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一場完美的視覺饗宴|《羅馬》:水面之上,泡沫之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我得為你描述一下那天的清晨,因為每次新的描述都有新的意義。我得先讓晨曦展開,讓陽光緩步移動。我得把樹木、村落的房子、小學校、各種顏色紛陳的田野、海濱隨風擺盪的小漁船,──像棋子般擺放到風景裡頭。

── 吳明益《單車失竊記》
所以我們記憶最美好的部分乃在我們身外,存在於帶雨點的一絲微風吹拂之中,存在於一間臥房發黴的味道之中,或存在於第一個火苗的氣味之中,在凡是我們的頭腦沒有加以思考,不屑於加以記憶,可是我們自己追尋到了的地方。這是最後庫存的往日,也是最美妙的部分,到了我們的淚水似乎已完全枯竭的時候,它仍能叫我們流下熱淚。是在我們身外嗎?更確切地說,是在我們心中,但是避開了我們自己的目光,存在於或長或短的遺忘之中。唯有借助於這種遺忘,我們才能不時尋找到我們的故我,置身於某些事情面前,就像那個人過去面對這些事情一樣,再度感到痛苦,因為這時我們再也不是我們自己,而是那個人,那個人還愛著我們今天已經無所謂的一切。

──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怎麼能抓住,水做的記憶。怎麼樣活著,水做的女人。   
阿方索.柯朗(Alfonso Cuarón)溯流至他兒時,1970 至 1971 年墨西哥城羅馬區裡,他生命中重要女性的化身──米斯特克裔女傭 Cleo──和他身為西班牙中產階級的家庭,往內浸注,是這艘小船上成員們的生命事件,向外窺看,是地震、抗爭與暴力的驚浪,如此動盪而過的一段光陰。
由水開場。鏡頭固定在菱形石磚密鋪的地板的景象,縫隙形成的交叉線往畫面外延伸出去,召喚看不見的地方。遠遠地,彷彿應召而來的腳步聲,水流與刷洗聲逐漸逼近,水終於湧進畫面,反射出窗台所框限出光的形狀,一架泡沫大小的飛機飛掠而過。接著,水來得更急,像海浪湧來褪去,水沫徹底糊掉了窗口,出現了「ROMA」片頭字樣。水流緩和下來,但幾道很人為的潑濺讓我們從「自然景觀」回神,鏡頭往上搖,跟著水退去、腳步離開的方向,拉出縱深的空間──過道兼車庫──面朝馬路的那端,Cleo 終於現身。
《羅馬》劇照/Netflix 提供
水在柯朗先前的作品也是重要的意象連結,《你他媽的也是》青春性覺醒的暗潮洶湧,或是,《地心引力》從外太空(氣)爆炸(火)掉回塵世的海(水)洗禮的循環,也已然出現在《羅馬》的開場序曲,地板(土)、流水、倒影中的飛機(氣)的流動。四缺一的火,出現在新年派對的森林火災事件,這也是勉強讓人感到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魔幻一刻:後景人們忙著救火,扮作獸人的男子走到前景,脫下頭戴,無視於燃燒倒下的樹,對一切保持距離地,唱著自己的歌,彷彿獨自告別時代的先知。火是另一種轉化,像是在生滅之中,事態已是大致恆定的秩序,無論之後會多糟,都不是毀滅性的,它轉化了流水「變動的恆常」的冷然。
Cleo 日常工作的洗碗、倒水、煮茶,與男人相遇、做愛、洗澡後濡濕的髮,撞見拋棄她的男人投身暴力活動時破掉的羊水,她失去了孩子而小主人們失去了父親和沒頂的海浪⋯⋯延伸出去整部關於水作成的各種鏈結,以及私人的家族的浸潤記憶與城市時代的如何連動,自開場的地板鏡頭即宣告了方法學:讓攝影機弭平一切成「以小見大」的切面。去盛裝水做的記憶,或許抓不住水的流變,但足以留下刷洗、拓印出的精細平面。
《羅馬》劇照/Netflix 提供
平面中可供識別的重要元素如水、車道、飛機,讓人按圖索驥通往遠因和後果:狗屎不落地,早上的地板不洗,小小家庭如歷經多事的窄道。地板不洗,那人不回來,等待的心如緊閉的鐵門期盼打開。但福特 Galaxy 閃亮的車頭是美麗的錯誤,他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關於「羅馬區」記憶核心座落在室內居家生活,而窗台在倒影上留下了光的出口,讓更遠的外在世界往此處投影,飛機僅是倒影的一筆;自空中來的──大地震時 Cleo 看著嬰兒室保溫箱上佈滿的瓦礫;自窗口外的──傢俱行滿是殘膠的窗戶外暴動的街頭,直到 Cleo 羊水破落,水的驅動,鏡頭才「下放」到街頭上凝視這群人,Cleo 與這些人的苦痛彼此經過,倏忽分開。
整部電影攝影機除了 Cleo 的凝視和被視的動勢製造的空間,其餘的作勢「向外」(陽台外還有陽台,緊鄰的女傭們各自辛勤洗滌曬衣;醫院生產時一道道拉簾後每個母親在為小生命各自搏鬥)不過是「見樹見林」地開展卷軸一般,一種必然的社會圖像,甚至不如電影中的聲音立體。聲音設計除了技術面(Dolby Atmos 的使用)以外,自開場就致力於召喚著畫面外的事物和想像。
《羅馬》工作照/Netflix 提供
說到「聲音去喚回人事已非的家屋,讓記憶重新流淌」,同樣對應著家族史和被殖民國家的大歷史,同樣重視長鏡頭下前後景的對峙和變化,台灣的觀眾很難不想到侯孝賢的《童年往事》。但《童年往事》一開始的畫外音即是「我」(阿孝)的獨白,明示了敘事觀點,家人們的聲音流通,串聯起不同房間和畫格的人們,而《羅馬》從流水聲引入了 Cleo,之後卻漂浮在曖昧的視角之中。這個家的空間是什麼樣子?在開場不久後,我們跟著 Cleo 從二樓旋轉地走向一樓,在還不睡覺的孩子們、主人夫妻齟齬的耳語包圍之中,驅動攝影機的雖然是 Cleo,但她事實上是一個被動承受者,因為最小的男孩 Pepe 搗蛋四處開燈,她得收拾殘局,轉了這一大圈,只化為一聲親暱的「這個小惡魔」。
這場戲的旋轉讓人感受到凝視,或是追憶的不可抗力:在漩渦中的軸心並不是 Cleo,她是追憶的對象,而不是追憶的主體。這個視角支點也不屬於屋裡的其他人,而可能是 Pepe 抱歉又好笑地站在未來看向過去的蟲洞通道。這場戲稍早,攝影機隨著 Cleo 收拾著餐盤慢慢地橫搖過去,一家人正在看電視,她自在地加入他們之間,其中一個男孩摟著她的肩膀,隨著節目一同歡笑,然而女主人出聲打斷了寧靜,要 Cleo 給先生端一杯茶過來,於是攝影機跟著 Cleo 從那個「家人的位置」離開──Cleo 不是家人,而是這個家的倒影,她和這家人的生命故事對映著。她作為「非家人」讓導演折射出自己的家,這份曲折的確是《羅馬》最美的嘗試,去留下時間流過的一些痕跡,去捏塑容器盛裝生命流過的一些樣貌。
《羅馬》劇照/Netflix 提供
然而,在離開這家人(尤其Pepe)視線發生的事,獨屬於 Cleo 的部份,卻有著過於預示性、戲劇性的捏塑再造:狗屎與夫妻危機、牛奶杯破與生產不順、上演《虎口脫險》的電影院與渣男的拋棄⋯⋯一塊碎玻璃般的小事,就是記憶節點的存檔時刻,改變了一切。
但真的改變了什麼嗎?我卻覺得這些刻意遠離了靜水深流和底下折射的美,復返了表面。
阿根廷導演露柯希亞.馬泰(Lucrecia Martel),她的《魔沼》及《失意薇若妮卡》等作品同樣處理西班牙中產階級家庭生活的失能和混亂,也對女傭與雇主家庭有所著墨。的確,《羅馬》也描寫了日常的特異感。透過「非家人」去強化一個家庭裡不能說不親密、不能說沒有愛,但還是殘酷的疏離和分心:你不知道一個跟你住在一起好多年的人的生日,你不知道你丈夫何時會回來,你不知道你的孩子正被浪捲得太遠⋯⋯所以,突出了即便是家庭這個緊密的單位,「一個人的 」時刻總會降臨:母親向人哭訴丈夫不准孩子知曉,男孩藏有父母的秘密而向哥哥發洩暴力,不會游泳的 Cleo 要面對海浪,去救回孩子們。
《羅馬》劇照/Netflix 提供
海浪的聲響,打到前景吞沒人的威勢,「比真的」還有衝擊力。長鏡頭強迫觀眾留在那裡面對實時的痛苦事件,水做的女人被浪打回一瞬間的原形──淚不屬於自己,記憶不屬於自己──「我不希望她出生」,擠出了這句話,而宣告了自身的泡沫化。浮出水面的這一句,難得 Cleo 的心情自白,和之前可見可感的細節之間,十分刻意地保持內心與外在的距離。於是,從碎玻璃般的小事,這些刻意和造作,累積到了此時高潮的海浪,正是張力崩斷的臨界點。
相較之下,馬泰的電影形式激進,始終精準地滑脫幻想和日常的將連未連,《羅馬》不刁鑽,但讓人感到美如此平庸,如此單薄的介面,是一旦打算設身處地介入,無限貼近的時候,就會崩塌的質地。事後一句話,就可以瓦解之前的美學經營。
在《羅馬》中,可以看到電影作為共情機械的成功,無人可比。但若說昔日電影高於生活(bigger than life)的力量,是種誇耀,今日《羅馬》背後「比真還真」的趨勢,更缺乏內省。

【釀一場完美的視覺饗宴】專欄由 BenQ 贊助支持,此專欄將會為大家推薦讓人感官與心靈皆得到滿足的好片,以及介紹電影美學、技術等等各種面向的知識。

【釀電影】2018年 12月號(訂閱方案請看這裡
【影像的邊境:誠品電影院 X 坎城影展】專題
《傑克蓋的房子》:我如何學會停止厭惡並同情自戀者 by 甜寒
《沒有煙硝的愛情》:藝術不歸藝術愛情不歸愛情 by 香功堂主
高達的《影像之書》:一切都關乎「手」 by 陳顗竹
《天使怎麼了》:食人花真的存在嗎? by 雀雀
【釀一場完美的視覺饗宴】專欄
《羅馬》:水面之上,泡沫之下 by 甜寒
【釀影癡】訂閱者限定專欄
《幸福定格》:定格在幸福之外的空白 by 施彥如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到底導演和這一家人給了這些平淡的食物添加什麼調味料,讓它有了不一樣的滋味?尤其是貫穿全片的炸可樂餅加泡麵,那真是飢腸轆轆時的人間美味。一口可樂餅配上一口泡麵的溫熱濕潤,真是特別互補。這好吃的滋味,不只是食物本身,還佐上了他們外在的挫敗孤獨與回到家裡後互相取暖的善意。
十二月初與媽媽相約看電影時,我沒有事先告訴她影片的內容,不無刻意地挑了一部講述「婚姻生活」有關的電影。進場觀影的兩人,不是母與女的身分,而是新手人妻與結婚三十年前輩的對話:婚姻改變了媽媽哪些部分,又將會怎麼形塑我之後的樣貌。(順便說說彼此老公的壞話,此為已婚者不分老少的紓壓活動)
二次改編東野圭吾小說的堤幸彥,從《天空之蜂》的核電議題再到《人魚沈睡之家》的腦死,表現手法相對收斂許多;而《人魚沈睡之家》女主角篠原涼子的演技主宰整部電影的節奏,不僅是今年唯一能夠與《小偷家族》安藤櫻抗衡的最佳女主角人選,也讓本片的戲劇化,得以在狂氣與詭譎氣氛中充分釋放。
因為人工無法如同機械一樣精確、標準化,「手作物」總是獨一無二。手作也代表了一種踏實的精神:它是由親身到親手,即人為因應環境而產生的行動,是感知與勞動與創造的合一。五個手指、五個感知、地球的五大洲這比喻的連結擴張了作品思想的高度──《影像之書》關涉了世界的感知、世界的勞動、世界的影像。它是世界的電影。
天天高喊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的人,都應該來看《沒有煙硝的愛情》,電影講壓迫卻從頭到尾不見血,就連不同勢力的角力與打壓也處理得清淡,但銀幕外的你我都能意識到劇中角色的困境。文化演出強迫置入政治訊息,高層派人監視維特的一舉一動(思想檢查)等,都在訴說極權國家對思想與創作的箝制與控管。
導演沈可尚表示,起初想拍的主題是婚紗照,後來才發現更想探討的是婚姻與夫妻間的對話。大多數新人拍婚紗照時,心裡想的是「這是幸福的開始」,但它並不是。它只是一個幸福的格子,人生膠捲上的一格,生命的問題不會因為你找到了另外一個人就水到渠成,那些照片只代表你在那一格是幸福的,之後的日子仍要自己看著辦。
到底導演和這一家人給了這些平淡的食物添加什麼調味料,讓它有了不一樣的滋味?尤其是貫穿全片的炸可樂餅加泡麵,那真是飢腸轆轆時的人間美味。一口可樂餅配上一口泡麵的溫熱濕潤,真是特別互補。這好吃的滋味,不只是食物本身,還佐上了他們外在的挫敗孤獨與回到家裡後互相取暖的善意。
十二月初與媽媽相約看電影時,我沒有事先告訴她影片的內容,不無刻意地挑了一部講述「婚姻生活」有關的電影。進場觀影的兩人,不是母與女的身分,而是新手人妻與結婚三十年前輩的對話:婚姻改變了媽媽哪些部分,又將會怎麼形塑我之後的樣貌。(順便說說彼此老公的壞話,此為已婚者不分老少的紓壓活動)
二次改編東野圭吾小說的堤幸彥,從《天空之蜂》的核電議題再到《人魚沈睡之家》的腦死,表現手法相對收斂許多;而《人魚沈睡之家》女主角篠原涼子的演技主宰整部電影的節奏,不僅是今年唯一能夠與《小偷家族》安藤櫻抗衡的最佳女主角人選,也讓本片的戲劇化,得以在狂氣與詭譎氣氛中充分釋放。
因為人工無法如同機械一樣精確、標準化,「手作物」總是獨一無二。手作也代表了一種踏實的精神:它是由親身到親手,即人為因應環境而產生的行動,是感知與勞動與創造的合一。五個手指、五個感知、地球的五大洲這比喻的連結擴張了作品思想的高度──《影像之書》關涉了世界的感知、世界的勞動、世界的影像。它是世界的電影。
天天高喊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的人,都應該來看《沒有煙硝的愛情》,電影講壓迫卻從頭到尾不見血,就連不同勢力的角力與打壓也處理得清淡,但銀幕外的你我都能意識到劇中角色的困境。文化演出強迫置入政治訊息,高層派人監視維特的一舉一動(思想檢查)等,都在訴說極權國家對思想與創作的箝制與控管。
導演沈可尚表示,起初想拍的主題是婚紗照,後來才發現更想探討的是婚姻與夫妻間的對話。大多數新人拍婚紗照時,心裡想的是「這是幸福的開始」,但它並不是。它只是一個幸福的格子,人生膠捲上的一格,生命的問題不會因為你找到了另外一個人就水到渠成,那些照片只代表你在那一格是幸福的,之後的日子仍要自己看著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要去的「噴泉旅店」在城鎮廣場的另一邊,所以我和洛絲往與城鎮廣場相反的方向跑。不過,這樣我們依然能夠將整個港灣風光盡收眼底。每次進行這種送貨任務前......
Thumbnail
有些電影,即使無法在觀影時清晰地看見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劇情與鏡頭語言刻畫成的電影性格,仍然能牽動回憶中類似的情節,在心中留下深刻漣漪,《日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Thumbnail
躁動的不安如輻射般蔓延擴散,降下的苦雨將時間凍結在了那一天,思緒紊亂地像是被雨點打亂的漣漪,由荻上直子執導的《波紋》以精準銳利的口吻,也藉著宗教信仰與婚姻生活拉扯出的荒謬感,直指社會強加於母職的枷鎖與折磨,其中不論是透過水的形式展現的內心狀態、枯山水庭園所反映的哲學意涵......
Thumbnail
導演對於說故事的手法有些跳tone,劇情也缺乏嚴謹的邏輯,角色刻畫稍嫌不足。影像處理以詩意方式呈現,但是否和時空穿越科學主題相符仍值得討論。導演表達出希臘傳統電影所包含的寂寥、冷漠和疏離感,結合離婚、孩子消失及任意跳躍時空的設定,強調了「知道未來卻無法改變」的悲劇性,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受。
Thumbnail
「在白晝,連聲音都響亮。」 從《里斯本的故事》說起 文溫德斯1994年的電影《里斯本的故事》講述一位電影錄音師風塵僕僕去葡萄牙里斯本拜訪職業為電影導演的老朋友,過程中錄製了許多聲音,沒想到老友離家出走,不知所蹤,原來老友對電影的意義開始產生懷疑,就像在電影聲音來到之前,導演已經先行對從事
Thumbnail
  我想,也許在靈魂遊歷的某一世,我當過海的女兒。   在淡水漁人碼頭的遊艇上,我起身離開座艙走到船側,白金色陽光映在海面上,我注視著船舷捲起的白色泡沫,同時也像是捲起遠古時期幾乎被遺忘的記憶,熟悉到以為曾經與海有極深牽絆。
06/20/2018 媽媽咪啊   在聖托里尼講媽媽咪啊的故事。 又提到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情節。   每個人的看法不同,對我而言,印象最深的當然是 馬桶不通,水管漏水的片段。   這是我常遇到的, 因為我知道美麗的民宿背後,有著民宿主人獨自經營的辛苦。   這次住在聖多里尼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水的逝去,為這世界添上一段樂譜;祂的靈魂如煙、如點點蟲鳴般的輕盈,高低起伏、優柔婉轉,就像在幽藍的月光下演奏、舞動,隨著溫風敘述祂所愛的一生,直到靈體消散不見,聲音才嘎然而止。祂的笑容將永遠留存在生靈的記憶裡面——不必覺得哀傷、覺得遺憾,水滑過繼任者的靈魂,祂將手中的情感託付於年輕的水,繼續追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要去的「噴泉旅店」在城鎮廣場的另一邊,所以我和洛絲往與城鎮廣場相反的方向跑。不過,這樣我們依然能夠將整個港灣風光盡收眼底。每次進行這種送貨任務前......
Thumbnail
有些電影,即使無法在觀影時清晰地看見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劇情與鏡頭語言刻畫成的電影性格,仍然能牽動回憶中類似的情節,在心中留下深刻漣漪,《日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Thumbnail
躁動的不安如輻射般蔓延擴散,降下的苦雨將時間凍結在了那一天,思緒紊亂地像是被雨點打亂的漣漪,由荻上直子執導的《波紋》以精準銳利的口吻,也藉著宗教信仰與婚姻生活拉扯出的荒謬感,直指社會強加於母職的枷鎖與折磨,其中不論是透過水的形式展現的內心狀態、枯山水庭園所反映的哲學意涵......
Thumbnail
導演對於說故事的手法有些跳tone,劇情也缺乏嚴謹的邏輯,角色刻畫稍嫌不足。影像處理以詩意方式呈現,但是否和時空穿越科學主題相符仍值得討論。導演表達出希臘傳統電影所包含的寂寥、冷漠和疏離感,結合離婚、孩子消失及任意跳躍時空的設定,強調了「知道未來卻無法改變」的悲劇性,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受。
Thumbnail
「在白晝,連聲音都響亮。」 從《里斯本的故事》說起 文溫德斯1994年的電影《里斯本的故事》講述一位電影錄音師風塵僕僕去葡萄牙里斯本拜訪職業為電影導演的老朋友,過程中錄製了許多聲音,沒想到老友離家出走,不知所蹤,原來老友對電影的意義開始產生懷疑,就像在電影聲音來到之前,導演已經先行對從事
Thumbnail
  我想,也許在靈魂遊歷的某一世,我當過海的女兒。   在淡水漁人碼頭的遊艇上,我起身離開座艙走到船側,白金色陽光映在海面上,我注視著船舷捲起的白色泡沫,同時也像是捲起遠古時期幾乎被遺忘的記憶,熟悉到以為曾經與海有極深牽絆。
06/20/2018 媽媽咪啊   在聖托里尼講媽媽咪啊的故事。 又提到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情節。   每個人的看法不同,對我而言,印象最深的當然是 馬桶不通,水管漏水的片段。   這是我常遇到的, 因為我知道美麗的民宿背後,有著民宿主人獨自經營的辛苦。   這次住在聖多里尼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水的逝去,為這世界添上一段樂譜;祂的靈魂如煙、如點點蟲鳴般的輕盈,高低起伏、優柔婉轉,就像在幽藍的月光下演奏、舞動,隨著溫風敘述祂所愛的一生,直到靈體消散不見,聲音才嘎然而止。祂的笑容將永遠留存在生靈的記憶裡面——不必覺得哀傷、覺得遺憾,水滑過繼任者的靈魂,祂將手中的情感託付於年輕的水,繼續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