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新創團隊可以跟傳產老闆學習的,是「商業」的那一面:不僅要有理想性,也要有把握把錢賺回來;而傳產老闆要網路新創學習的,則是勇往直前、長線回收的冒險精神。
拿「傳產製造」與「網路新創」這樣比較雖然很奇怪,但差異當然很大,大在哪裡?答案在「對未來獲利的可預期性」上。
簡單說,對傳產製造業的老闆而言,你要他拿出一筆錢,他第一個問你的問題是「你要如何回收?」;但如果你拿出一筆錢給網路新創團隊,他們則是會把錢用在解決某種問題、滿足某種需求上,但未必能立刻看得到現金。
網路創業的特性本來就是「先圈地,後盈利」,沒成功透過柵欄把地圈起來之前,是賺不到錢的,因為羊群會從破口中溜走。
但對傳產製造業老闆來說,錢花出去,就是要立刻知道如何收回來;不管是透過提高收入、或是降低成本,總之就是不幹「燒錢圈地」的事。
所以,我有位傳產二代的朋友告訴我,去看一間工廠、數數廠內有幾張機台,就可以推算得出來該工廠的營業額,此話不假;但如果你去數數網路新創團隊的人數,那就未必推算得出來營業額,甚至連流量都估不準。
傳產不怕砸錢,就怕你的提案不夠明確、也不告訴他如何回收,這就是很多新創團隊向傳統老闆募資時的困境。
一者這樣的老闆未必看得懂項目內容,二者這樣的老闆始終會有疑問:「為什麼你們要花大把的銀子,繞一圈之後才能「有機會」賺錢,卻無法直接賺到錢?」這就是他們的疑問。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並經本站重新編輯,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本站文章提供付費授權轉載或出版,請參閱
授權說明、或來信
ask@tuna.to 洽詢。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喜愛」圖像、也歡迎分享到社群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