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心發現─木軸咖啡館讀書會 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當下半身被沙發的柔軟所承接,腦中浮現出「阿,要開始了…」一種焦慮和興奮的交錯感,瞬間轉過幾個開場…最後還是從當初的三個問題出發:


1. 希望別人如何稱呼你?

2. 參加的動機?

3. 想獲得什麼?


  我先示範,再輪流發言和補充一些提醒,例如避免直接建議或評論;分享的時候從有感觸的部分出發;自行決定深度;鼓勵保密但還是要留意…等等一些架構讓大家有方向和營造氛圍,不會茫然摸索。


  定調讀書會就是希望平易近人(仍需閱讀、專注能力)一些,相信成員都能自我調適;時機恰當下我會拋出一些議題或補充知識,像便利貼的形式,但更貼近他們當下的經驗。這是從個別諮商所體會的─無論你的知識多有科學依據,多有幫助,但只要他不在當下(留戀過去,擔憂未來),你的話就如同耳邊風。所以時機點很重要,什麼時候說,什麼時候保留,一直是最難的部分。


打破既定的模式


  M的分享讓我體會到家庭的烙印有多麼鮮明,一種大家都指著你,解釋不清,賴也賴不掉的感覺。家庭對你的印象一旦形成,就如同生產線的工廠,每個環節都有維持運轉的功用,而自己就成為那個齒輪,被前後推擠著轉動。


「家庭」是一個喜好維持穩定的系統。


  這是我很喜歡打破框架的原因。閱讀各式推理小說,兇手複雜的詭計,原本的善意是惡意的偽裝…有時候是透過運動,知道自己原來可以做出這樣的動作,跑出這種速度…音樂意想不到的編曲…遊戲的巧思設計…紅茶微甜獨特的味道…與人相處意想不到的一句話…這樣反覆擴展自己的思維。


  這次的咖啡館讀書會,放下許多以往輔導活動的SOP,單純地呈現「我」的感覺,本來要放的落落長履歷和花俏名牌都省了(或懶得做?)。用最簡單、貼近生活的方式,就三個人隨意約在咖啡店的角落,分享、傾聽和思考,我深刻感覺這樣專注在當下的生活日常,是對於體會自我,交流世界的過程中很核心的能力。


圖:讀書會的理想樣子


活在當下是種練習


  書本─《情緒靈敏力》是讀書會的外貌,但支撐起來的骨架還是參與其中的人;我讓成員主導走向,只是把話題的時序像影片的停格點,反覆拉回到此時此刻,讓彼此對話交流,平均分享,還有連結到書本。


令我覺得欣慰的是M覺得今天結束後 感覺比較好,這是我當初想營造的氛圍和效果。注意到微小的改變就是很好的事情,有時候我們做對了都不曉得,錯失了自我打氣的機會;我們的文化要求謙遜,擅長檢討、改錯,但鼓勵與肯定卻在過程中缺席或簡單帶過。

讀書會中普遍的議題


我發現大家都想知道「這樣做對不對?」、「我這樣是正常的吧?」我覺得自己像流言終結者﹝備註1﹞的傑米或亞當,在廣告後告訴大家─「Confirmed!」、「Plausible」、「Busted!」;不同的是我盡量回歸到成員身上,鼓勵他們相信自己的感覺,不斷練習與體會─簡單來說,向內而非向外尋找答案。


另一個大家感興趣的是情緒的界線。在親密的家庭網絡中,情緒很容易就和他人翻攪不清,像加入咖啡的牛奶融合在一起,不曉得這些煩躁、壓力、焦慮…是你的還是我的;關係即使緊密,部分情緒還是可以像失物招領那樣的物歸原主,將不屬於你的還給對方;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情緒,但在界線這件事情上,是可以劃分的。


關於這點M說(以肯定,在家門前建立防線的口吻):「嘿系鷹刀欸逮紀(那是他們家的事情)!」


備註:


1.流言終結者(MythBusters, 2003-2018):Discovery的熱門系列,以驗證網路留言是否為真,或找理由爆破東西的知識性娛樂節目;常在節目最後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個人推薦和影集BreakingBad的合作,驗證冰毒爆破,化學藥劑溶解屍體,隔牆射擊和後車廂機關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語禮的沙龍
19會員
28內容數
曾經被某一任女友說過,你很會講都給你講;於是成立了這個專題。
陳語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12/23
第二季。一樣三個問題。   1.怎麼稱呼?  2.參加的動機?  3.期待獲得什麼?   大家心裡都壓著話,一坐下即滔滔不絕。
Thumbnail
2019/12/23
第二季。一樣三個問題。   1.怎麼稱呼?  2.參加的動機?  3.期待獲得什麼?   大家心裡都壓著話,一坐下即滔滔不絕。
Thumbnail
2019/10/11
    經過這幾次,R發覺自己會像海綿那樣吸收四周的情緒,一種旁人擔憂,心裡跟著擔憂的性情。她開始留意這個吸收太多的「狀態」,先暫停、離開或告知對方「我需要一點時間」,待塵埃落定,再用更理智、建設性的方式對話。
Thumbnail
2019/10/11
    經過這幾次,R發覺自己會像海綿那樣吸收四周的情緒,一種旁人擔憂,心裡跟著擔憂的性情。她開始留意這個吸收太多的「狀態」,先暫停、離開或告知對方「我需要一點時間」,待塵埃落定,再用更理智、建設性的方式對話。
Thumbnail
2019/08/31
  也許是基於一種放映師的角色─把氣氛設置好,一起經歷,但流暢性和品質還是要維持─因此第五次加入了一個活動,希望聚焦在有幫助的方向。     我讓R挑出心中嚮往的圖像,例如現在生活像是甚麼畫面,未來呢?
Thumbnail
2019/08/31
  也許是基於一種放映師的角色─把氣氛設置好,一起經歷,但流暢性和品質還是要維持─因此第五次加入了一個活動,希望聚焦在有幫助的方向。     我讓R挑出心中嚮往的圖像,例如現在生活像是甚麼畫面,未來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快到農曆年了,家家戶戶都在忙著大掃除,而我們社區也不例外,今天這篇文章就是配合著外面機器的喧鬧聲而產出的,該怎麼在吵鬧的地方穩住自己的心,好好的表達自己所思考的,是我需要練習的,該怎麼不受外界影響,而持續秉持著自己的信念與想法,堅持自己做的事情,例如:打文章。
Thumbnail
  快到農曆年了,家家戶戶都在忙著大掃除,而我們社區也不例外,今天這篇文章就是配合著外面機器的喧鬧聲而產出的,該怎麼在吵鬧的地方穩住自己的心,好好的表達自己所思考的,是我需要練習的,該怎麼不受外界影響,而持續秉持著自己的信念與想法,堅持自己做的事情,例如:打文章。
Thumbnail
對於事件的情緒反應,是一個人認識自己的敲門磚,但我發現許多人常會把情緒跟自己隔開來,或許因為在我們從小被教育的過程,也都不能容許有情緒,又或者有情緒就會被貼標籤,也難怪我們對於情緒如此陌生。在課堂裡⋯⋯
Thumbnail
對於事件的情緒反應,是一個人認識自己的敲門磚,但我發現許多人常會把情緒跟自己隔開來,或許因為在我們從小被教育的過程,也都不能容許有情緒,又或者有情緒就會被貼標籤,也難怪我們對於情緒如此陌生。在課堂裡⋯⋯
Thumbnail
第二季。一樣三個問題。   1.怎麼稱呼?  2.參加的動機?  3.期待獲得什麼?   大家心裡都壓著話,一坐下即滔滔不絕。
Thumbnail
第二季。一樣三個問題。   1.怎麼稱呼?  2.參加的動機?  3.期待獲得什麼?   大家心裡都壓著話,一坐下即滔滔不絕。
Thumbnail
    經過這幾次,R發覺自己會像海綿那樣吸收四周的情緒,一種旁人擔憂,心裡跟著擔憂的性情。她開始留意這個吸收太多的「狀態」,先暫停、離開或告知對方「我需要一點時間」,待塵埃落定,再用更理智、建設性的方式對話。
Thumbnail
    經過這幾次,R發覺自己會像海綿那樣吸收四周的情緒,一種旁人擔憂,心裡跟著擔憂的性情。她開始留意這個吸收太多的「狀態」,先暫停、離開或告知對方「我需要一點時間」,待塵埃落定,再用更理智、建設性的方式對話。
Thumbnail
    聚會結束,成員一前一後離開。我關上沙發區上頭的燈,房間冷氣,準備下樓。     從拾起背包的連續動作中,我想起一部經典的殭屍片─《屍樂園》(zombieland)﹝備註一﹞。主角是一位內向敏感,恪守原則的宅青年,堅守小人物信念,不隨意出頭,卻無意間踏上旅途…
Thumbnail
    聚會結束,成員一前一後離開。我關上沙發區上頭的燈,房間冷氣,準備下樓。     從拾起背包的連續動作中,我想起一部經典的殭屍片─《屍樂園》(zombieland)﹝備註一﹞。主角是一位內向敏感,恪守原則的宅青年,堅守小人物信念,不隨意出頭,卻無意間踏上旅途…
Thumbnail
    被緊密的關係和擁擠的辦公隔間圍繞著,表達情緒像荒野求生,該怎麼走,有什麼後果,都得謹慎思考。     J覺得在工作上需要盡力滿足他人的要求,偶有說不出口的無奈,只得接下期許,努力去詮釋社會賦予的角色。
Thumbnail
    被緊密的關係和擁擠的辦公隔間圍繞著,表達情緒像荒野求生,該怎麼走,有什麼後果,都得謹慎思考。     J覺得在工作上需要盡力滿足他人的要求,偶有說不出口的無奈,只得接下期許,努力去詮釋社會賦予的角色。
Thumbnail
今天談的是「接納情緒」。     J的分享帶來了人生感慨的氣息,創業對他來說就是「情緒的展現」─接納裝潢,料理、飲品的想法…勇於提出意見,實踐成果;創業不會只有美好粉色系,更包含對未來的不確定,這些零零總總化為他的一間店,他的理想。  
Thumbnail
今天談的是「接納情緒」。     J的分享帶來了人生感慨的氣息,創業對他來說就是「情緒的展現」─接納裝潢,料理、飲品的想法…勇於提出意見,實踐成果;創業不會只有美好粉色系,更包含對未來的不確定,這些零零總總化為他的一間店,他的理想。  
Thumbnail
  當下半身被沙發的柔軟所承接,腦中浮現出「阿,要開始了…」一種焦慮和興奮的交錯感,瞬間轉過幾個開場…最後還是從當初的三個問題出發  
Thumbnail
  當下半身被沙發的柔軟所承接,腦中浮現出「阿,要開始了…」一種焦慮和興奮的交錯感,瞬間轉過幾個開場…最後還是從當初的三個問題出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