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一場完美的視覺饗宴|《羅馬》:水面之上,泡沫之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我得為你描述一下那天的清晨,因為每次新的描述都有新的意義。我得先讓晨曦展開,讓陽光緩步移動。我得把樹木、村落的房子、小學校、各種顏色紛陳的田野、海濱隨風擺盪的小漁船,──像棋子般擺放到風景裡頭。

── 吳明益《單車失竊記》
所以我們記憶最美好的部分乃在我們身外,存在於帶雨點的一絲微風吹拂之中,存在於一間臥房發黴的味道之中,或存在於第一個火苗的氣味之中,在凡是我們的頭腦沒有加以思考,不屑於加以記憶,可是我們自己追尋到了的地方。這是最後庫存的往日,也是最美妙的部分,到了我們的淚水似乎已完全枯竭的時候,它仍能叫我們流下熱淚。是在我們身外嗎?更確切地說,是在我們心中,但是避開了我們自己的目光,存在於或長或短的遺忘之中。唯有借助於這種遺忘,我們才能不時尋找到我們的故我,置身於某些事情面前,就像那個人過去面對這些事情一樣,再度感到痛苦,因為這時我們再也不是我們自己,而是那個人,那個人還愛著我們今天已經無所謂的一切。

──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怎麼能抓住,水做的記憶。怎麼樣活著,水做的女人。   

阿方索.柯朗(Alfonso Cuarón)溯流至他兒時,1970 至 1971 年墨西哥城羅馬區裡,他生命中重要女性的化身──米斯特克裔女傭 Cleo──和他身為西班牙中產階級的家庭,往內浸注,是這艘小船上成員們的生命事件,向外窺看,是地震、抗爭與暴力的驚浪,如此動盪而過的一段光陰。

由水開場。鏡頭固定在菱形石磚密鋪的地板的景象,縫隙形成的交叉線往畫面外延伸出去,召喚看不見的地方。遠遠地,彷彿應召而來的腳步聲,水流與刷洗聲逐漸逼近,水終於湧進畫面,反射出窗台所框限出光的形狀,一架泡沫大小的飛機飛掠而過。接著,水來得更急,像海浪湧來褪去,水沫徹底糊掉了窗口,出現了「ROMA」片頭字樣。水流緩和下來,但幾道很人為的潑濺讓我們從「自然景觀」回神,鏡頭往上搖,跟著水退去、腳步離開的方向,拉出縱深的空間──過道兼車庫──面朝馬路的那端,Cleo 終於現身。

《羅馬》劇照/Netflix 提供

《羅馬》劇照/Netflix 提供

水在柯朗先前的作品也是重要的意象連結,《你他媽的也是》青春性覺醒的暗潮洶湧,或是,《地心引力》從外太空(氣)爆炸(火)掉回塵世的海(水)洗禮的循環,也已然出現在《羅馬》的開場序曲,地板(土)、流水、倒影中的飛機(氣)的流動。四缺一的火,出現在新年派對的森林火災事件,這也是勉強讓人感到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魔幻一刻:後景人們忙著救火,扮作獸人的男子走到前景,脫下頭戴,無視於燃燒倒下的樹,對一切保持距離地,唱著自己的歌,彷彿獨自告別時代的先知。火是另一種轉化,像是在生滅之中,事態已是大致恆定的秩序,無論之後會多糟,都不是毀滅性的,它轉化了流水「變動的恆常」的冷然。

Cleo 日常工作的洗碗、倒水、煮茶,與男人相遇、做愛、洗澡後濡濕的髮,撞見拋棄她的男人投身暴力活動時破掉的羊水,她失去了孩子而小主人們失去了父親和沒頂的海浪⋯⋯延伸出去整部關於水作成的各種鏈結,以及私人的家族的浸潤記憶與城市時代的如何連動,自開場的地板鏡頭即宣告了方法學:讓攝影機弭平一切成「以小見大」的切面。去盛裝水做的記憶,或許抓不住水的流變,但足以留下刷洗、拓印出的精細平面。

《羅馬》劇照/Netflix 提供

《羅馬》劇照/Netflix 提供

平面中可供識別的重要元素如水、車道、飛機,讓人按圖索驥通往遠因和後果:狗屎不落地,早上的地板不洗,小小家庭如歷經多事的窄道。地板不洗,那人不回來,等待的心如緊閉的鐵門期盼打開。但福特 Galaxy 閃亮的車頭是美麗的錯誤,他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關於「羅馬區」記憶核心座落在室內居家生活,而窗台在倒影上留下了光的出口,讓更遠的外在世界往此處投影,飛機僅是倒影的一筆;自空中來的──大地震時 Cleo 看著嬰兒室保溫箱上佈滿的瓦礫;自窗口外的──傢俱行滿是殘膠的窗戶外暴動的街頭,直到 Cleo 羊水破落,水的驅動,鏡頭才「下放」到街頭上凝視這群人,Cleo 與這些人的苦痛彼此經過,倏忽分開。

整部電影攝影機除了 Cleo 的凝視和被視的動勢製造的空間,其餘的作勢「向外」(陽台外還有陽台,緊鄰的女傭們各自辛勤洗滌曬衣;醫院生產時一道道拉簾後每個母親在為小生命各自搏鬥)不過是「見樹見林」地開展卷軸一般,一種必然的社會圖像,甚至不如電影中的聲音立體。聲音設計除了技術面(Dolby Atmos 的使用)以外,自開場就致力於召喚著畫面外的事物和想像。

《羅馬》工作照/Netflix 提供

《羅馬》工作照/Netflix 提供

說到「聲音去喚回人事已非的家屋,讓記憶重新流淌」,同樣對應著家族史和被殖民國家的大歷史,同樣重視長鏡頭下前後景的對峙和變化,台灣的觀眾很難不想到侯孝賢的《童年往事》。但《童年往事》一開始的畫外音即是「我」(阿孝)的獨白,明示了敘事觀點,家人們的聲音流通,串聯起不同房間和畫格的人們,而《羅馬》從流水聲引入了 Cleo,之後卻漂浮在曖昧的視角之中。這個家的空間是什麼樣子?在開場不久後,我們跟著 Cleo 從二樓旋轉地走向一樓,在還不睡覺的孩子們、主人夫妻齟齬的耳語包圍之中,驅動攝影機的雖然是 Cleo,但她事實上是一個被動承受者,因為最小的男孩 Pepe 搗蛋四處開燈,她得收拾殘局,轉了這一大圈,只化為一聲親暱的「這個小惡魔」。

這場戲的旋轉讓人感受到凝視,或是追憶的不可抗力:在漩渦中的軸心並不是 Cleo,她是追憶的對象,而不是追憶的主體。這個視角支點也不屬於屋裡的其他人,而可能是 Pepe 抱歉又好笑地站在未來看向過去的蟲洞通道。這場戲稍早,攝影機隨著 Cleo 收拾著餐盤慢慢地橫搖過去,一家人正在看電視,她自在地加入他們之間,其中一個男孩摟著她的肩膀,隨著節目一同歡笑,然而女主人出聲打斷了寧靜,要 Cleo 給先生端一杯茶過來,於是攝影機跟著 Cleo 從那個「家人的位置」離開──Cleo 不是家人,而是這個家的倒影,她和這家人的生命故事對映著。她作為「非家人」讓導演折射出自己的家,這份曲折的確是《羅馬》最美的嘗試,去留下時間流過的一些痕跡,去捏塑容器盛裝生命流過的一些樣貌。

《羅馬》劇照/Netflix 提供

《羅馬》劇照/Netflix 提供

然而,在離開這家人(尤其Pepe)視線發生的事,獨屬於 Cleo 的部份,卻有著過於預示性、戲劇性的捏塑再造:狗屎與夫妻危機、牛奶杯破與生產不順、上演《虎口脫險》的電影院與渣男的拋棄⋯⋯一塊碎玻璃般的小事,就是記憶節點的存檔時刻,改變了一切。

但真的改變了什麼嗎?我卻覺得這些刻意遠離了靜水深流和底下折射的美,復返了表面。

阿根廷導演露柯希亞.馬泰(Lucrecia Martel),她的《魔沼》及《失意薇若妮卡》等作品同樣處理西班牙中產階級家庭生活的失能和混亂,也對女傭與雇主家庭有所著墨。的確,《羅馬》也描寫了日常的特異感。透過「非家人」去強化一個家庭裡不能說不親密、不能說沒有愛,但還是殘酷的疏離和分心:你不知道一個跟你住在一起好多年的人的生日,你不知道你丈夫何時會回來,你不知道你的孩子正被浪捲得太遠⋯⋯所以,突出了即便是家庭這個緊密的單位,「一個人的 」時刻總會降臨:母親向人哭訴丈夫不准孩子知曉,男孩藏有父母的秘密而向哥哥發洩暴力,不會游泳的 Cleo 要面對海浪,去救回孩子們。

《羅馬》劇照/Netflix 提供

《羅馬》劇照/Netflix 提供

海浪的聲響,打到前景吞沒人的威勢,「比真的」還有衝擊力。長鏡頭強迫觀眾留在那裡面對實時的痛苦事件,水做的女人被浪打回一瞬間的原形──淚不屬於自己,記憶不屬於自己──「我不希望她出生」,擠出了這句話,而宣告了自身的泡沫化。浮出水面的這一句,難得 Cleo 的心情自白,和之前可見可感的細節之間,十分刻意地保持內心與外在的距離。於是,從碎玻璃般的小事,這些刻意和造作,累積到了此時高潮的海浪,正是張力崩斷的臨界點。

相較之下,馬泰的電影形式激進,始終精準地滑脫幻想和日常的將連未連,《羅馬》不刁鑽,但讓人感到美如此平庸,如此單薄的介面,是一旦打算設身處地介入,無限貼近的時候,就會崩塌的質地。事後一句話,就可以瓦解之前的美學經營。

在《羅馬》中,可以看到電影作為共情機械的成功,無人可比。但若說昔日電影高於生活(bigger than life)的力量,是種誇耀,今日《羅馬》背後「比真還真」的趨勢,更缺乏內省。


raw-image
【釀一場完美的視覺饗宴】專欄由 BenQ 贊助支持,此專欄將會為大家推薦讓人感官與心靈皆得到滿足的好片,以及介紹電影美學、技術等等各種面向的知識。

系列文章:
《滅絕》:麻瓜的超越、覺醒、三摩地 by 希米露
那些溢出景框之外的小玩意 by 蔡嘉瑋
《尋愛偵探阿洛伊斯》與《廣島之戀》,知覺與記憶的迷宮 by 于念平
熱愛生命與土地的藝術巨匠──談日本動畫大師高畑勳的生平與作品 by 橘貓
《撞死了一隻羊》:吃著自己的夢的銜尾蛇 by 桑妮


raw-image

【釀電影】2018年 12月號(訂閱方案請看這裡

【影像的邊境:誠品電影院 X 坎城影展】專題
《傑克蓋的房子》:我如何學會停止厭惡並同情自戀者 by 甜寒
《沒有煙硝的愛情》:藝術不歸藝術愛情不歸愛情 by 香功堂主
高達的《影像之書》:一切都關乎「手」 by 陳顗竹
《天使怎麼了》:食人花真的存在嗎? by 雀雀

【釀一場完美的視覺饗宴】專欄
《羅馬》:水面之上,泡沫之下 by 甜寒

【釀影評】專欄
《賣場華爾滋》:願做你的海與岸 by 施彥如
《幸福定格》:別讓婚紗放大照成了房間裡的大象 by Lizzy

【釀影癡】訂閱者限定專欄
《幸福定格》:定格在幸福之外的空白 by 施彥如

【釀特務】專欄
2018 東京影展|老將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by CharMing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Keane《Some Place Only We Know》 The Lake House 電影「The Lake House 跳越時空的情書」,本來是二創,原創是韓國電影「il mare」,好萊塢看中它的奇異劇情。 太多人喜愛這齣由美女「珊卓·布拉克」和俊男「基努·李維」主演的電影
Thumbnail
Keane《Some Place Only We Know》 The Lake House 電影「The Lake House 跳越時空的情書」,本來是二創,原創是韓國電影「il mare」,好萊塢看中它的奇異劇情。 太多人喜愛這齣由美女「珊卓·布拉克」和俊男「基努·李維」主演的電影
Thumbnail
  如果人生是四通八達的道路,女性自出生的選擇往往就比男性少,成長過程至成年更會被周遭逐漸限縮,如果再加上種族歧視、移民身份、菁英主義的限制,不知不覺,就會被逼到窄巷,關進不見天日。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再讀)
Thumbnail
  如果人生是四通八達的道路,女性自出生的選擇往往就比男性少,成長過程至成年更會被周遭逐漸限縮,如果再加上種族歧視、移民身份、菁英主義的限制,不知不覺,就會被逼到窄巷,關進不見天日。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再讀)
Thumbnail
《失業風暴》搭起了一座沙灘城堡,由紀錄者與被紀錄者以彼此的信任為基石共同創建,輔以三名男孩童趣的想像裝飾著外觀。這座沙雕城堡的上頭能夠窺見底層人民生活的困窘,那群清晨就得出門極為疲憊的勞動者,在堆砌的過程中竟參與了他們的生活,不只有無助難解的傷悲,更多是彼此照應,撐住彼此將要崩塌的身體,才有了每年四
Thumbnail
《失業風暴》搭起了一座沙灘城堡,由紀錄者與被紀錄者以彼此的信任為基石共同創建,輔以三名男孩童趣的想像裝飾著外觀。這座沙雕城堡的上頭能夠窺見底層人民生活的困窘,那群清晨就得出門極為疲憊的勞動者,在堆砌的過程中竟參與了他們的生活,不只有無助難解的傷悲,更多是彼此照應,撐住彼此將要崩塌的身體,才有了每年四
Thumbnail
瑪莉詠:「妳來自未來嗎?」 奈莉:「不,我來自妳身後的那條小路」
Thumbnail
瑪莉詠:「妳來自未來嗎?」 奈莉:「不,我來自妳身後的那條小路」
Thumbnail
兩人間的關係於焉是種間接的鏡像,互相凝視而疊映,葛妲撫摸穿上自己的絲綢睡衣的艾納,其影子與自身相疊,甚至是自我的相對,清晨時葛妲首次畫下丈夫的素描,或可以說是同時創造了葛妲自身、艾納與莉莉的複合影像。
Thumbnail
兩人間的關係於焉是種間接的鏡像,互相凝視而疊映,葛妲撫摸穿上自己的絲綢睡衣的艾納,其影子與自身相疊,甚至是自我的相對,清晨時葛妲首次畫下丈夫的素描,或可以說是同時創造了葛妲自身、艾納與莉莉的複合影像。
Thumbnail
在這短短不過五分鐘的開場,《失去的女兒》已經置入故事中最重要的意象與象徵──高傲謎樣的教授、連結女兒童年的柳橙、代表不願面對自我的黑夜、以及照亮內心深淵的燈塔。由此,我們也可以預期,整個故事將會是挖掘孤高女教授過往秘密的心靈之旅。
Thumbnail
在這短短不過五分鐘的開場,《失去的女兒》已經置入故事中最重要的意象與象徵──高傲謎樣的教授、連結女兒童年的柳橙、代表不願面對自我的黑夜、以及照亮內心深淵的燈塔。由此,我們也可以預期,整個故事將會是挖掘孤高女教授過往秘密的心靈之旅。
Thumbnail
今天來跟大家聊聊一部NETFLIX 的新片, (來日同行) 因為本人我有喜歡邊看電影邊爬文的怪習慣(笑) 就是很喜歡在看劇的當下,一邊找看看有沒有關於這部片或劇更多不同的影評或觀點 能讓我發現到更多那些導演或編劇的巧思 蘇菲亞羅蘭, 我也是看了這部電影後才略知她是位義大利傳奇巨星
Thumbnail
今天來跟大家聊聊一部NETFLIX 的新片, (來日同行) 因為本人我有喜歡邊看電影邊爬文的怪習慣(笑) 就是很喜歡在看劇的當下,一邊找看看有沒有關於這部片或劇更多不同的影評或觀點 能讓我發現到更多那些導演或編劇的巧思 蘇菲亞羅蘭, 我也是看了這部電影後才略知她是位義大利傳奇巨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