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遊戲獲勝的第 N 種可能:淺談「終結放榜新聞」的社會意義與想像

2019/02/2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先講結論,「終結放榜新聞」的精神意義高過於實質意義,但它應該被鼓勵沒錯。

之所以這麼說是覺得,這行動多少都能帶來一些變化,攪動升學至上陳腐不堪的思想死水,但它實際能影響的層面的確有限。(補個脈絡,終結放榜新聞是由風狗浪˙港都學生思潮所發起,藉由簽署承諾書的方式,要求各校校長承諾不再針對大考、放榜發送媒體採訪通知,或被動受訪,也不再主動將學生成績、錄取榜單對外進行公告。立意是想對抗「媒體(一再)塑造/強化成功模板」的病態現象)
該行動強調對「神話、成功模板」的省思與破除。取自風狗浪˙港都學生思潮

原因很簡單,僅是「不去助長風氣」並不能否定風氣存在的既定事實(以及它的運作結構)。當前社會以學歷論斷專業能力,影響職別、薪階高低早已行之有年,且不少時候也被證實此舉具有某種程度「客觀」與效益,進而支持機制的持續運作。也因為這一點,需求拉動供給的同時,才會出現一系列以「升學」為宣傳賣點的辦校手法(以及觀風向而報導的新聞業),你要這些靠榜單維生的社區高中簽署承諾書,不就和擋人財路無異嗎?是故,願意簽署的多半是明星高中,這其實本就可預見,因為也只有他們沒有「拉抬業績」的包袱。

但我們要因此便認為這行動自不量力、一廂情願嗎?也不對。我以桌遊來比喻,「終結放榜新聞」所反動的,本來就不是當今現有的獲勝規則(滿級分-高學歷-優職厚薪等一條龍式的成功路徑)或整套遊戲本身,而是試圖提醒玩家們:儘管過去我們以為只有一條路,但遊戲獲勝的條件其實不只一種。結構固然難以鬆動,這種(目前看來很小眾)的獲勝條件,去走它的風險的確不小,但起碼對於興趣、體質或能力不適合老路的玩家們,這都多了一個彈性的可能選擇。不論最後選擇與否,能夠在充分體現「多元價值」的條件下去權衡、取捨,這本身就跨了不小的一步;也才是 108 課綱所強調「多元、適性發展」的核心美旨。且極其言論之,我們社會要破除單一、僵化的成功模式,不是本來就得靠這些非主流的成功案例嗎?


所謂「終結放榜新聞」並不是要收回努力念書者的光環,恰好相反,而是要藉此讓大眾轉焦:藉由不同途徑努力的學子都應獲得大眾的看見、理解與鼓勵。遺憾的是媒體屢屢在這方面展現了失能,這次寧可讓他們噤聲,將事件的「理解、詮釋權」還諸民眾去自省叩問;也藉此堵一下那些不做功課、不思考又愛囫圇吞棗者的嘴舌。倘就「扭轉新聞閱聽陋習」這點而言,也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4會員
57內容數
我要成為 LeetCode 王!快跟我一起踏上旅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