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G北京2019- Kaizen in Practice 感想

2019/09/0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Kaizen in Practice by Kiro Harada
Kaizen in Practice 是我今年在北京的Regional Scrum Gathering聽到最有感的一場演講。

持續改善 這個概念,相信有在接觸敏捷的團隊都很熟悉。 不管是產品方面、團隊合作或工作流程,我們在每個迭代所追求的重點之一就是持續改善。 但我從沒認真想過“改善“的定義。
改善是為了讓工作變得更安全和更簡單
豐田(Toyota)在1950年的時候提出了改善的概念,我也一直以為這個概念是源自於日本。 沒想到Kiro Harada在開始講沒多久的時候,就說改善的概念其實是豐田從美國學來的!!!

原來美國在1940-1945有個叫做Training within Industry的東西,目的是把美國的家庭婦女訓練成工廠工人,其中一個概念就是把工作變得更安全和更簡單。 然後Training within Industry在1950年的時候被做成影片傳入日本,被日本人翻譯成”改善への四段階”。 之後”改善”就個概念就被豐田拿去用了。
“改善不是為了做更多 (Kaizen is not for making more)” 那改善在目前軟體開發環境中是為了什麼? Kiro提到,我們有限的資源是人的專注力。 我們要在目前的工作環境中,辨識出”不必要的專注 (unnecessary attention)”並減少,讓工程師可以專心寫程式。
我覺得讓工作變得更安全和更簡單,在軟體開發環境中還有很多的應用。 例如團隊把測試寫好/做好,也算把工作變得更安全吧? 把程式碼變得更容易維護,也算把工作變得簡單吧? 在組織內,讓大家能夠放心地自由交流意見,也是把工作變得更安全、更簡單吧?

辨識出工作中不必要的專注,從小事著手,每個人都能帶動團隊的持續改善。
    黃世銘 (Sam Huang)
    黃世銘 (Sam Huang)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