對此懂得、接納到什麼地步呢?當所有人不得不在一個帳棚下,一處如藝評人和導演都說「帳棚就是監獄」的這樣一個場域裡,演員和觀眾分享了自己的生命,所能得到的最終啟示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