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大變身! 3D列印美食端上桌

廚餘大變身! 3D列印美食端上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荷蘭艾恩德霍芬理工大學(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畢業生Elzelinde van Doleweerd與一家中國科技公司合作,共同開發利用廚餘製作的3D列印食品。

Van Doleweerd就學期間得知全世界近三分之一的食品被浪費,其中荷蘭最常被浪費的食品是麵包、乳製品、蔬菜和水果,每天浪費大量的食物背後隱含的其實是糧食危機,於是她開始研究如何使用3D食品列印技術將這些廚餘剩食轉化為新的食品。

Van Doleweerd說:「在荷蘭我們浪費了很多麵包,當麵包放久、麵包乾了,我們不再喜歡吃了就會丟掉造成浪費,因此我開始用這些麵包製作食品糊。」Photo Credit:dezeen

Van Doleweerd說:「在荷蘭我們浪費了很多麵包,當麵包放久、麵包乾了,我們不再喜歡吃了就會丟掉造成浪費,因此我開始用這些麵包製作食品糊。」Photo Credit:dezeen

Van Doleweerd成功使用麵包糊進行3D列印的實驗之後,還研究了同樣經常被浪費的蔬菜和水果,例如奇形怪狀的胡蘿蔔和過熟的香蕉。Photo Credit:dezeen

Van Doleweerd成功使用麵包糊進行3D列印的實驗之後,還研究了同樣經常被浪費的蔬菜和水果,例如奇形怪狀的胡蘿蔔和過熟的香蕉。Photo Credit:dezeen

由於 Van Doleweerd 過去曾使用荷蘭常見也是最常被浪費的食物,如麵包,水果和蔬菜創作,這次 Van Doleweerd 的新創作是結合中國當地最常被浪費的食品並與北京一間3D食品公司共同合作生產。

Van Doleweerd提到:「在中國,人們吃大量的米飯,但也浪費了大量的米飯。所以我用米飯代替麵包,以及蔬菜和水果製作了一種可印刷的食品。」

產品有兩個概念包括由米飯和紫色甘藷製成的糊狀物,可用於印刷不同的設計,如2D幾何圖案和3D形狀,如杯子。Photo Credit:dezeen

產品有兩個概念包括由米飯和紫色甘藷製成的糊狀物,可用於印刷不同的設計,如2D幾何圖案和3D形狀,如杯子。Photo Credit:dezeen

「我煮蔬菜、米飯和水果皮、晾乾麵包,將這些食材搗碎、混合、研磨和過篩,接著打印出光滑的糊狀物後拿去烘烤,烘烤待完全脫水以確保食物中沒有水分,這樣才不會滋生細菌。透過這種方式,食物可以安全食用,也能夠長時間保存食物。」Van Doleweerd詳細地說明製作過程。

關於3D列印的技術,Van Doleweerd找了中國一間2015年由Leandro Rolon和David Doepel創立的3D列印食品公司3dfoodcompany,他們在2016年找了工程師、設計師和食品專家團隊開發了屬於自己的3D食品列印機並推出了中國首個高級食品訂製平台。

Photo Credit:dezeen

Photo Credit:dezeen

吃起來的味道如何呢? 根據Van Doleweerd的說法,烘焙過程會讓食物具有鬆脆的質地,所以吃起來的味道有點像餅乾。其中,內容物含有超過75%的流狀食物以及一些其他成分,可以製成光滑的糊狀物和一些調味香料,所以Doleweerd還製作了甜味和含有不同的草藥和香料的鹹口味。

Van Doleweerd還想進一步嘗試去除包含在裡面的奶油和雞蛋製作純素的食品,並讓糊狀物變得光滑並使質地更加鬆脆,同時也在試驗幾種草藥、水果和蔬菜,以創造新的口味。

餐盤上的食物非常精緻,端上桌完全看不出來是用剩食製作而成。Photo Credit:dezeen

餐盤上的食物非常精緻,端上桌完全看不出來是用剩食製作而成。Photo Credit:dezeen

從不斷增長的人口來看,未來需要更多的食物,但另一方面,目前生產的食物中有三分之一被浪費掉。透過Van Doleweerd的作品,我們可以知道隨著新技術的運用,能讓更多人重新思索食物浪費的議題與挑戰。


avatar-img
食物設計_探索餐盤外的世界
38會員
37內容數
當我們談到「食物」,提及「思考」,就是食物設計。食物設計談的不只是食物本身,還有背後看似不相關的概念或實驗,但這些「不相關的」、「看不見的」往往超越了生理層次,反倒讓你我能用不同的觀點看見食物本質的意義,一窺餐盤內外的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 不只是展覽,而是一場未曾有過的餐桌體驗 ☖ 「內容不食」結合「用餐」與「逛展」這兩件事,透過視覺、觸覺、嗅覺等多層次感官互動,探討人們在用餐時的行為、記憶與文化脈絡。 在內容不食的「菜單」裡,我們融入了人們的用餐習慣,像是候餐時把玩桌上的擺設、把免洗筷包裝折成筷架、或是偷看隔壁座位點了哪些餐
「餐桌上的博物館」是里仁和UOVO 食物設計工作室,為了推廣永續飲食而進行的聯名策展。我們透過食物設計轉譯在日常生活中,能多觀察、關注在氣候變遷下的食物議題,進而產生永續行動。同時,放大鏡也讓大家觀察每一道餐點透露的資訊,品味每一道來自大地的隱藏訊息,探討永續飲食的重要性。
在歷史裡,勞工與奴隸不存在姓名,白人殖民者刻意抹去壓迫與不公的痕跡。正當二十一世紀安靜地將這一切都流放時,Yassine Ben Abdallah以糖蜜、以利刃,捅破了這場沉默。 The Bittersweet Memory of the Plantation (種植園裡苦樂參半的記憶),是一場由
☖ 不只是展覽,而是一場未曾有過的餐桌體驗 ☖ 「內容不食」結合「用餐」與「逛展」這兩件事,透過視覺、觸覺、嗅覺等多層次感官互動,探討人們在用餐時的行為、記憶與文化脈絡。 在內容不食的「菜單」裡,我們融入了人們的用餐習慣,像是候餐時把玩桌上的擺設、把免洗筷包裝折成筷架、或是偷看隔壁座位點了哪些餐
「餐桌上的博物館」是里仁和UOVO 食物設計工作室,為了推廣永續飲食而進行的聯名策展。我們透過食物設計轉譯在日常生活中,能多觀察、關注在氣候變遷下的食物議題,進而產生永續行動。同時,放大鏡也讓大家觀察每一道餐點透露的資訊,品味每一道來自大地的隱藏訊息,探討永續飲食的重要性。
在歷史裡,勞工與奴隸不存在姓名,白人殖民者刻意抹去壓迫與不公的痕跡。正當二十一世紀安靜地將這一切都流放時,Yassine Ben Abdallah以糖蜜、以利刃,捅破了這場沉默。 The Bittersweet Memory of the Plantation (種植園裡苦樂參半的記憶),是一場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