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的建築創作手冊(畢業設計10年系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此文與Medium同時發佈(內文稍有差別)
建築,真的有辦法解決社會問題嗎?
這是畢業設計一直反覆辯論的提問。
丹麥皇家藝術學校,建築、設計與保存學院 (KADK) 日前提出一份文件,並宣示:未來的3個學年間,KADK將會就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視為學院的研究、教學與畢業設計的操作重點,並期望藉此為丹麥當前所面臨的國家或國際問題提出創新的解決提案。當然,如此做的目的之二也有,丹麥下一波發展的基礎將以此為基礎。(資料來源
「感覺上大五學生普遍對於『從議題發展到設計』的這個過程很陌生,所以滿期待系刊可以針對這方面[......]討論的」。這句話是調查四年級怎麼看待與準備畢業設計時,在回收的問卷中所得到的一則回覆。
這不是唯一有如此看法的大四回覆(21份有效問卷中有8、9份提出相近的觀察,也有因此而焦慮的,同樣計入),因而這並不是特例,而是普遍且明顯的現象。
對大五,也問了同樣的問題。大五如何回覆,屆時請見四月號系刊,但這確定是個令人困惑的問題。說不定連畢業多年的學長姐仍為此深感困擾。
也因此系刊真有必要試著針對這點找出一個思考指引,至少找到討論的模式。知道怎麼討論也大致會知道怎麼思考,這確定是系刊應有的功能。這份試著整理、說明「建築」「如何回應」「當下環境、永續議題」的創作手冊或許也可以是個指引。
可以將這份手冊視為相關社會議題的案例分析,至少是資料集成。這份手冊中的說明,也是檢視議題是否落實的指引。除了每項永續目標(或議題)的介紹外,文中每件作品都以當前此議題的挑戰與這案例在此議題中所達成的成就這2個重點(或檢視是否落實議題的原則)來介紹。
如此,仔細閱讀,應該就可以理解這些作品是如何「落實」、「回應」議題的。
未來3年KADK的畢業設計就會對此17項目標提出他們的提案,想知道安徒生們怎麼操作、怎麼落實議題就請自便。除了Instagram,也有TwitterVimeo帳號。不過根據正式網頁,KADK的畢業設計早對此提出他們的看法了
avatar-img
149會員
690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只有做過畢業設計的才懂什麼是畢業設計。這一年間的所有其他,也只有做過畢業設計的才會懂。
企劃(Program)最終要能夠傳達一種態度
雖然智慧型眼鏡尚未普及,但一隻手上同時出現智慧型手機跟手錶已經是大家見怪不怪的事了,我們漸漸地習慣透過螢幕去感知這個世界,我想這個世界大概已經無法阻止我們查看「即時」訊息了! 我們要做的已經不再是讓空間充滿著警示又同時斥責人們不要划著手機過馬路,而是保護或是重新定義使用穿戴裝置時的實體環境。
給即將做畢業設計的學弟妹一點建議。(回應前面三點) 你可以做很大的區域計畫,但最後最後也請好好回到建築,多畫一刀從屋頂到地面景觀層的外牆剖面吧! 可以的話多用數據說服你的指導教授,而非我覺得...我認為。 時間請好好控管,可以從前面設計知道自己的作業速度評估,寧可做設計也不要說了一口好設計。
「你覺得沒人懂你?主事者的心聲謀郎災?」 「那是你/妳自己的問題哦。」
只有做過畢業設計的才懂什麼是畢業設計。這一年間的所有其他,也只有做過畢業設計的才會懂。
企劃(Program)最終要能夠傳達一種態度
雖然智慧型眼鏡尚未普及,但一隻手上同時出現智慧型手機跟手錶已經是大家見怪不怪的事了,我們漸漸地習慣透過螢幕去感知這個世界,我想這個世界大概已經無法阻止我們查看「即時」訊息了! 我們要做的已經不再是讓空間充滿著警示又同時斥責人們不要划著手機過馬路,而是保護或是重新定義使用穿戴裝置時的實體環境。
給即將做畢業設計的學弟妹一點建議。(回應前面三點) 你可以做很大的區域計畫,但最後最後也請好好回到建築,多畫一刀從屋頂到地面景觀層的外牆剖面吧! 可以的話多用數據說服你的指導教授,而非我覺得...我認為。 時間請好好控管,可以從前面設計知道自己的作業速度評估,寧可做設計也不要說了一口好設計。
「你覺得沒人懂你?主事者的心聲謀郎災?」 「那是你/妳自己的問題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在當今的全球化時代,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課題。聯合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一個實現和平繁榮的共同藍圖。這17項目標涵蓋了消除貧困、飢餓、健康、教育、性別平等、清潔水資源、可再生能源等方方面面,致力於在2030年之前實現全球的可持續發展。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對於建築系學生畢業評圖的一些觀察和看法,並提到了對於在畢業設計上勇於創新的認可,以及對於擬建築題材的吸引力和挑戰。作者也提到了對於擬建築應該做到的事情和討論的程度,並和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進行了類比。(懶得打給AI發揮)
Thumbnail
  又到了畢業評圖的季節,看了網路上近三年「IEAGD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的大評圖,評圖委員不乏非建築科班出身的業界人士,說好聽是跨領域的交流,卻恰恰反應出建築評圖的「無效性」。效果跟《解答之書》差不多,即各取所需;委員取他認為重要的討論、給意見,學生取他認為有用的意見或他理解的部分回應
Thumbnail
  此訪談對象雖是大五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但這些問題不只是給老師的,更是給所有建築人的提問。身為畢業7年的建築人,想藉此文對片中部份問題的答案稍作補充,以此送給今年所有建築系(所)畢業,準備踏入職場或不管畢業多久,已踏入職場,卻對職場越來越懷疑的你(妳)。   Q1. 到目前為止,對建
Thumbnail
  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目前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每個人答案可能都不同,而我認為的答案是─解構的遺忘。   讓我先從一位建築系畢業生可能面對的問題開始談。什麼是建築系畢業後人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是否到補習班繳補習費準
Thumbnail
透過提出了諸多工業設計的可能性,讓對於工業設計領域及範疇比較陌生的人,藉由認識、釐清等不同範疇的設計內容及目標,建立起對於廣義的工業設計學科方向有基本的認識。分辨何者為應該將投入心力的對象,並設定合理清晰的目標,避免被不必要的建議及期待干擾,相信設計的成果會是豐富而準確的。
Thumbnail
  我在107年7月1日的貼文〈何謂解構主義式教育─以成人教育之淡江建築教育為例〉中提到:「建築設計雖然說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但是卻有檢視答案是否合理、是否夠「建築」的標準,而那標準便是建築之所以為建築的東西,如果跳出建築的脈絡便稱不上是建築了。建築設計課便是學習「建築語言」的過程;這樣的過
Thumbnail
現在談論的永續建築,真的永續嗎?永續建築的「永續」也只是一種「價值」的概念,而非建築「永」恆存「續」的永續。根據成大建築系江哲銘教授於(2003)〈未來百年的台灣永續建築發展趨勢〉建築師雜誌一文中提及永續建築(Sustainable Buildings)的含意為:「一個永續需思考的操作事項是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推薦給正在建築界奮鬥或者不知為何而戰的學子與相關從業人員。《建築的理由》精準有條理的論述了台灣目前的建築發展與定位,從全球化、競圖、產學、策略、數位、土地、工作營等,以學界觀察業界和建築教育界,提出種種質疑,並試著回答,以此做為當代建築人得以借鏡與反思的依據。 畢光建老師任職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在當今的全球化時代,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課題。聯合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一個實現和平繁榮的共同藍圖。這17項目標涵蓋了消除貧困、飢餓、健康、教育、性別平等、清潔水資源、可再生能源等方方面面,致力於在2030年之前實現全球的可持續發展。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對於建築系學生畢業評圖的一些觀察和看法,並提到了對於在畢業設計上勇於創新的認可,以及對於擬建築題材的吸引力和挑戰。作者也提到了對於擬建築應該做到的事情和討論的程度,並和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進行了類比。(懶得打給AI發揮)
Thumbnail
  又到了畢業評圖的季節,看了網路上近三年「IEAGD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的大評圖,評圖委員不乏非建築科班出身的業界人士,說好聽是跨領域的交流,卻恰恰反應出建築評圖的「無效性」。效果跟《解答之書》差不多,即各取所需;委員取他認為重要的討論、給意見,學生取他認為有用的意見或他理解的部分回應
Thumbnail
  此訪談對象雖是大五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但這些問題不只是給老師的,更是給所有建築人的提問。身為畢業7年的建築人,想藉此文對片中部份問題的答案稍作補充,以此送給今年所有建築系(所)畢業,準備踏入職場或不管畢業多久,已踏入職場,卻對職場越來越懷疑的你(妳)。   Q1. 到目前為止,對建
Thumbnail
  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目前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每個人答案可能都不同,而我認為的答案是─解構的遺忘。   讓我先從一位建築系畢業生可能面對的問題開始談。什麼是建築系畢業後人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是否到補習班繳補習費準
Thumbnail
透過提出了諸多工業設計的可能性,讓對於工業設計領域及範疇比較陌生的人,藉由認識、釐清等不同範疇的設計內容及目標,建立起對於廣義的工業設計學科方向有基本的認識。分辨何者為應該將投入心力的對象,並設定合理清晰的目標,避免被不必要的建議及期待干擾,相信設計的成果會是豐富而準確的。
Thumbnail
  我在107年7月1日的貼文〈何謂解構主義式教育─以成人教育之淡江建築教育為例〉中提到:「建築設計雖然說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但是卻有檢視答案是否合理、是否夠「建築」的標準,而那標準便是建築之所以為建築的東西,如果跳出建築的脈絡便稱不上是建築了。建築設計課便是學習「建築語言」的過程;這樣的過
Thumbnail
現在談論的永續建築,真的永續嗎?永續建築的「永續」也只是一種「價值」的概念,而非建築「永」恆存「續」的永續。根據成大建築系江哲銘教授於(2003)〈未來百年的台灣永續建築發展趨勢〉建築師雜誌一文中提及永續建築(Sustainable Buildings)的含意為:「一個永續需思考的操作事項是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推薦給正在建築界奮鬥或者不知為何而戰的學子與相關從業人員。《建築的理由》精準有條理的論述了台灣目前的建築發展與定位,從全球化、競圖、產學、策略、數位、土地、工作營等,以學界觀察業界和建築教育界,提出種種質疑,並試著回答,以此做為當代建築人得以借鏡與反思的依據。 畢光建老師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