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2.改文學界想法救出版

08102.改文學界想法救出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的文化官員、藝文界擔心出版衰退,努力救出版業。文學跟出版密切相關,但筆者長期跟台灣文學界前輩交流,認為如要救台灣出版業,應先改變文學界的想法:

一、放寬文學定義:
不知是保護自尊或其他原因,台灣文學界大多認為散文、部份類型小說、詩是「純」文學,其他都不入流,大部份文學獎也以此標準徵稿,限制了文學的其他可能。

只是不少文學理論書提到,文學到現在都未有明確定義,既然現代民眾常欣賞廣告文案、歌詞、語錄、順口溜、新成語,且華文經典「宋詞」是古代流行歌詞, 所以文學的定義不是問題,甚至越多樣愈好。

二、努力文化商業化:
台灣文字工作前輩米果,曾說過「今年的員工旅遊,就讓我這本書來買單吧」這句話,意思是身為職業文字工作者,有責任協助合作的出版業者生存,畢竟出版作品要不少人力、物力、資金。

因此很多出版業者希望作品暢銷,得到更多營收以維持生存,只是部份文學界前輩不清楚,覺得暢銷書都是媚俗,也擔心商業化干擾專業自主,沒辦法隨心寫作,對此可先設底線再投稿、跟出版業者談合作。

三、找到目標讀者:
部份文學界前輩覺得寫作要隨心,設定「目標讀者」很奇怪,其實並非如此。

因為現代社會生活型態、價值觀多樣,除一般營利企業,連沒那麼商業化的社福界,推出商品、服務前都要具體設定目標群體,提高經營效率,尤其出版業大多是營利企業,知名出版集團老闆何飛鵬,說過「所有的想像都要數字化」這句話,所以設定目標讀者非常重要。

四、注重行銷:
大部份出版業者即使經費有限,仍努力宣傳出版作品,但文學界部分前輩仍認為「好作品自然就有人看」。

那台灣官方的健保署前身健保局,推動全民健保補充保費時,沒積極向文學界說明,稿費、版稅是執行業務所得,需交補充保費,實行後引起文學界氣憤,所以行銷不重要嗎?

畢竟筆者搭捷運、火車時,常看乘客拿紙本書、報紙、雜誌,或手機閱讀文字作品,且台灣言論管制鬆,別浪費這有利出版的環境,文學界快改變想法救出版業吧!

※媒體發表版本:
https://f14mp5.wordpress.com/2016/11/09/08102/

avatar-img
張居隱G-in的沙龍
51會員
609內容數
圖文工作者,從事社福工作多年並考取社工師證照,也是大眾運輸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張居隱G-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喜愛旅遊或美食的你,會擔心物價變高而拉高旅費及餐費,或上班的休假天數不多,請事假旅行會被扣薪,對此想開發收入來源嗎?如拍照能力不差,可上傳照片到Shutterstock圖庫網站,吸引世界各地網友付錢下載。以我上傳照片的實作經驗,分享一些實用建議:
(↓看完後記得分享、點選付費閱讀或贊助,支持台灣在地文創工作者↓) 為協助台灣文創產業發展,我曾觀察日本動畫《進擊的巨人》在世界各地爆紅原因,鼓勵文創工作者仔細評估市場需求、精確製作作品、加強行銷。 只是......
喜愛旅遊或美食的你,會擔心物價變高而拉高旅費及餐費,或上班的休假天數不多,請事假旅行會被扣薪,對此想開發收入來源嗎?如拍照能力不差,可上傳照片到Shutterstock圖庫網站,吸引世界各地網友付錢下載。以我上傳照片的實作經驗,分享一些實用建議:
(↓看完後記得分享、點選付費閱讀或贊助,支持台灣在地文創工作者↓) 為協助台灣文創產業發展,我曾觀察日本動畫《進擊的巨人》在世界各地爆紅原因,鼓勵文創工作者仔細評估市場需求、精確製作作品、加強行銷。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