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心發現─木軸咖啡館讀書會 I.

情緒心發現─木軸咖啡館讀書會 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當下半身被沙發的柔軟所承接,腦中浮現出「阿,要開始了…」一種焦慮和興奮的交錯感,瞬間轉過幾個開場…最後還是從當初的三個問題出發:


1. 希望別人如何稱呼你?

2. 參加的動機?

3. 想獲得什麼?


  我先示範,再輪流發言和補充一些提醒,例如避免直接建議或評論;分享的時候從有感觸的部分出發;自行決定深度;鼓勵保密但還是要留意…等等一些架構讓大家有方向和營造氛圍,不會茫然摸索。


  定調讀書會就是希望平易近人(仍需閱讀、專注能力)一些,相信成員都能自我調適;時機恰當下我會拋出一些議題或補充知識,像便利貼的形式,但更貼近他們當下的經驗。這是從個別諮商所體會的─無論你的知識多有科學依據,多有幫助,但只要他不在當下(留戀過去,擔憂未來),你的話就如同耳邊風。所以時機點很重要,什麼時候說,什麼時候保留,一直是最難的部分。


打破既定的模式


  M的分享讓我體會到家庭的烙印有多麼鮮明,一種大家都指著你,解釋不清,賴也賴不掉的感覺。家庭對你的印象一旦形成,就如同生產線的工廠,每個環節都有維持運轉的功用,而自己就成為那個齒輪,被前後推擠著轉動。


「家庭」是一個喜好維持穩定的系統。


  這是我很喜歡打破框架的原因。閱讀各式推理小說,兇手複雜的詭計,原本的善意是惡意的偽裝…有時候是透過運動,知道自己原來可以做出這樣的動作,跑出這種速度…音樂意想不到的編曲…遊戲的巧思設計…紅茶微甜獨特的味道…與人相處意想不到的一句話…這樣反覆擴展自己的思維。


  這次的咖啡館讀書會,放下許多以往輔導活動的SOP,單純地呈現「我」的感覺,本來要放的落落長履歷和花俏名牌都省了(或懶得做?)。用最簡單、貼近生活的方式,就三個人隨意約在咖啡店的角落,分享、傾聽和思考,我深刻感覺這樣專注在當下的生活日常,是對於體會自我,交流世界的過程中很核心的能力。


圖:讀書會的理想樣子


活在當下是種練習


  書本─《情緒靈敏力》是讀書會的外貌,但支撐起來的骨架還是參與其中的人;我讓成員主導走向,只是把話題的時序像影片的停格點,反覆拉回到此時此刻,讓彼此對話交流,平均分享,還有連結到書本。


令我覺得欣慰的是M覺得今天結束後 感覺比較好,這是我當初想營造的氛圍和效果。注意到微小的改變就是很好的事情,有時候我們做對了都不曉得,錯失了自我打氣的機會;我們的文化要求謙遜,擅長檢討、改錯,但鼓勵與肯定卻在過程中缺席或簡單帶過。

讀書會中普遍的議題


我發現大家都想知道「這樣做對不對?」、「我這樣是正常的吧?」我覺得自己像流言終結者﹝備註1﹞的傑米或亞當,在廣告後告訴大家─「Confirmed!」、「Plausible」、「Busted!」;不同的是我盡量回歸到成員身上,鼓勵他們相信自己的感覺,不斷練習與體會─簡單來說,向內而非向外尋找答案。


另一個大家感興趣的是情緒的界線。在親密的家庭網絡中,情緒很容易就和他人翻攪不清,像加入咖啡的牛奶融合在一起,不曉得這些煩躁、壓力、焦慮…是你的還是我的;關係即使緊密,部分情緒還是可以像失物招領那樣的物歸原主,將不屬於你的還給對方;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情緒,但在界線這件事情上,是可以劃分的。


關於這點M說(以肯定,在家門前建立防線的口吻):「嘿系鷹刀欸逮紀(那是他們家的事情)!」


備註:


1.流言終結者(MythBusters, 2003-2018):Discovery的熱門系列,以驗證網路留言是否為真,或找理由爆破東西的知識性娛樂節目;常在節目最後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個人推薦和影集BreakingBad的合作,驗證冰毒爆破,化學藥劑溶解屍體,隔牆射擊和後車廂機關槍。

avatar-img
陳語禮的沙龍
19會員
28內容數
曾經被某一任女友說過,你很會講都給你講;於是成立了這個專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語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兩組紅沙發的中間擺放著一張橢圓白桌,她們倆坐在其中一座,我單獨坐在對面…自從跟A知道我跟O的關係與之前不同後,氣氛微妙地轉變…  
  「我只想擺爛,不用想未來要幹嘛…不用裝做好像每天乖乖上課,我只想在家,什麼都不做。好像…只停在現在的生活…」一個外表剛毅,渾身散發帥氣,留著俐落髮型的男子,此時在諮商室像個小孩,講話越來越小聲,頭抵著膝蓋,瑟縮在沙發上。
  辦公室旁的窗戶,往操場跑道看,兩個黑衣人正在視線上,肩並肩地遠離我。背對著,看不到表情,就在跑道圓弧直線的交界,他們突然無預警、反常理的開始倒退走。我被那畫面深深地迷住
  她問我會不會吃醋?  我一時答不出來。 會在意她眼睛亂瞄嗎?吃醋的定義是什麼?我們又為什麼會吃醋?
  還在研究所的時候常聽到「主觀現實」這個詞,意思是說個案會有自己認定的世界觀、現實感,其實我當時一知半解,現實不就這樣,不然是可以主觀到哪裡去?
    下班時段在路口停紅燈的時候,三名男子分別坐在兩台機車,年紀約20歲上下,但大聲嚷嚷的說話方式和都沒戴安全帽的姿態像極了國中生偷騎老爸的機車。其中一位的飲料杯很「順手」的掉到地上...
  兩組紅沙發的中間擺放著一張橢圓白桌,她們倆坐在其中一座,我單獨坐在對面…自從跟A知道我跟O的關係與之前不同後,氣氛微妙地轉變…  
  「我只想擺爛,不用想未來要幹嘛…不用裝做好像每天乖乖上課,我只想在家,什麼都不做。好像…只停在現在的生活…」一個外表剛毅,渾身散發帥氣,留著俐落髮型的男子,此時在諮商室像個小孩,講話越來越小聲,頭抵著膝蓋,瑟縮在沙發上。
  辦公室旁的窗戶,往操場跑道看,兩個黑衣人正在視線上,肩並肩地遠離我。背對著,看不到表情,就在跑道圓弧直線的交界,他們突然無預警、反常理的開始倒退走。我被那畫面深深地迷住
  她問我會不會吃醋?  我一時答不出來。 會在意她眼睛亂瞄嗎?吃醋的定義是什麼?我們又為什麼會吃醋?
  還在研究所的時候常聽到「主觀現實」這個詞,意思是說個案會有自己認定的世界觀、現實感,其實我當時一知半解,現實不就這樣,不然是可以主觀到哪裡去?
    下班時段在路口停紅燈的時候,三名男子分別坐在兩台機車,年紀約20歲上下,但大聲嚷嚷的說話方式和都沒戴安全帽的姿態像極了國中生偷騎老爸的機車。其中一位的飲料杯很「順手」的掉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