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的情緒做朋友。教學現場記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五月初,在社區大學連續上二堂關於「認識自己」的課程。不過,自己的文字記錄還來不及,小幫手就已經快速地完成(之一:我是誰?;之二: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真是佩服!書寫時,我問自己,還想說些什麼嗎?或許,可以好好地整理一下整個設計上的思考脈絡以及一些觀察與心得,算是替自己留下記錄。

⋯⋯

還記得當初這個三月即開跑的年度系列課程,中間一度因為疫情不斷延期,讓原來我授課部分、分開不同週次的課程,因此調整成連續二週的課(關於這個年度系列課的詳細資訊可至:斜槓樂齡生-解放年齡,永和共學共好社群計畫),既然連著,就好好利用吧!

因此,我又打掉了原來的設計內容(我好像蠻常會打掉原來的設計再重新建構?),將它做了一些調整以延續:由第一堂的「我是誰」帶入冰山概念,再接著第二堂來說明冰山裡關於「情緒」的部分。


01 你要去哪裡?

對我來說,釐清自己要什麼好像常會放在設計裡,每次第一堂課都少不了問問夥伴們為何而來?想要什麼?但也通常發現,有許多人其實都說不上來自己要什麼,或者僅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做為這個年度系列課的開頭,我也同樣邀請大家替自己整理各構面的理想值與現況,評估在接下來想先聚焦何處,我思考的是,有了這樣的整理,未來在上課與學習過程中才會更有方向,取捨之間更符合自己心意:

圖說:生命雷達圖檢測

圖說:生命雷達圖檢測

這樣的整理也可以幫助事情都混成一團時,有一個分類,釐清自己在哪個部分其實是已經很不錯,又有哪些地方才是可以再投入,甚至有可能發現其實自己已經很滿足於目前的生活,都是一種對自己目前狀態的覺察和整理。


02 我是誰?

有了前段的整理,對於接下來「我是誰」這個主題要如何設計也有過掙扎,後來考量授課對象,決定用一種較為輕鬆的方式帶大家互動,也帶入「投射」的概念。從圖像的創作、尋找、書寫與表達,間接地去看見圖與現階段自己的關連。就算一開始還無法覺察,繪畫本身就能帶來療癒與樂趣,何況一群人的作品呈現時,又會有不同的氛圍。

還記得當天大家彼此觀摩夥作品時的驚呼聲,為我而言,就達成第一層的目的:放下覺得自己不會畫畫的想法,同時在互動中獲得自我照顧。

圖說:同學作品(部分)

圖說:同學作品(部分)

圖說:同學作品(部分)

圖說:同學作品(部分)


03 你和你的情緒朋友熟悉嗎?

介紹了「投射」,也不免介紹心理學的冰山,提到冰山就不得不提一下情緒。

對於事件的情緒反應,是一個人認識自己的敲門磚,但我發現許多人常會把情緒跟自己隔開來,或許因為在我們從小被教育的過程,也都不能容許有情緒,又或者有情緒就會被貼標籤,也難怪我們對於情緒如此陌生。在課堂裡雖然在理性討論情緒有哪些正負向情緒以及強度時,大部分人都能分辨並且提出各種情緒字眼,如:滿足、興奮、哀傷、驚訝、難過、⋯⋯,可是當邀請大家回到自身寫下自己常有的負面情緒,以及引發這個情緒的情境時,卻意外發現許多人在情緒那欄上,情緒字眼不見了,剩下對某件事的描述或抽象的描述,如:覺得睜眼說瞎話、傻眼、不舒服等⋯⋯。

情緒字眼討論-負向

情緒字眼討論-負向

情緒字眼討論-正向

情緒字眼討論-正向

這讓我想起幾個找我談話的朋友,常常也會看見他們身上一有情緒反應(通常外觀行為是落淚)時就想快點收回去,也因此,我常繞回去問那個眼淚在說什麼,試圖讓他們去感受、去聽心裡的聲音。

要繞回去感覺自己,似乎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的腦袋常會很快的打斷或干涉情感(心)的語言,很多小聲音會出現,可能是:丟臉、有什麼好哭的、不能在別人面前哭、哭就弱了、要堅強⋯⋯等,我們不敢碰那些會痛的,用了許多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或者說服自己這一切很合理,可是,同樣的情況一直發生,逃到後來就會留在身體,成為各種疾病(有一本書「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即在探討與處理這部分,值得參考)。

還記得當天課程結束後,有夥伴提出了一個很棒的問題,他問:「一定需要探索自己或覺察情緒嗎?」

一定要嗎?

我沒有絕對的答案,但在那天之後,我寫了一段文字做為分享:

「在活動裡,有些夥伴們或許在心裡有些震盪或是情緒的浮動,那都是很正常也很美好的一件事,記得曾有人說過「話聊」本身就有一些療癒的功能在,透過「說」的過程,其實我們也在整理自己中(當然有了引導和陪伴的說更有幫助,所以心理師的價值之一在這裡)。
對於「一定要探索自己或覺察情緒嗎?」這部分,我沒有絕對的答案,但如果在你的生命中開始有些困惑、茫然、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或許它會是一個方式,透過這樣的歷程,我的經驗是:因為更懂自己,所以學會如何溫柔的照顧自己、善待自己,設好健康的界線。這個世界有些人事物也許不會改變,但卻可能因為自己開始有不同解讀而感到自由,真正的自由。
情緒,會來,也會走。讓它流經自己,觀察卻不批判,就是一種對自己的溫柔。在探索自己的路上,有些人先出發,有些人才開始,那都不要緊,重要的是:已經上路了。祝福大家!」


想要與你談心說愛》專題即日起增加付費訂閱機制,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讀完也有收穫,歡迎訂閱,或者也可以隨喜贊助、收藏、轉分享,或者下方按一下LIKE。你的實際行動將帶給我莫大的鼓舞~~謝謝 ❤


raw-image

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ookiebrother.scholastica/
IG: https://www.instagram.com/lovescholastic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嘉的書寫與藝術陪伴
106會員
143內容數
沙龍分二部分,一個專以「心理」、「陪伴」、「藝術」、「生命故事」等為主軸的專題,另一部分則在上述專題以外的書籍或日常分享。期待透過這些用心書寫的文句,與不同時空的 你/妳 相遇,也因為書寫,帶來連結、感動或對話。
2023/05/17
薩提爾的對話與練習來到應對姿態以及姿態底下的情緒。 上一篇有提到應對姿態,包含: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以及一致型,而每一種應對姿態底下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情緒,可能是:生氣、難過、害怕、不安、自責、委屈、焦慮、煩躁⋯⋯等,如果留意一下,會發現多是負向情緒,那是因為⋯⋯
Thumbnail
2023/05/17
薩提爾的對話與練習來到應對姿態以及姿態底下的情緒。 上一篇有提到應對姿態,包含: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以及一致型,而每一種應對姿態底下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情緒,可能是:生氣、難過、害怕、不安、自責、委屈、焦慮、煩躁⋯⋯等,如果留意一下,會發現多是負向情緒,那是因為⋯⋯
Thumbnail
2023/04/27
第一期的藝術陪伴課程劃下了句點,這一期,算是我的另一種突破,很感謝參與成員在課堂最後的回饋,有的成員看見自己不懂求救,有的成員透過對話中發現自己好像容易追求完美,有的成員喜於自己的突破,有的成員則是因為每週的創作帶給自己安定的力量⋯⋯
Thumbnail
2023/04/27
第一期的藝術陪伴課程劃下了句點,這一期,算是我的另一種突破,很感謝參與成員在課堂最後的回饋,有的成員看見自己不懂求救,有的成員透過對話中發現自己好像容易追求完美,有的成員喜於自己的突破,有的成員則是因為每週的創作帶給自己安定的力量⋯⋯
Thumbnail
2022/03/25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忘記這一句話是在哪裡聽來的,但是,卻記憶了好多好多年。 後來,當小王子電影版再次上映時,我又記下了另一段話: 想要馴服一個人,就得冒著流淚的風險。 而真正重要的東西,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對於「關係」,每個人的看法、經驗各自不同,不知你的會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2/03/25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忘記這一句話是在哪裡聽來的,但是,卻記憶了好多好多年。 後來,當小王子電影版再次上映時,我又記下了另一段話: 想要馴服一個人,就得冒著流淚的風險。 而真正重要的東西,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對於「關係」,每個人的看法、經驗各自不同,不知你的會是什麼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此時正值春日轉夏,不同於冷冽強悍的北風,帶著溼潤水氣的南風,給人溫暖也帶來綠意。 歲月裡有了季節,就好像有了一種可延展的希望,即使是秋涼轉冬的凍寒交替,依舊會帶來花朵和果實。 可以這樣看待人的情緒嗎?如風起風停,如枝枯葉綠,生命的季節流轉裡,人因有情緒變化日子裡才有流動感,人也才立體了起來。 可
Thumbnail
此時正值春日轉夏,不同於冷冽強悍的北風,帶著溼潤水氣的南風,給人溫暖也帶來綠意。 歲月裡有了季節,就好像有了一種可延展的希望,即使是秋涼轉冬的凍寒交替,依舊會帶來花朵和果實。 可以這樣看待人的情緒嗎?如風起風停,如枝枯葉綠,生命的季節流轉裡,人因有情緒變化日子裡才有流動感,人也才立體了起來。 可
Thumbnail
#先照顧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別人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 #沒有人天生就會自責自責都是學來的 在無憂花學堂〈愛自己‧深度自我陪伴〉第1堂課,有很多顛覆過去想法的洞見,狠狠地撞擊了自己。 如果我們認為是因為別人做了某件事情,才導致我們有某種情緒產生的話,那是不是代表我們把自己情緒的主導權交到別人手上,
Thumbnail
#先照顧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別人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 #沒有人天生就會自責自責都是學來的 在無憂花學堂〈愛自己‧深度自我陪伴〉第1堂課,有很多顛覆過去想法的洞見,狠狠地撞擊了自己。 如果我們認為是因為別人做了某件事情,才導致我們有某種情緒產生的話,那是不是代表我們把自己情緒的主導權交到別人手上,
Thumbnail
2/9 (四) 第二十二堂:回應情緒的第一步——覺察情緒 第一次跟著老師學習怎麼運用情緒清單的時候, 感覺非常的受用, 我也自行把情緒清單結合了4a的步驟後, 排版完成影印成了一本, 時時刻刻帶在身上做練習, 大前年開始練習到至今, 已經不再用情緒清單的小本子, 這堂課真的太好用了! 我找出生活中的
Thumbnail
2/9 (四) 第二十二堂:回應情緒的第一步——覺察情緒 第一次跟著老師學習怎麼運用情緒清單的時候, 感覺非常的受用, 我也自行把情緒清單結合了4a的步驟後, 排版完成影印成了一本, 時時刻刻帶在身上做練習, 大前年開始練習到至今, 已經不再用情緒清單的小本子, 這堂課真的太好用了! 我找出生活中的
Thumbnail
面對工作與生活,你曾有過心力交瘁的感覺嗎?週六早上我參加一場職涯療癒工作坊,具有心理諮商和藝術治療背景的張家寧老師,透過非暴力溝通的方法,引導式圖像表達,學習自我覺察,拋開負面情緒,聚集正念,短短1個半時乾貨超級多,我想和大家分享課堂實作心得,充電後活力再出發!
Thumbnail
面對工作與生活,你曾有過心力交瘁的感覺嗎?週六早上我參加一場職涯療癒工作坊,具有心理諮商和藝術治療背景的張家寧老師,透過非暴力溝通的方法,引導式圖像表達,學習自我覺察,拋開負面情緒,聚集正念,短短1個半時乾貨超級多,我想和大家分享課堂實作心得,充電後活力再出發!
Thumbnail
感覺是一切虛幻事件的核心。它從未確立過任何事情,但又和任何事情息息相關。情緒是埋在所有真實上面的塵土,不把它們清理乾淨,真相就無從裸露。——畢淑敏 緣起 每天我們生活中會發生各式各樣的事情,不管是好的壞的開心的悲傷的,都會讓我們有所感覺,這些主觀的經驗我們通稱為情緒。在這篇文章我將會介紹情緒是什麼?
Thumbnail
感覺是一切虛幻事件的核心。它從未確立過任何事情,但又和任何事情息息相關。情緒是埋在所有真實上面的塵土,不把它們清理乾淨,真相就無從裸露。——畢淑敏 緣起 每天我們生活中會發生各式各樣的事情,不管是好的壞的開心的悲傷的,都會讓我們有所感覺,這些主觀的經驗我們通稱為情緒。在這篇文章我將會介紹情緒是什麼?
Thumbnail
這一講的靈感來源,是今年(2022)小孩因為Covid19的緣故,從5月開始又在家遠距上課。我也因為這樣,有大半期間是選擇在家遠距工作——一切幾乎回到 2021年的三級警戒夢魘中。自己從一開始非常拚命的找出平衡點,到後來心理/情緒狀況崩塌(explode)——即使有前一年的經驗了,但還是崩潰了。
Thumbnail
這一講的靈感來源,是今年(2022)小孩因為Covid19的緣故,從5月開始又在家遠距上課。我也因為這樣,有大半期間是選擇在家遠距工作——一切幾乎回到 2021年的三級警戒夢魘中。自己從一開始非常拚命的找出平衡點,到後來心理/情緒狀況崩塌(explode)——即使有前一年的經驗了,但還是崩潰了。
Thumbnail
情緒和理智是不相統屬的2國,理智無法「處理」情緒喔!情緒沒有不好,它在提醒我們有事情做/想錯了。當我們有情緒時,不要急著逃避、壓抑或轉移注意力,雖然暫時不見了,但不是真的不見,只是被壓下去了,將來要再挖出來處理,要耗費更多的心力,而且會在某個情境時,爆裂出來。
Thumbnail
情緒和理智是不相統屬的2國,理智無法「處理」情緒喔!情緒沒有不好,它在提醒我們有事情做/想錯了。當我們有情緒時,不要急著逃避、壓抑或轉移注意力,雖然暫時不見了,但不是真的不見,只是被壓下去了,將來要再挖出來處理,要耗費更多的心力,而且會在某個情境時,爆裂出來。
Thumbnail
對於事件的情緒反應,是一個人認識自己的敲門磚,但我發現許多人常會把情緒跟自己隔開來,或許因為在我們從小被教育的過程,也都不能容許有情緒,又或者有情緒就會被貼標籤,也難怪我們對於情緒如此陌生。在課堂裡⋯⋯
Thumbnail
對於事件的情緒反應,是一個人認識自己的敲門磚,但我發現許多人常會把情緒跟自己隔開來,或許因為在我們從小被教育的過程,也都不能容許有情緒,又或者有情緒就會被貼標籤,也難怪我們對於情緒如此陌生。在課堂裡⋯⋯
Thumbnail
原本預期錄製170分鐘,但滿多人反應希望能夠多講解一些,因此也根據當初邀請大家填寫的問卷修改講綱。而在實際錄製時,又再補充了一些情緒困擾的核心因素與實際案例。最後每一堂課大約15-25分鐘,共300分鐘左右,較完整地解析了負面情緒和精神疾病的整體狀況。
Thumbnail
原本預期錄製170分鐘,但滿多人反應希望能夠多講解一些,因此也根據當初邀請大家填寫的問卷修改講綱。而在實際錄製時,又再補充了一些情緒困擾的核心因素與實際案例。最後每一堂課大約15-25分鐘,共300分鐘左右,較完整地解析了負面情緒和精神疾病的整體狀況。
Thumbnail
低潮與暗谷是每一個人一生多少都會經歷到的,而當發現人生路途已走到盡頭,求助身心靈擴展常是一個選擇。多數人嘗試練習打掉過去頭腦的思維,透過靜心、冥想或各覺察工具方法來可能性。我自己也在三十多歲的時候進入身心靈的領域,各種沉澱、抒發、調整的方法給我帶來很大的成長與空間,而我也能漸漸從這個過程中連結到真實
Thumbnail
低潮與暗谷是每一個人一生多少都會經歷到的,而當發現人生路途已走到盡頭,求助身心靈擴展常是一個選擇。多數人嘗試練習打掉過去頭腦的思維,透過靜心、冥想或各覺察工具方法來可能性。我自己也在三十多歲的時候進入身心靈的領域,各種沉澱、抒發、調整的方法給我帶來很大的成長與空間,而我也能漸漸從這個過程中連結到真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