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umMaster技能 (1) 望聞問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維基百科 - 中醫診法學四診是中醫診察疾病基本方法的合稱,包括望診、聞診、問診、切診,即「望聞問切」。望是觀察病人的身體狀況,包括面色、舌苔等;聞是聽病人的說話、咳嗽、喘息,並嗅其口中或身上是否有異味;問是詢問病人症狀,以及患病史等;切是用手把脈或按腹部診察是否有異常。

:
運用視覺觀察團隊整體和成員個人的一切可見跡象。
- 工作區域有哪些視覺化的資訊? 那些資訊如何幫助團隊? 那些資訊已經很久沒更新?
- 團隊成員的互動狀況如何?
- 團隊如何同步工作資訊?

聞:
通過聽覺和嗅覺瞭解團隊。
- 坐在團隊工作區域,聽到的是什麼樣子的對話?
- 會聽到工作相關的對話和非工作相關的對話嗎? 那些代表什麼?
- 團隊有什麼樣子的味道? 煙味、酒味、咖啡味、便當味、沒洗澡味?

問:
以好奇心為起點透過提問瞭解團隊。
- 為一個現象下評論之前,先問團隊這個現象是怎麼形成的?
- 覺得團隊行為有點怪的時候,先問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 問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與脈絡。

切:
和團隊進一步的接觸。
- 一對一訪談。
- 一對一教練。
- 在自省會議提出平時的觀察和團隊討論。

通過四診,診察疾病顯現在各方面的症狀和體徵,以了解疾病的病因、性質及其與內臟的聯繫,為辨證提供充分的依據。望、聞、問、切各有獨特的作用,他們之間互相聯繫,互相補充,不能相互取代。臨床必須結合運用,互相參證,才能全面系統的了解病情,稱為四診合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世銘 (Sam Huang)的沙龍
16會員
15內容數
2019/09/01
改善是為了讓工作變得更安全和更簡單
Thumbnail
2019/09/01
改善是為了讓工作變得更安全和更簡單
Thumbnail
2019/08/17
團隊凝聚力是指團隊對成員的吸引力,成員對團隊的向心力,以及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吸引,團隊凝聚力不僅是維持團隊存在的必要條件,而且對團隊潛能的發揮有很重要的作用。一個團隊如果失去了凝聚力,就不可能完成組織賦予的任務,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條件   團隊凝聚力- MBA智库百科
Thumbnail
2019/08/17
團隊凝聚力是指團隊對成員的吸引力,成員對團隊的向心力,以及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吸引,團隊凝聚力不僅是維持團隊存在的必要條件,而且對團隊潛能的發揮有很重要的作用。一個團隊如果失去了凝聚力,就不可能完成組織賦予的任務,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條件   團隊凝聚力- MBA智库百科
Thumbnail
2019/05/29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其中談到關於量測團隊的快樂指標。文中指出團隊快樂程度和團隊表現相關。 用來量測追蹤的問題有兩題:
Thumbnail
2019/05/29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其中談到關於量測團隊的快樂指標。文中指出團隊快樂程度和團隊表現相關。 用來量測追蹤的問題有兩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天,教學門診即將結束的分享時間,來了一位初診病人,眼神焦慮地掃描著現場,他說:我有自己看書和上網,查到我的疾病應該要吃"抑肝散",想說不然來找中醫試試看… 一坐下來,眼神焦慮地掃描著現場大家,確定我身旁的學生是跟診醫師,也再次跟我確認這是教學門診,才開始準備描述自己的病情。我看了看他的動作和
Thumbnail
這天,教學門診即將結束的分享時間,來了一位初診病人,眼神焦慮地掃描著現場,他說:我有自己看書和上網,查到我的疾病應該要吃"抑肝散",想說不然來找中醫試試看… 一坐下來,眼神焦慮地掃描著現場大家,確定我身旁的學生是跟診醫師,也再次跟我確認這是教學門診,才開始準備描述自己的病情。我看了看他的動作和
Thumbnail
我會先把右手脈就是先排除感冒的狀況,再來細看看可能隱藏的其他問題…
Thumbnail
我會先把右手脈就是先排除感冒的狀況,再來細看看可能隱藏的其他問題…
Thumbnail
我阿罵有陣子常常進出急診,後來因為肺炎住院的時候,醫師來巡房除了問阿罵感覺怎樣,還會跟護理師交談,我當然是努力想聽他們在講什麼,但是很快就會放棄了。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習慣的用語,非圈子內的根本聽不懂... 來看看ICU醫生陳志金分享的【你想聽懂醫療人員在講什麼嗎?】
Thumbnail
我阿罵有陣子常常進出急診,後來因為肺炎住院的時候,醫師來巡房除了問阿罵感覺怎樣,還會跟護理師交談,我當然是努力想聽他們在講什麼,但是很快就會放棄了。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習慣的用語,非圈子內的根本聽不懂... 來看看ICU醫生陳志金分享的【你想聽懂醫療人員在講什麼嗎?】
Thumbnail
(1) 【動向】:找接盤俠=宿主。可以讓病患看到下一位醫師的就是滿分的急診醫師 不管疾病有沒有診斷出來,至少你還活著 (2) 【團隊精神】:每個人都是為○而戰,內外關係與上下關係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內是自己人,在○外就是外人。 (3) 【剝皮者】:急診醫師收入不受病人數量與嚴重度影響,也因
Thumbnail
(1) 【動向】:找接盤俠=宿主。可以讓病患看到下一位醫師的就是滿分的急診醫師 不管疾病有沒有診斷出來,至少你還活著 (2) 【團隊精神】:每個人都是為○而戰,內外關係與上下關係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內是自己人,在○外就是外人。 (3) 【剝皮者】:急診醫師收入不受病人數量與嚴重度影響,也因
Thumbnail
時間飛逝,已經來到2023年初。 趕快來補記這幾個月間,曾經去過的科別。 PGY是不分科的醫師,在各科之間輪訓。這樣的模式,其實也和以前實習醫學生時有些相像,其中最大的差別,應是責任承擔上的變化─從學生、學習者為主的身分,變成具有執照、需要正式對病人負責的照護者。 2022年9月,來到了耳鼻喉部。
Thumbnail
時間飛逝,已經來到2023年初。 趕快來補記這幾個月間,曾經去過的科別。 PGY是不分科的醫師,在各科之間輪訓。這樣的模式,其實也和以前實習醫學生時有些相像,其中最大的差別,應是責任承擔上的變化─從學生、學習者為主的身分,變成具有執照、需要正式對病人負責的照護者。 2022年9月,來到了耳鼻喉部。
Thumbnail
《是巧合嗎?》 #最近感冒的患者好多啊📷 #大家要多注意早晚溫差保暖好喔 Case1: ㄧ位患者阿姨有舊疾 看了西醫治療多年 面臨開刀的選擇 到住家附近看中醫 得到醫師直接的回應說:這是老化的問題,吃藥也不會好,你確定要醫嗎? 患者說:我想試試看 果然拿了多次藥之後 自覺沒有效果⋯ Case2:
Thumbnail
《是巧合嗎?》 #最近感冒的患者好多啊📷 #大家要多注意早晚溫差保暖好喔 Case1: ㄧ位患者阿姨有舊疾 看了西醫治療多年 面臨開刀的選擇 到住家附近看中醫 得到醫師直接的回應說:這是老化的問題,吃藥也不會好,你確定要醫嗎? 患者說:我想試試看 果然拿了多次藥之後 自覺沒有效果⋯ Case2:
Thumbnail
來醫院不是為了治病?醫療劇裡的VIP病房真的存在?媒體蹲點守候是為了什麼獨家?
Thumbnail
來醫院不是為了治病?醫療劇裡的VIP病房真的存在?媒體蹲點守候是為了什麼獨家?
Thumbnail
未來希望能每周一更,先從最基礎的說起,未來才能更好的說明較為複雜的問題。 先談談診斷這件事,為何需要做出診斷?因為有診斷才能知道後續該如何治療,以及預後好不好,所以說診斷是為了治療跟預後而存在的。(預後就是這個病會不會好,能不能治療,會不會有後遺症等等)
Thumbnail
未來希望能每周一更,先從最基礎的說起,未來才能更好的說明較為複雜的問題。 先談談診斷這件事,為何需要做出診斷?因為有診斷才能知道後續該如何治療,以及預後好不好,所以說診斷是為了治療跟預後而存在的。(預後就是這個病會不會好,能不能治療,會不會有後遺症等等)
Thumbnail
冬季、正是小朋友經常感冒發燒的季節,父母除了擔憂小朋友身體狀況外, 看診又是另一個燒腦的地方,有些小朋友一看診就嚎啕大哭。 搞到多方尷尬,但如果此時遇見一位有經驗又耐心的醫生, 許多小朋友會變得無比乖巧聽話,笑~笑。 自己也曾有不適看診經驗,遇見有經驗又耐心的醫生看診後, 身體不適狀況還未吃藥就已經
Thumbnail
冬季、正是小朋友經常感冒發燒的季節,父母除了擔憂小朋友身體狀況外, 看診又是另一個燒腦的地方,有些小朋友一看診就嚎啕大哭。 搞到多方尷尬,但如果此時遇見一位有經驗又耐心的醫生, 許多小朋友會變得無比乖巧聽話,笑~笑。 自己也曾有不適看診經驗,遇見有經驗又耐心的醫生看診後, 身體不適狀況還未吃藥就已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