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宗教是中國「大一統」集權專制統治的根本原因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中國確實是一獨特的存在。與其它國家相比,有著一些顯著的不同。首先,自秦統一中國後,中國就形成了一個「大一統」的歷史傳統。儘管由於王朝腐敗而多次分崩離析,但又奇跡般地重新建成「大一統」,而且體量越來越大;其次,中國是一個文化單體。如果不考慮周邊日本、朝鮮半島和越南曾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那麼,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中國文化的覆蓋範圍基本上就等於國家的疆界。也就是說,中國文化範圍內只存在一個國家。這與西方文化範圍記憶體在多個國家不同。文化的傳承與政體的延續高度重合。中國既是一個國家,又是一個大的文化類別。
所謂「大一統」,「大」好理解,而「一統」則不僅僅是各地方從屬於朝廷或中央政權,而且指各地方受朝廷的直接管轄,地方缺乏治權;同時在政治經濟制度上和文化上,各地追求和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大一統」在中國表現為秦之後的「郡縣制」和現今的「党國制」。後者比前者程度更高。而之前的分封制則不是大一統,諸侯國僅在名義從屬於周天子。諸侯擁有實質性的治權,對諸侯國的治理不受周天子的干涉,只要合符周禮就行了。
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中寫道,「在中國,與文化同一性一樣重要的是,各時期都存在著驚人的政治上的統一。這一點在相當大程度上可解釋為:是由於中國文明,這個唯一在任何時候都未產生過祭司階級的偉大文明,具有獨特的現世主義」。中國的佛教和道教都是主張遁世的,不介入世俗政治。同時缺乏有效的組織,廟宇和道觀也大多遠離人群。而基督教則是入世的,有教會組織,介入世俗政治。教堂則一定要建立在社區之中。總的說來,中國「在任何時候都未產生過祭司階級」是成立的。這也確實是中國「大一統」形成的主要原因。
首先,缺乏宗教精神,使得中國人缺乏對精神世界和彼岸的追求,價值取向完全是世俗的。將追求現世的功名利祿,追求權力和財富作為人生的價值和目標,將國家當成目的和信仰。於是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追求權力和財富的世俗活動上,而對探求真相,追求真理不感興趣。特別是對權力越來越大的追求,導致了權力管轄範圍的擴大和程度的加深。相反,基督教將國家當成工具,世俗生活只是肉身的需要,而精神生活才是目的,超越於世俗生活之上。
其次,沒有宗教和超越世俗政體的宗教組織,就缺乏對世俗政體的制衡作用。對此,斯塔夫裡阿諾斯說,「因而,存在于歐亞其他文明中的教士與俗人之間、教會與國家之間的巨大分裂,在中國是不存在的」。這就讓中國的「大一統」政權在歷史上能夠不斷擴大。
進而,由於沒有神權的制衡,世俗權力獨大,使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成為中國最高的政治準則。在這個政治準則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技術的進步,最高權力所能直接控制和支配的範圍不斷擴大,深度不斷延伸,從而中國的專制制度從分封制升級到郡縣制,又從郡縣制升級到党國制。分封制下,並非天子不想直接控制天下,而是由於缺乏相應的技術手段,只能採用分封諸侯的方法。而隨著技術的發展,皇權專制就能將直接管轄權擴展到縣一級;而到了近現代,「家天下」的皇權專制所能支配的國家資源已不能應對西方的挑戰,從而又從「家天下」過渡到「黨天下」。通過引進列寧式政黨的組織體系和西方的技術,實現了「君師合一」和將政權延伸到農村基層,從而控制和支配了國家所有的資源,成功地將中央政權軟弱時西方加諸的限制和影響清除了出去,更加強化了大一統的政治傳統。
地理環境可能有一些影響,但非常小。顯然中國人對「大一統」的追求克服了四川盆地的屏障、青藏高原的險難。這些地理上的不利條件都沒有阻擋住中國人追求「大一統」的步伐。語言文字也不是「大一統」的原因。中國形成統一的文字和趨同的語言是「大一統」的結果而不是原因。當然統一的語言文字進一步強化了「大一統」的趨勢。
2018年12月7日
江上小堂
不一樣的角度!關注現實,追究歷史,探尋未來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7會員
320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原書名:Philip Jenkins "The Next Chrishtendom:The Coming of Global Christianity" 作者努力向我們陳述基督教在亞、非、拉丁美洲、印度等區域的快速發展,以及這些區域基督宗的特色,尤其是那些有別於歐美各國基督教的發展趨勢及影響力。
最近因為疫情的影響,身邊的朋友開始討論起經濟、股市的變動情況,其中幾個平常有投資習慣的就開始分析起股市的趨勢,哪幾項產業需要特別注意,什麼時候適合進場,進場需要準備多少資金,以及預期可以得到多少收益、承擔多少風險等等. 聽著朋友們分析產業變化以及全球經濟時提到的諸多數據,總會產生一種「哇!原
詮釋的中國人應該是相對於民主西方的中國共產黨政權, 說到宗教後面必須有個重要的事情是信仰,也就是一個宗教的主張。 認同信仰、認同主張,才會有一群人為了宣告主張讓更多的人信仰,讓更多人更好。 這也是現在的人類-智人這分支演化成現在的我們,有想像力,想像一個更好的世界,想像一個可以解決多數人的心智與生
Thumbnail
科學與宗教不相容。信仰是證據的免疫力,再確鑿的證據都可以忽視、否定。宗教以感情的交托代替證據的需求。要叫人相信科學,不但要有「事實」上的教育,而且要有「信仰」上的反教育。從民意調查可見,科學家、無神論者批評的是主流教義,打的不是稻草人。科學家信徒少,是研究科學叫人不信,而不是不信的人做了科學家。
Thumbnail
有些人把這部片視為女性主義的經典之一;這當然並無不可,但是如果深入這部作品的脈絡,就會了解到這部作品在宗教哲學上是如何延續了之前的問題意識。所以下面的文章分為兩部分:先說明該片如何延續宗教哲學中重要的問題意識,再說明從個人的立場出發,為何會認為本片視為女性主義經典恐有不妥。
Thumbnail
究竟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道教等這麼多宗教,哪一個才是正宗的教派?數千年來人類為此爭論不休,甚至因此引發無數起宗教戰爭。但此篇故事中,其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相當具有深度與公正性,個人認為只要不是宗教狂熱份子,都絕對會被故事中的回答所說服,故在此向各位推薦,並附上我的主觀觀點。
Thumbnail
中國人本質上是一種宗教。跟基督教、穆斯林,沒有分別,擁有這種宗教思想者,你可以叫他為中國人,這也是為何馬來華人、海外華僑,明明他們的國籍早已不是中國,都還是自稱中國人。你可以把他理解為「英國穆斯林」,「英籍華人」其實也是同一種東西。
Thumbnail
原書名:Philip Jenkins "The Next Chrishtendom:The Coming of Global Christianity" 作者努力向我們陳述基督教在亞、非、拉丁美洲、印度等區域的快速發展,以及這些區域基督宗的特色,尤其是那些有別於歐美各國基督教的發展趨勢及影響力。
最近因為疫情的影響,身邊的朋友開始討論起經濟、股市的變動情況,其中幾個平常有投資習慣的就開始分析起股市的趨勢,哪幾項產業需要特別注意,什麼時候適合進場,進場需要準備多少資金,以及預期可以得到多少收益、承擔多少風險等等. 聽著朋友們分析產業變化以及全球經濟時提到的諸多數據,總會產生一種「哇!原
詮釋的中國人應該是相對於民主西方的中國共產黨政權, 說到宗教後面必須有個重要的事情是信仰,也就是一個宗教的主張。 認同信仰、認同主張,才會有一群人為了宣告主張讓更多的人信仰,讓更多人更好。 這也是現在的人類-智人這分支演化成現在的我們,有想像力,想像一個更好的世界,想像一個可以解決多數人的心智與生
Thumbnail
科學與宗教不相容。信仰是證據的免疫力,再確鑿的證據都可以忽視、否定。宗教以感情的交托代替證據的需求。要叫人相信科學,不但要有「事實」上的教育,而且要有「信仰」上的反教育。從民意調查可見,科學家、無神論者批評的是主流教義,打的不是稻草人。科學家信徒少,是研究科學叫人不信,而不是不信的人做了科學家。
Thumbnail
有些人把這部片視為女性主義的經典之一;這當然並無不可,但是如果深入這部作品的脈絡,就會了解到這部作品在宗教哲學上是如何延續了之前的問題意識。所以下面的文章分為兩部分:先說明該片如何延續宗教哲學中重要的問題意識,再說明從個人的立場出發,為何會認為本片視為女性主義經典恐有不妥。
Thumbnail
究竟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道教等這麼多宗教,哪一個才是正宗的教派?數千年來人類為此爭論不休,甚至因此引發無數起宗教戰爭。但此篇故事中,其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相當具有深度與公正性,個人認為只要不是宗教狂熱份子,都絕對會被故事中的回答所說服,故在此向各位推薦,並附上我的主觀觀點。
Thumbnail
中國人本質上是一種宗教。跟基督教、穆斯林,沒有分別,擁有這種宗教思想者,你可以叫他為中國人,這也是為何馬來華人、海外華僑,明明他們的國籍早已不是中國,都還是自稱中國人。你可以把他理解為「英國穆斯林」,「英籍華人」其實也是同一種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