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自然農法與自學教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前陣子做了幾場與自學有關的對談,過程中與會者所提出的幾個問題,我覺得剛好可以用自然農法來比喻,但現場沒有足夠多的時間仔細說明。現在我把問題整理出來,並做了圖表,希望能藉此將想表達的東西說得清楚一些。

Q:我們要怎麼讓小孩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是一種天生的能力嗎?如果是,那我們還需要做些什麼?

這組問題很有趣,它其實是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似乎預設了「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而來的能力,然後提問者想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學習到這樣的能力。但提問者的第二個問題卻又像是對第一個問題的質疑──自主學習會不會其實是一種天生的能力?如果是,那我們大人還需要做些什麼?

我一聽到這組問題就覺得太巧了,這剛好是我過去一年來一直思考的問題。自從我開始接觸自學生之後,在教育現場我所感受到的一些矛盾,使得我必須去面對與思考下面這些問題──

當大人讓孩子「自學」,那是否意味著讓孩子自己去決定他想學什麼?如果是的話,那大人在當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但如果孩子說不出自己想要學什麼呢?那大人就不能安排嗎?大人的安排是否會阻礙了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然後,究竟什麼是「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究竟是一種天生的能力?還是一種學習而來的能力?

一直到前陣子,我跳出自學這個框框,試著從自然農法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我才突然想清楚了──

raw-image

當我們問:自然生長是一種天生的能力嗎?我們肯定會說──當然!植物它自己就會發芽、開花、結果,它不需要人類去幫它,它也會自然生長。所以,現在回頭來看這個問題:自主學習是一種天生的能力嗎?當然,嬰孩跟植物一樣,他不需要大人做些什麼,他就會哭、會吃、會想要爬、會想要看、會想要聽,會想要「學」任何東西,就像植物會想要「長」一樣,這可以說是一種本能。

植物的「自然生長」與人類嬰孩的「自主學習」,是一種「本能」,但同時也是一種沒有「目的」的發展。

有人會問,真的沒有目的嗎?想要活下去本身應該就是一種目的?這樣說也是沒錯,所以我想說明,在這裡說的「沒有目的」指的是「不為了他人的目的」──植物並不是因為「希望」自己變成「什麼樣的作物」而去生長,嬰孩並不是因為「希望」自己變成「什麼樣的人」而去學習;他們的生長和學習是沒有方向性的,是不受限的。它並不是為了要變成一顆又大又美的草莓,所以開花、結果;他並不是期待自己未來變成一個聰明又有愛的人,所以去聽去看,去學任何東西。

可是身為農夫、身為教育者,當我們去耕作,或設計任何課程時,我們就是對作物、對人類有所「期待」。如果我們沒有期待,那就不用耕作,直接去採集就好了?如果沒有期待,那就不需要進行任何課程,直接放養就好了?但就算想要放養也幾乎不可能,因為你一旦養了就是介入,就一定會帶著屬於自身的期待。

所以,這也就是「自然農法」與「自學教育」困難的地方── 一個「自然農法」農夫當然知道植物自己就會自然生長,但他靠務農為生,他就必須去思考要透過什麼樣的耕作方式──能夠讓作物有所產量與品質,同時努力兼顧自然。

而讓孩子自學的大人,當然也知道孩子會「自己去學習」各樣事物(比如說話、比如看電視、打電動XD),但因為「我的孩子是我的孩子」,所以我自然會「期待」他長成什麼樣的人(希望他能夠長成獨立思考不受人掌控,也是一種期待),自然會去思考與規劃孩子的教育。但是自學生的家長比自然農法農夫面臨一個更受考驗的處境──農夫的作物就是農夫的作物,而自學家長與教育者卻要不斷的提醒自己「我的孩子雖然是我的孩子,但我的孩子同時不是我的孩子」。

「農法」與「教育」本身就是一種介入,期待無法避免。自然農法的自然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觀察作物,了解作物在環境中的生長,然後視情況調整耕作方式──我覺得套用在自學教育上也很適用。認清自己有所期待,在設計規劃課程時的同時記住孩子本身就有「自主學習」的能力,然後不斷觀察孩子學習的反應,然後再思考、再調整。

至於該怎麼設計與調整?這個留待下一個問題一起說。


Q:自學有沒有一套方法?

這個問題很大,而且可以從好幾個層次來說。但我想一樣以「農法」作為「教育」來比喻。

前面說了,「農法」與「教育」本身就是一種介入──不管是慣行農法也好,自然農法也好;不管是體制學校或個人自學──這些農法與教育的形式,是因應農夫與教育者對「結果」的想像與期待而來。

raw-image

我將各樣農法與教育方式,做了一個圖表。這個圖表的兩端並不是優劣,而是「操作方法是否固定」。通常,對結果的期待越「統一」與「明確」,那麼就越能產生出一套「相對固定的操作方法」,也因為「可操作」,所以多半能複製與普及。比如說,如果教育者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一致」且「基本」的學力,那麼他就會設計一套教材、研究教學方法,以便受教者都能「有方法的」學習到這些教育者預設的目標。目前的體制學校教育大抵就是這樣的方向。

但是,這些一致且基本的教材與教學方式,究竟能不能為受教者所吸收?究竟是不是受教者的需要?或是更進一步問,我們應該把學生視為「受教者」嗎?(其實「學生」這個詞本身就有受教的意味)。有些人開始對這樣的模式提出疑問,然後,試著提出不同類型教育的可能與方法。

不同類型的教育形式,從教學空間、時間、教學內容,以及師生的關係都有所不同。而上表的越右端,就是因應個別差異(這個差異包括家庭本身的條件、孩子本身的特質)而去決定課程的形式與內容。但也因為如此,很難有一套固定的的方法。那麼,沒有一套方法,究竟該如何操作?

繼續拿自然農法來比喻──自然農法農夫當然也在意產量與品質,但因為選擇不用化學肥料與農藥,他就必須對作物特性、土壤條件,以及耕作、管理方式有更深入的認識,然後在認識的過程中慢慢找到方法。但就算這個農夫找到了適合自己作物的方法,他的方法也不一定就全然適用於另一個農夫。

同樣,這個農夫的方法不一定適用另一個農夫,而這個家庭的方法也不一定適用於另一個家庭。那麼,自學到底有沒有一套固定的方法?答案是「沒有」。「沒有!?」那自學的門檻不就很高?那到底要怎麼入門?

分享會時有人提到,自學教育與自然農法還有一點很像──那就是「半路出家」。嗯,這個比喻確實很貼切,現在做「自然農法」的農夫,多半以前都沒有務過農;現在做自學的家長與教育者,從前也都不是自學生。所以這兩類人都是在「沒人可以告訴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是一邊做一邊想一邊摸索」,在這樣的狀態下匍匐前進。


Q:自學沒有一套固定的方法,那到底可以怎麼做?

既然沒有固定的方法,所以當然無法做出教材訂定進度,然後告訴你「這樣做就對了」,「只要這樣做你的小孩就會自學了」,我們完全無法說出這樣的話。我跟同樣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朋友開玩笑說,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告訴你「不要做什麼」,也就是負面表列。

raw-image

就像自然農法,我們能說的就是不用藥、不施化肥、儘量不用一次性的資材,至於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做作物能永續生產,大概只能說出那種很概念性的,比如「努力讓土表植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這樣土中的養份就能透過食物鏈,在土壤中留久一點……」(其實這個講起來很複雜,因為太複雜暫時就不講了……)。

自學教育其實也是類似,我們能建議的也幾乎都是負面表列:不打不罵、不威脅利誘,但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一直「能夠自主學習」的人?這也是沒有一個「方法」,只能概略的說出一個「方向」──比如盡力讓孩子能接觸這個世界,並且了解自己,然後讓那個原本就能自主學習的本能,繼續留在自己的身體裡面。

寫到這裡,我要說明一件事情──其實「市面上」的「自然農法」有百百種,跟「自學教育」一樣有百百種,不見得都是我說的這一種。而我個人所認同與期待的「自然農法」與「自學教育」,它們的共同特質是「永續」。

這個永續指的是,農夫不為了自身對結果的期待,而去剝奪地力;他對結果當然也有所期待,但不是以耗損自然的方式在進行。所以農夫努力嘗試找出一種方法,讓作物能利用自然的循環,去接近他對結果的期待。

把這個「永續」搬到自學教育來看,就是教育者在介入與參與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在認清自己有所期待的同時,不斷的提醒自己,小心不要弱化孩子原本就有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在第二個圖表中提到了教育的光譜,我沒有去評價優劣。但如果要說自學家庭不選擇體制學校的可能原因是──因為對體制學校存有一種擔心──擔心體制中那套相對固定的教學方式,如果沒有因應學生的需求而有所調整,將會變得僵化,反而使得學生失去自主學習的能力。

最近在一本關於自學的文章中讀到,自學的意義是「自由的學習、認識自己」,我讀到這段文字時,有種既認同又覺得矛盾的感覺──因為,「自由的學習、認識自己」這件事,它本應該存在在學校裡,而不該是離開學校之後才能發生的事。

當然不是說體制學校都會使人僵化,相反的,我認為學校應該要讓人都保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是的,我用「保有」,代表我認為自主學習的能力是與身俱來的。我認為教育的目的是,讓人從「沒有目的」的自主學習,進展到「有目的」的自主學習;而這個目的也將從大人對孩子的期待,轉變為孩子對自己的期待。

最後我想再講一個點,關於「我所期待的狀態」以及「我可以忍受的狀態」。

raw-image

自然農法與自學教育困難在──因為沒有一套方法,所以摸索期很長。然後,在摸索期中,自己心中的美好期待與現實情況,可能有著落差(比如希望自己可以放鬆,但孩子一直打電動;比如希望草莓又大又美,但草莓被螞蟻吃得很可憐……)。這時候我們可能會慌,想說那個誰誰誰好像產量很高耶,或是那個誰誰誰的教學記錄讀起來好厲害……我們可能會緊張,可能會覺得為什麼自己還抓不到方法,可能會想自己能不能也像那個誰誰誰一樣……

但我想說的是,每個人的生活背景、條件,小孩(作物)的特性都不相同,每個人的個性也不相同,那個誰誰誰就是可以很鬆,那如果我就是一個容易緊張的人,卻執著於未必適合自己的期待,反而是替自己增加壓力。

我覺得自然農法與自學這件事,就是在「自己期待的狀況」與「自己可以接受的狀況」,在兩者之間來來回回,觀察、感受、思考並調整。這樣到底要走多久才能看到「成果」呢?答案是不知道,因為一開始就不一定有預設的目標啊!就算有,這個目標也可能會隨著自學的過程而有所移動、有所改變;因為,在陪伴孩子自學的過程中,我們自己也不斷的在自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廖瞇的沙龍
474會員
140內容數
我想知道當我跟小孩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對他們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小孩會不會真的就都不寫了;還是,因為寫作這件事的權力回到自己手中,小孩反而因此可能愛上寫作?
廖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08
學習原本無關是否自主,它是一種「本能」;但當大人因為太愛小孩,太希望小孩學到很多,開始竭盡心力的設計課程,卻反而因此將小孩「想學」的本能拿掉。當小孩被放在一個「該學什麼」的框框裡,他的學習本能被拿掉了,進入了「不自主學習」狀態。有了不自主學習的狀態,才會有因此對比而生的「自主學習」。
Thumbnail
2021/07/08
學習原本無關是否自主,它是一種「本能」;但當大人因為太愛小孩,太希望小孩學到很多,開始竭盡心力的設計課程,卻反而因此將小孩「想學」的本能拿掉。當小孩被放在一個「該學什麼」的框框裡,他的學習本能被拿掉了,進入了「不自主學習」狀態。有了不自主學習的狀態,才會有因此對比而生的「自主學習」。
Thumbnail
2020/07/23
先說,王立原文標題的「快樂學習不是一直爽」,我是認同的。學習不是一直爽,我也不覺得快樂是學習的目的,那「快樂學習」是什麼意思?對我來說,「快樂學習」指的是──希望學習過程是「快樂的」。 可是什麼叫做學習過程是快樂的?遇到困難怎麼辦?
Thumbnail
2020/07/23
先說,王立原文標題的「快樂學習不是一直爽」,我是認同的。學習不是一直爽,我也不覺得快樂是學習的目的,那「快樂學習」是什麼意思?對我來說,「快樂學習」指的是──希望學習過程是「快樂的」。 可是什麼叫做學習過程是快樂的?遇到困難怎麼辦?
Thumbnail
2020/04/13
最近我從用自己從前玩的臉名片,把名片上的無臉人放大,列印出來給小孩玩。小孩可以在上面畫臉,然後幫那個人寫上他說的話。小克畫了一個有錢人。有錢人說: 「我是一個有錢人。」 「我愛賣東西。」 「我有一百萬個錢。」
Thumbnail
2020/04/13
最近我從用自己從前玩的臉名片,把名片上的無臉人放大,列印出來給小孩玩。小孩可以在上面畫臉,然後幫那個人寫上他說的話。小克畫了一個有錢人。有錢人說: 「我是一個有錢人。」 「我愛賣東西。」 「我有一百萬個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譬喻「自學」這件事。假如爸媽對教育的方式我不喜歡,所以我想改變方式,最後選擇了離家出走,自力更生。我不覺得家裡會在金援,而且金援也是有條件的。如果接受,就必須接受條件,拿就喪失原本離家自主的目的了。
Thumbnail
譬喻「自學」這件事。假如爸媽對教育的方式我不喜歡,所以我想改變方式,最後選擇了離家出走,自力更生。我不覺得家裡會在金援,而且金援也是有條件的。如果接受,就必須接受條件,拿就喪失原本離家自主的目的了。
Thumbnail
孩子出生時,我就決定要全心全意照顧他。抱著他,喝奶,牽著他走路,喊著他記得要回家,領著他騎腳踏車,走進各式各樣的演藝會場。沒有教具、沒有托嬰、沒有幼稚園,常有人會問我,如果是這樣你不會擔心嗎?問題很多種,但都是以自己的經驗來判斷未來的不可預測,一切是空談,希望他們能「真正」的關心孩子的需求。 什麼是
Thumbnail
孩子出生時,我就決定要全心全意照顧他。抱著他,喝奶,牽著他走路,喊著他記得要回家,領著他騎腳踏車,走進各式各樣的演藝會場。沒有教具、沒有托嬰、沒有幼稚園,常有人會問我,如果是這樣你不會擔心嗎?問題很多種,但都是以自己的經驗來判斷未來的不可預測,一切是空談,希望他們能「真正」的關心孩子的需求。 什麼是
Thumbnail
學習原本無關是否自主,它是一種「本能」;但當大人因為太愛小孩,太希望小孩學到很多,開始竭盡心力的設計課程,卻反而因此將小孩「想學」的本能拿掉。當小孩被放在一個「該學什麼」的框框裡,他的學習本能被拿掉了,進入了「不自主學習」狀態。有了不自主學習的狀態,才會有因此對比而生的「自主學習」。
Thumbnail
學習原本無關是否自主,它是一種「本能」;但當大人因為太愛小孩,太希望小孩學到很多,開始竭盡心力的設計課程,卻反而因此將小孩「想學」的本能拿掉。當小孩被放在一個「該學什麼」的框框裡,他的學習本能被拿掉了,進入了「不自主學習」狀態。有了不自主學習的狀態,才會有因此對比而生的「自主學習」。
Thumbnail
許多人從開始上學起,就活在學校和補習班忙碌且壓力繁重的環境中。因為大部分人的學習都已被體制事先安排好,因此對於個人主見較強的人,很多時候不免感到在現行體制下無法照自己的意願學習。但由於我們從小被教育:「學習必然是辛苦的、放縱自己的慾望是危險的,所以應該努力把學生的本分做好,因為這是為了讓你成為更好、
Thumbnail
許多人從開始上學起,就活在學校和補習班忙碌且壓力繁重的環境中。因為大部分人的學習都已被體制事先安排好,因此對於個人主見較強的人,很多時候不免感到在現行體制下無法照自己的意願學習。但由於我們從小被教育:「學習必然是辛苦的、放縱自己的慾望是危險的,所以應該努力把學生的本分做好,因為這是為了讓你成為更好、
Thumbnail
自學生的學習安排究竟要怎麼開始? 從計畫自學到開始自學,每個階段的小孩都呈現不同的樣貌,也無法一言以蔽之。方法有百百種,最核心的想法呢? 如果我們相信學習動機是最重要的起始,讓小孩自主地選擇他要學習的方向,那麼除了等待、擴大小孩對這世界的視野和好奇機會,讓他有選擇權之外,我們還可以做甚麼?
Thumbnail
自學生的學習安排究竟要怎麼開始? 從計畫自學到開始自學,每個階段的小孩都呈現不同的樣貌,也無法一言以蔽之。方法有百百種,最核心的想法呢? 如果我們相信學習動機是最重要的起始,讓小孩自主地選擇他要學習的方向,那麼除了等待、擴大小孩對這世界的視野和好奇機會,讓他有選擇權之外,我們還可以做甚麼?
Thumbnail
在這學習無邊界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學生,不管孩子多大甚至父母本身,都必須時時刻刻把我們自己當作自學生來看待 我住的社區裡有三個混齡的自學團體,人數從十來位到二十多位都有。我周邊的朋友也有許多人將孩子送到如雨後春筍不斷增加中的實驗小學,那種依著固定課程與課綱上課的傳統學校,在很多家長眼中,似乎已經無法給
Thumbnail
在這學習無邊界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學生,不管孩子多大甚至父母本身,都必須時時刻刻把我們自己當作自學生來看待 我住的社區裡有三個混齡的自學團體,人數從十來位到二十多位都有。我周邊的朋友也有許多人將孩子送到如雨後春筍不斷增加中的實驗小學,那種依著固定課程與課綱上課的傳統學校,在很多家長眼中,似乎已經無法給
Thumbnail
「農法」與「教育」本身就是一種介入,期待無法避免。自然農法的自然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觀察作物,了解作物在環境中的生長,然後視情況調整耕作方式──我覺得套用在自學教育上也很適用。認清自己有所期待,同時記住孩子本身就有「自主學習」的能力,然後不斷觀察孩子學習的反應,然後再思考、再調整。
Thumbnail
「農法」與「教育」本身就是一種介入,期待無法避免。自然農法的自然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觀察作物,了解作物在環境中的生長,然後視情況調整耕作方式──我覺得套用在自學教育上也很適用。認清自己有所期待,同時記住孩子本身就有「自主學習」的能力,然後不斷觀察孩子學習的反應,然後再思考、再調整。
Thumbnail
可喜的是,不論是那一類型的自學家長,都不願輕易將學習問題單獨丢給學校解決,也就是家長堅定的擔當起求生、求知、求解的自學榜樣,所以孩子可從爸媽的身教中得到自學的最佳示範,爸媽則是因材施教,是為孩子制定最適性學習計畫的執行教練,親子一同從困頓中,逐漸釐清對教育、對未來的想像。
Thumbnail
可喜的是,不論是那一類型的自學家長,都不願輕易將學習問題單獨丢給學校解決,也就是家長堅定的擔當起求生、求知、求解的自學榜樣,所以孩子可從爸媽的身教中得到自學的最佳示範,爸媽則是因材施教,是為孩子制定最適性學習計畫的執行教練,親子一同從困頓中,逐漸釐清對教育、對未來的想像。
Thumbnail
實驗教育做了五年之後,我們越來越體會到自學能力的重要! 但是小孩的自學能力不是從小就能夠自己發生,我們一開始也是從設計教案來教學,經歷慘痛的失敗,重新檢討、觀察小孩的行為,發現小孩會模仿大人的工作模式,來幫自己學習,才漸漸脫離教與學的苦海。
Thumbnail
實驗教育做了五年之後,我們越來越體會到自學能力的重要! 但是小孩的自學能力不是從小就能夠自己發生,我們一開始也是從設計教案來教學,經歷慘痛的失敗,重新檢討、觀察小孩的行為,發現小孩會模仿大人的工作模式,來幫自己學習,才漸漸脫離教與學的苦海。
Thumbnail
學習最大的價值與意義,在於看見自己與不懂之間的關係,這種連結大致上可以放大到知識、常識、課業、各領域的專業、做人處事的態度,更可以放大到對世界、社會的認識...等等。對人生抱有希望與活力下,就會有源源不絕的學習力。在某些教育方式下,孩子學了好多好多大人也說不出來的知識,可卻一點一點地消逝對生命的熱情
Thumbnail
學習最大的價值與意義,在於看見自己與不懂之間的關係,這種連結大致上可以放大到知識、常識、課業、各領域的專業、做人處事的態度,更可以放大到對世界、社會的認識...等等。對人生抱有希望與活力下,就會有源源不絕的學習力。在某些教育方式下,孩子學了好多好多大人也說不出來的知識,可卻一點一點地消逝對生命的熱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